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在联大
说起云南,人们一般会想起玫瑰饼、饵块、野生菌这种美食,但对抗战期间的联大师生来说,这种美味是他们无福消受的。
一方面,昆明的物价高得离奇,而联大的伙食又很糟糕。郑天挺曾评价云南的食物「淡得可怕」,就可知当时那儿确实不是一个寻美食的好去处。
联大食堂没有座椅,学生们只能站着用餐,而且空间还极小,盛饭用餐时几乎是摩肩接踵。在叙永时,盛菜的碗都放在地上,大家用粉笔绕着画个圈,蹲在圈外用餐,这就算是一桌了,而且联大的伙食还得由学生们自办搭伙
△ 联大蒙自分校博物馆还原的联大宿舍场景·任雨摄
一个膳团大概会有6到10桌,每月一期,到期后搭伙者就可以更换膳团但伙食质量较高的膳团也就寥寥几个,成员更不会轻易决定退出,偶尔有了空位也多是让知道内情的人率先抢了过去。
膳团并不提供早饭,一天只有两餐,因此早饭还得自己解决曾有学生热心地办了稀饭膳团为大家提供早点,但没什么人愿意早上6点起来喝稀饭,稀饭膳团便消失了。倒是学生服务处的豆浆、馒头深受同学们喜爱,联大落幕前它都还有 800位顾主。
联大的伙食质量十分糟糕。那时,大家吃的都是公米,总也煮不熟,学生们称之为「八宝饭」,因为里面除了米、谷子、稗子外,还会有沙子和泥巴。伙 食质量糟糕,一方面是战时物资短缺的原因,另一方面,联大的厨房条件非常糟糕
△ 联大蒙自分校博物馆还原的联大宿舍场景·任雨摄
曾有女生夸张地说,「联大的厨房恐怕是世界上最脏的地方」——不光遍地污垢,而且还是老鼠、苍蝇、蟑螂的乐园,这样的厨房做出来的饭菜可想而知好不到哪儿去,而且在饭里发现些老鼠屎、头发丝早就是家常便饭。
这还不是最糟的,由于没有足够的床位,联大的厨工就把厨房当作宿舍,一张双人床四个人挤着睡。厨房油烟重,厨工们的被褥上积了厚厚的污垢,有时买回来的菜也随手往被子上扔。条件之艰苦,可见一斑。
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机会品尝美食抗战胜利初来时,物价暴跌,而贷金和公费都还维持着原来的水平,这就让联大师生有机会开开荤。一顿饭的六样菜 中,至少有四碗非肉即蛋,附近中学的学生都跑来联大包伙食。
△ 闻一多先生因时在断炊威胁种,不得已挂牌制印·北京大学档案馆藏

就算实在不喜爱食堂的饭菜,也可以去别处下馆子,甚至有的同学会出三倍的价钱在饭馆里包饭,这样就不用吃食堂的糟糕饭菜了。因为联大的膳团不提供早饭,学校门口就聚集了许多早点摊,卖些鸡蛋饼、面条这样的街边小吃,很 受学生们欢迎。
可以想象,昆明清晨的早点摊冒着热气腾腾的白烟,学生们排队等着老板为自己盛上一碗面,偶尔交谈几句。战争时期,这种富有生活气息的闲适可谓十分珍贵。
在蒙自的时候,文法学院的师生当然也没有错过当地极为美味的小吃:过桥米线和年糕。而且蒙自从东门到海关大楼的鹅卵石街上,还有许多咖啡店可以 供学生们消遣,店里还会出售奶油蛋糕、番茄鸡蛋饼和什锦点心。
蒙自很小,师生们光顾多了,自然就和店老板成了朋友,蒙自的饭馆里就常聚了三三两两的人和老板闲聊,从家庭琐事到抗日战事,无所不谈。吴宓就与蒙自的一家稀饭店老板私交颇深,老板常拿自己收藏的古董出来与吴宓讨论,吴宓还曾写书法作品赠予对方。
△ 联大工学院学生食堂·北京大学档案馆藏
穿在联大
联大学生的打扮也颇有意思。长征期间,有一部分学生自香港取道海路,就买了许多新潮的服饰。这在昆明还算好,若是在蒙自这样的偏远小镇,就会引 得路人驻足观看。
女生们穿着短裙或是开衩的旗袍,不免会在思想闭塞的小城里引起纷争,于是联大不得不规定女生要穿着朴素。但即使是随便穿穿,对偏远地区的村民来说也已经太过新潮。
不仅女生,联大男生的穿着也颇有趣味。北大、清华、南开三校的男生各有特色:北大男生多穿长衫,清华的偏爱西装,南开男生则喜欢穿夹克,戴顶软底小礼帽。三校的风格似乎从着装打扮上就可见一斑了。
△ 司家营联大教师居所·云南师范大学西南联大博物馆藏

