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月 14 日,据新华社客户端消息,耿美玉诉饶毅名誉侵权案一审败诉。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日前依法公开对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学术所长耿美玉研究员诉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教授名誉权纠纷一案作出一审判决,驳回原告耿美玉提出「被告饶毅在个人微信朋友圈、《中国科学报》《科技日报》及《文汇报》显著位置发布道歉声明,每日发布一次,时间持续十五日,向原告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的诉讼请求。
2019 年 6 月,耿美玉在 Cell Research 上发表研究论文,认为 GV-971 通过重塑肠道菌群平衡、降低外周相关代谢产物苯丙氨酸/异亮氨酸的积累,减轻脑内神经炎症,进而改善认知障碍,达到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效果。
图片来源:Cell Research
据新华社报道,2019 年 11 月 28 日,被告饶毅用其注册微信名为「Y」的个人微信在有 30 名成员的微信群「脑计划专家组」及 492 名成员的微信群「神经科学严肃讨论偶尔八卦群」中均发文称:「今年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的耿美玉研究员作为通讯作者的文章,号称其发明的药物 GV-971 能够通过从肠道菌群治疗小鼠的阿尔兹海默症。这篇文章,不造假是不可能的。现实名举报,请贵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做些好事,为中国科学界洗刷耻辱。

2019 年 11 月 29 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实名举报武汉大学医学院李红良教授、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化细胞所裴钢院士、上海药物所耿美玉研究员(即近期填补世界空白的阿尔兹海默 GV971 中国首款该类药物主要研究者、论文通讯作者)论文造假,而邮件中同样写道「这篇文章不造假是不可能的,请贵委做些好事,为中国科学界洗刷耻辱。」
随后,饶毅回应实名举报称:「没有发出,有过草稿。」
图片来源:网传饶毅举报邮件截图
而耿美玉所在的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表示,根据初步核查,耿美玉关于阿尔兹海默病新药 GV-971 的研究论文(Wang et al Cell Research 29:787-803)以及发表在 Cell 等杂志上的论文均不存在学术造假问题。
论战
2020 年 7 月 6 日,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在期刊
 Cell Research 
发表了一则题为「Omission of previous publications by an author should be corrected」简讯,对 2019 年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耿美玉团队发表的关于 GV-971 的文章表示了关切。

图片来源:Cell Research
饶毅教授提到,在 2019 年 Cell Research 的论文发表之前,耿美玉教授就已经发表了 12 篇包括体外、体内研究以及综述文章在内的与 GV-971 有关的论文(2003-2013 年间),但不知出于什么原因,耿美玉教授在 2019 年的文章并没有引用这些相关论文。
并且,耿美玉教授此前的论文都指出,尽管具体的作用和靶标不同,GV-971 有助于缓解阿尔茨海默病。饶毅教授表示:「我从来没有遇到过,一种药物有这么多的靶点可以治疗或缓解同一种疾病。」
图片来源:Cell Research
甘露寡糖二酸(GV-971)是一种从海藻中提取的海洋寡糖类分子,耿美玉教授的这 12 篇相关论文不断挖掘着 GV-971 的潜能:
1. GV-971 可以在大鼠模型中治疗帕金森氏病(中国海洋药物,2003)
2. GV-971 可以直接与 β 淀粉样蛋白相互作用(中国药理通讯,2007)
3. GV-971 可以保护神经元免受 β 淀粉样蛋白毒性(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2013)
4. GV-971 可以改善由于 β 淀粉样蛋白积累所引起的记忆减退(药学学报,5. 2005)
6. GV-971 可以直接抑制由 H2O2 诱导的神经元死亡(Neuroscience Letters,2005)
7. GV-971 可以减轻东莨菪碱诱导的大鼠记忆损伤(Neuroscience Letters,2005)
8. GV-971 可以在体外作用于星形胶质细胞(Neurological Research,2007);
9. GV-971 可以直接作用于神经系统内部的神经元或神经胶质细胞(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2008)
而在 2019 年发表在 Cell Research 上的论文中,耿美玉团队还指出,GV-971 可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失衡、重塑机体免疫稳态,进而降低脑内神经炎症,间接地阻止阿尔茨海默症症程进展。
7 月 13 日,上海药物所耿美玉团队在 Cell Research 在线发表了一篇简讯,就此前饶毅教授关于 2019 年 GV-971 论文的质疑进行了回应。
对于饶毅教授所提出的相关论文未被引用的质疑,耿美玉团队认为,饶毅教授所指出的 12 篇相关论文与 2019 年发表的论文之间的相关性并不强。
耿美玉团队表示,饶毅提出的 12 篇文章中有 4 篇是评论文章,这些文章并未真正讨论过 GV-971,同时,对饶毅教授所提到的一种药物多个靶点的质疑进行了回应,表示在已经上市的药物中,一种药物有多个靶点通路来实现治疗效果的现象十分常见。
例如二甲双胍,一种被广泛用于治疗 II 型糖尿病口服药物,它能在不同的组织中通过多种机制,包括增加肝糖原生成,减少肠道葡萄糖吸收,促进组织对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来调控血糖。
图源:Cell Metabolism
尽管长期以来,研究认为二甲双胍抑制了线粒体复合物 1 和 AMPK 的激活,但最近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微生物组的改变也可能促进二甲双胍在治疗 II 型糖尿病中的疗效。
而这场论战的结局,是科技部 2021 年 1 月 21 日的调查通报,最终显示曹雪涛、李红良、耿美玉存在少量图片误用,但曹雪涛、李红良、裴钢、饶毅、耿美玉均无造假行为。

真理,越辩越明
而在耿美玉起诉后,法院认为,双方的争议主要有两点,一是饶毅在微信群中的发言是侵害名誉权的行为,还是学术批评行为;二是饶毅的行为是否造成了耿美玉的名誉损害。
就争议焦点一,法院认为,对于阿尔茨海默症治疗的研究是一个不断进展的过程,需要医学界作出共同的努力,因此,从医学发展的角度应当允许正当的学术争议和批评,法律不应当加以限制和干涉。由此,被告作为行业专家有权对原告研究成果作出评价。
首先,被告的行为并未超出学术评论的合理界限。被告在发布该文件之后公布了相应依据,学者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和经验对另一位学者的研究成果作出评论, 即便有不当言辞,也非是对原告名誉的恶意侵犯。而从原、被告之后在专业刊物上进行的相互回应的事实看,这种观点的交锋应属于学术讨论范畴。
其二,被告不存在损害原告名誉的主观故意。被告将涉案文件发在微信群是为督促同行以及相关部门对其认为有嫌疑造假的论文进行监督和调查,其主观目的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其三,科技部的调查报告结论,也侧面证明被告对涉案论文的科学性提出质疑给予否定性评价并非毫无根据
其四,从促进学术争鸣以及净化学术风气角度而言,司法应为学术批评设定较为宽松的环境,学术上的争议可通过当事人之间的辩论、公布原始数据、进行重复试验等方式予以澄清,鼓励真理越辩越明。(策划:Leu.)
丁香园招聘
1. 新媒体运营(丁香园)
独立完成原创内容策划
协助运营丁香园公众号 微博等
工作地点:杭州
点此直接投递简历
2. 线上主笔(兼职)
独立完成医疗相关原创内容生产
工作地点:远程不限

点此直接投递简历
也可将简历投至邮箱
[email protected]
邮件标题:投递岗位名称-姓名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两篇 Cell Research 原文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