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食堂 人文通识课 
17位名师
5大专题 25堂课程
共计250讲
带你
洞察文明演进的历史规律
理解社会运行的底层逻辑
掌握财富变迁的时代密码
探索身心安顿的平衡之道
构建以人为本的认知体系
长按二维码报名
限时半价
往期链接
绝对者
康德在“辩证论”中意图表明,我们无法认识“如其所是的世界”,意即被视为与认知者的观察无关的世界。如康德所言,我们不可追求“绝对”知识。同时,似乎不可避免的是,我们又应当这么做。每一次通过论证确立某物时,我们都假设了前提的真理性。因此,前提描述了结论为真的“条件”。但是这一条件是否具有真理性呢?这也必须通过论证来确认,并且结论总是,它只有“有条件的”真理性。所以理性(在推理的伪装下)不可避免地会引导我们寻求“绝对”,即其真理性并非来自任何其他根源的最终前提。理性的这个“观念”包含所有形而上学幻相的来源。因为,我们可以合理宣称的所有知识都从属于可能经验的“条件”。渴求关于绝对者的知识就相当于渴求超越使知识成为可能的那些条件。
康德认为,超越的努力是不可避免的。我们不仅寻求超越包含于经验可能性中的那些条件,而且渴望认识“如其所是的”世界,这个世界不受制于实体和原因之类的范畴可能让它从属的条件。事实上,这些努力毫无二致,因为正如“分析论”所指出的,这两组条件是一样的。在任一情形下,理性对“绝对者”的趋近都是对未被观察角度所影响的知识的追求。理性总是努力不预设任何角度去看待世界,正如莱布尼茨所做的。
“纯粹理性”
从康德的认识论出发,理性必须被看做最高的认知能力,所有具有自我认识特征的能力都应归于理性。除了用于知性(形成判断),理性还能合理地以另外两种进一步的方式应用:一种是用于实践,另一种是用于推理。实践理性不能被视为知性的分支,因为它不形成判断(不论断真与假)。但是,实践理性的应用是合理的:我可以理性地思考去做什么,而且我的行动可以是这个过程的合理结果。作为使一项判断导出逻辑结论的实践,推理也是合理的。但是与知性不同,推理并不应用任何属于自己的概念(因为推理似乎给前提“添加一个概念”,因而是无效的)。
只有当纯粹理性融入了我们的思想时,“幻相的逻辑”才开始迷惑我们。纯粹理性力图用去除了所有经验条件的“理念”而非“概念”作出属于自己的判断,这个事实使纯粹理性独具特色。幻相的逻辑是“辩证的”:它肯定不可避免地导向谬误和自相矛盾。这种谬误倾向不是偶然的,而是固有的。理性无法从“理念”着手去认识世界,并且避免那些等在路上的错误。只要我们一离开可知的经验领域,踏上寻找遥远的“绝对”世界的征程,就已经犯了这些错误。与此同时,我们也无法拒绝诱惑,必定会踏上追求先验世界这徒劳的旅程。正是因为我们拥有的关于世界的观点,才创造了不从感官经验来看待的世界的“理念”。因此,我们总是致力于“为知性的有条件认识找到绝对性,借此使有条件者的统一得以完成”(《纯粹理性批判》第1版,307; 《纯粹理性批判》第2版,364)。
纯粹理性与形而上学
康德对思辨形而上学的主题进行了重要的三重划分,这一点我已提请读者注意。在“先验心理学”中,理性产生了自己的灵魂学说;在理性宇宙论中,理性尝试描述“绝对总体”这一形式的世界;在神学中,理性创造了一个统治先验世界的完美存在者的理念。康德将这种划分附会于传统观念,“形而上学真正的研究对象仅有三个理念:上帝、自由和永生”(《纯粹理性批判》第2版,395页注)。自由的理念归于宇宙论,因为所有由该理念而生的形而上学问题都根源于一种信念,即存在着一种道德主体,它同时存在于自然界之中及之外。这是康德最重要的理论之一。但是我会将它留到下一章讨论。
宇宙论
宇宙论的幻相被称为“二律背反”。二律背反是一种特殊的谬论,我们可以在同一个前提下推出一个命题和它的反命题。在康德看来,二律背反不是真正的矛盾,因为构成二律背反的两个命题都基于错误假设,因而都是假的。他将“这种对立命名为辩证的,将矛盾命名为分析的”(《纯粹理性批判》第1版,504; 《纯粹理性批判》第2版,532)。关于为何一个命题和它的反命题都是错误的,康德提供了各种迂回曲折的解释。也许没有必要被这种令人费解的逻辑所羁绊。康德所言的重点在于,在推出二律背反的每一命题时,必须作出同样的虚假假设。他的“批判”目的就在于根除这种假设,并表明这根源于应用了理性的一个“观念”。宇宙论中所涉及的假设是,我们可以思考“绝对全体”这一形式的世界。要实现这一点,就要超越“可能经验”的视角,并且努力从自然以外的视角将自然作为一个整体来看。这一理念的虚幻性显见于以下事实:从这种先验视角的前提,将导出“辩证的”矛盾。
