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持续两个月的疫情,接连取消的国际课程大考,想必不少家庭在重新考虑未来的教育选择,4月中旬,“留学”关键词搜索达到1.29亿次,达到上半年顶峰,而“低龄留学”也再一次成为国际化教育家庭的一个关注热点。
疫情后的2020年开始,“低龄留学”一直低迷,未来是否会重新热起来?低龄留学vs国内双语学校,两种选择各适合什么样的家庭?
为了帮家长厘清事实、减轻焦虑,4月底“真棒家长俱乐部“邀请到“爸爸真棒”认识六年的老朋友J女士为大家分享中国家庭低龄留学常见误区
J女士的两重身份都与中国家庭的国际化教育紧密相关:
第一重身份,J女士是资深行内人士,拥有18年的中美两地国际教育相关工作经验。在美国,她曾开办过早教中心和中文学校。回国后,在上海知名双语学校B校参与招生工作,也曾在全国最好、一年能出5个SAT满分的考培机构做高端留学申请。
在商业机构做留学申请的经历,让J女士看到太多中国家长的焦虑,许多家庭不惜一切代价投入高金额换取私人留学服务。她希望能够将这些“高昂”的留学信息分享给更多中国家庭,于是逐步往公益方向转变。在这个过程长,J女士接触过了给美初、美高做专业排名和中文点评的大型平台,观察到近些年中国家庭低龄留学趋势以及不少潜在的“坑”。
拥有丰富工作背景的J女士,采访过大量中国国际教育家庭,与来自不同背景的家长和孩子深入沟通,非常理解很多家庭在孩子成长上的焦虑和迷茫。她希望通过分享自己18年积攒下来的经验,填补低龄留学领域的“信息差”。
第二重身份,任何孩子的成长都有血有泪有欢笑,J女士作为妈妈,也不例外。J女士的儿子也有非常丰富的求学经历,从美国蒙特利梭幼儿园,回国进入上海实验东校,再转学包玉刚、世外,高中入读“神仙学校”UWC,本科录取到美国顶尖文理学院,目前大三,即将去留学生“向往”的谷歌实习。
一路走来,J女士和很多妈妈类似,有过焦虑和迷茫,看似光鲜亮丽的成长经历背后也有许多“坑“。接下来,我们以J女士讲述的中国家庭低龄留学家庭的血与泪。
为方便阅读,本文以第一人称呈现。
5月19日(周四)晚,J女士与联动Jing博士,将为“真棒家长俱乐部”会员们再做一场重磅大咖级的1v1答疑。(扫码下方二维码,咨询家长俱乐部,预约讲座
#01 
低龄留学三大新趋势:
多元化,更低龄,新竞争
近些年,低龄留学确实发生了不少变化。
👉首先,低龄留学变得更多元了。除了北上广深的家庭,越来越多二三线家长送孩子出国,并且考虑多元化的留学目的地。
以前很多二三线城市的家长会把孩子送去北京、上海读书,现在他们觉得不如一步到位,直接把孩子送到国外。我见过一个“孟母五迁“的成都家长,把国内各种国际学校读了一遍后,决定转去英国,现在又在加拿大读书,并计划着再转去美国。
二三线城市的家长胆量很大,不怕折腾。这很可能是因为当地教育资源没有那么丰富,反而他们更愿意迈开步子去尝试。很多家长的想法也很开放,会考虑东南亚等非传统低龄留学国家,只要能够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他们都愿意去尝试。

👉第二个变化是更低龄,本科留学人数超过研究生,K12阶段留学越来越低龄。
在业内,根据《美国门户开放报告》把赴美留学生划分了4个年龄段:K12、本科、研究生、OPT工作。在最近三年内,我们观察到一个非常明显的世界性变化趋势:去美国读本科的人数超过了去美国读研究生的人数。不仅仅是在中国,在东南亚、俄罗斯、金砖四国等新兴国家里,越来越多孩子选择去美国读本科。
除了本科留学人数超过研究生外,在K12阶段,也有越来越多家庭选择更低龄去留学。这是为什么呢?以2021年数据为例,去美国读高中的新生大概是3000左右,人数看起来不算很多。但如果真去竞争顶尖美高,你会发现每所学校都有两三百个孩子在抢5个左右的名额。
在这种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越来越来多中国家庭选择更低龄去留学。我们现在不仅可以看到在走读初中念书的孩子变多了,还有不少家庭直接带孩子去美国读小学。
👉第三个变化是低龄留学阶段出现新竞争,全球不同种族、国家的孩子都在加入竞争。
前些年,英美私立寄宿学校吸收了很多中国学生,但现在韩国正在慢慢恢复地位(在中国崛起前,韩国是美国最大的生源输出国),东南亚国家尤其是越南也在异军突起,另外不少东欧和南美的孩子也在选择美高。
对于美高招生官而言,他们需要多元化的生源,更倾向于招收不同国家民族的孩子。所以,低龄阶段的竞争不只是中国人的“内部厮杀”,而是和全球不同民族、种族的学生竞争。
现在申请TOP20美高的难度,和申请哈耶普斯麻的难度相差不大。对于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要去面临这样子的压力,其挺可怕的。每个低龄留学的家庭更要想清楚,是否要面对这种巨大压力?
