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一直努力码字的
来源 | 周冲的影像声色(ID:zhouchong2017)
先来看两张图片。
这是一双女生的腿,肤色白皙,膝盖泛红。

放大之后,右膝还沾着尘土。

在拍下这张照片前,这个女生刚和死神打了一架。
最终,赢了死神,追回了生命。
看过那生死一幕的网友,对她不吝赞美之词——
“天使在人间。”“一个善举挽救一个家庭。”
她究竟做了什么?
今天,我们一起回到现场。
看看这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如何映照出一个充满仁爱、善良、勇气、担当的中国群像。
2021年7月13日,长沙骄阳似火。
还没到正午,地面已热得像一张烧烫的铁板。
人们疾步而飞。
忽然,一位黑衣男子出现在镜头里。

他叫谢智聪。
是一个快递员。
那天,他与学校约定好了。来收学生档案,然后寄发出去。
但从空调车下来后,骤变的温差让他顿感不适。
眼冒金星,天旋地转。
他慢慢蹲下,想让不适感缓冲一下。

不料,脸朝地面,直接砸下去。

几秒后。
他清醒过来,用力地撑起上身,试图爬起来。

可是,又一次重重摔下。
再撑。
再摔。
全身瘫软,根本不听使唤。
喊别人来帮忙?
糟了。
声带也发不出任何声音。
他挣扎着,想站起来。
但很快,彻底失去意识、趴倒在地。
谢智聪的情况非常危险。
倘若没人发现,没能抓住黄金几分钟,很可能就没命了。
滴答......
滴答......
时间不多了。
好在同事整理好货物,关上车门,发现了他。
——“谢智聪!谢智聪!”
没有反应。
同事赶忙丢下手里的快件,掏出手机。

拨打了两个电话:
一个是急救电话。
一个是公司其他同事的电话。
但谢智聪的情况,已经等不到几十分钟后有人赶来。他必须马上、现在、立刻被救治。
否则,情况不堪设想。
打完急救电话,同事对着周围大声喊叫:“救人啊!”
天无绝人之路。
总算有人听见了。
一个保安赶过来,他快步上前,蹲下查看,接着把手伸到鼻子下方一探。
“糟了,没有呼吸了!”

保安慌了,马上也大声呼救——
“有没有医护人员,有没有人懂急救!”
人越来越多,但没人会急救,也没人敢贸然下手。
所有人都心急如焚。
时间在此时,每一秒都是煎熬,都令人窒息。
就在此时,监控画面有个穿牛仔裙的女生,应声小跑过来。

正是这个女孩,用柔弱的双手,将谢智聪从死神手中,死死地拽了回来。
她叫姜燕。
中南大学湘雅护理学院的硕士研究生。
事故发生时,她正走出校门。
一见当时有人躺在地上,情况不对,来不及思考,马上跑了过去。
到了现场,二话不说,噗一声跪倒在地。
顾不得优雅。
顾不得滚烫的地面。
病人的安危,才是当务之急。
她马上查看病情。
此时谢智聪已经渗出了一滩血。
看到这一滩血,周围人都知道情况非同小可:
“对于不懂医学的人来说,真的感觉挺急的。”

但姜燕表现出极强的应变能力。
她先是检查了各项生命体征。
——病人已经面色发紫,瞳孔开始放大。
姜燕探了探他的颈动脉。
——摸不到跳动。
“腕动脉呢?”
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
可惜,结果还是一样。
手指放在他的鼻下,也是一点呼吸的迹象都没有。
她当即断定:这是心脏骤停。
“必须马上做心肺复苏!”
心脏骤停的黄金急救时间,只有4分钟。
要快一点。
再快一点。
她请人帮忙把谢智聪扶正。
接着撑直双手,用力按压谢智聪的胸腔。

动作规范。
节奏到位。
因天气太热,她额上渗出越来越多的汗珠。
众人见状,纷纷在她头顶撑起伞。
一轮按压后,姜燕停下来复查病人的生命体征。
“动脉有微弱的反应。”
有戏!
很快,姜燕开始第二轮按压。

可心肺复苏极耗体力,一般人最多只能坚持3分钟。
她开始体力不支。
但第二轮按压决不能停。
怎么办?
抢救的成败,就在此一举。
“有没有人可以接一下?”
“我来!”
一位身穿灰色T恤的男子应声,主动替换姜燕上场。
很快,他也跪在病人身边。
绷直手臂,匀速按压。

时间一分一秒流逝,气温也越来越高。
那时,室外温度高达36℃。
汗水倾泻而出,男子的T恤背后洇出一团汗渍。
但他顾不上。
只有当汗水渗进眼睛,才舍得腾出手去擦拭。
按了一会,体力同样跟不上了。
另一位黑衣男子,敏锐地察觉到他的状态变化。
于是,主动接下了第三个接力棒。

