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糕早已不是雪糕本身,背后全是算盘和利益。

炎炎夏日,又到了雪糕们闪亮登场的时候。

舌尖散发的清凉爽感,是驱散暑气的移动空调;奶油赋予的香浓甜蜜,则是提振元气的醒脑良方。
多少人因此兴冲冲地奔向便利店,却没想到,比雪糕抢先一步“透心凉”的,是高攀不起的价格。
前几天,网上流传着一段视频:某网友到超市买雪糕,随手拿了俩,以为三、五块钱能搞定,结果结账显示37.5元,于是匆忙换了俩更不起眼的雪糕,再来结账,好家伙更贵了:45元,直接成了“社死”现场。
众里寻它千百度,没有低于两位数。别说小时候只卖5毛的小布丁了,现在就连10块以内的都难觅踪影,20元到60元一根的雪糕占据了主流,直接涨价20多倍。
在微博搜“雪糕”,蹦出来的热门话题都是“当代雪糕价格有多离谱”、“不认识的雪糕不要轻易拿”……水涨船高的吐槽声中,人们开始怀念失去已久的冰品自由。
今时今日,高价雪糕成了普遍现象,雪糕不再是毫无压力随手拈来的消暑神器,反而成了雪糕厂商心照不宣的流量密码。 
靠新奇口味和营销出圈是商家们常用的方法,只有想不到,没有办不到。有人在馅料上做文章,做出堪比八宝粥的七层夹心;有人在奇葩口味上下功夫,推出香菜、臭豆腐、火锅底料味儿雪糕;更有人绞尽脑汁在高端上冲刺,往雪糕里加入燕窝和茅台。
层出不穷的花样背后,价格自然水涨船高,仿佛“贵”才是真理。但一根雪糕,哪怕有再新奇的造型,再别致的概念,最终还是要入口、进胃,何至于折腾出这样多冠冕堂皇的名头。
大势所趋下,曾经的平价老铁们也被迫内卷:小布丁查无此丁,苦咖啡无处可寻,穿上精装的东北大板不再平易近人,看似朴实无华的绿色心情,身价也已逼近3快。
把雪糕卖出切糕价,把消费者当成冤种,在“变味”路上越走越远的网红雪糕们,最终只会搬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1
看雪糕江湖变迁史是谁打破平静局面
很多人记忆中的第一支雪糕,都源于自行车后座绑着的“神秘”保温箱。
掀开保温箱上厚棉被的那一霎那,总能吸引来一群眼里充满渴望的孩子们,争先恐后抢购一种又长又直、泛着甜味的糖水冰棍,如果一次性买上十根,还会额外赠送一根,成为被集体羡慕的中心。
事实上,中国最早工业化生产的冰品,要追溯到1932年。当时,美国人创办的海宁央行引进雪糕生产设备,建造了中国首家雪糕厂,并起了个香艳十足的名字——“美女牌”。
这种垄断局面在1950年才被打破,随着国货“光明牌”的出现,奶味浓郁、口感细腻的奶砖,很快风靡开来,还衍生出了很多创意吃法:啤酒+冰砖、咖啡+冰砖、酒酿+冰砖等。
到上世纪60年代,国产雪糕的“扛把子”越来越多。五羊牌雪糕一诞生便成为华南冷饮一霸,除了招牌五羊牌甜筒之外,还有红绿灯、飞鱼脆皮、红豆批、绿豆批等经典味道,收获粉丝无数;而大北方奶制品的巨头伊利和蒙牛,则凭借靠近奶源的优势,开启了两分天下的格局,像很多人爱吃的小布丁、火炬、老冰棍等,都是蒙牛、伊利各出一款。
(你吃过哪几种?)
