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答疑馆馆长 | 作者
溪云 | 编辑
Pexels、网络 | 图源
上周,馆长随口问了吉尔一句:
你觉得女孩子在情感关系中,最让人痛心的遭遇是什么?
被劈腿?家暴?骗婚?还是精神虐待、或“只有控制没有爱”?
本以为这是一场日常讨论,没想到吉尔非常严肃地说:
“生死以外,最糟糕的不是受伤。而是一个人拼尽全力,也无法从导致她受伤的原因中挣脱出来。”
“比如呢?”

“比如我小姨。她很美很优秀,却总是爱上根本没有把她当人看的男人。”
爱的是幸福
还是“缺憾”
“当我跪在地上哀求他留下来时,我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冬天——紧紧抱着爸爸的大腿,哭求他不要离开我。”
吉尔的小姨周周离婚了。
看到周周的照片时,馆长忍不住感慨:
这不就是《三十而已》里面的顾佳嘛!
美丽、优雅,还不是个“花瓶”——老公开的咨询公司,一半以上的客户都是周周一个人为公司谈下来的。
饶是如此,她还是被那个能力与心性都不如她的老公背叛了。

孕期劈腿,周周在极度的悲伤中流产。
听到这里,馆长以为又是一个“好女配孬男,一时瞎了眼“的故事。
没想到,这只是“故事背景”而已——
美丽要强的周周在最后关头幡然醒悟,让草包前夫从“丈夫”与“公司负责人”的身份上双双下岗。
而把全部事情办妥后,周周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回娘家。
不是为了疗伤,她的心中,有一个宏伟的计划:
疗愈原生家庭的创伤,一切从头来过!
“我知道自己为什么曾经那么坚定、那么义无反顾地要和一个配不上自己、甚至不是真心爱我的人结婚。一个太渴望父爱的孩子,是没有办法拒绝来自异性的任何一点温柔的。“
在心理学的世界里,馆长看过很多病态的原生家庭模式:
控制、羞辱、冷漠、甚至还有肢体暴力、性虐待......
每一种糟糕的模式,都在折损孩子健康成长的羽翼。
周周的原生家庭虽然看起来没那么糟糕,却更为复杂:
周周的妈妈为了在城市留下来,才和她的父亲结婚的。
而周周的父亲,是一个丧失劳动力的残疾人。
5岁那年,这段婚姻破裂了。

妈妈总是很直接地对周周说:“妈妈没办法,一个人养活不了三张嘴啊。”
周周很早就明白了生活的艰辛。
拼了命一样地读书,就是希望不要给母亲添一分负担;
而她也从不会像其他单亲家庭的孩子那样问:我的爸爸在哪里?
但周周知道——她是那样、那样渴望父亲的爱。
四年级那年,父亲悄悄来到学校探望周周。
看着那张陌生而又熟悉的脸,周周忍不住在校门口抱着父亲放声大哭。
她把泪水、鼻涕都抹在了父亲的腿上,却依然没有留下这个她生命中最最重要的男人。
而回到家后,望着炒菜都舍不得开油烟机的母亲,周周对那天发生的事,只字未提。
爱和痛,伴随了周周整个青春。
“前夫是我大学时期最最温柔的追求者。他每次送来的早餐,连水煮蛋都是被剥掉了皮的。虽然后来发现他不过是个'中央空调',但是我实在离不开那样的温暖和热情。”
“直到被劈腿,我才幡然醒悟。我不想再做那个渴望父爱的女孩了,我要找回我自己,我要重生!”
听到这里,馆长很佩服周周的果断和勇气,但是,

重生,真的很轻松吗?
你以为的“和解”
往往是“过犹不及”
所以,你小姨逆袭了吗?
听到入迷的馆长迫不及待地问吉尔。
“哪有那么容易?不然她也不会在感情上跌两次跟头了。
周周潇洒挥别过去,回到了家,她看了很多心理学书籍,试着疗愈自己。
我不恨我的父母,但我怨他们。尤其是我妈。她总说忙、生活辛苦,但是我也苦、我也孤单,为什么她从来都不肯花一分钟,听听我的感受?为什么我会那么快进入一段婚姻?就是因为我再也不要连难过时想听句安慰,都要祈求妈妈今天有个好心情。
周周的父亲在她大学时过世了。所以周周的计划是:
以成年人的身份与母亲深谈,把彼此的伤痛和心里话,都说出来。
没想到,计划一开始就遇到了滑铁卢。
周周曾认为母亲对自己情感的忽视,源于过重的生计负担;
但她惊讶地发现:母亲就是一个拒绝和她有情感沟通的人。
就连她终于鼓起勇气,和母亲谈起自己青春期的孤单、无助时,母亲也只是说:

“妈妈小时候也没有这么多心事啊,大家不是都这么过来的吗?”
那种不被理解的感觉,让周周感觉,自己仿佛再次被全世界抛弃了。
而更让她无法接受的是:自己居然和母亲越来越像。
三十年来,她痛恨母亲的冷漠,却第一次发现自己也是如此对待着身边人。