举例而言,假设我允许自己接受整体自然界这一观念,这个自然界存在于空间和时间中。如果我现在试图把这种观点应用于判断,就必须超越我的经验视角,以把握所有经验对象的总体。我必须试着独立于我在自然中的特定视角来设想自然的整体。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我就可以问自己:这个总体在空间和时间上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它有没有界限?我发现自己能同样证明它们的正反两个答案。例如,我可以证明世界在时间上肯定有一个开端(否则,一个无限的事件序列肯定已经流逝了,而康德认为“完结了的无限”是个荒谬的观念)。同样我也可以证明世界在时间上必然没有开端(如果有开端,就得有理由表明它在开始时为何会开始,这也就等于荒谬地假设特定的时间拥有因果性质或是“自现”的能力,并独立于占据那个时间点的事件之外)。
图12 康德一只手搭在星象仪上,思考道德律
假设作为整体的世界对自身的存在有所解释,这也会导出类似的矛盾。从这个假设出发,我可以证明世界在因果性方面自我依赖,由一条把每一时刻与前一时刻连接起来的无限的因果之链组成。由于链条开端这一观念——“第一因”的观念——是荒谬的,于是自然引出了“是什么导致了开端”的问题,而这个问题没有连贯的答案。同样我也可以证明世界的原因依附于他物,其存在从某种自身就是“自我的使因”或自因的存在中派生。因为如果没有这样的存在,自然序列中就没有原因可以解释其作用的存在。在此情况下,自然中任何东西都没有解释,而且也不可能说任何东西为何存在。
这类二律背反的根源在于试图超越经验视角而达到绝对有利的一点,从这一点能概观事物的总体(进而概观“自在存在”的世界)。如果我们假设自然是物自体,即如果我们从自然的概念中排除自然借以被观察的任何可能经验的参照因素,二律背反的证明便有牢靠的根基。“然而,由如此得出的命题所引起的对立表明,这个假设中存在谬误,进而使我们发现了作为感官对象之事物的真正组成。”(《纯粹理性批判》第1版,507;《纯粹理性批判》第2版,537)“绝对总体”的理念只适用于“物自体”(《纯粹理性批判》第1版,506; 《纯粹理性批判》第2版,534),也就是说,不适用于任何可认识的事物。例如原因这一概念,它可以应用于经验对象的领域中来指明对象之间的关系,但是当它超出该领域应用于作为整体的世界时,就变得空洞了。于是,它便被应用于保证其正当性的经验条件之外,因而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矛盾。
虽然如此,康德认为这些二律背反不应一经发现即被抛弃,当做错误来轻易排除。生成二律背反的那个总体之假设对于科学中一切最严肃的内容来说,既是原因,也是结果。设想一下我们准备接受关于宇宙起源的“大爆炸”假设。只有鼠目寸光的人才会觉得我们就此回答了世界如何开始的问题。又是什么导致了大爆炸?不管答案如何,都预设了某种东西已经存在。所以,这个假设不能解释事物的起源。对起源的探索将我们带入了无尽的过去。但是结果只有两种可能:或者不能令人满意(在这种情况下,宇宙论如何解释世界的存在呢?),或它最终走向自因的假设(若是如此,我们就留下了未回答的科学问题而在神学中寻找避难所)。科学本身通过把我们逼向自然的极限而将我们推向二律背反。但是如果不能同时超越这些极限,我又如何能认识它们?
康德详细分析了二律背反,认为两个方面总是分别与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相对应。于是他借机再次探究了那些哲学理论中的各种错误。因此而生的论述异常复杂,所引起的哲学评论并不少于第一部《批判》中任何内容所引起的。康德对体系的钟爱促使他将意义与性质全然不同的论点结合在一起。但是在大量的推理背后,是出自一个哲学家笔下、有关科学方法的最敏锐的论述。康德的论述启发了如黑格尔和爱因斯坦那般的各种思想者,并且极少有人不困惑于康德所揭示的问题。我如何能够将世界作为总体来看待?如果我不能,又如何解释?如果不能解释一切事物的存在,我又如何能解释任何一个事物的存在?如果永远囿于自己的观点,我如何能洞穿大自然的神秘?
思想食堂 人文通识课 
17位名师
5大专题 25堂课程
共计250讲
带你
洞察文明演进的历史规律
理解社会运行的底层逻辑
掌握财富变迁的时代密码
探索身心安顿的平衡之道
构建以人为本的认知体系
长按二维码报名
限时半价
思想食堂 人文通识课 
17位名师
5大专题 25堂课程
共计250讲
带你
洞察文明演进的历史规律
理解社会运行的底层逻辑
掌握财富变迁的时代密码
探索身心安顿的平衡之道
构建以人为本的认知体系
长按二维码报名
限时半价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