#02 
孩子成长不是“直线型”,
海外升学更像“田忌赛马”
看到今年藤校录取数据,接近7成的录取来自于海外生源,很多家长都在思考:在海外读书的孩子是不是真的更容易被顶尖大学录取?
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田忌赛马。申请TOP20-30的大学,如果你是中国籍学生,申请成功的概率是10%左右。如果你在美高读书,申请成功率在25%左右。所以单看概率,美高学生录取到TOP30美本的概率会更高些。
但孩子的成长并不是一个直线型的。我们去观察被顶尖大学录取的孩子,在校成绩好肯定是最为重要的因素。家长能不能通过多年培养,让孩子适应学校生活,成为海外高中里排名靠前的“佼佼者“,这一定是被顶尖大学录取的先决条件。
我们的孩子都是“好马“,但也要看孩子究竟在什么样的赛道里竞争。如果一定要在非常窄的赛道里“卷”,非“哈耶普斯麻”不读,那父母绝大可能会失望。
很多家长觉得,我一定要从最好的小学读到最好的初中,再到最好的高中,最后升入最好的美本。但事实是,如果这个孩子不能够成为学校的前5%-10%,不能够有一个非常融洽的社会关系和师生关系,不能够再校内主导一些特色领导力项目,那么这个孩子很大可能会被淹没掉。
相反,如果他在一个二三十名,甚至五六十名的美高里,但他有足够多的自信,有相对比较好的校内排名,他未来升入美本后的就读体验会更好,对将来找工作帮助也更大。
现在很多家长都盯着顶尖美高,导致近两年录取竞争最激烈的美高变成了第十名到第二十名。也就是说,最好孩子的保底校成为了绝大多数孩子的目标校和冲刺校。但我想说的是,即使没有进入一个特别理想的高中,只要你不把孩子的自信心磨灭掉,孩子还有再搏一搏的机会。美国社会相对比较开放,有很多机会,只要孩子有意愿有信心,冲上去的机会总是有的。
我孩子换过非常多所学校,从一个过来人角度看,每所学校的老师怎么样,其实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孩子在学校有安全感,或者说找到一个自己愿意去读书的空间,孩子自己有一个向上的目标。只要孩子有这个目标感,高中排名就没有那么重要了。
#03 
低龄留学前,
经济和心理上需要做好准备
在低龄留学前,大家需要对花费有个基本概念。如果你去美国读初中要花费87,000美元左右的学费,再加上各种补习费、每年给学校的捐款,顾问费… 每年按照100万计算的话,从美初、美高、美本再到研究生,差不多12年,大概需要准备1200万人民币的投入。
这笔开销是非常大的,每个家庭在做计划时,一定要量入为出,如果经济方面无法达到要求的话,就要太早把孩子送出来,不然你有压力,孩子也会有压力。
最重要的是,不能把孩子的教育当作是“投资“。比如,我儿子今年暑假去谷歌实习,差不多每个月能有1万美金。当时,我特别兴奋地问儿子,拿到工资后,是不是应该意思意思,孝敬我一点。
但儿子非常严肃地跟我说:“妈,你不觉得这笔钱特别少吗?交房租,吃饭,陪女朋友,这钱就没有了。”很多时候你为孩子不计一切付出,但孩子能够给到的“经济”上的回报真的不多。家长一定要想清楚,并且把经济上的回报看淡。
由于出国早,孩子的成长目标和家长替他预设的目标很有可能不一致。比如说,很多中国家庭认为孩子一定要读法律、计算机、商科这类能和钱打交道的专业。但近3-4年,大家都可以明确看到,真正被顶尖美国大学录取的孩子绝大多数都是文科生,而且还是相当冷门的文科专业,比如说人类学,女性研究,东亚研究等。
你是否真正能够接受孩子去做这些冷门研究?很早就出国的孩子,生活在一个完全不同的文化环境里,很容易与父母产生两代人之间的矛盾。一旦你送孩子出去了,就需要提前做好心理准备。
低龄出国留学对亲子关系挑战很大,哪怕是在高中时期出国。青春期的孩子正好处于构建人生观、世界观的时候,如果TA被放在一个非常有挑战性的环境里,又得不到充分支持,孩子很可能成长一个跟你“不亲近的亲人”。父母会错过很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思考,也很难在教育观念上与时俱进。
