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因为发脾气,而被孩子起独特的外号吗?


上周,看到一篇小学生作文《我的“火药桶”妈妈》,特有意思。
文中这样描述妈妈:“别看我的老妈长着一张樱桃似的小嘴,可她要是生起气来,能吼倒张飞。”
有一次,爸爸在房间里玩手机,我正聚精会神地躺在沙发上看电视。
忽然,妈妈怒目圆睁,双手叉腰,嘴巴仿佛能吞下整条蓝鲸,先是对我爸一通嘶吼:“你有没有个正事?在家不陪孩子,眼珠子长手机上了!”
接着回头,对我大喝一声:“臭小子,整天就知道看电视、看电视!眼睛还要不要了!”
说着,妈妈不由地加快了脚步,三步并作两步走了过来,气急败坏地关掉了电视。
忽然,瞪起她那一双铜铃般大的眼睛,面部的肌肉都在紧绷,好像“弓”随时要把“箭”射到我身上一样。
我赶快承认错误,安抚妈妈,免得“火药桶”爆炸,伤及无辜。
小朋友童真童趣的描述,让人忍俊不禁。
然而,却引起了一部分宝妈的强烈共鸣:
“熊孩子与老公,没有一个让人省心!有几个妈妈能忍住怒火?”
妈妈的愤怒,更是对无助的怒吼
曾看过一个动画片《六臂妈妈》,形象地呈现了一个温柔妈妈逐渐失控的全过程。
这位妈妈长了六只手,却仍然不够全家使用。
早上六点半,老公和儿子还在酣睡中,妈妈就要起床了。
洗漱完毕就忙忙活活地做早餐,做好再伺候父子俩洗漱、配衣服、喂饭。
好不容易把老公收拾好,自己又得赶紧换衣服,然后送孩子上学。
一路上,她不仅要集中注意力好好开车,还要趁着等红灯的间隙,给自己化一个简单的妆容。
掐点赶到单位上班,还没等坐下喘口气,就要忙忙碌碌开始做上司分配下来的任务.....铺天盖地的工作让她一整天都停不下来。
下班后,她又火急火燎地冲到超市,抢购一家人需要用的食材、日用品,再气喘吁吁地提回家。
当她终于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中,想好好休息一下时,推开门,眼前却是一片狼藉:玩具、零食、衣服、书本被孩子扔了一地。
叹一口气,她又得赶紧撸起袖子,开始收拾满地的垃圾。
刚收拾完,醉醺醺的爸爸也回来了。他习惯性地将衣服扔在地上,然后悠闲地躺在沙发上。
妈妈强忍着怒气收拾起丈夫的脏衣服、脏袜子。
这时,她又被儿子丢来的玩具绊倒了。
见此情形,老公却像没事人一样,不闻不问地躺在沙发上。
而儿子呢,只顾捡自己的玩具,对疼得龇牙咧嘴的妈妈视而不见。
失落的妈妈对此一忍再忍,直到看见刚洗净的马桶圈上又被父子俩弄上尿渍时,她再也忍不住了!
她像是一只失去理智的怪物,挥舞着六只手臂向爸爸和儿子发起攻击。
父子俩吓得四处逃窜,最后被怒火冲天的妈妈一掌打飞了出去......
曾经的她有多温柔,此刻她就有多暴躁。
做饭、工作、洗衣、整理家务、照顾孩子,每天如此,纵使是妈妈长了六只手,也有难以应付的一天,处于崩溃边缘也是迟早的事。
几乎没有一个妈妈天生爱发脾气,却硬生生被生活的琐碎,折磨成了一只满身冒烟的“火药桶”。
有位妈妈曾在微博留言:
妈妈并不是超人,她也会有情绪崩溃的时候。
当用尽全身力气,最终却换来全家嫌弃,这无疑是一个妈妈最真实的绝望.
而在这绝望之中,往往还伴随着自责。
每一次情绪崩溃下,每一次吼完孩子之后的悔不当初,让妈妈们更加不知所措。
那个最懂事的孩子,其实伤得最深
明明父母是最爱孩子的人,可却在无意中伤孩子最深。
因为父母在吼孩子时,孩子接收到的往往只有情绪,由于幼小的他们,无法消化,就只能不断向内打压。
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来自南方的女孩讲述童年时的遭遇。她说:“我永远忘不了妈妈对我的伤害。”
那天,同学丢了10块钱,翻遍了书包和抽屉也没找到,于是怀疑她拿了,争执之下,两人便动手打了起来,身上都挂了彩。
为此,老师把家长请到了学校。
被罚站办公室门口的她,看着妈妈怒气冲冲地走向她,不问缘由,不问伤势,不顾走廊人来人往的同学和老师,直接咆哮道:“天天不学好,就知道惹麻烦,就知道丢人现眼,长本事了你……”
她几次想开口解释,都被妈妈吼了回去,那一刻,失望变成了绝望,她的心碎落了一地。
放学回家的路上,她望了望天空,一片阴霾,一如她的心情。
她开始想,如果离家出走,妈妈会不会急疯,如果就此死去,妈妈会不会天天抹眼泪,为此感到后悔?
报复的想法在她心里越发强烈,她走到水库,纵身跳了下去,好在,她被路过的大叔及时救起……
教育专家陈鹤琴说:孩子幼小的心灵极易受到挫伤,任何粗暴武断的教育方式都是不合时宜的。
事实上,这样悲伤的故事不断在我们生活中上演。
4月25日,武汉的一位14岁的花季少女,和母亲发生争吵后,愤然离家出走。
随后,母亲惊慌失措地报了警,5月1日,噩耗传来,女孩遗体被找到。
14岁的她以这种方式决绝地离开了人世,再也看不到崭新的太阳。
去年暑假,哈尔滨一名15岁的男孩,因为与母亲拌嘴一气之下跳楼轻生,要不是卡在阳台上,后果不堪设想。
2021年10月,重庆市武隆区乌江三桥上,两名六年级女生因抽烟遭父母责骂,便约好一起跳江,至今未被找到。
对父母而言,可能只是一两分钟的吼叫,但对孩子而言,伤害可能贯穿一生。
因为大多数时候,孩子不是将矛头指向父母,而是对准自己,以伤害自己的方式报复父母。
我很爱孩子,却不会爱孩子
父母吼孩子时,脱口而出伤人的话,会让孩子觉得不被信任,不被接纳,甚至会在心里种下仇恨的种子。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原生自卑”。
说的是,当父母不断用吼骂、抱怨、批评、指责否定孩子时,孩子就会产生深深的无助感。
这种无助会持续很久,进而产生自卑感,认为自己就是比别人差。
父母对孩子的爱犹如“火焰”,如果投射的距离和方式不当,不仅消耗自己,更会灼伤孩子。
我们学堂有一位宝妈莉莉,曾是个慢性子,但有了孩子之后,被生活琐碎逼成了急脾气,一着急上火就会骂人,忍不住的时候还会动手。
虽然学习了一些育儿知识,知道打骂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但就是不知道该如何引导孩子,对孩子的诸多不良行为只能忍。
她以为只有压抑住自己的情绪,就会让亲子关系变得更加和睦。
但现实,却是事与愿违。
不愉快的情绪积累多了,最终还是会爆发,甚至以更猛的火力,发泄出来,伤人伤己。    
直到进到我们的戒吼营进行学习之后,莉莉才明白:与其想方设法做一个完美妈妈,不如学习去做一个有独立人格的妈妈。
每次想要吼孩子关掉电视机快去洗澡的时候,她都会自己先洗漱完,安静地躺在床头看书。孩子一个人在客厅没意思,也就自觉洗漱去了。
以前她总是好说歹说让孩子不要挑食,后来她不再说,只是自己学着用蔬菜做新花样,自己津津有味地吃起来,孩子见状也把筷子伸了过来。
她开始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偶尔发脾气时,她会蹲下来诚恳地跟孩子道歉:

