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计概念图 © 筑博设计-联合公设
对不少小朋友来说,读书就像坐牢;学校形如监狱。
统一制服、准点上课;定时放风、集体用餐;更有甚者:猪肉刺身嘴里送、抽号排队上厕所。
唯一的个人空间,就是你那张小小的书桌。但也敌不过后窗老师眼神中炙热的烈火。
但好消息是,陪着小朋友一起犯难的,还有这么一群做学校的建筑师。他们的内心十分纠结:
如何在学校领导的眼皮子底下,尽量多地给小朋友们憋出能自由活动的公共空间?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公众号 一只建筑精

01 进村还是打高尔夫?
场地位于深圳市龙华区一处城中村边上。周边问题还不少。首先是内部高差极大,最大的超过10米。
其次是,放眼望去,随意建设的城中村边上极度缺乏公共的社区活动空间,唯一一大块绿地......还给私人圈起来打高尔夫?!而场地正好就夹在城中村和这座高端高尔夫球场中间。
正所谓:“读书读不好,村里工作找;读书读得好,球场满地跑”。可以说是十分励志的选址了。
因此总结下来,公共空间便是本次设计的主角。它一方面是为城市而设计的社区公共空间;另一方面则是为小朋友设计的校园活动空间。厘清这两点,设计便正式开始!
02 学校空间-基础款
首先让我们先做个基础款看看。
做设计第一点要关注场地布局。为了最大程度地兼顾东西方向居民的日常活动,主要的教学空间放置在场地中央偏西的位置。
它既是场地最低矮的位置,减少了土方量的开挖;同时也距离十字路口稍远,以操场隔开,减少道路环境干扰。西侧高地上则设计小型的运动场地,让另外一边的居民也有机会打球锻炼。
一般中学容积率的设计标准在1.5左右。但本项目在2.3万㎡的场地上却要修建接近6万方的学校,容积率超过2.5。因此拉起体块,可以看到好大一坨。
纵向功能分区上,从下往上公共性依次减弱,私密性依次增强,分别是:社区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区和宿舍区。
其中考虑到宿舍空间的集约性,将其单独单独做成一栋小楼,放置在交通最便利、景观朝向最好的东南角。
然后按照传统的设计思路,那就是咔咔咔地上柱网、点柱子、画走道、排教室。中间采光不够怎么办?挖院子呗!
最后算下防火疏散,塞进去几个楼梯间,将跑道和球场扔进去,学校空间的基础型就做好了~
03 学校空间-Plus款
但从基础款到plus款,中间还差着亿点点骚操作。而这便也决定了该方案是否能够回应上面所说的两种公共空间的需求。
让我们首先将这个基础款掰成两部分:下部是较为灵活自由的公共区,上部则是以教学为主的非公共区。
· 下部公共区
先看公共区。这里的功能主要包含体育馆、游泳馆、图书室、多功能厅、地库等教学配套设施,同时理想情况下兼做社区活动使用(maybe)
▲ 半地下共享层分析 © 筑博设计-联合公设
因此建筑师设计了25米宽的公共阶梯联系上下。并通过不同标高平台的错动,模糊空间的交通属性,打造集休憩、步行为一体的复合阶梯广场。
▲ 中轴阶梯广场3 © 山间影像
▲ 中轴阶梯广场4 © 吴清山
该阶梯抵达建筑三层。这一层有些特殊。首先横向上,它的标高直接与东西两侧的运动空间相连,因此它最好要方便通行,将操场、球场连成一气,甚至和高尔夫球场接驳贯通。
其次纵向上,它处于公共区与非公共区之间,因此起到过渡转承的作用,不能让校外的闲杂人等直接进入非公共的教学区。
▲ 架空活动层 © 筑博设计-联合公设
因此建筑师在这里反转思路,将一整层的空间一巴掌拍散成多个小房子,作为各种社团活动、实验性课程的教室。而聚落周围,则全部是架空的活动平台,配合上蜿蜒曲折,忽大忽小的路径,使得建筑所占据的场地面积,又在这一层全部释放出来(但还是要算建筑面积噢)
▲ 架空活动层 © 吴清山
为了强化架空层与底部两层的交通联系,北侧设计了两个室外楼梯,一个直通二层,一个直通一层。并以悬挑楼板联系在一起。
▲ 北侧校园和城市界面 © 吴清山
这样一来,整个校园的底部,看起来纯纯地像是一个市民活动中心。塑造外部公共空间的目标初步完成✔
· 上部教学区
接下来是上部非公共的教学区。建筑师又要耍什么花招呢?
