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求职者都面临过大公司和创业公司的选择题,两者之间各有什么优势和不足?什么样的公司更适合自己?
想尝试的岗位在什么公司会更有发展?这些问题想必都需要认真去分析一波。
今天,在“领英中国”负责总裁办以及战略与商业分析的神仙学霸Justin炸老师就来和大家聊一聊自己的亲身经历,分享选公司时必须知道的5点思考维度
以下是视频原文:
其实我也面临过相似的情境。我本科是北大计算机和经济学双学位,研究生读的哥大商学院,当时我就很想进咨询公司,觉得做咨询可以接触各个行业的客户。
在咨询公司做了七年之后,我又从乙方转到企业内部做战略和商业分析。虽然在大公司待了这么久,但我还是非常向往创业公司。
不仅向往,我还做出了行动。
一、从大厂到创业公司的心路历程
就在几个月前,我决定离职,带着我的梦想,拿着我的绿码,从北京前往上海,加入了一个新消费品牌。
做出这个决定,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是行业,消费品行业这两年正是变革阶段,发展非常快速。有很多新的机会出现,比如国潮。
第二是职位挑战,创始人让我去做COO(首席运营官),我可以管理一些原来没做过的方向;
第三是好奇心,从0到1的过程是很有挑战性的,我希望知道自己的极限在哪里;
第四是文化,我喜欢探索不同的公司文化,想了解本土创业公司的创业环境是什么样的。
到了创业公司,每天都是几近打仗的状态,时间紧,项目多。但我很兴奋,因为我非常喜欢解决问题。
帮助一家业务正在迅速扩张的公司组建团队、明确战略节奏、流程标准化、提升内部效率等等,使我得到了新的体验。

然而很快,我又做了个决定——离开创业公司,回到原来的公司和岗位
前后只用了一个月时间。很多人可能会提出质疑,为什么?是不是挑战太大?招人太难?是不是文化不适应?
二、重返原公司的因素
其实,我没有被这些问题打败。真正打败我的,是我家娃。
这一点,完全在我的意料之外。我发现自己实在无法承受和家人的长期分离,当时的公司位于上海,而家人、孩子都在北京。我离开的那段时间正好孩子要上幼儿园,对孩子来说,这属于双重分离。

有天晚上开完会,我拿起手机时发现有四个未接来电,最后得知是孩子想找我聊聊天,这是我最不适应的时刻。
如果平常在家,我会有很多和孩子相处的机会,可以一起出门遛弯,陪他看动画片,睡前讲故事等等,这也是我下定决心离开的重要因素
有朋友后来吐槽我说:“炸老师,你是做战略和商业分析的,但你可能只分析了商业上的概率。”
想想也是,在做去创业公司这个决定之前,我做了很多分析,包括成功的可能性,存在的风险,也问了自己能否接受最差的结果,以及能否接受大部分时间不在家里。
但是,与家人长时间分离的体感,和预想的很不一样。所以通过那一个月的时间,其实让我更加坚定,我确实不想因为工作的关系缺席孩子的成长。
有人可能会说:“炸老师,你是个逃兵!”
但其实大家怎么说,对我来讲没有那么重要,因为每个人的生活是每个人自己的。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三、选公司的5个思考维度
回到问题本身,创业公司和大公司怎么选,我没办法给一个非常直接的建议,因为无论是对不同的创业公司还是大公司,都有不同的考量标准。
但是,有五个思考维度可供大家参考:
1、明确个人目标,设置目标的优先级
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这是所有决策的基础。这个阶段你是想要金钱回馈,还是能力、成长,还是下一步选择?
把想得到的列一个清单并进行删减,剩下一到两个最重要的选项。当然,优先级也会随着你的成长不停变化
2、将比较元素数据化
仅看眼前的数字是不够的,还要考虑时间因素和概率。以普遍关心的薪水为例,大家不要按照offer letter上写的薪资算一年的年薪,要算3-5年甚至更长期你能够赚到的钱
比如大公司月薪3w,创业公司一开始是1w。但大公司的级别和收入范围是固定的,五年算下来你基本可以100%概率拿到一个数字。
创业公司虽然起点低,但是一旦成功或者上市,收入就会指数级往上涨。

