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博物馆的力量”(The Power of Museums)。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指出21世纪博物馆拥巨大潜力和影响力,可以将世界变得更美好。 
故宫,原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宫殿建筑本身,就是文化艺术史上的重要遗物。 
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1914年在明、清故宫的前部成立了古物陈列所,后部宫殿仍由清逊帝溥仪居住。1924年溥仪出宫后,成立了清室善后委员会。1925年10月,后部成立故宫博物院。抗日战争胜利后,古物陈列所撤消,并入故宫博物院,开放至今。
故宫博物院现藏文物九十万余件,大多数为明、清两代宫中遗留的历代艺术品,少数为近年来征集到的。据了解,现在故宫展示的文物不足馆藏数量的1%,大量文物没有展出空间。亟待扩建的故宫北院区正在开展征地、文物勘探等前期准备工作。 
今天,活字君与书友们分享文物专家朱家溍先生对几件珍奇异宝的解说,均选自《故宫国宝100件》。书中展示的百件文物是作者万里挑一,件件甄选出来的,自商周至明清,共包含青铜器、书画、陶瓷、工艺美术、织绣五大类别。
作者 朱家溍
《故宫国宝100件》作者: 朱家溍, 版本: 活字文化|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年11月
中国历代皇宫内都收藏有许多珍贵文物。《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宣和博古图》是记载宋朝宣和内府收藏的书、画、鼎、彝等珍品的目录。《西清古鉴》《西清续鉴》《宁寿鉴古》《石渠宝笈》(初、重、三编)、《秘殿珠林》(初、二、三编)、《天禄琳琅》和《四库全书总目》等是清乾隆、嘉庆时期由翰林官们编辑的宫中所藏古铜器、字画、图书的目录。见于著录中的很多古代文物早已散失,现在只能从文献中见到名称而已。但也有不少宝物几经聚散,历尽沧桑,保存到今天。
▎青铜器
䣴亚方尊
商(前1600—前1046)
高45.5厘米,宽38厘米
口径纵33.6厘米,横33.4厘米
足径纵横均为22厘米,腹深33.6厘米,重21.5千克
(音序)亚方尊通体饰花纹,肩部四角饰四象首,额上以二夔(音奎)龙为角,长鼻高举,口边伸出二巨大象牙。四面中间亦饰四兽首,额上伸出二枝杈形冠,似为鹿首形。器身装饰了八条扉棱,上端出于口沿外,更显得雄伟。

本器是采用分铸法制成的。所谓分铸法,是指器物不是一次铸成的。基本铸法有两种:一种是先铸好器物的某一部分,然后将已铸好的部分(或附件)嵌入器体范(模型)中,再浇铸,使之与器体合成一体,如铜斝的柱、大型铜方鼎的器壁等都是采用这种方法铸成的;另一种是先铸成器体,在器体的相应部位预先铸出凸起物或铸出孔,然后将附件的陶范和泥芯附着在器上浇铸,使附件与器体合在一起,如乳钉三耳簋的鋬(音盼,就是把手)和本器上的八个兽首,都采用这种方法。
䣴亚方尊原是完全相同的一对,现藏故宫博物院的这件较完好,另一件足部残损较重的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书画
水图
南宋马远(1190—1224)
绢本淡设色,共十二段,每段纵26.8厘米,横41.6厘米
《水图》共有十二段。除第一段因残缺半幅而无图名外,其余图名分别是:“洞庭风细”“层波叠浪”“寒塘清浅”“长江万顷”“黄河逆流”“秋水回波”“云生沧海”“湖光潋滟”“云舒浪卷”“晓日烘山”“细浪漂漂”。这十二段作品,专门画水,除个别幅有极少岩岸之外,其他没有任何别的景色,完全通过对水的不同姿态的描写,表现出种种不同的意境。
作者对水观察的细致入微,以及创造出来的形态美感和笔墨技能,都令人惊叹不已。
如“洞庭风细”,波浪如鳞,不激不怒,近大远小以至于水天一色,彷佛微风习习,轻轻掠过了那开阔的湖面,使人心旷神怡,宠辱皆忘。
“层波叠浪”是以颤抖的笔法,描写浪涛的起落,彷佛其下有蛟龙蛰伏,那汹涌澎湃的气势,使人精神振奋而感到豪壮。
“湖光潋滟”一幅,画家以轻快流畅的笔法,画出水波的跳动,浪峰无规则的排列,显然受到乱风的吹荡,即使画家不染上红色,也使观者感到阳光明媚,不由令人想起“水光潋滟晴方好”的杭州西湖景象来。
“云舒浪卷”一幅,却又是另外一番境界。画家以凝涩的笔触,画出一个浪头,它彷佛咆哮着要腾空而起,天空中黑云滚动,与水相接,更增加冲锋陷阵的气概。画面虽小,而气魄宏大壮观。
其他各幅,都各有不同的笔法特点和意境,就留待读者自己体会。
猫石图
清朱耷(1626—1705)
纸本水墨,纵34厘米,横218厘米
朱耷,谱名统,明宗室后裔。明亡后出家为僧。五十九岁开始在书画作品上签名“八大山人”,自此“八大山人”之名盛行于世,卒年八十岁。
国破家亡之悲痛,高压政策下的逼害,使八大山人经常佯装疯癫于市上。然而所作书画,却异常冷静。其山水,笔法源出于明末董其昌,意境荒寒箫瑟,凄凉满目,曾有题句“一峰还写宋山河”,寄意深远。所签署“八大山人”四字,笔画勾连,猛然视之,既似“哭之”,又似“笑之”,可谓“哭笑不得”,满腔悲愤的家国之痛,由此可知一二。
