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年科学家的眼中,TR35究竟意味着什么?
是纯粹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还是中国力量走向世界的T台?
是志同道合的科技青年聚集地,还是百家思想、交叉学科碰撞的熔炉?
第八期视频,我们听听TR35青年科学家们的寄语和期望。
五四青年节之际,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推出“MEET 35 - 青年科学家这样说”系列短视频,邀请往届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名单的杰出科技创新青年,谈谈他们如何改变世界。
本期我们采访了9位TR35青年科学家,他们分别是:
陈朝吉,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2021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亚太区入选者
狄大卫,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8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中国入选者;2019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全球入选者
陆朝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2017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中国入选者
李铁风,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18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中国入选者
张如范,清华大学化工系副教授;2018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中国入选者
赵保丹,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2019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中国入选者
郑金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导、研究室主任;2020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中国入选者;2021 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全球入选者
周南嘉,西湖大学特聘研究员、西湖未来智造创始人;2019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中国入选者
朱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2017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中国入选者 
这里,不仅仅有学科专业上的碰撞,更存在思想上的一种契合。TR35社区,欢迎你来。
文末观看往期精彩视频

自1999年以来,《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每年都会在全球范围内遴选出35岁以下对未来科技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远见者、先锋者、发明家、人文关怀者或者创业家。“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35 Innovators Under 35,简称TR35)堪称科技领域全球极具影响力的青年人才评价体系之一,在产业界和学术界获得了广泛认同。
【正在报名】
2022年"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中国的报名火热进行中!欢迎35岁以下的中国(包括目前在海外的华人)青年学者、科研工作者、发明家、科技创业者等报名参选,同时也向社会各界征集候选人提名,共同寻找最有可能改变世界的35人
欢迎扫描下方海报二维码进行报名,或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关于新一届评选的更多细节请持续关注“麻省理工科技评论APP”公众号。
【咨询邮箱】
往期视频:
第七期:这儿有一份来自TR35学姐学长的作业,请查收
第六期:努力工作,使劲玩儿
第五期:可以永远相信「中国制造」
第四:这一刻,他们成为了光
35

3
- End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