另外,文化认同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最近这段时间沸沸扬扬的新闻,体育要成为继语文数学后的第三大学科,英语占比要大幅缩小。我们都意识到语言是塑造孩子价值观的重要方式。
低龄留学的孩子,不仅用另外一门语言做日常交流,还生活在另一种环境中,并非说这些孩子不认同中国文化,而是很多时候无法完整地说出“中国的故事”,在不同文化冲击下,难免会产生困惑“自己到底是谁”。
#03
只要家庭目标清晰,
结局都是殊途同归
对于大部分家庭而言,不管是低龄出国留学,还是留在国内读书,都是一个重大决定,不免担心决定是否正确。但事实是,只要家庭目标清晰,孩子未来都是殊途同归的。
我儿子目前就读美国某顶尖文理学院大三。和他同届的学生里,约有20个中国人,其中一半来自于美高,7个来自于国内国际学校,3个来自于国内普高或公立背景。
我问儿子:“这20个孩子进入到学校后,适应得怎么样?
大一时,这些来自国内国际学校的孩子适应起来都没有问题,口语表达等方面都很好,可能在落笔写作上,美高孩子稍微有些优势。进入大二后,孩子们会开始找实习。国际生在美国找实习并不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特别是在疫情情况下。
在这20个中国孩子里,最先找到工作的是2个来自UWC的孩子,他们高中时期就经历了大量社会实践,相对于其他学生,更敢于并擅长表达。但其他孩子在大一暑期也陆续有了合适安排。
进入到美国本科后,你再去看孩子的发展,你会觉得不同学校出来的孩子差别并没有那么大,对孩子影响更大的反而是家庭教育。
如果想要低龄留学,孩子自制力一定要强,能够管理好时间,有比较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懂得“向上社交”和成年人打交道。如果孩子这些能力都不具备的话,本科之前,把孩子留在身边可能会更好些。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机遇点,你抓到了就抓到了,如果没有抓到,问题其实也不大。
在这个时代,我们总是会听到各色各样的信息,但你真的要冷静下来想一想,哪些事情自己能够去处理,哪些东西你目前就是没有办法改变。没办法改变的事情,就不要焦虑了。
如果一定要给家长们建议,我觉得有三点:
第一, 成长路上会遇到有高人和贵人,只要你在合适的圈子里面。
第二, 做一个非常有前瞻性的家长,任何时候都要做5年以上的计划。
第三, 做了计划后,一定要有个非常明确的信念:80-90%甚至是99%的事情都可能发生变化。在发生变化的时候,该怎么样用正面心态和及时行动去解决问题,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每个家长都要想清楚自己的人生目标,你希望自己65岁的时候,身体状况怎么样?经济情况怎么样?亲子关系怎么样?...如果你把这些问题都想明白了,就会对孩子教育上的一些小得失释然。
为了帮助更多家长厘清低龄留学基本面,本周四(5月19日)晚8点,我们邀请到J女士和惠怡教育创始人Jing博士做客“真棒家长俱乐部”直播间,为会员家长进行低龄留学专场答疑。
这次和J女士共同答疑的Jing博士,是留美化学博士。8年前,放弃了在世界知名生物制药公司的多年工作后,全身心投入到美国留学马拉松上来,作为美国独立教育顾问协会(IECA)专业资深会员,美国大学招生委员会(NACAC)会员,亲自实地走访美国200多所学校,帮助中国孩子申请进入美国顶尖私立初中、高中和本科。(关于Jing博士和她团队的介绍,可戳👈)
5月19日晚,J女士将与Jing博士联动直播,为“真棒家长俱乐部”的会员们做一场重磅大咖级的1v1答疑(目前入会,即可参与本次低龄留学答疑活动,并且一键解锁往期所有活动回放,以及未来1年的会员专属直播。)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加入会员👇
懂教育的家长都“在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