首先是打破回字形的空间布局,将建筑划开为两条东西方向延展的教学楼(毕竟东西两侧的教室也不好用),但仍然以回字形的交通流线串联起来。
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小朋友都知道,这是传统教学楼的规划方式,它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空间的使用效率。看来我们这位建筑师也要滑向传统无趣的泥潭深渊了吗?!
▲ 传统学校布局 来源:网络
但看起来这位建筑师并不认为教学楼除了教室就是走廊。他认为,传统的串连式空间十分无聊而且拥挤、采光通风一般、不能满足课间交流需求——仅仅十分钟的休息时间,几乎没人会愿意吭哧吭哧跑到楼下玩耍。
▲ 新型教育空间模型 © 筑博设计-联合公设
因此,最好的方式是在教学楼内部就分别置入不同的活动交流空间,直接提供短程的休闲场所。
秉持着这个想法,建筑师将环形的非教学空间分别进行上下与左右的错动,使其较为均匀地分布在教学楼内。同时在斜向上进行联系。咦?是不是感觉有点像一个莫比乌斯环?
▲ “∞”型课间交流空间模型 © 筑博设计-联合公设
▲ 中轴阶梯广场 © 吴清山
然后,咔!布尔运算一切,楼中的阶梯状的公共空间便被切了出来。这样一来,每处小型公共平台彼此独立,但又联通走道,实现整体的循环串联,具有良好的通达性。
▲ 教学区公共空间 © 吴清山
▲ 北侧“∞”型休闲退台 © 山间影像
靠院子内部的活动空间做完,建筑师还在两边外侧各挖了几个大洞,作为看向外部的城市平台。一边看的是城中村,一边看的是高尔夫球场——大概是为了激励小朋友发奋图强,认真学习吧。
▲ 北侧、南侧景观活动平台 © 吴玉华
为了进一步拉近普通教室和各类专业教室之间的距离,给死气沉沉的教学楼置入一些活力,每个室外的大洞中都塞进去了一栋小房子。也许是刚刚三层摆剩下的。每栋小房子都有不同的色彩,也给总体单调的立面添上青春的气息。
▲ 北侧城市界面 © 吴清山
至此,非公共区的活动空间也布置完毕!只需要在楼板上挖几个洞,促进自然采光通风,再放上楼梯与交通核,这个学校就设计完毕啦!
▲ 半地下共享层采光院落 © 吴清山
这就是筑博设计-联合公社设计的深圳市龙华区行知中学!让我们来看一下生成全过程~
学校建完,我估计一直被当成反面教材的城中村地主们都乐惨了,平白无故多一栋学校,还不用自己缴税,这抬高的地价可是净赚的,平时还多了许多游玩的好去处,真不错~
▲ 校园鸟瞰 © 吴清山
高尔夫球场的主人呢,估计心里也是开心的,毕竟看一栋学校,总比看一堆破房子舒坦得多~
▲ 南侧立面 © 吴清山
小朋友呢,想必也是觉得有些新鲜,不管咋说,这总比以前那些学校好玩得多,多了许多和老师斗智斗勇的博弈空间......
▲ 西侧运动空间 © 山间影像
建筑师呢,设计费到账的话,啥都好说,说不定又能出一波风头。
如果真要说有人郁闷的话......那估计还得是校领导。在他们看来,建筑师挖的可不是公共空间,而是大把大把的钱呐~
▲ 总平面图 © 筑博设计-联合公设
▲ 剖面设计逻辑 © 筑博设计-联合公设
▲ 剖面示意图 © 筑博设计-联合公设
附:
1.图像资料均已标注出处。未标准的分析图则为作者自绘。转载请注明出处。
2.以上观点仅代表作者自身解读,如有雷同,纯属偶遇~
本期原创 /尤加利叶
#重庆大学建筑学专硕研究生。桃金娘科,桉属植物。耐寒不耐旱。成长较快,以奶茶浇灌。喜清新素雅,花语是恩赐。
编辑 / 白雎   审核 / 尤加利叶、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