如果你认为公司在3-5年之内有70%可能性上市,30%不能,那就要综合两个概率和这两个概率下你认为可能拿到的收入曲线,综合来考虑你未来三五年的的收入区间。
3、对比平台和资源
如果看重平台机遇,可能很多人会选大公司。无论培训制度还是能接触到的项目体量,大公司在各个方面都会让你迅速成长。
但不是大公司里所有人都能成为顶尖人才。资源多,能把这些资源用起来的人仍然是少数。
准确得说,大公司的平台优势能保证你职业发展的下限,至于上限能到哪里,还是看自己如何在公司里存活。
反过来说,大家也别小看创业公司的资源。在大公司资源是按职级分配的。
相反,在创业公司,当你还是小职员的时候,就可能直接对接公司的所有资源,直接面对大客户,面对市场上最活跃的一群人。
所以如果一家创业公司的合作伙伴都是很优质的公司,那么自己就会身处一个不亚于大公司的资源网络,而他们也侧面也印证了创业公司的市场认可度,增加了自己成功的可能性
对于没毕业的大学生来说,现在是个好时机,大公司和创业公司都可以尝试,通过实习了解自己喜欢什么样的环境和文化,适应什么样的节奏,对简历也会很有帮助。
4、对比岗位职责与能力成长空间
如果看重能力的增长,可以先对比岗位职责
大公司的职责都很清晰明确,它能让你在可预知的轨道上成长;创业公司的职责有时可能飘忽不定,创业公司每个阶段可能都面临不同的问题,整体的方向和结构也会随着这些问题的变化而不断做调整。

所以,这两种公司里能力的成长路径是不同的,在大公司,一般会在一个领域或者一个职能上纵向发展成为专家,从做事的小朋友发展成为管理者;
在创业公司,一开始可能你就要身兼多职,对于未来的职业进阶,就需要自己考虑和规划。
除了职责,能力的成长也看看你负责的项目。拿产品经理举例,如果是我,我会更想去创业公司。
在大公司,当产品经理对于一个产品的想法的时候可能要经过层层审批,有些好的想法在某一级可能就被腰斩了。
如果在创业公司,由于人比较少,职级没有那么复杂,好的想法很有机会变成真的产品。
当然,创业公司有残酷的一面,尤其对于毕业生,如果自己经手的项目没成功,甚至公司倒闭了,当再去找下一份工作时,即使有能力,面试官也可能会因为没听说过你曾经待的公司而低估你的能力。
这不公平,但没法避免。
因此,一开始做选择的时候,就要考虑这些点,是否可以接受有可能的风险,是否能有一颗平常心去看待问题
5、考虑人脉资源
如果你看重人脉和未来机遇,大概率来看应该选大公司。这些大公司准入门槛高,能结识优秀人脉,对长远发展有利;小公司优秀人才可能不那么集中,但也有特例。
比如创始人最后把公司做到上市并且实现了财富自由,如果你是核心的团队成员,也可以跟着财富自由一把。

所以,加入创业公司,建议大家多看创始人背景,有机会也可以和创始人多聊一聊。因为创始人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公司能走多远,决定了这个阶段的你能走多远。
以上几点只是分析的维度,希望大家可以带着“自己想要什么”的这个问题好好捋一捋。
实在不知道怎么选,也可以看看你最不想失去什么,或者,看看你能失去什么。
四、一次选择不是职业发展的终点
Decision的另一个意思是Test,你做的决定越多,能获得的测试结果也越多。
总之。没有一套职业发展的解决方案能确保你一直顺利,因为没有一套方案能够适用于所有人
每个人的个体不同,想要的东西不同,对自己职业发展的预期和面临的现实问题都是不一样的。
只有充分认识自己,认识外界,才能作出在某个时间节点上最合适的选择。
尽人事听天命,职场,有时的确很难。虽然这么说有点沉重,每当有负面情绪出现,想想让自己开心的事情,就又充满能量了,加油吧!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