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东奕这几天几乎住在了热搜上。
韦东奕是谁?
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连续两次以满分成绩获得国际金牌 。
后被保送至北京大学就读,参与北大“本博连读特别计划”,毕业后留校任教。
28岁,开始担任北京大学助理教授。
韦东奕也被网友称作“韦神”。
如今,韦东奕的神,通过一次爆料,而有了实感。

起初,一名业内相关人士爆料:
在网络上走红的数学大神韦东奕又“超神”了。

一个科技公司建立仿真模型来模拟某产品的物理性能,其间有六个博士组成的团队搞了四个多月,但也没有办法解决。  
后来,通过北大同学找到韦东奕,就一晚上,他把问题解决了:仿真数据和过往真实实验室的数据匹配率为99.8%。 
  该科技公司想给韦东奕报酬,但他拒绝了,理由是:“这个问题太简单了,没必要给钱。” 最后,该公司给韦东奕的公交卡充了钱,以表示感谢。
而韦东奕的各种“奇事”也开始在网络上流传——
比如婉拒了哈佛邀请等等。

在一场频上热搜,轰轰烈烈的造神之后,舆论中心的韦东奕难得接受了一家媒体的采访。
为的是,辟谣。

“确实没有这回事,这是假新闻。”
关于哈佛邀请,免试入学,他一并回应:
“网上有些消息是假的。关于哈佛那个,可能有些人这么认为,但没有明确这么说过,哈佛没找过我。”
韦东奕亲手戳破了流言蜚语塑造的“神像”。

而“制造韦东奕”此类的流量狂欢,其实从未停止。


韦东奕的初次走红,是一次网友制造的美丽意外。

2021年5月,有媒体到北大寻找北大学子给准备高考的考生打气。迎面走来一个提着一瓶矿泉水,一个塑料袋馒头的男孩。
媒体当即采访了他。
韦东奕说道:“加油!欢迎来到北京大学”。
与内敛生涩的表达形成巨大反差的是他的实力。
视频后,很快网友通过一些身边人的爆料迅速获得了韦东奕传说级的成绩——

例如:老师说,他一参加国际大赛,只要参加就是金牌,只要参加就是第一名,我们真的太需要这种数学人才了。
竞赛时有道难题,国家队的教练花3个小时才做出来,韦东奕只花了两个小时。
韦东奕毫不费力地斩获了华罗庚金奖、陈省身金奖、林家翘金奖、许宝騄金奖、个人全能金奖。
至此,韦东奕成了网友心中天才二字的诠释。
更有媒体将韦东奕的人生写做“其貌不扬的热血男主,用天才逆袭人生”的有趣故事。
他身上的种种矛盾冲突,巨大的讨论度,让一些人嗅到了“流量”的味道。

于是,很多人开始热衷于替韦东奕讲故事。
这些故事,往往没有任何佐证,但因为韦东奕这样的数学家离大众实在遥远,天才的标签又带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一些故事开始变成“事实”和“新闻”传播。

谣言因为更具戏剧性而被广为传播,韦东奕被人的辟谣却淹没在大众的狂欢中。

随着“如何培养韦东奕这样的天才”成为话题,他的私生活,成长史不断被曝光。

更有媒体为此潜入他的课堂,偷拍韦东奕上课的场景。
韦东奕拒绝采访后,韦东奕身边的人就成了媒体的突破口。从亲戚、邻居到同学、老师,都成为了媒体口中“韦东奕故事”的素材。

至于韦东奕的感受如何,似乎早已被遗忘在脑后。

或许,起初韦东奕的热度,是来自于人们一颗单纯的“爱才之心”,但当1乘以14亿,就是谁也承受不了的洪水猛兽。
窥到其中有利可图的人,纷纷举起手机,拿起键盘,将视线对准事件的中心人物。
于是,失控的第一环就这么发生了。
其实这不是第一次,也绝不是最后一次。

