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微信改版打乱发布时间
常有读者朋友错过文章更新
将“智谷趋势”设为星标🌟
保持联系,一起前行
◎智谷趋势(ID:zgtrend) |  震谷子
上周六,一场重磅论坛召开,全网刷屏。
林毅夫、刘世锦、李稻葵、余永定、李迅雷、黄益平……一众学者大咖齐聚“2022清华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给非常时刻里的中国和世界经济提建议。
因为疫情,论坛在线上远程召开。也因为疫情,发生了两个颇有意思的插曲。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发言时突然说,先聊到这里,北京健康宝弹窗了,要抓紧处理。
中国央行调查统计司原司长盛松成说,自己毕业多年的博士生失业,向老师求助,他给学生汇款资助。
但,当天更加振聋发聩也最出圈的声音,无疑是北大黄益平教授的建议——
“采取不计一切代价救经济的政策”。
他说,自己是化用了十年前欧债危机时任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的判断。当时德拉吉说,do whatever it takes to preserve the euro(不计一切代价拯救欧元),黄益平则改成了救经济(to save the economy)。
我觉得,这个化用不仅是换了个单词这么简单,黄教授想表达的应该是,在同样的危机时刻,稳经济比什么都重要,通胀率、汇率、杠杆率……一切都是次要的。
当前,真的到了不计一切代价稳定经济的时刻了!
“中国经济从来都是在挑战中成长的。”充满韧性的中国经济,一定会快速复苏。
今天(5月16日),4月份的经济数据出炉了。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9%,环比下降7.08%,跟过去一年的水平完全无法相比。
看看下边这些具体分项中,汽车、手机、芯片、机床等核心制造板块的表现。
这下子你懂了吧,上海的制造业重镇地位。
房地产方面,4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下降2.7%,是近十年来最低的水平。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跌40%,住宅销售额下跌32.2%。
最大的希望,本该落到了消费这里。然而,这架马车也有不听话的迹象。4月份的社会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1.1%。
拆开分项来看。
除了粮油、食品、饮料、中西药、石油及制品这些大多数跟安身立命相关的消费类型在增长之外:
烟酒,跌7%
服装,跌22.8%
化妆品,跌22.3%
金银珠宝,跌26.7%
汽车,跌31.6%
家具,跌14%
通讯器材,跌21.8%
……

