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pha爱国读者交流群,免费读者交流实名群。
作者:匿名


年营业额1000W级别的小企业老板来答一下,也算是给自己的第一次创业画上一个句号。
创业第7年了,乙方,营销、设计公司,主要业务是帮甲方做产品的推广方案以及设计、视频的制作,属于做技术活。最近两年业绩逐年下滑,亏损严重,对未来看不到希望,感觉是时候结束了。
今年过年之前,趁着账上钱还够,把大伙年终奖+补偿金发掉,原地解散了
目前征信已黑,还剩200W的债,自己慢慢还。
撑不下去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还是自己的赛道选择、经营模式有问题,也没抓住短视频风口果断转型,我自己是技术出身,在商务、管理上也有比较大的短版,然后这么多年,太累了,已经没什么心力了,我很佩服那些保持激情、咬牙坚持的朋友,我实在做不到。
疫情、大环境只是催化剂,加速了我们这类企业关闭的进程,其实在我看来,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如果没有疫情,我可能还会继续在苦海里挣扎,把这半死不活的日子继续过下去。
说点现实的,团队一直在30-40人之间徘徊,加上长期合作的外包差不多10个人,每月工资支出在30多W(一线城市,我们技术人员占比很大,技术岗都是10K+基本工资,行政等基础岗也有6.5K);年终奖+项目奖金差不多要额外支出3个月的工资;每月外包费用5-10W不等;每个月社保、公积金差不多6-7W;300平办公室,每月房租+物业费4W;一般纳税人企业,增值税6个点,全年差不多60多W;我们是高企,所得税15个点,每年也有小几十万;商务费用(基本上是回扣)每年30-50W不等,水电网费差旅团建商务招待每年估计10-20W;还有一些设备采购、更新、折损,暂时就不算了,公司固定资产不多,也就100多W,主要都是电脑、拍摄器材。
我没有合伙人,一个30多人的团队,每年的支出能去到600-700W左右,每天睁眼差不多就是2W,营业额1000W的话,看下来还能有个25%-30%的净利润,感觉已经比很多行业好了对吧。
事实并不如此,我们的现金流非常紧张,最多的时候也就只有2-3个月的现金流储备。这个公司是我从50w的本金一步一步做起来的,我自己平时只领一个够还房贷、日常生活的工资,剩下的钱基本上都在账上滚动,个人也没有什么存款能贴补公司。因为我们主要的客户都是互联网大厂,年框合同,结算周期一般都在三个月,慢的差不多在半年,也就是说我们永远有3-6个月的应收款,今年快过半了,去年的款还没完全结完,小客户虽然能拿到5成预付,但是单价、单量及其不稳定,差不多只有2成的占比,随着这两年环境变差,小客户的坏账也在增多(尾款找各种理由不付了),单量也进一步在减少(我们有很多小客户已经挂掉了)所以我们的服务重心一直在大客户身上,也导致一直被账期压的喘不过气。
帖一下最近几年的支付宝账单,主要是付外包费、福利费、商务费,最近两年明显下降
相信大部分小企业跟我们的状况是一样的,就像一根绷紧的绳子,稍微施加一点外力就直接崩断。
疫情就是这个外力,2020年上半年,我们有一部分客户很长一段时间无法收发票,导致没办法给我们付款;同时一部分湖北同事过年回家无法复工导致人力不足,推掉了一部分订单(我自己也是湖北人,也招了不少湖北员工);然后一部分核心人员在疫情过后选择了离职。这些对我们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我仍然坚持把大家2019年的年终奖以及疫情期间工资都按时足额发放了。然后,在2020年年中就耗光了所有的现金流,为了补充公司的现金流,我抵押了一套房子,贷款了150W出来,希望能尽快好转。同时我也开始有意的控制成本,尽量减少外包的比例,尽量减少团建、过节福利,尽量减少一切不必要的支出。但是2021年开始,能明显感觉到单量在减少,接新单的难度增加,几乎所有的大厂都在砍营销预算,很慎重的立新项目,小客户也变得越来越少,因为同行内卷,我们的报价也无法提高。同时从2021年开始,结款也不是很顺利,客户的审批流程变谨慎,回款周期进一步拉长。于是我又继续套了信用卡、花呗、微粒贷、借呗、金条、网商银行、招联能想得到的一切的小贷平台。最后实在扛不住,动了我老婆手里的存款,还找家里借了一笔钱用于贴补公司。
终于在2021年底,全面逾期了,征信全部黑掉,催收电话一个接一个,10w额度信用卡额度归零(还是感谢下工行,协商让我分期还款),最后实在瞒不住,电话打到家人那边。家人想办法凑钱帮我把小贷清掉,并且让我慎重考虑要不要继续经营下去。
在这里还是贴点图,让大家感受一下我的无奈,那种无力感用文字很难描述
还有很多高息(年化36%)小贷平台就不贴了,已经全部注销卸载,以后死也不碰了。
我创业的本意是改善生活,但现在反而牵连到家人,就算有再多的不甘、再多的愧疚,我觉得是时候必须要止损了。
今年1月,算了一下春节前的应收款,刚好够发员工去年的年终奖以及N+1的补偿金,于是在春节前通知大家公司做不下去了,原地解散。
然后就是漫长的处理公司的二手家具、设备之路,因为公司家具、设备挺多,一时半会处理不完,所以多交了一个季度的房租,老婆、家人有空就来帮忙清理、搬运、分类。
时光拉回到7年前,刚开始创业时,也是他们在帮我把新设备、新家具搬进公司,到最后,一直陪着我的人也只有他们,他们并不会关心你成不成功,只希望你不要太累,注意身体。
这个时候,会觉得创业成功什么的都是浮云,有亲人、爱人的陪伴才是这辈子最重要的事,我相信每一个创业的人在某个阶段都会有相同的体会。
嗯,临走了因为租房合同未到期,房东又扣掉了我们2个月押金,应该的,我认。
至此,我已光荣的加入了两亿灵活就业大军,而让我很欣慰的是,我的前同事们这些年在我这都学到了真本事,短期内也都各自入职了新公司,替他们感到高兴。
还好我是技术出身,这么多年也积累了不少资源,就算团队没了,我依然能接到很多活,自己做或者分给朋友、前同事做,每个月仍然能有不少于10W的纯收入,计划在两年之内还清欠款,然后轻装上阵、重新出发。
这两年大家都很难,但没有什么可抱怨的,就算外部环境再不好,也要调整好心态,摆正自己的位置,养好自己的身体,找到合适的方向继续走下去
生活还要继续,一起加油吧!
