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老石谈芯,一起探究芯片本质
微信的推送规则进行了调整
如果文章对你有用,请在文末点击“在看”,“分享”和“
这样就不会错过老石的每一篇推送了
转眼间,裸辞回国已经大半年了。今天的文章就不谈芯片和硬科技了,和大家聊聊我这几年工作的心路历程吧。
之前写过我离奇的教育经历,但没想到收到大量私信和留言,才发现世界上的各个角落,有这么多和我有相同或者类似经历的人。很高兴的是,很多人都发展的不错,那段离奇的经历或许成为了一生中宝贵的财富。
人很神奇,骨子里还是群居动物,本能喜欢融入集体、遵循大多数人的做法、也喜欢受到其他人的表扬和肯定。我当然也不例外,至少在一年前还是这样。
今天的文章,和大家分享我博士毕业之后、一直到回国前的这几年时间里,做的三个重要的决定。文章有点长,没有干货,没有人生建议,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互动。
决定1:离开学术界,进入工业界
博士毕业后的出路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继续做学术,另外一个是去工业界。
我身边的大部分博士朋友都是走的第一条路,也就是继续做博士后,然后寻找教职的机会。虽然我博士课题做的还可以,也陆续发了一些文章,但是没有打算继续在学术界混下去。
当时考虑未来选择的时候,很多人说第一学历决定一切,本科学校是人的第二标签,所以像我这样的基本就没有做学术的可能了,因为当时我认为学术界是个特别讲究出身、特别是第一学历的地方。
所以,只能去公司了。
当时我的求职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一个博士的就业选择其实并不像很多人想的那么宽,因为虽然你读了这么多年书,但是容易造成一个高不成低不就的情况。其实我当时在公司工作的内容,和我的博士课题几乎没有半毛钱关系。这反而不如那些没读博的同学,直接去公司攒了四五年工作经验来的更有帮助。
我最后就去了一个叫Altera的做FPGA芯片的公司,它是当时世界第二大的FPGA公司。很巧的是,去了没几个月,Altera就被英特尔花167亿美元收购了,这个也是英特尔历史上最大的收购。
相当于,我误打误撞的进入英特尔了。
虽然最近几年,英特尔被AMD英伟达苹果ARM干的不要不要的,但在10年前,英特尔是这个星球上最大最嚣张的芯片公司,这个不管你AMD Yes多少次也得承认这个客观事实。
所以当时被动加入英特尔,我其实是很激动和兴奋的。至少在英国,加入英特尔做工程师很难,因为它招聘的人数很少,而且大都是销售和市场的岗位,技术岗招的都是有十年以上工作经验的资深工程师。所以相当于我走了一个捷径。
不过没想到的是,我在英特尔工作的这五六年,也是英特尔最动荡的几年,也有很多现在看起来很狗血的事情:比如管理层的不断更替,我待了没几年换了3个CEO。技术上也开始拉胯了,眼瞅着原本最牛的半导体工艺,从领先一代,到落后两代,被台积电和三星反超;芯片产品,从吊打AMD,到被AMD和苹果吊打;人工智能的大风口也没赶上,被英伟达接了盘,差点就成为全球第一个市值破千亿的芯片公司。
而英特尔的股票,在过去几年几乎没涨。
在英特尔工作是种怎样的体验?
虽然有各种动荡,其实底层员工不会受到太多影响,因为那都是大老板们要考虑的事情。
我前几年在英特尔的工作体验是非常开心愉快的。幸运的是,我进了一个大牛云集的组,在这里接触到了很多新技术。公司也提供了一个很大的平台,有很多跨部门跨地区的交流学习的机会,也见识了大公司严谨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方法。
对于我来说,在英特尔工作的最好的地方就是有机会接触一些最前沿的技术,还能亲身参与到研发工作里。我当时做的是FPGA在云数据中心里的应用,比如设计和验证各种关键的IP、软硬件的架构,再到板卡和系统的设计验证和测试等等。
团队里有五六个工作几十年的大哥,跟着他们混提升的非常快,在技术上的确学到了不少东西。现在大火的智能网卡和DPU,其实在很多年前就开始研究了。所以大家也能看到,工业界其实有很长远的布局。
在英特尔工作另外一个好处,就是公司提供了一个非常大的平台,能让你看到除了本职工作之外的很多其他事情。公司内网有很多技术资料和学习资料,所有人都可以看。之前在学校觉得自己做的研究很前沿,但是来了之后发现这里有更牛的研究、也有更牛的工程,让自己的视野一下子打开了。
英特尔内部还有很多国际交流的机会。比如每隔几年会召开一次内部的技术峰会,和学术会议一样,也是写论文投稿发表演讲,搞得很有仪式感,但是是闭门会议,不对外宣传,所有论文也不公开发表。
