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职场不再只是以专业、经验、努力来判断一个人是否有价值,到底什么样的“人设”才能在现代职场中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出品 | 创业最前线
作者 | 花爷
近日,“得到”推出的新品牌“得到训练”发布了一则有关当代职场人生存现状的“困境视频”,让无数30岁+人士在看过之后直呼“扎心”,视频所展示出来的几个核心点,无一不是当代职场人的真实写照:
当代职场可能已是年轻人的天下,35岁或许更年轻一些,就业话语权就已在快速丧失;
工作中只谈效率和结果,不重视沟通技巧与自我表现,难逃被“边缘化”的命运;
持续涌来的裁员潮中,想要避免被优化、甚至获得逆势晋升,仅凭专业技能并不够;
职场“充电”也有困扰,应继续深耕专业技能,还是应分出一些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习职场内如何接人、待事和搞定复杂局面的软技能上......
尽管职场求生“没有正确答案”,不同人之间也不可能依靠复制他人的成功道路获得更多自在,但站在更长远的角度来看,如何适应当下及未来,通过投资自己来改变职场体验和职业生涯,已成为越来越多职场人不得不提前思考的大事了。
 1
  职场几重“痛”?
这则“困境视频”的第一个小故事,还原了一位36岁男性求职者的面试场景。
在这段一分多钟的视频里,求职者在介绍自己年龄、从业经历等问题时极其缺乏勇气,眼神始终不敢直视面前的面试官,甚至提出就算“向比自己年轻的人汇报,自己也可以接受”,这种全程卑微的模样,着实让人看着心酸不已。
还有一个小故事是,一位正开车带自己妻子去医院产检的男士途中接到其公司HR的电话,在双方确定具体沟通时间过程中,主导权完全由HR掌握,这位男士几次想要和对方沟通真实意愿却始终未能顺利进行,之后就被直接挂断了电话。
这些情况似乎并非个例。
此前,“得到”创始人罗振宇曾在一次与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的连线中提到过一个极有代表性的话题,那就是“大厂的35岁”。在他看来,一个人走到40岁才是人生真正的颠覆时代,然而在现代职场中,特别是互联网、科技大厂却要在35岁左右“被从电池舱里抠出来”。
一个非常残忍却又真实存在的情况是,在当代职场中,所谓“中年人”的年龄界定已被大大提前至35岁,甚至还要更早一些。
与此同时,在许多企业HR、高管眼中,“中年人”对于新鲜事物的敏感度相对钝化,对于职场变化的接受度也在下降,加之他们大多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状态里,这让他们对待工作更趋向于稳定,更专注于提升硬技能,以及依赖丰富的工作经验。
导致这样的职场之“痛”,根本原因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就近年来的外部环境而言,从传统企业到互联网企业,各种缩招的消息不断,虽然当中情况不尽相同,但就业市场需求的缩减可见一斑。无论是在职的普通白领,还是尚在“长路漫漫”中的求职者们,无疑都在经历一场“寒潮”。
聚焦到微观个体层面,过去的职场,人们的工作大多充满确定和重复,因此依赖专业和经验便可以生存下去;然而时至今日,已有的职场逻辑已经“失灵”,专业技能同样也变得瞬息老化、过时,因此不少职场人开始不断抱怨:就算“卷”出天际,也没有得到有效提升。
那么问题来了,当职场不再只是以专业、经验、努力来判断一个人是否有价值,到底什么样的“人设”才能在现代职场中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2
  “优秀”的新定义是什么?