但学生们毕竟没有太多的闲钱花在打扮自己上,衣服破了只好随便缝缝,等破了又再修补一番。而且由于物价涨得飞快,洗件衣服得花上100法币,若是要烫一烫,价格还得翻倍,学生们就只好自己动手洗。
昆明的气候多变,有时候刚下完雨便出大太阳,没过多久又开始下雨,气温也反复无常。因此穿棉袄的同学往往会发现身边的人正穿着春装。若是碰上雨季,几天连绵不绝的大雨会把校园里的地弄得泥泞不堪,走过几遍后,鞋子几乎就已经破旧得不能再穿了。
但总有解决之道。美国陆军军服曾在联大同学中风靡一时,军服质量好,又便宜又好看,几乎人手一件美国兵的鞋子也派上了用场,这种鞋子是为行军设计的,可以适应各种各样的地面情况,学生们不 用再担心雨季时走两遭就会磨坏一双鞋了。
但他们从哪儿才能弄来陆军士兵的衣服?美国兵来到昆明后,总是出去喝酒或赌博,而他们又不愁衣服穿,有时付不起酒钱就拿衣服去抵。招待他们的店家知道大众喜爱美国人的军服,有时还偷了拿去卖掉。这样一来二去,陆军军服就风靡起来了。
△ 联大师生在蒙自使用过的生活用品·任雨摄
住在联大
衣服毕竟还是身外之物,如果要求不多,能够蔽体、能够保暖也就够了,但宿舍是休息的地方,而联大的住宿条件确实不能算好。学校的建筑经费有限, 宿舍还是用茅草充当屋顶。最初的房子没有电灯,只能用汽灯照明
新舍装了电灯后情况也并未好到哪里去,因为灯光十分微弱,而宿舍里又是8人共用一盏灯,不足以提供自习的亮度。直到暑假后再次改装,才使同学们在宿舍内也可读书。
室内的陈设也极为朴素,墙上总有蜘蛛网和灰尘。大概是嫌这样太过凄凉,有的学生就往墙上贴些海报,让宿舍显得没那么单调。
△ 联大师生在蒙自使用过的生活用品·任雨摄
由于用茅草充当屋顶,墙壁也是土坯的,楼房总免不了有这样或者那样的损坏——有时出于天灾,有时出于人祸。昆明雨季一到,茅草顶肯定架不住那雨 点的「狂轰滥炸」,在室内都不得不打着伞。
碰上大风天,宿舍里就到处是一层黄土。但这还算好的,若是有敌机光顾,那就不只是漏水和落灰了,宿舍楼面临的可能是被「肢解」的危险。
而且,宿舍内还总是藏着各种各样的「小动物」。譬如文法学院在蒙自时,就没少被蛇虫惊吓。有位清华大学的青年讲师夜归时,发现墙上有条黑色的大裂缝,正觉得奇怪呢,结果拿灯一照,才发现那根本不是什么裂缝,而是一条巨蟒。这可把那位讲师吓坏了,径直摔倒在地。
△ 联大师生使用过的幻灯机以及文具·任雨摄
不过,像蛇这种肉眼可见的动物还算好,见到就躲便是,由于卫生环境糟糕,跳蚤这类神出鬼没的生物才是令人头疼。一来它咬人极痛,二来你还捉不到它。有同学深受跳蚤的烦扰,大呼这是他工作的最大妨碍。
跳蚤的出没很大程度上源于联大根本没有浴室,大家往往是跑到云大 学生服务处或者是青年会去洗澡。以前联大还有一间空房子供同学们自己从井里取水淋浴,但后来那座空房被改成了辅食部,大家洗澡就更困难了。
有的同学会去澡堂淋浴,但澡堂收费颇贵,一周下来得花去一两千法币;或是就直接穿了短裤,到井边取一盆水从头到脚地淋过去。幸好昆明并没有太过寒冷的时候,不然这样洗澡,估计会引起感冒。
△ 联大师生使用过的幻灯机以及文具·任雨摄
战时的条件难免艰苦,这点大家心知肚明,因此便不能成为阻碍学生学习、教授们做研究的理由。师生们常常苦中作乐,饭里有泥沙,就笑称其为「八宝饭」,适应适应也就能接受了。
图书馆漏水也不躲避,撑起雨伞继续读书;雨点落在教室的铁皮屋顶上叮咚作响,要盖过教授的声音了,大家就竖起耳朵听得愈发认真。这或许也是联大精神的一种体现。
知中ZHICHINA重点书上市
《太喜欢诗词了!》
📚已在天猫、当当、京东正式发售📚
点击下图👇有惊喜!
 撰文 |王思涵
图|北京大学档案馆、云南师范大学西南联大博物馆、任雨 
本文节选自知中ZHICHINA
016特集《西南联大的遗产》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C O N T A C T 
商务合作及投简历请发邮件
☞ 推荐阅读 ☜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阅读
最全诗词入门!我们用一套书打通古今中外诗歌脉络
我们花了两年,为世界众神画像!
世界变局下,我们应该给孩子读什么?

点击👇阅读原文👇
快速获取《西南联大的遗产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