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经历了这么多之后总结出来的一些小经验,希望能帮到大家!
首先最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选择大于努力,但需要实力+运气,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举几个例子:
2012年的时候,我就有一个机会去上海一家大公司工作,工资翻倍,跟着大老板干活,前途光明(若干年后看来是的,这家公司最后被收购了,所有早期员工股权、期权都兑现了)并且这么多年下来,也能拿到上海户口了(上海的房票很值钱),同时我们这行在上海的发展上限也很高,但是因为不想和女朋友分开,放弃了这个机会,现在看来,当初是非常短视、没格局的行为。人在得到了能往高处走的机会,一定要争取,特别是有上层阶级的人愿意拉你一把的时候(他认为你对他有价值)。阶级的跃迁最快的方法之一就是上层的人愿意带你。
2015年的时候,因为到了即将成家的阶段,在家人的催促下去买了婚房,当时政策也比较好,首付比例只需25%,并且贷款利率95折,我用50w的首付买了一套一环内总价200w的房子,结果刚买不到半年,(2016年)房价开始疯长,半年涨了接近50%,随后还在一路上升,到了2017年底,我这套房子已经涨到了接近400w,如果错过那个时间点,之后我可能再也没办法在1环内买到这么大的房子了。运气也真的挺重要的。
2016年的时候,有朋友开始玩虚拟币、挖矿,并且让我去了解一下(想卖我矿机),我简单看了下,觉得就是传销、金融骗局(当时主流媒体的宣传口径全都是负面、看衰的,加上我家亲戚之前炒邮币卡血本无归,所以我认为这个东西就是骗局),因为我当时正在努力创业,坚信长期主义,觉得那种歪门邪道是不值得我花精力去投入的。但是现在,哥们已经财务自由了(也就几千万级别,但也够了,大部分钱做了稳定理财,留一部分继续玩),而我在2021年开始才真正的认识到区块链是什么。这件事真的让我的价值观产生了松动,原来投机真的可以暴富(当然了,在他的视角并不认为这是投机,他真的相信这个东西有未来)。通过这件事,我之后都会有意识的去了解新事物,彻底了解清楚再下结论,而不是像之前那样看一两篇主流媒体的文章后就做出判断。像最近火热的NFT、元宇宙,我都有在仔细研究、学习。
2018年的时候,短视频爆发了,我们其实是一个很容易转型短视频的领域,因为我们本身懂美术、懂拍摄剪辑,有一定的积累。同时也有朋友跟我说一定要做短视频,我之后也确实花时间去了解了、也去做了,但因为我们原有的业主占了我们太多太多的精力,加上优先级一直没放到很高,导致我们投入在短视频上的力度是不够的,最后我们做了3个百万级的号,但仍然没赚到什么钱。现在看来,如果当时全力All in短视频,冲到细分领域头部,现在或许就是另一个故事了。在这件事上我的反思就是:当企业遇到重大市场机遇的时候,要果断进行战略转型,不能拖泥带水(事实上能做到这点的企业少之又少,大家都会对原有业务产生路径依赖,对新赛道更多的是小试牛刀、浅尝辄止,这个时候创始人的格局、眼界非常重要)
然后就是不要盲目扩张、及时止损。
很多企业都败在这两点上,不管是小老板还是大佬,在创业的路上,多多少少都会犯这个错,核心的点还是对未来过于乐观。像我自己,17-19年做的其实都还比较顺,赚的钱基本上都用来扩张,只留2、3个月现金流,一直没注重风险管理,但是我们的边际成本很高,接多少活就得多少人做,所以规模越大风险就越大,抗风险能力就越弱,但因为我的甲方实在是给了我太多信心(因为我们是年框合同,基本上每年底就知道甲方下一年的规划,有多少业务量),导致我没有有意识的控制规模与成本。在后面出现危机的时候,也没有果断的缩编、砍掉不那么优质的客户(基本上就是有单就接),因为我是一个非常感性的人,创业这么多年,主动辞退的人只有几个,也不太会拒绝别人(其实很多不太好的活是可以推掉的)。以上这些我觉得是我性格上的缺陷,但我越这样,痛苦的其实是我自己,但经历了这次,其实我之后应该会理性许多了。

END
帮点个“在看”吧👇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