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发了一篇文章《我是如何阅读一篇<经济学人>的?》,回复留言时发现了很多问题。我以前一直致力于分享地道表达,希望能帮助更多人学好英语。但我发现,大家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不是缺少地道表达,而是学习理念和动机不对。如果这些问题不去纠正,学习再努力也没有意义。
1
我收到的大多数问题,不是因为不会做,而是因为不去做。不去做而想太多,一定要把事情都想明白才去做,这叫“思而不学则殆”。畏手畏脚、患得患失,怕挫折怕失败。不去做,怎么能想得明白?等你想明白了,别人早摸着石头过河,走到河对岸了。
不是说一件事情想清楚才去做,也不是等你看清人生方向再去努力,而是敢于在一团迷雾中迈出第一步,迈出了第一步,自然能看到下一步,人生就是在一团迷雾中摸索着走出来的。
2
很多人学英语太过功利,不只是学英语,做任何其它事情也是一样,一定“有用”才去做。但事情一旦“有用”,它就会失去“乐趣”,“有用”和“乐趣”是对立面。

所以,很多人为考试学英语,往往考不好,而那些为自己而学、顺便通过考试的同学,反而取得了更好的成绩。为考试而学只是低层次的被动学习,为自己而学、为兴趣而学,才会有更好的效果。
克里斯坦森做过一个实验,他找了两组小孩,让他们玩拼图。一组让他们自己玩,另一组只要拼出来一副,就奖励他一美元。拼了几小时后,老师说“活动结束了”。
结果,给一美元的那组,听到“结束”立马走了,不玩了,而没有给过钱的那一组,就一直在玩,因为他们觉得这件事情很有意义。
这个实验的结论是,如果做一件事情是出于外界动机(比如考试、赚钱、上级要求),做这件事就没有那么大的兴趣,也不容易坚持,不会有成果;而如果做一件事情是发自内心的愿望(比如获得认可、责任感、得到成长),你更容易坚持下去,事情做得也更好。
我们说的“有用”,其实是“当下有用”,而那些看似无用的事情(比如每天读半小时书、每天反思自己5分钟),才是在将来有大用的。无用之用是为大用,你不知道哪一天,以前不经意学到的知识就能派上用场。
3
不要总盯着目标看。
做事前要先制定目标,但做事时可以暂时忘掉目标,投入其中尽情去做。太执着于目标反而会增加心理压力,让人疲惫、焦虑,导致动作变形。
4
第四个问题是“学不好怪工具”。
每次学习后,人们总会为自己的学习结果找一些原因,有人寻找外部因素,有人寻找内在因素,比如“没学好是宿舍太吵受到别人影响”“学不好是词典/软件不好用”“学不好是自己太笨了”“朗读跟不上是因为软件没有合适的倍速”。
外界因素是无法掌控的,每个人都会受到外界影响,但寻找外界因素的人,一辈子不会有进步,寻找内在因素的人,才能改正自己,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寻找内在因素时,不要归咎于能力不足(因为你现在本来就能力不足,所以才要学习,如果能力足够,为什么还要学?),如果总是归咎于自己能力不足、笨,这会让你认为无论怎样努力也不可能取得成功,从而丧失信心,甚至逃避努力、放弃学习。
也不要自我贬低,自己都不尊重自己,别人怎么会尊重?又怎会帮助你?
你要从“努力”和“方法”两个角度寻找原因。归因于努力不够,会使你产生更高的学习动机,形成对进步的渴望。归因于方法,会使你更愿意尝试一次,就多一次成功的机会。
所以,你要向内反思,就是你自己的原因,要么是方法不对,要么是不够努力,然后去调整、去练,我不信学不好。
5
总跟别人比。别人学什么我就学什么,别人考什么证书我也去考。如果我你的事情跟别人不一样,就会感到心慌、焦虑、自我怀疑,只有跟别人保持一致时,心里才会踏实。
别人的决定,就一定是对的吗?
其实别人也跟你一样,是一只左冲右撞、寻找方向的小牛犊。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使命,有着不同的人生方向和意义,盲目模仿别人等于自掘坟墓。不如静下心来看几本书,问问自己,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我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在这个多元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生态位。
不要跟别人比做什么,不要跟别人比谁做得快,摆脱这些得失的考量,集中精力去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值得的事。
人这一辈子很短,活出你自己。
今天就谈到这里,感谢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