在寻找答案之前,我们可以先来参看这样一个案例。
在各行各业中,那些在业内被视为“大咖”的人士往往比拼的并非只是实打实的工作量,他们能够获得更高的报酬与社会地位,是因为他们所创造出来的价值是独特的,也正是这种“稀缺性”成就了他们在职场中的一席之地。
让自己变得稀缺、变得不可替代,同样也成为衡量职场人“优秀”的新标准。
如果遵循这个新标准来评判哪种属于“混得好”的职场人,我们会发现,在职场中表现出色的人,除了具备硬核的专业技能、熟练地使用工具等专业实力之外,他们还十分懂得认知自己,经营自己与上下级、自己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以及应对外部变化等各项“软技能”。
帮助更多职场人认知“软技能”对个体职业规划中的重要性,通过学习“软技能”告别无效努力、实现职场跃迁,这也是国内知识服务商“得到”借以5月26日六周年之际发布新品牌“得到训练”背后的意义。
作为“得到”面向“职场人”这一精准用户市场而推出的一系列专属内容服务,“得到训练”对“软技能”给出的定义是:是搞定事、搞定人、搞定复杂局面的综合且能复用的能力,是让职场人在职场中不贬值、不过时、不消失的技能。
因此在课程研发上,“得到训练”通过结合职场中的种种真实困扰,推出了包含沟通、管理、写作、当众讲话、学习力和项目管理在内的六项软技能训练营,助力职场人提升职场软技能。根据既定规划,“得到训练”后续还会陆续上线其他软技能课程。
当然,这套软技能训练并非只面向80后、90后,这类人群一般都已进入管理层或即将步入管理者角色,会更关注管理方法、沟通谈判技能、个人形象等层面;对于那些踏入职场的95后、00后新人,同样适用。毕竟,作为所有职场人必备的技能,职场老人需要依靠软技能走得更远,而年轻人应从踏入职场那一刻起,就建立对软技能的认知。
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有意识地去掌握“软技能”后,或许有一天,职场人在处理不同职业阶段下所要面对的种种困境时,也会相应变得得心应手——
-   在面对面试官发问时,不再被牵着鼻子走,而是通过流畅清晰的讲话、开口就能直击重点的表达和沟通能力,占据“谈判”的主导地位;
-  在面对同事抢功、甩锅,或是不同工作小组协同作业时,能够条理分明、准确高效地推进项目进展,打破职场内“谁汇报、谁主导”的陈旧思维;
-  在日益严峻的就业环境中,保持独立思考、快速学习的能力,不盲目自信、也不任性妄动,不轻信他人的“画饼”之说,也不错失机会。
 3
  软技能意识或已觉醒
某种角度上,“得到训练”面向职场人主推的各类“软技能”训练课程,不仅助力职场人培育职场“软技能”的高质量就业基础,也顺应用人单位注重“软技能”这一刚需。软技能在国际市场中早已被认知,即便是巴菲特也十分看重对“软技能”的学习。
在巴菲特还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时,他仍愿意掏出身上仅有的100美元去上了“励志专家”戴尔·卡耐基的公众演讲课——《有效演讲、领导力培训、赢得朋友及影响他人的艺术》。
这套课程对巴菲特的人生影响巨大,不但帮助他克服了公开演讲的恐惧感,通过证券销售积累了第一桶金,同时也在他向妻子苏珊·汤普森求婚中发挥出一定功效。这套课程的结业证书,一直被他挂在位于奥马哈的办公室墙上。
股神尚且如此,我们这些普通的职场人更应加强对“软技能”的提升。无论人们是否愿意承认,一个职场客观事实已经摆在眼前:硬技能决定职业分工,软技能决定职场高度。
当“软技能”成为人们自立于职场的不败法则,建立学习意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怎样才能在科学的指导下进行系统性学习,也就是“学什么”和“怎么学”这两个问题。
在内容设计上,“得到训练”的软技能训练营由脱不花、吴博、李倩、罗砚、徐昆鹏等多位各具专长的主讲人共同组队,从真实职场环境中具体拆解出与职场跃迁强相关的沟通、管理、写作、当众讲话、学习力和项目管理六项软技能训练。
在授课方式上,每一门软技能训练营都由“得到训练”的一位老师进行主讲,比如《沟通训练营》由脱不花主讲、《高效学习训练营》由李倩主讲、《项目管理训练营》由吴博主讲等等,而这些授课老师都是在各自领域中颇具理论和实战经验的。
比如《沟通训练营》的设定,是希望职场人能够通过学习准确高效的逻辑和说话技巧,不再吃“不会沟通”的亏;《高效学习训练营》是帮助职场人提升迅速掌握一个新变化内核、且击穿现象挖掘本质的能力,在快速多变的世界环境中安身立命;《项目管理训练营》教会职场人用“人性”这一全新视角管理项目,提升认知格局......
在授课同时,5月20日至5月25日每晚8点,6位主讲老师轮流坐镇得到app直播间,抛出某个“软技能”话题,与网友们共同探讨提升要领。5月26日晚8点,在得到app直播间,“得到训练”品牌发布会开启。
 4
  写在最后
世间投资自己的方式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个是专业投资,另一个是认知投资。
专业投资自然不必多说,就是一个人把金钱、时间花在自己赖以谋生的领域,打造自己的专业优势;而认知投资,指的是通过大量经验学习和沉淀,来提升自身对职场、以及更大范畴的认知格局,而“软技能”就属于认知投资。
如果说专业投资关注的是细节上的打磨,崇尚深耕、追求精益求职,那么以“软技能”为代表的认知投资则更注重思维框架的搭建,强调的通盘逻辑。毕竟在当下社会里,只有懂技术,更懂格局的人,才能在各个场合中都能收放自如。
现在,你想要更全面地认知自己、更快速地挖掘自身内在价值,并通过学习找到那条最好的职场发展路径吗?
点击“阅读原文”或扫描二维码进入“得到训练”直播福利群,每天可得职场干货,0元领取35天锦囊会员权益,预约职场系列直播,与你的“私人软技能教练”相遇吧。
*文中配图来自摄图网,基于VRF协议。
END
往期精彩回顾 

中国领先创投新媒体
100W创业者及投资人关注
合作交流  微信:cyzqx2013
在看点这里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