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达 2.4 亿,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 57.8%
5 月 17 日,教育部召开第二场“教育这十年”“1+1”系列新闻发布会。会上表示,我国已建成世界最大规模高等教育体系,在学总人数超过 4430 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 2012 年的 30%,提高至 2021 年的 57.8%,提高了 27.8 个百分点,实现了历史性跨越,高等教育进入世界公认的普及化阶段。目前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达到 2.4 亿,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 13.8 年。截至 2022 年 2 月底,中国上线慕课数量超过 5.25 万门,注册用户达 3.7 亿,已经有超过 3.3 亿人次在校大学生获得慕课学分,慕课数量和应用规模均居世界第一。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介绍,通过“211”、“985”工程和“双一流”建设计划,一批大学和一大批学科已经跻身世界先进水平,中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进入世界第一方阵。(来源:央视新闻)
教育部:全面启动基础学科拔尖计划 2.0,形成基础学科拔尖人才梯队网络
5 月 17 日,教育部举办新闻发布会,在介绍十年来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相关情况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表示,十年来,教育部持续深化对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的建设,全面启动基础学科拔尖计划 2.0,在 77 所高校布局建设 288 个学生培养基地,探索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中国范式”,累计吸引 1 万余名优秀学生投身基础学科,形成了基础学科拔尖人才的“梯队网络”,为走好自主人才培养之路,为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筑牢基础。(来源:中国教育报)
国务院教督办:坚决杜绝拖欠教师工资行为发生,确保不低于持续落实落地
近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再次向各省(区、市)发出提醒函,要求进一步巩固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成果,确保“不低于”持续落实落地。其中,加大省级统筹,督促指导所属县(市、区)将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列为政府必保支出,按时足额发放到位,坚决杜绝拖欠教师工资行为发生,坚决防止“不低于”不落实的情况反弹。对个别问题严重的地区,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将适时进行挂牌督办。(来源:新京报)
教育部:各地“双减回头看”排查 万余培训机构,发现问题机构 1771 
5 月 17 日,教育部公布各地推进“双减”治理“回头看”工作进展。截至 4 月 30 日,全国 32 个省份 91.4% 的县(市、区)已启动“回头看”工作,其中已有 41.6% 的县(市、区)已完成辖区内所有培训机构排查。全国累计排查培训机构 82246 个(含线上、线下机构,含已关停的机构复查及非学科类机构涉嫌开展学科类培训排查),其中发现有问题机构 1771 个,占比 2.2%;审核培训材料 126791 份,发现不合规培训材料 654 份,占比 0.5%;审核从业人员资质 217614 人,发现不具备相应资质的教学、教研人员 713 人,占比 0.3%。在机构压减方面,累计排查发现“假注销、真运营”培训机构 309 个,已全部关停取缔。(来源:教育部官网)
教育部:持续深化校外培训治理,9.52 万家机构通过资质审核
近日,教育部围绕机构资质审查、收费行为规范、预收费资金监管等关键环节,以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应用为手段,进一步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规范非学科类校外培训行为,引导其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截至 4 月 30 日,各地已有 10.99 万家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纳入监管与服务平台监管,其中 9.52 万家机构通过了资质审核,资质审核完成率达到 87%。预收费资金监管方面,各地已有 9.34 万家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按照监管要求采用银行托管或风险保证金方式,对培训预收费实行监管,纳入监管的机构比例为 85%。(来源:人民日报)
教育部:持续开展线上学科类校外培训巡查,掌握违规线索近 700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双减”工作部署,教育部继续组织专门力量,对线上培训机构、有关网络平台遵守“双减”要求情况开展常态化全面线上巡查监管,坚决整治线上培训违规问题。截至目前,已连续不间断开展 13 次巡查,掌握违规线索近 700 条。巡查发现个别已完成“备改审”线上培训机构存在以虚构与政府部门合作等方式诱导家长购买课程、以隐形收费或拆分订单等方式逃避收费规范要求等问题;部分未取得线上培训资质的移动应用程序(APP)刻意隐藏其“教育”“培训”属性,擅自开展学科类培训;部分电商店铺在文具、教辅商品中加入收费课程;个人擅自开展“点对点”培训,通过免费视频等方式诱导家长加个人微信购买培训课程。目前,违规问题已全部转交各地完成核查处置。(来源:中国新闻网)