当年,大衣哥朱之文从农村走出来,一夜爆红。而鲜少有人知道,当他走下舞台,又成为了短视频平台的流量密码。
朱之文的生活在视频平台上被全方位展示,为拍摄者带来流量和收益。 
一大早打开家门,就是举着手机的“自媒体们”。
即使关上门待在屋中,也不能阻挡拍摄。会有人翻墙而入,不停敲门,甚至有人往院子里扔石头引起他的注意。
同时,人们还开始为了更多的观看量,不断将大衣哥的生活编造成各式各样的故事。
他新建了房子,便有人说为了炫富,大衣哥人变了;他下地干活,又有人说大衣哥挥霍了自己的家财,破产了。
他的生活似乎有很多人关心,但他的崩溃其实没人在乎。
被直播的大衣哥其实早已不被当做“人”,而更像是一则可以赚钱的真人秀。
就像《楚门的世界》的结尾,楚门最终告别那个虚假的世界。场外的观众为他欢呼感动,但是一转头,“还有什么节目可以看?”
他们马上“换台”了。
观众根本不关心楚门过得好不好,楚门的人生,只是他们茶余饭后的消遣而已。
大衣哥可能是楚门,韦东奕可能是楚门,甚至在当下,任何人都可能成为下一个楚门。


前阵子,谷爱凌在个人社交平台发布的一条视频彻底引爆网络。

视频中,谷爱凌的姥姥在飞机上健身。
视频发出后,评论区的质疑声越来越多。

人们关注的焦点,放在了交通工具上。

“私人飞机”“价值过亿”的言论在各大平台不断被传播,谷爱凌也因此被扣上了捞金、炫富的帽子。

“谷爱凌私人飞机”在各大平台的开始以各种形式传播。

然而,谷爱凌搭乘的并非自己购买的私人飞机,而是某品牌为其提供的包机。

此时,距离冬奥会谷爱凌一鸣惊人,成为全民偶像,不过过去了几个月。

从捧上天的天才少女,到被质疑炫富、不爱国,不过一条谣言的距离。

谩骂和质疑声过去,因为谣言而莫名成为网暴对象的人怎么样了?这些早已无人在意。


事情的流程总是如此:自作主张地对他期待,又擅自失望地辱骂他。

捧人,造神,贴标签,讲故事,造冲突……把他拉下神坛甚至遭人唾弃,引起更大的舆论浪潮,从而有更好的流量。
两极反转的舆论,真正获利的只有制造流量,引起争议的操盘手。
一群人为了流量在你的世界呼啸而过,最后流量过去,他们拍拍手不带走一片云彩,只留给当事人的生活一地狼藉。
不知道这样的事情还要重复上演多少次。
流量和关注本不是坏事,但流量的失控本该被控制,而不是被刻意制造;媒体本该去求真,而非追逐流量;我们本该去关注,而非去窥探。
韦东奕说,他平时很少上网,多数时候听收音机,听新闻。当网络上的热度散去,韦东奕已经打开收音机听着熟悉的频道,回归他的数学世界。
只希望当有人试图下一个韦东奕时,我们能想起今天,想起此事脑海中的话:

人生故事可以讲述,但不能编造;人可以追逐流量,但不该被流量奴役;媒体可能缺位,但不能缺德。
部分参考资料:
[1] 
“韦神”发声,别信热搜,《南风窗
[2] 韦东奕辟谣 别让过度“神化”变成“捧杀”,《红星新闻
 -END-
撰稿:胖丁
主编:初穗
图片来源:部分来源于网络。
📚 跟着书单买好书
大家好,我是书单君。
这几年,后台总看到“书米”朋友问我们,
书单有囤书群吗?求进群!
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我们终于建群啦,在这里,你会遇到和你一样喜爱读书的小伙伴,以及书单君给大家准备的群内专属福利:
💥 top级经典藏书,限时折扣,抢先知!
🧒优质童书,几十块就把一整套薅回家
📒每月新书秒杀,哪些值得买,书单君替你先看看
⏰ 社群专属优惠券随机掉落
😇一对一好书筛选推荐服务
✍🏻编辑部独家宝藏主题书单推荐
点个“在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