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我在跟踪台湾的疫情数据,尤其是死亡病例的数据。有人可能好奇,说这个数据有什么好跟踪的呢?和上海不同的是,台湾会公布每个死亡病例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龄结构,有无基础疾病,打了几针疫苗…… 这个就很有参考价值。
从披露的信息看,死亡病例主要集中在老年人群体,60 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体。60 岁以下较少,而且一般都是已经患有比较严重的基础疾病。
这时候就值得问一个问题:如何更好地保护老年人群体,帮助他们降低奥密克戎的风险?
当下最重要的是接种疫苗,而且要打加强针。只有打了第三针(加强针)之后才会获得更好的保护力。只打两针意义的作用并不大,当然,比一针没打还是好多了的。
有的人或许奇怪,这段时间不少城市动不动「静态化管理」,那为什么老年人疫苗接种率还是没提高多少呢?答案是,疫苗接种需要时间。这个时间指的是,第一针和第二针之间,要求间隔 3 到 8 周,而第二针和第三针之间,要求至少间隔六个月以上。这个时间限制了短期内三针疫苗接种率提高不了多少。
对于老年人打疫苗,广泛存在的疑虑是,已经有一些基础疾病了,担心再打疫苗出问题。其实,恰恰是因为已经有基础疾病,才更应该打疫苗。我所看到的数据,打满三针的病例非常多,而且,这些病例本身已经有了不少重大疾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等。
当然,也可以抬杠说他们打了三针疫苗怎么还死亡了呢?是不是三针也没有用?这时候你要考虑那些打了疫苗没有生命风险的更大的群体已经获益了。
难免有人说,你说打疫苗你敢保证没有风险吗?抱歉,我保证不了。我没这个义务,你有收益也不归我。两害相权取其轻,自己的亲人,自己琢磨。
也没必要纠结打什么疫苗好。在当下,基本上没有其他选择。重要的是去打疫苗,而不是打什么疫苗。
这里要单独提醒的是,根据现有研究数据和实际数据看,糖尿病患者相比其他人而言风险更高。所以,如果家里亲人长辈有糖尿病患者,尽早的采取应对措施,不要心存侥幸。对于糖尿病患者的风险,我认为目前的宣传还是不够的。切记,要严控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平时或许还可以做到控制住血糖水平,但一旦被隔离或是因为一些不可抗力,那么就不一定能做好。所以,平时要做好预案和准备。
我个人认为,还应该针对老年人群体追打第四针加强针。理由是,通过疫苗获得的保护能力,在老年人身上下降得很快。年轻人打了疫苗可能很久都有保护力,而老年人打了一段时间后保护力就不够强了,所以,应该重点针对这个群体再打加强针。
如果是针对所有年龄段都打加强针,那么老年人接种加强针间隔应该短一点。当然,根据时间来一刀切也不够好,如果有条件的话,测一下体内抗体水平,根据实际数值决定是否要再打疫苗。
以上说了这么多,都集中在疫苗这个枯燥的话题。有没有其他保护老年人的方式和策略?当然有。如果提前储备了足够多的 Paxlovid 的话,一发现老年患者感染就进行口服药干预,能够进一步降低中重症的出现,自然也就降低了风险。这是治疗策略上的优化。但遗憾的是,目前 Paxlovid 产能受限,我们也没采购那么多。
一旦进入重症阶段,就没有患者可以主动采取的更多更好的办法了,由医生决定。我看台湾在临床上治疗用瑞德西韦比较多,但似乎没有更好的表现。近期《柳叶刀》上有篇论文也谈到,瑞德西韦对于已经使用呼吸机的感染患者没有明显影响。注意到有几种单克隆抗体药物倒是比较有效果,比如托珠单抗,这个在最近几版的诊疗方案里也有。
当然,戴口罩,勤洗手这类日常的标准防护手段,对于长者群体也要坚持宣传,也会很有效。

题图:高品图像 GaopinImages
老人不再年轻,可是年轻人会老的
年轻人慢慢的会老的

~崔健《春节》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