教育部启动 2022 年“职教国培”示范项目,确定 43 个承训单位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组织实施 2022 年“职教国培”示范项目的通知》。《通知》介绍,2022 年“职教国培”示范项目共设置培训团队研修、教师培训、校长(书记)培训 3 大类 8 个项目 24 个子项目,经单位申报、专家评审,研究确定承训单位 43 个。其中,培训团队研修设置培训管理者研修、公共基础课培训者团队研修、专业课培训者团队研修 3 个项目,由北京师范大学等 8 家单位承担培训任务。教师培训设置专业领军教师高级研修、紧缺领域专业骨干教师示范培训、优先发展产业领域专业骨干教师示范培训和公共基础课教师示范培训 4 个项目,由北京大学等 30 家单位承担培训任务。校长(书记)培训设置校长高级研修1个项目,由天津大学等 5 家单位承担培训任务。(来源:教育部官网)
教育部:考生高考前需做好本地 14 天健康监测
5 月 18 日,教育部发布 2022 年高考防疫温馨提示,提醒广大考生要认真做好考前本地 14 天健康监测。教育部再次强调,各位考生要全面了解并严格遵守考点所在地考试防疫要求,做好考前连续 14 天本地健康监测,减少不必要的聚集和跨区域流动、不到人群流动性较大场所、不前往中高风险等级地区等。对于当前仍滞留在外省的考生,应及时向考点所在地考试机构如实报告自身健康情况、相关返程安排等信息,提前14天返回考点所在省(区、市)。同时,考生要积极配合考前健康筛查。高考前各位考生要按照考点所在地考试机构工作要求,进行核酸检测、健康码、体温等健康筛查工作,并服从考点相关防疫安排。(来源:教育部官网)
人社部:为职业院校学生创造公平就业环境
近日,人社部发布《关于贯彻实施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的通知》,要求做好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工作。《通知》强调,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充分认识职业教育法修订的重大意义,认真做好职业教育法的学习和宣传工作。《通知》提出,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结合职能职责,创造公平就业环境,加强学生权益保障,为职业教育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对符合条件的职业院校毕业生,按规定落实社保补贴、培训补贴、求职创业补贴等就业支持政策。引导事业单位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理念,着力破除社会上存在的唯名校、唯学历的用人导向。(来源:中国青年报)
北京:2022 年体育中考将调整为合格性考试,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做好考试组织和疫情防控
5 月 17 日,北京市教委发布通知称,北京市 2022 年体育中考将调整为合格性考试。具体考试时间,在学生正式返校后陆续开展,原则上在文化课考试之前完成。在组织形式上,由各区教委统筹,考生所在学校具体组织本校初三年级考生利用体育课或体育锻炼时间,妥善有序在校内完成现场考试。外埠回京考生及往届生由各区教委统一安排。现场考试项目不变,考生完成相应项目即为合格。5 月 18 日,北京市召开 2022 年教育考试招生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北京市 2022 年教育考试招生工作进行了部署,要求着力做好疫情防控、考试安全两方面工作,做到“应考尽考”“一个不落”,确保高考、中考等考试招生工作圆满顺利完成。(来源:首都教育、北京日报)
天津:2022 春季高考调整至 月 12 日,阳性考生于重置考点参加考试
5 月 18 日晚,天津市教育招生考试院发布通知,宣布天津市 2022 年春季高考(面向普通高中毕业生、面向中职毕业生)将调整到 6 月 12 日举行。同时,根据天津市最新疫情防控工作要求部署,高招办明确列出了七种情况下考生不得参加考试。次日凌晨,天津市教育招生考试院对 2022 年春季高考的事项7作出紧急修改,将“考生若为新冠肺炎阳性感染者及其密切接触者、密接的密接,或为天津健康码红码,或处于集中隔离、居家隔离状态,或处于天津市封控区内,不得参加考试”,改为“不得在常规考点参加考试”。对此,天津市教育招生考试院就春季高考延期相关问题作出回应,其中提到,根据教育部和我市防疫组考的要求,设立了常规考点和重置考点。不在常规考点参加考试的考生,要在重置考点参加考试,以做到“应考尽考”。(来源:央视新闻)
河南:2022 年高考将就地就校分配考场,标准化考点学生不出校考试
5 月 20 日,2022 年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郑州召开。据悉,今年高考,河南省将就地就校分配考场,参加河南 2022 年高考的考生至少提前 14 天返回考点所在地,住校生考前 14 天要在校封闭管理,非在校生保持学校与家庭两点一线闭环管理,并做好健康监测;所有涉考人员、相关老师、考生及同住人员等,从考前 14 天(5 月 24 日)起加大核酸检测频次,坚持每两天一检;考前 7 天开始,坚持每天一检。(来源:央视新闻)
陕西:高校十年培养毕业生 337 万人,超七成在西部就业
在教育部日前举行的“教育这十年”新闻发布会上,陕西省教育厅在分会场介绍了陕西高等教育十年发展情况。陕西省教育厅厅长刘建林表示,十年来,陕西高等教育办学规模实现跨越式增长,高等院校由 98 所增长至 111 所,在校生由 137.6 万人增长至 198.1 万人,高考录取率稳定在 80% 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突破 60%,基本满足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所需所盼。十年来,全省高校累计培养毕业生 337 万人,72.1% 的毕业就业生扎根西部和基层,培养出了“天问一号”总设计师张荣桥、运-20 总设计师唐长红及“重组胶原蛋白研究的开拓者”范代娣等一批优秀学子。(来源:中国新闻网)