“朋友工作上遇到了困难和我吐槽。我的第一反应居然是:‘你至于吗?不就是一个小事情吗?’看着朋友受伤的眼神,我简直无法相信——从什么时候起,我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样子?
就在那段时间,周周再一次恋爱了。

她爱上了一个乐观、勇于解决一切问题、仿佛有无尽耐心倾听她的,
已婚人士。
听到这里,馆长忍不住摇头叹息。
我们在结束一段失败的情感后,总是以为,一个有着我们向往特质的人,就是自己的避风港;
殊不知,爱情不是“拿你的长处包容我的短处”,而是“两个努力自我完善的人决定相爱”。
已婚男在拨动了周周心弦后,头也不回地选择了家庭;

只剩下在情感世界里头破血流的周周独自崩溃。
她成日瘫在床上,不吃不喝,连去死都没有力气。
她仿佛回到了婴儿时期,脆弱、无法自理。
而那段时间,正是妈妈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她。
“关于那段时间,我的记忆是空白的。我只记得我妈反复对我说的一句话:‘女儿,妈只希望你活。’
正是这句话,让周周理解了母亲的全部——

她的母亲,是一生都挣扎在生存问题上的人。
结婚前,需要通过嫁人在城市立足;
结婚后,她考虑的也是如何让母女二人吃饱饭、让周周有学上。
她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在她的原生家庭中,更无人抚慰她的心,

她半生陷于泥沼里,所思、所想、所做,不过一句呐喊:
她要让自己和女儿,活下来。
“有一天我突然在想,我们那么渴望和原生家庭‘和解’,难道真是为了强迫父母改掉他们习惯了几十年的观念和行为模式吗?并不是。我们不过是希望自己受的伤,能被父母看见啊。“
最终,周周没有被第二段失败的情感击垮,她决定:
站起来,活下去。
我们自己
才是命运唯一的主人
“好励志啊。好多人小半辈子才能明白的道理,就给你小姨这么看透啦?”
听完吉尔的讲述,馆长发誓,周周是自己在所有“与原生家庭和解”的故事里,听过最独特的一个了。
“是啊,而且我小姨现在状态,那真就是一个潇洒美好的独立女性!”
“可是,这个过程是不是有些太轻易了?吉尔,咱们是不是漏掉了什么细节从想开到做到,难道就那么容易吗?
吉尔尴尬地笑着,
“多的我就不知道了。馆长,这条朋友圈是我能提供的最后一条线索。”
看到周周的这条朋友圈,馆长突然就相信了吉尔描述的“与过往创伤和平相处” “开启全新生活”。
因为她终于理清了自己与父母关系的界限。
每一个没有受到家庭足够情感滋养的人,在成长中都将遇到这样的困境:
即使自己已经是一个成年人,内心深处的感受,还是无法与父母分开。
当你在外遭遇了不公时,耳边响起了父母的那句“不要在外面乱惹事,规矩做人”,你放弃了为自己的正当权益辩护;
当你在穿着新裙子,在镜子前欣赏、打量自己时,你忆起那年夏天,穿了碎花裙的自己被母亲骂“出风头”,你最终没有勇气穿上新衣服出门;
当你正经历着糟糕的情感关系,感到无力、无望、无爱时,你想起那个在家中没有被好好对待的自己,决定在这段关系中继续待下去。
我们在情感、事业、成长上的挫折,或许都可以追溯到最初在原生家庭中的情感体验、与父母的互动模式;
你可以说:“我现在过的这样差,你们的错误教育要为此负责!”
你也可以说:“我的人生掌握在自己手里。父母曾经将我带到了错误的方向,但是从今以后,我的路我自己走。”
但当我们放弃让父母对此“负责”,决定一个人去面对时,

我们会经历一种新的痛苦:一个人去面对未知的孤独。
如果我不再是由父母定义的“孩子”,我又是谁?
这趟旅程,注定只能由“成年人”完成。
而周周做的,就是停止对过去的怨恨、停止对纠错的执着,

自己,为自己的现状负责。
而她日后的人生,必然比曾经更精彩、更坚强,也更自在。
- The End -
每个人在出生时,都渴望获得父母无条件的保护与爱。
如果你在原生家庭中,承受了难以释怀的伤,
请记住:
不是每一个原生家庭,我们都有能力“和解”,
甚至,不是每个父母都值得被谅解。
恨是一面镜子,提醒着我们的痛;
但是成长这件事,终归要靠我们自己。
祝每个人,都能先“与自己和解”,好好拥抱自己受伤的心。
毕竟,你才是自己人生唯一的主人!
壹心理自创办以来,始终致力于为大众心理健康提供解决方案,与无数关注心理健康的心理学爱好者和用户们结下了深厚的缘分。
为了用更优质的产品与服务回馈大家的支持与信任,我们发起了“2022心理咨询/倾诉习惯与态度调研”,期望通过此次调研,进一步了解用户需求,倾听意见和建议,从而有针对性地对产品、服务中的细节进行优化升级。
您的每一分支持,都将照亮更多的灵魂!快来扫描下图二维码,填写问卷参与实时抽奖吧~
点不点“在看”
这事由我自己做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