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财经 
作者 | 清欣 谭保罗
编辑 | 闰然
到2021年末,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4.72%,这意味着超过9亿的中国人是“城里人”。
城市,越来越成为中国人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的核心空间。
对中国人来说,过去数千年,我们曾是厚重淳朴、田园牧歌的农耕民族,现在,我们在城市逐浪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潮流,并想象人生的无穷可能。
就像那些穿越人流,跨越半个城市去通勤的中产阶层那样,城市也无时无刻不在进行激烈的竞争。不过,城市竞争的不是功名与财富,而是两样东西。
一是资本,二是人才。
比如,各大城市纷纷开始成立政府引导基金,这是以自有资金的“杠杆”撬动外来资本;比如,“抢人”大战不断升级,这是以公共服务的“杠杆”吸引天下之才。种种措施,层出不穷。
资本和人才是市场经济两大重要的生产要素。因此,城市的竞争力和发展潜能将最终外化为对资本和人才的引力。
中国城市资本引力指数百强排名(图源:中国城市引力指数报告(2022))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入后半程,资本引力和人才引力更将融为一体,成为城市竞争中制胜的关键——城市引力。
中国城市人才引力指数百强排名(图源:中国城市引力指数报告(2022))
万有引力,生生不息。5月15日,2022中国城市引力指数报告在深圳正式发布,中国城市引力指数前100强、资本引力指数、人才引力指数前100强,新鲜出炉,此报告由南风窗传媒智库和盐财经共同出品。
中国城市引力指数百强排名(图源:中国城市引力指数报告(2022))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上述三大榜单,此次报告也呈现出城市竞争中新的趋势。如不少三四线城市的城市引力指数排名靠前,成为城市引力中的“黑马”。
它们,将影响未来区域竞争的格局,以及数亿中国人的人生。