“对不起,宝贝!妈妈知道你不喜欢我发脾气的样子,其实我也不喜欢,妈妈也有心情不好的时候,所以我也在努力学习做一个好妈妈。”
出乎意料,说完这句话,刚才还对她圆眉怒目的孩子忽而趴在了她的身上,温暖地抱了抱她。
她突然发现,当她打开心扉,跟孩子坦露心声的时候,他们的关系反而变得更加紧密了。
如果你也希望像莉莉一样,戒掉吼骂,改善亲子关系,夫妻关系,那么欢迎你参加尹建莉父母学堂推出的【28天为爱戒吼活动】。
为了帮助妈妈们轻松地改变,让家庭关系从恶性循环变成良性循环,尹建莉父母学堂特别策划了【28天为爱戒吼活动】。
尹老师开设28天戒吼活动的初衷↓
成为母亲本应是一种幸福,不要让失控的情绪影响了我们的亲子关系,一味隐忍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我们要学会疏解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28天不对孩子吼叫,并完成签到
(不需要转发朋友圈)
即可获得奖学金
金额=实际报名费,
活动相当于免费!

👇识别下图二维码立即报名


28天里,要改变三四十年形成的脾性,肯定不容易。所以学堂研发了助力戒吼的相关实操课程,还会有经验丰富的辅导员在线答疑和互动,用深入浅出的话语,手把手教给大家正确的戒吼方法。


截至目前,尹建莉父母学堂“戒吼活动”已经成功举办了124期,目前已有100000+父母验证为戒吼利器,活动结束后,收集的用户反馈活动有效率高达97.5%。
活动中有高级辅导员为家长们答疑解惑,通过解读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从根本上解决家长们在育儿中的困惑与难题。

活动要求
28天不对孩子吼叫,并完成签到即可获得
奖学金
金额=实际报名费

活动相当于免费(开营3天内,可无理由退款)
识别下图二维码立即报名


8节音频课程,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把戒吼方法讲给你听;
辅导员在线答疑,追根溯源解答个性化问题;
28天时间从理论到实践,帮您成长自己、成就孩子。

在戒吼营心态变得更加积极也收获更愉悦的家庭氛围↓↓ ↓


在戒吼她们都获得了奖学金报名费原路返回↓↓ ↓


爱的产生和表达,自带情绪
管理情绪,做它的主人!
识别下图二维码立即报名
👇点击“阅读原文”
一起为爱戒吼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