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环球科学设为星标
周一至周五
第一时间掌握

最新鲜的全球科技资讯
· 公共卫生·
猴痘病毒最新基因测序:属西非分支

近日,葡萄牙、比利时美国的研究者分别发布了近期猴痘疫情中感染者所携带病毒基因组的初步测序结果。三份猴痘病毒的基因序列初步显示同源,同属西非株系。据世界卫生组织介绍,猴痘病毒主要有两个谱系:西非分支和刚果盆地(中非)分支,病死率分别为3.6%和10.6%。
世卫组织数据显示,截至5月21日,全球12个非猴痘流行国家已报告了92例实验室确诊病例和28例疑似病例,其中荷兰、澳大利亚和以色列报告了本国首例猴痘确诊病例;目前没有报告相关死亡病例。现有信息表明,与有症状病例发生过密切身体接触的人之间正在发生人际传播。世卫组织预计,随着非猴痘流行国家扩大监测范围,将会发现更多具有不明传播链的猴痘病例。目前世卫组织正在进行进一步的公共卫生调查,并召集专家讨论疫苗接种建议。
· 天文学·
韦布望远镜即将观察太阳系内目标
据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报道,随着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进入调试的最后阶段,针对太阳系内目标的观测计划也在推进之中。韦伯团队已经利用太阳系内的一颗小行星进行了移动目标跟踪能力的测试,该小行星为丹增6481号,位于太阳系主带内。下一步计划观测整个太阳系范围内的目标,包括为土星环成像、探索柯伊伯带天体、分析火星大气等等。根据计划,韦布望远镜运行的第一年中将有7%的时间用于研究太阳系内的物体。
· 环境·
气候变化可能减少人们睡眠时间
近日,发表于One Earth的一项研究显示,环境温度的上升对全球各地居民的睡眠产生了负面影响。研究者利用睡眠追踪腕带提供的匿名睡眠数据,追踪了来自68个国家的47 000多名成年人的700万份夜间睡眠记录。(已有实验证实该睡眠追踪腕带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数据显示,在非常温暖的夜晚(30℃以上),人们的睡眠时间平均减少了14分钟。随着温度的升高,睡眠不足7小时的几率也在增加,且发展中国家的居民受到影响更大。研究预计,到2099年,环境温度可能会导致每人每年平均失去50-58小时的睡眠时间。研究者表示,夜晚人体会向环境中散发热量,而环境温度过高会影响这一过程。这是第一个证明气候变化会侵蚀人类睡眠的全球尺度的证据。未来,该团队希望将全球睡眠和行为分析的范围扩展到更广泛的人群和环境中。

· 天文学·
引入镜像宇宙解释哈勃常数异常
图片来源:Matthew Verdolivo, UC, Davis
哈勃常数是今天宇宙膨胀的速率。目前最精确的局部观测得到的哈勃常数,比宇宙学标准模型预测的要大得多。许多宇宙学家尝试通过改变现有的宇宙学模型来消除这一差异,试图在不破坏宇宙学标准模型对其他现象的预测的情况下做到这一点。近日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引入了一个只通过引力与我们的世界相互作用的镜像世界解释了哈勃常数的异常。
研究人员修改了宇宙学模型,假设存在一个与我们宇宙非常相似的镜像宇宙,我们看不见它,但是可以受到它的引力的影响。引入这个假设后,宇宙学模型允许更快的膨胀速率,而且几乎不会改变对其他现象的预测,尤其是大多数无量纲宇宙学观测数据在新模型中几乎是不变的。研究人员希望继续改进模型,使之满足更多的约束条件,如氘和氦的原始丰度。
· 神经科学·
年龄相关的记忆丧失机制

海马体CA3区中的神经元主导一对互补的记忆功能,称为模式完成(pattern completion,根据记忆印迹重建原来的神经活动模式)和模式分离(pattern separation,能对相似的神经活动模式进行区分,避免记忆混淆)。在CA3区中,模式分离相关神经元由内到外表现为梯度性减少,而模式完成相关神经元则与之相反。近期,一项《当代生物学》杂志的研究发现,CA3区域的活动模式随年龄增长会发生改变,衰老会导致CA3区的模式分离出现缺陷,偏向于模式完成,进而导致海马体提取的记忆不完整。
研究者分别对记忆未受损的年轻大鼠、老年鼠以及记忆受损的老年鼠进行迷宫测试。结果表明,记忆受损的老年鼠不能通过迷宫测试,其CA3区中的神经元都转变为了模式完成相关的神经元。而年轻大鼠的CA3区中两类神经元呈梯度分布,而记忆未受损的老年鼠CA3区的变化介于两者之间。研究者认为记忆未受损的老年鼠体内或许存在某种补偿机制,该现象在人类中同样存在。研究证实,神经元功能的转变是不同年龄段存在记忆差异的原因,而准确捕捉记忆流失的过程,或能预防或延缓老年人的认知衰退。
· 纳米科学·
在充电时吸收二氧化碳的新型“电池”
人类每年向大气中排放约350亿吨二氧化碳,不断升高的二氧化碳浓度会对地球气候产生巨大影响,但目前的碳捕获技术需要大量能源,价格昂贵。近日,在一项发表于《纳米尺度》的研究中,科学家对一种利用超级电容器捕获二氧化碳的技术进行改良,提升了吸收能力和效率,实现低成本高效地捕获二氧化碳。
该超级电容器设备差不多两枚硬币大小,部分由椰子壳、海水等可持续材料构成。其工作方式类似于可充电电池,但其存储电荷不依赖化学反应,因此更加耐用。该超级电容器充电时,电极可以有选择性地吸收二氧化碳气体,再在放电时以可控的方式释放。研究人员发现,相比传统的使负极暴露在气体中的充电方式,使正极暴露在气体中的充电方式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更佳,而二者交替的充电方式更是使捕获二氧化碳的能力增加了一倍。研究人员表示,该方法比目前工业上使用的胺溶液解吸二氧化碳的方法更节能。

·新冠疫情 ·
截至北京时间5月23日10时,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最新统计,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525 588 072例,死亡病例6 277 152例。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的数据,5月22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87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13例(福建8例,四川3例,上海1例,广东1例);本土病例174例(北京83例,上海55例,天津32例,四川2例,辽宁1例,福建1例),含56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上海30例,天津20例,北京3例,四川2例,辽宁1例)。新增死亡病例1例,为本土病例,在上海;无新增疑似病例。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682例,其中境外输入54例,本土628例(上海503例,河南53例,四川29例,北京16例,天津15例,吉林5例,安徽3例,江西2例,浙江1例,广东1例)。

截至2022年5月21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37016.2万剂次。
封面图来源:Pixabay
文:二七、白德凡、clefable、郑昱虹、韩佳桐、曾欣欣

编辑clefable、郑昱虹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