长三角、大湾区依然是焦点
中国城市引力指数从资本引力和人才引力两个方面出发,围绕13个维度、30多个基础指标,对GDP前200名城市进行测算。
具体来说,此次城市引力测算指标体系结构为:一级指标是城市引力指数;二级指标为两大引力维度指标,即资本引力指数和人才引力指数;三级指标是二级下的13个小类指标;四级指标即30多个基础指标。
中国城市引力二级指标体系示意图(图源:中国城市引力指数报告(2022))
报告显示,2022年城市引力指数排名前10位的城市,分别是北京、深圳、上海、广州、杭州、苏州、南京、成都、长沙、宁波。
同时,西安、武汉、无锡、郑州、青岛、天津、重庆、合肥、东莞、佛山的城市引力指数,分别位居第11名到20名,济南、常州、珠海、嘉兴、厦门、南昌、贵阳、湖州、昆明、南通,分别位居第二十一名到第三十名。
不难看出,城市引力指数前30名中,一线城市一如既往地保持着绝对优势。同时,排名靠前的多为直辖市、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等高级别城市。其中,在城市引力指数前20强中,有16个是直辖市、副省级城市或省会城市。
郑州“大玉米”千禧广场
从区域来看,长三角地区有11个城市进入前三十名,而粤港澳大湾区有5个(未测算澳门和香港)入榜。值得一提的是,5成以上为地级市,如苏州、无锡、东莞、佛山、常州、珠海、嘉兴、湖州、南通。
科创能力在某种程度上暗示城市未来发展的潜力,从科创能力前30强城市来看,一半在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
此外,城市引力指数榜也呈现另一大趋势——热点城市的投资吸引力在提高,如长沙、宁波、郑州、西安、武汉、青岛、天津、重庆、济南、厦门、南昌、贵阳等。它们往往是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或者计划单列市、直辖市,行政级别较高,也是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的中心。
如长沙的房价收入比在省会城市以及副省级城市、直辖市中最低(只测算经济总量前200名城市),居民幸福度高,对大学生投资置业吸引力大。长沙985高校数为全国第三,仅仅少于京沪,在校大学生数量在70万左右,为全国第9,每千人医疗床位数为全国第八。
长沙黄兴路步行街,小吃店门口排长队(图源:央广网)
郑州医疗床位数为全国第五,高校学生在校生人数超过百万,为全国第二,常住人口中在校学生数(含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比例为全国第一。
西安的科技研发投入强度多年来在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中长期领先,这与军工相关科研机构集中,有关研发投入加大,或有一定关系。2021年底,西安市场主体数为全国第6。
部分三四线城市成为“黑马”
此次报告涵盖30多个基础指标,在数据分析时发现,不少三四城市在第二产业增加值、租金水平、企业净流入、房价收入比、科技投入强度等重要指标方面,展现出惊人的优势。
一般来说,第二产业的发展是反映城市实体经济活力的重要指标。此次报告表明,无锡、东莞、佛山、泉州、常州等实体经济强。因为从2021年人均第二产业增加值、以及第二产业增加值总量两个指标来看,佛山、无锡、泉州、东莞、常州,均进入了前30强榜单。
与此同时,榆林、鄂尔多斯,两个西部地级市人均第二产业增加值为全国前两名,它们的第二产业增加值位居全国第二十六、三十六名。其中,鄂尔多斯的人均高速公路长度、人均公园绿地数、人均第二产业增加值,均为全国第一。
鄂尔多斯草原旅游景区
此外,不少三线城市也着眼未来,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如在投入强度方面,绵阳在7%左右,位居全国第一。作为一般地级市的东莞、芜湖、嘉兴、常州、株洲、珠海、马鞍山、德阳、无锡、湖州、宣城,科技研发投入强度,也在3%或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报告揭示了另一个趋势,三四线城市创业比想象容易。数据显示,龙岩、南平、咸阳、邢台、郴州、亳州、鄂尔多斯、宿迁、阜阳、常州,这些城市的创业难易度得分位居前10,基本都是三四线城市。
不过,创业并不意味着都是高科技领域的创业,创业启动容易也不代表创业成功。同时,一些小城市重商传统和民间金融活跃现状,也决定了开公司的热情很高。
此外,场地租金和员工薪酬,是创业的两大刚性成本,不同行业员工薪酬水平不同,这也让场地租金水平成为判断一座城市创业难易度的通用指标。
从写字楼租金水平来看,全国有100多个城市租金每天每平方米低于1元。但北京、上海、广州、珠海、青岛海口等15个城市每日每平方米租金高于2元,其中,北京、上海为全国最高,每日每平方米租金在3-5元。
2021年写字楼租金价格水平(图源:中国城市引力指数报告(2022))
便宜的租金是吸引企业流入一个重要因素,可以看到,2021年企业净流入量前十名的城市,分别是南京、台州、莆田、徐州、佛山、咸阳、安阳、宿迁、昆明、菏泽,少有一线发达城市的身影。
而从每千人市场主体数指标来看,龙岩、南平、深圳、苏州、淮安得分靠前。但从最近5年(2017-2021年)市场主体存活率看,最高的前五名城市,分别为郴州、阜阳、亳州、兰州、信阳。
必须注意的是,市场主体的数量并不等于市场主体的质量。对绝大多数充满企图心的年轻人来说,蓬勃发展的一线城市和强省会,无疑是更受欢迎的创业地。
城市的杠杆和新动力
“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金融作为服务业之王,在实体经济中的资源配置作用不容小觑。一座城市的金融活力,也是城市资本吸引力的关键因素。
数据显示,2022年北京、深圳、上海、广州、苏州位居资本引力指数前5名。杭州、南京、宁波、无锡、天津位居第6到第10名。
具体在金融活力方面,2022年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南京位居前五,第六名到第十名的城市,分别为珠海、舟山、鄂尔多斯、宁波、广州,大部分来自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两大经济活跃的城市群。
2021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及人均存款额(图源:中国城市引力指数报告(2022))
具体来说,在人均本外币存款额方面,前十名分别是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南京、珠海、广州、苏州、太原、宁波。
此外,一座城市的金融活力,还与当地的融资环境密切相关,而融资可得性是考察城市融资环境的重要纬度。
于是,不少城市纷纷成立政府引导基金等方式,创新融资渠道。创新融资可得性方面,苏州、无锡、珠海、常州、湖州、中山,都位于全国前二十名之列。
具体来说,北京、上海、深圳、天津、广州、杭州的政府引导基金数量,位居全国前六名,京沪分别有20支左右。但是蚌埠、徐州、温州、常州、无锡,台州、佛山、东莞、泉州等一般地级,也都有3-4支政府引导基金。
不过,在政府引导基金额度方面,广州最多,达到千亿级别,同时,南昌、武汉、珠海、合肥、苏州、榆林、天津、北京、上海、深圳、佛山、咸宁、厦门、成都、重庆、沈阳、台州的政府引导基金额,也分别在100亿到800亿元之间。
2020年政府引导基金数及基金规模(图源:中国城市引力指数报告(2022))
随着融资环境改善,城市在吸引企业流入这场竞争中胜算在提升。数据显示,北京、上海、深圳、宁波、南京、成都、天津、苏州、台州、佛山,这十座城市的企业竞争力靠前。
在全国企业500强和世界500强企业数方面,北上深杭广表现突出。同时,也有很多城表现不同寻常。比如在全国企业500强,无锡、南通、东营、邯郸、温州、滨州等分别有5-13个。
在2021年高新企业新认证增加数方面,北京、深圳、上海、武汉、杭州、天津、苏州、广州、佛山、西安,位居全国前十。
在企业迁移方面,2021年迁入量最多的10个城市,分别是广州、深圳、金华、杭州、南京、徐州、苏州、济南、成都、青岛。不过,对于很多发达城市而言,尽管企业迁入数量大,但因为商务成本高,企业迁出量也很大。
深圳华为总部大楼

所以,报告针对各大城市未来如何提升自身引力,提出了诸多建议:
控制过高的房价,调节各类要素成本;
加强企业业务能力培训,促进企业从小到大发展;
加快建立多层次企业融资渠道,特别是风险投资;
改善城市交通条件,利用新交通打造城市名片;
实施差异化战略,寻求独特发展之路。
(其他省略)

注:定军也对此文有贡献
作者为《盐财经》记者|清欣 谭保罗
排版|林溪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欢迎分享至朋友圈
在看把盐撒给更多的人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