我第一次去的时候,英特尔把波特兰会议中心包下来了一个星期,全球各地来了上千人。每天中午大家坐在一个大厅里吃饭,然后Jim Keller这样的技术领袖或者顶级大牛就在台上给大家讲未来的技术趋势,或者分享他们做学术做工程的方法,非常硬核也非常过瘾。因为是闭门会议,资料不会外传,会有很多最新的技术甚至是黑科技在这个会上发布细节,这些技术形成的产品,可能几年之后才会真正推向市场:
会让你有一种领先于时代的爽感。
从公司的运营和管理的角度,也学到了不少。英特尔的流程非常严谨,想做任何事情都有相应的流程,更重要的是有专人做专门的事情。比如我要办很多次工作签证,所有的过程直接是公司帮忙搞定,包括老婆和孩子的签证也都是公司免费帮忙办的,因为这些都是让员工安心工作的必要条件。这些我觉得都非常人性化。
说到人性化,我们部门的管理也比较人性化,没有考勤,可以在家工作,年假可以随时请,薪资和福利也远超英国当地的平均水平了。
说完了优点再说说缺点。因为英特尔太大了,所以不可避免的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慢,特别是和业务相关的决策和推进上非常慢。和我参与同一个项目的团队,可能遍布全球各地,欧洲除了英国,还有爱尔兰、波兰、丹麦、德国,除了欧洲还有美国、还有印度;客户是中国的公司,所以也离不开中国的团队。这就搞得沟通起来非常复杂,一件事情翻来覆去说很久,这样一来二去往往就错失了开展工作的最佳时期。
回国之后和很多DPU公司交流,他们绝大部分都会说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对业务的深刻理解。我听了很有同感、也很无奈,因为不是英特尔对业务的理解不够深刻,而是这个全球化的反馈回路太慢了。所以当时我做的很多东西做了很久,结果客户不需要了,项目就无疾而终了。这或许就埋下了离开的种子。
决定2:裸辞,回国
工作到第五年,由于一些关键的IP都开发基本结束了,新项目很多又无疾而终,所以日常工作就成了搭积木一样的体力劳动,基本没有什么本质的创新。而我又是一个特别不循规蹈矩的人,所以慢慢的就对自己的工作越来越没有认同感。
再加上新CEO Pat Gelsinger上任,管理层基本洗了一遍牌,虽然我们山高皇帝远,但余震也不可避免的波及过来。直接负责我们团队的各种老板走马灯一样的换,在这种情况下是很难有非常统一而且长期的发展战略和规划的,所以也不利于个人的继续成长和发展。
这时候我知道,是该离开的时候了。
这次的离开,不仅是离开了工作了6年的公司,我的第一份工作,还离开了生活了11年的国家。我之前也分享过回国的心路历程,还没看过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回国的原因有很多,有个人的原因有家庭的原因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很多人会把这个想的很功利,也有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放着国外舒服的日子不过,偏要回来卷。
对于这种评论,我就没办法回应。因为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不同的。我并不是想让大家照做,也不是给大家灌鸡汤。
罗翔老师说过,每个人登上并非自己选择的舞台,按别人写好的剧本演绎自己人生。我们唯一该做的,就是努力演好自己的。裸辞和回国,不一定是别人眼中最理智的决定,但却是我当下做出的最好的决定。
我觉得国内机会更多、离家人更近、我更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长在这里,哪怕他之后必然会离开。但或许我的人生剧本就是这么写的,那么我能做的,就是努力演好它。
决定3:回到学术界
回国后,兜兜转转又跑回学术界了,回到了中科院计算所这个算是我梦开始的地方。我之所以会做这个决定,是因为还是想做有创新和有创意的东西,走一些别人没走过的路,从我上学工作到回国一直都是这样,而学术研究就是去研究之前没人做过的东西。
很感谢计算所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我也希望能在这个平台帮助更多人,给更多同学机会,去参与和从事芯片和FPGA相关的工作和学术研究。可能很多人也看到我之前发的招聘小广告了,最近几个月我也找到了很多非常可爱的同学,我们在一起做一些有意思的事情。也欢迎更多同学来加入我们。
今天的次条是计算所几位老师的招聘信息,感兴趣的朋友也可以看看。
结语
经常有读者和观众留言,说对未来充满迷茫,不知如何选择。事实上,选择与不确定,就是人生的常态。永远没有绝对正确的决定,遵循自己的内心,做有价值的事情,感恩生活,你会发现做决定其实没那么难,哪怕在别人眼中这个决定很疯狂。
“疯狂的世界,和疯狂的决定很配”。
(注:本文不代表老石任职单位的观点。)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