没有了线下交际,人们少买烟酒了,也不在意打扮和衣着了,部分耐用品消费也卖的不咋地。
经济学上有个经典理论“口红效应”,讲的是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人们为了安慰自己,反而会去增加像口红这样的不太贵的消费。
然而现在你看,连这种理论都失效了。
因为在严格的疫情封控下,有些需求会被短暂冻结。
更需要注意的是,还有另一些需求,没了那就是没了。
盛松成在论坛上就说道,自己在上海,被封了两个月,已经三个月没有理发了,但解封以后,自己也不可能一个月去理三次。
有公号自媒体人指出,还有更多的企业,需要在春天签下全年的单子,但因为封控,不能去公司拿公章,也不能跟团队沟通相关事宜,只能眼睁睁看着订单被其他省市的公司夺走。难道解封之后,这些订单还会自动回到自己手里吗?
要是大家都在管控区。老板被封在家里,公章被封在办公室,甲方凑不出需求,乙方也完不成任务,全都一团迷茫。
甚至还有个别公司,一签就是签两三年的项目订单,这下错过了就是错过了,未来几年该怎么样无人知晓。
上面种种,都不是解封之后就可以立马恢复的。
因此,黄益平在喊出“不计一切代价救经济”之后,还提到需要采取一些更直接的措施来支持中小微企业的生存、支持老百姓的生活,然后才能考虑下一步的经济复苏。
给中小微企业和老百姓直接发钱,不就是最直接的措施吗?
不能再等了!!!
在上周六这场论坛上,大多数学者惊人地一致认可,需要加大财政的力度,直接发钱。
京东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提到,促消费应该成为重头戏,消费券,或是转移支付给疫情影响员工、受困人群等,应该去做。地方政府对发放消费券态度积极,且香港的实践也证实了发放消费券是有效的。
野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陆挺则指出,认同发放消费券的建议,同时政府应该继续加大财政支出、增加赤字,稳定预期。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表示,做好内循环,单搞基建是不够的。如今中国基建的回报率已经下降到1.3%,再也不是那个闭着眼砸钱就能救经济的时代了。
因此,促消费的意义非常重大。而发放消费券的方式相比美国发现金的方式更具针对性。
但他又说,中国居民消费率过低,相比日本、韩国,或是越南、泰国,中国处于谷底的水平。
消费率低与消费结构有关,所以能否通过税制改革等办法,推进各项改革,增加中低收入阶层收入。
在经济学上,人们没钱会导致没信心消费投资,进而导致企业也赚不到钱,影响工资和就业,继续导致人们收入下降。
这样的矛盾,央行降息的确能起到一定的刺激,但实际作用并不会太大。更何况,现在央行专心搞结构性放水,精准滴灌,会不会拿出新招搞总量放水,只能靠猜。
就像我之前提到的,货币政策的时代过去了,是时候财政发力了,用消费券等直接措施来输血,势在必行。
当然,也需要多种举措共同发力。
比如,李稻葵在论坛上提出两点,一个是能否集中工人,一边生产一边隔离,另一个是发放生活补助,上海600万家庭,收入最低的10%,每个家庭发1万元现金补助,稳住他们未来的收入、稳住消费、稳住健康。
还有2020年曾经横空出世的“抗疫特别国债”,也是中小微企业最值得期待的事情。
中国的经济中心上海已经在分阶段推进复工复产复学,在转向常态化的当前阶段,中小微企业就是最关键的复苏环节。
要知道,在过去这一波疫情中,中小微受影响比较大,而只有中小微稳住了,才算稳住了就业,稳住了宏观经济大盘。
经济一定会复苏,但最后的20%企业的复苏,肯定会比前面80%的企业复苏难上加难。
我们,必须不计一切代价稳住中小微企业和个体户!
尽管当前经济形势常有波动,但我想说,中国经济是有韧性的,我们有世界上最庞大的统一大市场,也有迈过一条又一条大江大河的宝贵经验,崛起的煌煌大势没有改变。
从上世纪50年代末到新冠疫情爆发之前,中国共经历了八次重大的挑战,每一次都成功化险为夷。
最开始,当中国初步建立起重工业基础的时候,苏联的援助却突然从中国撤离。
而在努力自力更生的时候,复杂的外部环境又逼得我们不得不搞起“三线建设”,做好更深一层的战略备份。
到了60年代中,许多大学生不会想到,他们的暑假,一放就是十年。
改革开放后,外资的冲击、中央和地方的财权事权分配成了新的两大挑战。1994年分税制改革开始,中国经济运转才开启了新的历史阶段。
又过了三年,97亚洲货币危机爆发,中国第一次相对主动地去应对了危机。再到08年国际金融危机给中国造成了巨大影响,但经济同样在次年就快速复苏。
几十年间,中国的每一次变革浪潮,都不是出现在阳光灿烂的日子,而是在严冬里迸发。
挑战,往往会倒逼改革。巨大的挑战,往往会延伸出更深层次的改良。
中国这艘巨轮,再一次航行到了历史的三峡。希望在浓浓迷雾中,我们能尽快找到那座发着微光的灯塔。
“中国经济从来都是在挑战中成长的。”
原创不易,感谢有你!
一起转发出去,让更多人看到。

右下点在看
,右上点【···】分享,就是最好的支持

智谷趋势为中产阶级的资本觉醒服务,帮助更多人获得财富。据悉,帝都深处的人也会在睡前打开这个号。高层会议、宏观经济、城市脉络、政策变动……这里有最真实的中国,有许多人难以察觉到的趋势信号。
更多精彩经济趋势分析
请关注智谷趋势
最近智谷趋势开通了视频号,每周都会分享深度视频和直播包括但不限于市场热点分析、确定性投资红利等,还有5位重磅嘉宾的8小时干货PPT领取。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我们在那里接着聊。↓↓↓
参考资料:

香帅的金融江湖:2022,不惜代价救经济
灰鸽叔叔:“复工复商”的真实答案
政信三公子:灯塔
温铁军《八次危机:中国的真实经验,1949-2009》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