时间来到90年代,以和路雪和哈根达斯为代表的外国品牌正式进军中国市场,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平静的雪糕市场泛起了涟漪。
1996年,哈根达斯在中国大陆开出第一家专卖店,在国产冰淇淋普遍只卖1块钱左右的时代,哈尔达斯最便宜的冰淇淋球也要卖到25元,一份豪华主题冰激凌更是售价上百,彻底颠覆了关于冰淇淋的想象。即便如此,依然阻止不了人们跃跃欲试的心。
到2000年,全球冰淇淋、雪糕、冰棍口味已超过1万种,国产雪糕的发展也进入了快车道。早些年的中国冷饮市场,很多地方品牌受限于物流、冷藏等技术的制约,无法真正打开市场,随着冷链储运的逐渐完善,雪糕的售卖不再受到地域限制,开始走向全国。
黑龙江东北大板迅速启动了一路南下的策略,奥雪也将产品线全面铺开。到2014年左右,全国各地正版和仿冒的东北大板遍布大街小巷;奥雪的营收额更是从2015年以来,每年增加近3000万元,在2018年达到了2亿。
潜移默化中,国内冷饮行业形成了三梯队:第一梯队是伊利、蒙牛、和路雪,年销售额在25亿元左右;第二梯队是每个省市的第一二名,销售额在8-10亿元,如辽宁中街、山东美伦、河南天冰等;第三梯队则是年销售额1亿到3亿元左右的企业,如上面提到的奥雪。
但这种相安无事的鼎立局面,很快再次被打破。2018年,椰子灰冰淇淋横空出世,凭借烧焦的椰子壳的灰做出的暗黑外表脱颖而出,北上广深的便利店一度排起了长队。
因为成分颇具争议性,抓住时机的奥雪立刻推出替代版,以椰蓉丝搭配巧克力外皮,更为健康美味。积攒了高人气后,奥雪又趁热打铁,发布双黄蛋牛奶雪糕单品,爆卖的同时,奥雪名声大噪,将雪糕江湖搅得天翻地覆。
有样学样,如同打开的潘多拉魔盒,高价高利润的诱惑,让各大品牌看到另一种可能。国产雪糕们在不甘示弱的PK中,画风渐渐跑偏。
2
网红雪糕涨价背后,奇葩创新愈演愈烈
2018年到2022年,5年时间里,雪糕市场中闯入了一批又一批与网红二字绑定的新产品。
若将其简单分类,一派是以钟薛高、中街1946、奥雪为代表的“贵族品牌”;一派则是红遍各大景区的文创雪糕。
但无论走哪派,网红雪糕们都有个共同点:售价不菲。以前的雪糕比谁更好吃,现在的雪糕比谁更吸睛,雪糕更像是某种社交符号,必须集“故事”、“颜值”、“腔调”于一身,才有市场。
尤其在味道的离谱程度上,厂商们的想象力可以突破宇宙天际。最开始,还只是用海盐、芝士、五谷杂粮、胶原蛋白等做做常规创新。
失控从香菜、芥末等重口味入局开始,紧跟着小龙虾、大鱿鱼等海鲜也步步入侵,为黑暗料理添砖加瓦,米其林看了都要跪下唱征服。
之后,市场上开始出现肉松海苔、葱爆牛奶、臭豆腐冰淇淋、东北铁锅炖、扬州炒饭等让人呼吸一紧的各类雪糕,人生目标才不止可甜可盐,还要荤素齐全。
至于口味,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果想象力有限,可以到厨房切点葱花放牛奶里试试,应该会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为了进一步增值,有些雪糕厂商还自作聪明地学起了奶茶,牛轧糖、棉花糖、奥利奥等,早就是雪糕里的常客。名字也变得越来越像绕口令:饼干可可奶油冰淇淋脆筒、可可饼干奶油威化冰淇淋。
很显然,朴素的配方已入不了网红雪糕的法眼,只有不断加料,才能让身价轻轻松松涨上几倍。
遍地开花的文创雪糕们,则从诞生起就直接站在了鄙视链的最顶端。等比例缩小的黄鹤楼、滕王阁、莫高窟、兵马俑等,几乎成了各地景区的标配。
然而,希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甭管造型如何千变万化,味道始终只有牛奶、草莓、巧克力三种,谈不上不好吃,但也绝对没有物超所值。
