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
5/16-5/22 改变未来的前沿科技
全文共2126字,阅读约5分钟
1
利用噬菌体病毒
挽救晚期肺病患者
👍
噬菌体是一种选择性感染细菌的病毒,可以导致细菌裂解而亡。对于那些让抗生素束手无策的耐药细菌,科学家们一直试图利用噬菌体进行攻击。Cell 最近便公布了一次成功的尝试:美国国立犹太医学中心、匹兹堡大学和科罗拉多大学团队利用经过工程改造的噬菌体,首次成功地治疗了耐药性脓肿分枝杆菌感染,让一位26岁的年轻患者得以顺利接受肺移植手术,重新获得生存的希望。这位囊性纤维化患者多年来经历了持续的脓肿分枝杆菌感染,而常规的抗生素组合对其无效。他的肺功能逐渐退化到仅剩30%,如果不清除这种细菌,就不能进行肺移植,只能坐以待毙。研究人员根据其肺部的脓肿分枝杆菌样本,最终筛选出两种候选噬菌体,并对它们进行了基因工程改造,以增强其裂解细菌的能力。静脉输注噬菌体治疗一年后,患者肺部的感染基本消失(上图即为感染好转的过程),他终于得以接受肺移植手术,现在重新恢复了正常生活。借助自然法则中病毒与细菌的战斗,未来我们或许能获得更多拯救患者的有力武器。
论文 👉
https://doi.org/10.1016/j.cell.2022.04.024
2
欧美多国出现猴痘感染病例
😳
日前,WHO召开紧急会议讨论猴痘问题。截至5月21日,全球包括英国、美国、加拿大、西班牙、葡萄牙、德国、意大利等在内的12个国家报告出现129例猴痘确诊病例及28例疑似病例。感染猴痘的初期症状包括发烧、头痛、肌肉酸痛、背痛、淋巴结肿大等,之后可发展从面部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的皮疹,十分疼痛。猴痘通常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无需治疗即可痊愈,多数感染者会在几周内康复,但也会出现部分感染者病情严重的情况——该病毒西非分支的病死率约为1%,其刚果盆地分支的病死率可达10%。猴痘病毒通常主要由野生动物传染给人,不易发生人际传播,但与感染者密切接触也可能被感染,比如密切接触感染者呼出的飞沫、体液、受损的皮肤,性接触,或者接触被污染的物品(如患者皮疹破裂后流出的液体沾染的衣物、床单等)。猴痘病毒能在呼吸道飞沫中存在,但通常需要长时间面对面接触才能传播。常见的家用消毒剂可以杀死猴痘病毒,另外接种天花疫苗也能预防猴痘(有效率达85%),但因近年来接种天花疫苗的数量较少,多年前接种天花疫苗的效力减弱,这可能是导致目前猴痘暴发的原因之一。
3
 如何降低新冠后遗症发生率?
😷
5月18日,BMJ 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在感染新冠病毒之后再接种新冠疫苗,与新冠后遗症发生率降低有关。英国国家统计局调查了2.8万余名18-69 岁的新冠患者(其中近7000名出现后遗症),他们在感染了新冠病毒之后至少接种了一剂腺病毒载体疫苗或mRNA疫苗。结果显示,感染后接种第一剂疫苗,新冠后遗症发生率降低了12.8%,但长期效果并不稳定。在接种第二剂新冠疫苗之后,可以将新冠后遗症的发生率降低8.8%,且长期效果稳定。后遗症发生率降低的原因可能在于,免疫系统失调的新冠肺炎患者可能会受益于通过疫苗接种“重置”自身免疫过程,另外体内残留的病毒库也可能会被疫苗引发的抗体反应破坏。
论文 👉
DOI: 10.1136/bmj-2021-069676
4
女性抱抱伴侣可减压
👩
5月18日,PLOS ONE 上发表的一篇论文称,德国波鸿鲁尔大学团队发现,女性与伴侣拥抱或许能降低体内的生物应激反应,起到缓冲压力的作用。研究者招募了76对恋人,他们需要将一只手放置在冰水中3分钟,而在此之前,有一半情侣互相拥抱鼓励,而另一半则直接进行测试。结果显示,与没有拥抱的女性相比,拥抱了伴侣的女性唾液中的皮质醇水平更低,相关的应激反应也要更少。不过,男性在相关指标上却没有显著差异。研究者推测,女性皮质醇水平降低可能和拥抱后分泌了更多催产素有关,而男性分泌的催产素较少,因此无法受益。这项研究提示我们,女同胞们在快要考试或面试前,可与恋人拥抱一下,或许能减少皮质醇反应,减轻压力。
论文 👉
DOI: 10.1371/journal.pone.0266887
5
基因编辑蟑螂和昆虫有新方法了
👀
用传统方法对昆虫进行基因编辑非常困难,因为昆虫的早期胚胎获取不易,尺寸太小增加操作难度,并且还要根据昆虫的种类使用独特的实验装置。5月16日,Cell Reports Medicine 上发表了一项突破性研究:日本京都大学和西班牙巴塞罗那进化生物学研究所团队合作,开发出一种基因编辑昆虫的新方法——直接亲本CRISPR(DIPA-CRISPR),无需对昆虫胚胎进行复杂操作,直接向成年雌性昆虫体内注射Cas9核糖核蛋白(RNP),就可以获得基因编辑子代昆虫,大大降低了对昆虫进行基因编辑的难度,让研究人员能更自由随意地编辑昆虫基因组。蟑螂实验中,22%的孵化卵中引入了可遗传基因突变。而在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中,基因编辑效率超过50%。这种新方法原则上可以适用于90%以上的昆虫物种,有望帮助人类更充分地利用庞大的昆虫群体的生物学功能。
论文 👉
https://doi.org/10.1016/j.crmeth.2022.100215
6
食用燕麦为何有益健康?
😍
5月18日,Nature 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首次破解了燕麦的基因组,并分析出燕麦诸多特殊性质以及相应的健康益处。谷物中的醇溶蛋白超家族成员容易引发乳糜泻、食物过敏和哮喘,而根据对燕麦的基因和蛋白质水平分析,燕麦中与小麦麸质对应的蛋白含量非常少,可能引发食物过敏和不耐受的基因序列也少,因此与小麦相比,吃燕麦很少引起过敏或者消化不耐受,可以减少麸质蛋白引起的乳糜泻等相关症状。另外,燕麦编码负面谷蛋白序列的基因很少或表达水平低,因此吃燕麦不太可能引发身体炎症。与其他谷物相比,燕麦还含有更高比例的β-葡聚糖,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对糖尿病和代谢疾病患者很有好处。
论文 👉
DOI: 10.1038/s41586-022-04732-y
↓ 顺手投个票 ↓
↓ 更多周报 ↓
首次用月壤种出植物;银河系中心黑洞首张照片;中国建世界最大3D打印建筑...|WE科技周报
植入电池抗癌;猪心脏移植患者死因;月壤催化合成氧气...|WE科技周报
多国出现不明原因肝炎;发现全新抗癌T细胞;限制热量是减肥王道...|WE科技周报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