近40年来,我国围绕湖泊蓝藻水华防控采用了各种长效治理和应急保障措施,却很难达到预期效果,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为此,中科院南京分院欧美同学会会员、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史小丽研究员团队系统总结和梳理现有富营养化治理和藻类防控技术手段,以期为湖泊管理决策者制定湖泊蓝藻防控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  ●  ●  ●  ●  ●  ● 
保持科学探索的好奇心
回国前,史小丽在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做了两年的博士后研究。“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在法国时一直在努力学习法语,除了专注科研的时间都是在练习语言,与研究所的老师、同事们相处非常融洽。在国外的经历更像是打开了一个认识世界的窗口,让我更好地感受到了国外科研工作者纯粹和踏实的研究态度。此外,也见到了一部分人对中国的不了解和偏见,深切感受到了只有自己强大和自信,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回忆起在法国学习、工作的经历,史小丽如是说。
她告诉记者,近几年来,中国科研经费投入高,硬件条件大幅度改善,特别是在中国科学院体系内的科研条件还是非常好的,这里浓厚的科研氛围,正是科研工作者孜孜以求的。因此,她没有任何犹豫,2018年年底回国。国外多年的科研经历,她感受到国外的学者心态都是非常平和的,可能是他们要做好几个博士后才能找到一个固定职位,即便发了重点期刊的文章,也只是一个阶段性的成果。
在她看来,海归人才对国内科研起了较大的引导和推动作用。“目前,国内自然科学领域学者大部分都有国外的学习和工作经历,在这一领域,欧美学者研究的原创性更多一些,对科学真理的追求和科学逻辑的严密性,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史小丽如是说。
在科研道路上勇攀高峰
知识要服务社会需求,才是研究的真正意义。作为女性科研工作者,史小丽以独有的细腻和坚韧在科研道路上勇攀高峰。回国后,她长期关注湖泊水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
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是非常渺小的,需要保持内心的探索欲望,脚踏实地的做研究,淡薄名利,宁静致远,要以科研成果服务美丽中国建设。
史小丽常常回忆起当年带着团队到新疆调查湖泊生态现状的往事。当时,作为领队的她,每天白天急着赶路、跟湖库管理者沟通联络、下湖采样,晚上还要带学生抽滤样品。一个多月来,除了罗布泊无人区,她几乎跑遍了整个新疆。因为赶时间,她在乌伦古湖采样时碰到很大的风浪,却硬着头皮上船,边吐边干活。回想这段经历,史小丽坦言当时压力极大,环境也非常艰苦,但是她依旧坚持下来,最终获得了新疆20多个湖泊的水质,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浮游微生物、沉积物样品,为系统掌握新疆湖泊的水生态环境现状奠定了基础。
她针对水体富营养化影响湖泊生态环境的痛点问题,围绕湖泊蓝藻水华控制,形成全过程防控技术创新链,有效指导蓝藻水华治理实践。通过长期研究揭示湖泊超微型浮游藻类群落结构组成和生态学特征,丰富和发展了藻类生态学理论,分离鉴定了20余株纯淡水超微藻藻株,填补了国内外藻种库中淡水超微藻的空白。
凭借优异的科研成绩,2022年,史小丽被评为中国科学院“三八红旗手”。
以科研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
湖泊,是最灵动的生态基底,但随着人类活动的影响,湖泊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在一些营养丰富的水体中,有些蓝藻常于夏季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称为“水华”,引起水质恶化,严重时耗尽水中氧气造成鱼类死亡。蓝藻中有些种类(如微囊藻)还会产生微囊藻毒素,大约50%的蓝藻水华中含有大量微囊藻毒素。微囊藻毒素除了直接对鱼类、人畜产生毒害之外,也是肝癌的重要诱因。
在科学的探索之路上从来没有捷径,为了“把科研成果写在祖国大地上”,史小丽开展了江苏省多个湖库生态环境问题的诊断和治理工作。2020年太湖汛期,五里湖蓝藻优势种转变为微囊藻,引起地方政府的高度关注,担心该水域有大量蓝藻水华暴发。经过分析研判,史小丽认为,由于太湖高水位造成太湖大湖面蓝藻进入五里湖部分区域,但五里湖氮磷营养盐条件与太湖有显著差异,微囊藻也不会大量生长,因此没有大量蓝藻水华暴发的可能性。这样的事件还发生过许多次,史小丽扎根太湖和洪泽湖蓝藻水华预测预警的第一线,多次参与蓝藻异常状况的分析研判,以科研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为江苏人民的饮用水安全和打造南水北调“清水源头”保驾护航。
作为第一届合肥市巢湖综合治理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史小丽受邀在合肥市市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会上作专题报告,深入分析巢湖蓝藻水华的发生强度和原因,提出巢湖蓝藻水华防控的思路,充分发挥科技智库作用。
坚守初心 党建与科研融合
既是孜孜不倦的科研工作者,又是求真务实的党支部书记,肩负多重身份的史小丽在不同角色里演绎着同样的巾帼风采。
作为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纪委委员、湖泊生物与生态党支部书记,她坚持党建和科研相融合,带领支部和江苏省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支部开展结对共建,在业务交流中实现优势互补。
通过组织“追寻红色记忆,传承革命精神”“学党史 祭英烈 守初心”等主题党日活动,史小丽带领支部党员拧成一股绳,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协同攻克了浅水营养化湖泊生态修复的关键技术,相关技术已应用于治理我国100多个富营养湖泊,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落到实处。“搞科研很多时候和干革命一样,需要钢铁一般的意志,不屈不挠、拼搏向前,我们要从革命先烈的精神中不断汲取奋进的力量,传承红色基因,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史小丽说。
在史小丽和支部党员的共同努力下,湖泊生物与生态党支部2020年获评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党组先进党支部,2021年获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先进基层党组织。作为海归科研工作者、科学院人,一方面非常自豪,另一方面也深感责任重大。她表示,中国科学院建院以来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湖泊是国家重要战略资源,承担安全供水、防洪抗旱、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维系区域生态平衡等多种功能,湖泊也是“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有限的湖泊资源还面临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我将在今后的科研路上守住纯粹的初心,探索湖泊生态的自然规律,发挥青年海归优势,顺应时代主题,以敢担当、能吃苦、敢奋斗的精神,为国家湖泊资源保护和治理贡献力量。”史小丽说。
人 物 介 绍
史小丽
中科院南京分院欧美同学会会员,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纪委委员、湖泊生物与生态党支部书记、湖泊生物与生态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担任中国藻类学会理事。曾就读于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海洋生物研究所(Station Biologique de Roscoff),研究方向为浮游藻类生物多样性。
史小丽长期关注湖泊水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开创了“湖泊超微型浮游藻类生态学”基础研究方向,主持“十三五”巢湖水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973”子课题等10余个项目和课题,发表论文1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7项。入选江苏省“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二等奖、中国科学院“三八红旗手”等学术奖励与荣誉称号。
来源 :《留学生》杂志
今日文章推荐:

 ↓分享↓点赞↓在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