《猫石图》作于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时年七十一岁。画面开首画玉簪一枝,接着画荷花、荷叶,再画岩岸块石,有兰花数茎,石上卧一花猫,闭目俯伏,寥寥数笔,其颟顸慵懒,憨态可掬。末尾写茶花一枝。整个画面所画各种事物,极为概括简略,用笔几乎可数,然而却无空阔疏简之感。无论花石,还是睡猫,均生动有趣,堪称八大山人的佳作。
▎陶瓷
各种釉彩大瓶
清·乾隆(1736—1795)
高86.4厘米,口径27.4厘米,足径33厘米
清代景德镇御厂官窑器各种色釉名目繁多。“各种釉彩大瓶”集合了高温、低温色釉以及釉上、釉下彩绘于一器,是一件标志着高超制瓷技艺的代表作品。
“各种釉彩大瓶”是目前故宫博物院所陈列的陶瓷中形体最高大的一件。器高近九十厘米。造型庄重,洗口,夔耳,瓶腹饱满。自口部至器底各种釉、彩装饰达十五层之多。瓶口沿以金彩描画,以下诸层顺序为紫地、绿地珐琅彩各一周,分别绘有花卉图案,紫地之上尚有似针拨轧道纹样。其下仿汝窑釉一道,在天蓝色釉面上呈现鱼子纹细小开片。颈部青花绘饰缠枝花卉,双夔耳饰金彩。又下为松石绿釉一道。再下为仿钧釉,釉面呈现出交融斑斓的窑变色彩。以下是斗彩花纹一圈,下为粉青釉,上面并模印皮球花图案。各层釉色之间有的描以金彩一道,使各釉色品种鲜明突出,亦更富有装饰美。瓶腹以蓝釉描金为地,其上有十二幅长方开光,分别彩绘不同画面,构成器物的主体纹饰。下部一层仿哥窑釉。又为青花纹饰一周。再下为画有花瓣纹的淡绿釉。其下为紫金釉描有金彩回纹一道。近足部为仿官釉,在灰蓝色釉面上点缀本色纹片。足边以描金羊肝色釉一圈装饰。自上而下各道色釉、彩绘无一瑕疵,反映出工艺成就的卓越、全面。
▎工艺美术
大圣遗音琴
唐·至德元年(756)
通长120.3厘米,肩宽20.2厘米,尾宽13.5厘米,厚5.2厘米,底厚20.2厘米
“大圣遗音琴”,原藏于养心殿南库。养心殿是清代皇帝的寝宫。南库是收藏贵重物品的库,说明当时确实是把它看得很重的。南库虽是皇帝的珍品库,但溥仪出宫后,清室善后委员会入宫点查时,南库已因年久失修,屋漏处泥水下滴正中琴面,不知已过多少岁月,长期泥水滞留,琴面上凝结了一层坚厚的水锈。琴色灰白,已破败不堪了。于是就其原状另外入库保存。1947年经故宫博物院的编纂王世襄鉴定为唐琴珍品。1949年征得故宫博物院原院长马衡的同意,延请著名古琴家管平湖来院修理,经历数月,一层水锈彻底清除干净,原来漆面居然丝毫无损,并照原样重新安排了紫檀岳山(琴上的一个部件名称)。虽然经过若干岁月的泥水浸蚀,但琴面鹿角漆胎仍坚固异常,千年古琴所以能流传后世,确因其制造精良。
传世的唐琴有五张,故宫博物院藏有“九霄环佩琴”“飞泉琴”和“大圣遗音琴”。
▎织绣
缂丝东方朔偷桃图
元(1271—1368)
缂丝,青地五彩织成,高58.5厘米,宽33.5厘米
这件缂丝的画面设计,采用填色、勾线、二色互相参差换彩等方法,发挥了缂丝工艺的特点。色彩配置鲜明而素静。在浅米色地上,以石青、宝蓝、浅蓝、月白为主色,稍配水粉、瓦灰,十分和谐。在近景灵芝草的茎部,采用石青、驼色相捻合的“合色线”,也是一种新的创新。敷色方法,完全采用块面平涂。在山石、衣服袖子及人物胡须处,二色相遇时,则用缂丝工艺特有的戗色过渡(即不同色的小梭子交错使用,使色彩自然过渡)。主要用“长短戗”的调色方法,使深色纬与浅色纬相互穿插,出现“空间调合”的晕色效果。再在花纹边缘,以石青色的丝线构缂出勾边线。这起着调和色阶,又使花纹界划分清楚的作用。这种缂法使整幅画面具有很强的质感和鲜明的装饰效果。
元代流传下来的织绣文物为数不多。以人物故事为主题的缂丝图轴为数更少。《缂丝东方朔偷桃图》轴是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元代缂丝品中工艺水平最高的一件珍贵文物。《秘殿珠林》著录。本幅上钤“乾隆御览之宝”“乾隆鉴赏”“秘殿珠林”“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诸玺。
相关推荐
朱家溍  主编
活字文化策划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年11月
精心遴选故宫90多万件藏品中的100件珍品
万里挑一的文物海选,让你透过国宝读懂中国
故宫博物院各部门通力打造,汇成一部“国礼”之书
拥有60年故宫工作经验的文物专家朱家溍,领衔专家团队从当时故宫珍藏的90多万件文物中精选出100件,自商周以迄明清,函括青铜器、书画、陶瓷、工艺美术、织绣五大类。
作者用独特的视角解说国宝,既有文物的年代、材质、尺寸等基本信息,又有器物部件、寓意等科普拓展,更有精彩绝伦的局部图解,每个版块的信息直观而精美。作者还曾多次带着彩样到故宫仓库里与原件细细比对,精准还原文物的色彩和细节,最终,用328幅珍贵图像为我们展示了100件国宝的诸多细节。
《 故宫国宝100件》
END
活字文化
成就有生命力的思想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