而鉴于以上都需要人工开模来做造型,可谓费时费力。很多景区为了省事,干脆整个锦鲤、花和叶子的雪糕,张口就是卖价好几十,随意中带着糊弄,糊弄中还不忘圈钱。
当然,这里面也少不了东施效颦的弄巧成拙。前有龇着三颗大门牙的香山红叶,后有四不像的野生动物雪糕,好笑又好气。
近年来,雪糕还热衷于品牌联名。比如与白酒联名的“断片”雪糕,酒精度数高达五十多度;还有简单粗暴印在包装纸上的“五年高考三年模拟”雪糕;东北大板也和热播剧《与君初相识》联名,推出了鲛人尾造型雪糕。
几番操作猛如虎,涨价顺理成章。去年6月,钟薛高创始人林盛在访谈中称:“钟薛高最贵的一支卖66元,成本就40元,你不能想喝老母鸡炖的汤,却用鸡精的价格要求我,爱要不要。”
虽然证实话语经过片段剪辑被曲解,但这番言论还是引起轩然大波,强调甄选“世界各地顶尖食材”的网红雪糕们,很快被啪啪打脸。
(真相总是藏在不起眼的小字里) 
3
名不副实频频翻车,冰品自由遥不可及
奢侈用料是假的,虚假宣传却是真的。
为了包装自己的高端定位,钟薛高在轻牛乳冰激凌的广告中反复宣传“不加一滴水,纯纯牛乳香”,然而其配料表中却明确含有饮用水成分。
主打“只选用吐鲁番盆地核心葡萄种植区特级红提”的酿红提雪糕,其实是散装红提;“只选用日本薮北茶”的老树北抹茶雪糕,被曝光原料抹茶粉是采用鸠坑、龙井、薮北树等多种品种的茶树鲜叶制成。
此外,钟薛高介绍自己“中国、意大利、美国、日本等全球研发机构联手开发,全球仅十台的生产设备制作”的内容,也被证实是子虚乌有。尽管钟薛高紧急发布致歉信,但网友并不买账。
不只是钟薛高,奥雪“双黄蛋雪糕”在2019年的抽检中,被发现大肠菌群、菌落总数检测不合格,安全卫生状况堪忧。官方非但不正视问题,反而直接将锅甩给销售终端,说是冷柜温度不到位化冻导致,不是生产环节的错。
到2020年,奥雪再度因菌落数不符要求被查,毫无悔改之意的官方,这次给出的解释更离谱,居然是“不合格的都是2019年生产的产品,已经召回或者销毁。”实在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新京报曾报道,即便是一款再好的雪糕,全部添加纯的奶油和高倍的奶酪,其生产成本可能也就是3、4元。至于所谓的高端原料,到底这些原料的价格,以及该原料在一支雪糕中的占比都是存疑的,宣传、炒作等营销费用才占了大头,羊毛出在羊身上,消费者承担起了所有。
中国雪糕市场不缺网红,缺的是历久弥新的好味道。说到底,这届年轻人想要的,不过是在花里胡哨的冰柜里,找到一支能承包夏日好心情的平价雪糕。
(10秒内,找出一款10元以下的雪糕 图/视觉中国)
可惜,无处不在的网红环境下,曾经的快乐早已遥不可及。就在前两年,光明的低价产品就因被全家、罗森、711等便利店拒之门外而上过热搜,冰砖、雪宝、三色杯等相继从零售冰品的雪柜中失踪,只因单支不到3块钱的售价,对于便利店来说实在利润太少。雪糕早已不是雪糕本身,背后全是算盘和利益。
然而,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智商税交多了,总有觉醒的那一天。所有吹出的泡沫,都逃脱不了消散于无形的命运。
网红雪糕的下场,大抵如此。
欢迎加入市场部网微信社群
地区群:北、上、广、深等50个城市分会群
行业群:互联网、电商、快消食品、耐消、美妆美业、母婴亲子、医疗健康、教育培训、家居建材、地产、汽车、餐饮、零售、服装、文化娱乐、旅游出行、B2B、金融、企业服务、农业、能源
资源群:广告媒体资源、公关资源、带货渠道资源、IP资源、MCN网红直播、招聘群
扫码加入
本文@深氪新消费 [ID:xinshangye2016],原创授权发布于市场部网。
嘿,你在看吗?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