南京:2022 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政策出炉,公民办仍同步招生
5 月 17 日,南京市召开“2022 年全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政策”新闻发布会。2022 年南京小学入学和小升初人数较去年均有所增加。今年招生政策的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三个坚持、四个继续、两个简化、八个严禁”等四个方面。政策整体保持稳定,实行免试入学。今年继续全面实行公民办同步招生,热点学校空余学额电脑派位。家长的职务和收入信息不得采集。(来源:现代快报)
深圳:未来 年将培育 80 个公办教育集团
近日,深圳市教育局、中共深圳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深圳市财政局和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印发《深圳市公办中小学集团化办学实施方案》,明确至 2025 年,深圳市将培育 80 个优质公办中小学教育集团,集团化办学覆盖全市所有新建义务教育学校,整体提升全市基础教育发展的平衡性和协调性,让每个孩子享有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来源:央广网)
十年一届联合国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在巴塞罗那召开,塑造全球高教未来
北京时间 2022 年 5 月 20 日,第三届世界高等教育大会(World Higher Education Conference 2022, WHEC2022)在西班牙巴塞罗那顺利落幕。此次大会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 5 月 18 至 20 日举办,主题聚焦“为可持续的未来重塑高等教育”,来自全球的高等教育利益相关方齐聚一堂,共同商讨关于未来十年全球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议题,为面向 2030 年及未来的高等教育发展绘制蓝图。本次会议主要就“如何保障与可持续发展等当代挑战相适应的优质高等教育”、“如何支持国际学术流动”、“可以从新冠疫情中吸取哪些教训”等十大议题展开讨论。(来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网)
熊丙奇:“考研毛坦厂?警惕考研产业化加剧考研应试化
近日,湖州市吴兴区人社局向国内多所高校发送《关于邀请贵校优秀学子来吴考研学习的函》。函中提到,该区推出了国内首个青年人才考研新城,邀请高校学子来备考,还为驻地考研大学生提供一定金额的生活补贴。在诸多官方宣传中,考研新城被提及要“复制毛坦厂经验”,打造“考研毛坦厂”。对此,熊丙奇指出,若只追求产业发展,而忽视教育的公益属性,以及与教育发展的方向背离,“教育+经济”、“考试+经济”的路只会越走越窄。我国已经实现各级各类教育的普及,在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目标是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地方政府发展教育的职责,应是构建良好的教育发展生态,而不是再打“教育+经济”、“考试+经济”的算盘。教育经济化是短视、功利的做法,无益于形成地方良好的教育形象和人才发展环境。
熊丙奇认为,随着我国考研人数越来越多,考研的产业化和应试化趋势愈发明显,理应引起有关方面的关注,并早日纳入监察重点。要扭转考研应试化,更重要的是推进招生改革。研究生推免制度符合研究生招生改革方向,可以充分考查学生本科求学期间的学业成绩与综合素质、学术潜能。从长远看,我国可以推进研究生招生申请审核制度,可面向所有学生进行统一的学科专业水平考试,再由学生自主申请多所高校、专业,由招生院校结合统一学科考试成绩、本科学业成绩、综合素质、学校面试成绩进行综合评价录取。这既可以扩大学生的选择权,也可以扩大学校的招生自主权,推动考研和考研培训摆脱应试化、功利化。(来源:北京青年报、界面新闻,熊丙奇系 21 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
王殿军:科学教育如何更上层楼
目前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存在重知识轻能力现象、学生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受到抑制、掌握科学教育方法的师资不足、设施条件成为制约因素和评价导向不利于开展科学教育五大问题。王殿军认为,通过科学教育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首先要在两个问题上澄清认识。一是要正确认识科学教育和学科教育的关系。教师在学科教学中,一定要有“借题发挥”的意识,善于发掘能够体现和培养科学精神、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的知识点,通过本学科的教学做好科学教育,这非常考验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智慧。二是要正确理解科学教育的目标。科学教育的目标不是学习多少具体的知识,而是培养科学精神、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科学探究能力。
对于加强和改进科学教育,王殿军提出五点建议。第一,要从教育哲学的高度,让每一名教师认识到科学教育的重要意义。第二,在教师培养方面要加入科学教育相关内容。第三,学校要开设跨学科的综合课程(如STEAM课程),倡导开展项目式学习。第四,推动科教融合,充分利用好科学界的资源。第五,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探究活动和社团活动。(来源:中国教育报,王殿军系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
21 世纪教育研究院出品

整理: 姚远    排版: 孔庆才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