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中国城市也没必要太失落。
作者:小鱼
来源:城市战争(ID:sunbushu123)
宇宙顶流马斯克不愧为话题营销的高手,就一个话题可以反复上头条。
刚刚宣布上海超级工厂扩产之后,他紧接着又说,近期没有在中国新增第二座工厂的计划。
看来,上海工厂扩产和传说中的第二工厂,还真不是一回事儿。

不过,此言一出,很多城市的“特斯拉梦”就这么碎了。
近日,马斯克在英国《金融时报》举办的未来汽车(Future Cars)峰会上接受采访时表示,特斯拉将对上海超级工厂进行扩产,近期内没有在中国新增第二工厂的计划,现在专注柏林和德州(工厂)的产能提升👇
从道理上讲,上海工厂扩产之后,产能将从现在的年产50万辆提升至100万辆,确实没有很大必要在中国新建第二座工厂。
据悉,特斯拉上海工厂2021年交付新车48.41万辆,同比增长235%,已占到特斯拉全球交付量的51.7%。
上海超级工厂扩产之后,预计增加45万辆汽车年产能,届时上海超级工厂的年产能将达到100万辆。
而且,从马斯克的发言来看,特斯拉位于美国德州和德国柏林这两个工厂的重要性会提升,这说明短期内在中国建第二工厂的必要性着实不大。
对此,很多城市要重新调整产业布局的策略了。
自特斯拉表示要在中国建设第二工厂以来,已有广州、深圳、青岛、沈阳、宜宾、重庆、合肥、武汉、西安、珠海等10多个城市与这个项目传出“绯闻”,希望特斯拉能在当地建厂。

那么问题来了,中国城市为何如此热衷争夺特斯拉呢?
原因也不复杂,因为特斯拉是个很特殊的外资项目,和以前进驻中国的跨国汽车公司都不同。
大家知道,传统车企进驻中国,一般要采取合资的方式,比如通用、丰田、大众进驻中国的项目都要是与我们的国企合资,而特斯拉上海工厂则是外商独资项目,它也是中国第一个外商独资的整车制造项目。
据报道,上海为引进特斯拉,给予了非常优厚的条件,首先土地是以1/10的市场价卖给特斯拉,给予特斯拉的贷款只有3.9%,远低于其他企业。
有人测算,给特斯拉的贷款,总数超过建厂的费用,运作得好的话,马斯克一分钱都不用花,中国的土地和资金送给他。
不过,特斯拉虽然在上海享受到了特殊待遇,但这些待遇可不是白给的,上海方面给特斯拉也提了一些严格的要求,双方是有对赌协议的。
据媒体报道,特斯拉在上海建厂时,曾与上海政府签有“对赌协议”,如果达不到要求就要把土地还给上海,还要把工厂及设备送给上海,“对赌协议”中最关键的有3条:
  1. 特斯拉5年内完成140.72亿元的投资; 
  2. 2023年后,每年至少纳税22.3亿元;
  3. 所有零部件必须国产化。
尤其是第三点非常关键,它能够有效带动当地产业链。数据显示,特斯拉上海工厂的零部件本地化率已达到90%以上。反观美国的特斯拉加州工厂,其零部件本土化率仅为73%。
也就是说,虽然特斯拉不像丰田、大众那样与我们的国企分享利润,但它把整个产业链留在了国内,这个是我们更看重的东西。相比单纯的利润,我们现在更需要的是制造能力、创新能力。
所以,特拉斯如果进驻一个城市,实际上就是送来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这对当地经济的拉动效应,远超普通的外资项目。
目前,以上海为龙头,在长三角已形成一个非常完备的特斯拉供应链。

在特斯拉的180多家供应商中,有105家企业位于长三角。
具体来看,特斯拉供应链包括动力总成系统、中控系统、电驱动系统、充电系统、底盘、车身、内饰、外饰、其他构件等九大部分,涉及直接、间接供应商180多家。
从供应商的布局来看,有105家企业都分布在长三角地区。这主要是由于汽车零部件体积大、重量高,运输成本也更高,就近布局有利于快速响应与分工。
以下是搜狐城市统计的长三角城市特斯拉供应商分布:

不过,也注意到,目前已经进入特斯拉上海工厂供应链的主要零部件厂商,大多集中于动力电池、车身底盘、内外饰等传统零部件领域,而像电机电控、控制芯片和系统软件等关键零部件,国产化进程十分缓慢。
写到这里,大家应该能明白各大城市争夺特斯拉的原因。
不过,即使没有特斯拉第二工厂,中国城市也没必要太失落,毕竟中国在这个赛道上已经积累了不少优势。相比传统汽车产业链,中国在电动车领域的竞争力要大得多。
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均突破350万辆,分别达到354.5万辆、352.1万辆,同比均增长1.6倍,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累计推广量已超过900万辆。

而且,国内已涌现出不少颇具竞争力的本土新能源车企,来看看它们4月的销量👇

直播预告👇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智能驾驶技术》
干货直达👇
据统计,99%的大咖都关注了这个公众号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