他跪下来,重复着前两位的动作。
可按压了许久,谢智聪还是没有恢复过来。
此刻,距离他突发心脏骤停,已经过去5分钟了。
全力以赴,不见起色。
奇迹……
真的不会发生了吗?
这时,有两位女生围了上来。
看到眼前这一幕,她们一拍脑袋——
“对了,学校是有AED(自动体外除颤仪)配置的!”
这是医学院里储备的救命神器。
身为辅导员,她们深知:
“心肺复苏是比较耗体力的过程。然后也并不一定做了,就能够把他抢救回来。”

相比之下,AED更加科学高效。
它不仅能省力气,而且比心脏复苏效果更好。
时间不多了。
必须尽快赶到教学楼!
可当她们来到AED急救医疗柜时,又出了新状况。

柜门打不开了。
没办法。
她不假思索,径直走向存放紧急破窗锤的地方。
取出,握紧,对着玻璃柜凿了下去。
玻璃碎裂一地,AED终于被取出。
整个过程历时5分钟。
两位辅导员不敢再耽搁,又快速跑回救援现场。

将AED接入到病人身体的对应部位,再让同学们继续做体外按压。
很快,谢智聪的心率有了起色。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
这一幕,也引起了几个人的注意。
这几个人,就是湘雅护理学院的教授。
教授急匆匆赶来。
查看现场后,他发现,学生们先前的操作,已经基本到位。
尤其是,及时做心肺复苏的姜燕。
在整个急救过程,她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他们后来的施救,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但学生们毕竟经验不多,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
这副重担,还是得由老教授来挑。
于是,一场特殊的专家会诊开始了。
教授问谢智聪的同事:“他之前有什么问题吗?”

“重度高血压。”
大概了解清楚后,教授开始施救。
他将病人的头偏向一侧。
这一举动为的是,让病人保持呼吸通畅。
目睹整场救援的同事开始放心:
“有这么多同学和老师,我同事肯定没有事。”
在教授们的救援指挥下,没多久,病人的生命体征渐渐恢复。
“必须马上送往医院。”
但,这时又有了新问题:救护车还堵在路上。
怎么办?
不能再等了。
教授当机立断,安排人员上楼去取装备:
“找担架!找氧气!”

学生迅速响应。
不一会儿,送来平车、血压器、简易呼吸囊、纱布……

教授当即决定:先将他送往学校隔壁的湘雅三医院。
之后,众人合力将谢智聪抬上车。

一路护送。
最终,平安抵达。
医院接力救援。
当天,终于传出好消息:病人转危为安。
一场急救行动圆满结束。
另一幅美好画卷,还在徐徐展开。
病人被送往医院后,众人悬着的心终于落下。
等到这时,他们才有空关心自己。
地面的高温,让几个学生的膝盖受了不同程度的烫伤。
作为第一个施救者,姜燕的跪地时间最长。
但她从不自认劳苦功高,而是淡淡地说:
“救人是第一位,裙子、高温等没什么可在乎的。”

谢谢你,人美心善的姑娘。
还没出象牙塔,你就向社会各界,诠释了什么叫“医者仁心”。
还有接力救援的同学。
救援过程酷暑难耐,几多艰难。
幸好,有他们伸出的援助之手,一个年轻生命,才没被死神夺走。

还有学校的老师们。
在情况危急时,临危不乱。
用过硬的专业能力,将病人拉回人间。

出院以后,谢智聪妻子送来锦旗。

也送来最真挚的感谢——
“感谢护理学院培养出这么好的学生。”“没有他们,我老公肯定就已经……”

是啊,正是这些人,打败了死神,赢得了时间。
也正是这些人,保全了一个家庭,守住了一个生命。
说他们伟大,他们不会承认。
他们会说:都是做人的本分,也是从医者的本分。
他们所行之事,不求感恩,只求问心无愧!
而当前,疫情零星爆发。
奥密克戎防不胜防。
在一次次疫情突发时,也正是千千万万的他们,为人民群众,设下白色防护罩。在新冠肆虐时,穿白衣护甲,与病毒赛跑。
医者大德。
苍生有福。
请点亮“在看”,转发此文,为参与这场救援的人,送一次无声的鼓掌。
为所有从医者致敬。
谢谢你们在每个生命战场上,无论疫情,还是意外,无论医院,还是其他场合,都挺身而出,救死扶伤。不计报酬,不求回报。
你们所做的,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忘记!

- END -
* 作者:一直努力码字的,来源:周冲的影像声色(ID:zhouchong2017),推荐关注周冲的影像声色,这是一个文艺而理性的公众号,以文艺的笔调,以理性的思维,剖析人间事与人间情。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