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务院大致相当于中国的外交部,其官方网址是“state.gov/”,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扫几眼。
在主界面最上面一栏有一个“Countries & Areas”,搜索框中输入一个“T”,第一个出现的就是“Taiwan”。
标题“Taiwan”下面有一行“VIEW FACT SHEET”,点击进去会看到有关台美关系的美国官方论述。
就在不久前,美国国务院官网将此处的论述做了大幅修改。
新版删除了中美1979年联合公报中“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等相关表述,也不再提及“美国不支持台独”。
上来的第一句便是:
“Taiwan is a key U.S. partner in the Indo-Pacific……”
然后第二段是这样表述的:
“The United States has a longstanding one China policy, which is guided by the Taiwan Relations Act, the three U.S.-China Joint Communiques, and the Six Assurances. ”
美国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具体的三项依据分别为:《台湾关系法》,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及六项保证。
纵观美国近年来的对台关系论述,奥巴马卸任演讲时的“with some degree of autonomy”算是巅峰之作,之后每况愈下。
从特朗普时代开始,华盛顿外交团队制定了切香肠的对台问题策略,步步为营,试图将“一个中国”政策掏空。
比如2018年版的美国国务院官网美台关系论述,开篇是讲:
“美台有牢固的非官方关系,1979年美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联合公报将外交承认从台北改到北京”。
如今则变为“Taiwan is a key U.S. partner”。
每次做完小动作后,白宫或是国务院发言人都会出来重申一遍——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没有改变。
大家再回忆一下去年拜登在Town Hall(市政厅)节目里的发言,当主持人追问:
“如果中国大陆进攻台湾,美国会保卫台湾吗?”
拜登回答说:
“是的,我们有这样做的承诺。”
老头的言论一经发表,立即成为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白宫方面火速作出澄清,称:
“总统的言论没有宣布任何政策改变”,“美国政府的政策也没有改变。”
似变非变,似是而非,朦朦胧胧,这大概便是美国人的思路。
美国人对台湾问题这种似是而非的态度不是才有的,而是早就埋下了伏笔。
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关于《上海公报》的细节双方谈得很辛苦,一直到尼克松临走前一天2月27日才正式敲定。(《尼克松访华,1972》)
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上海公报中对于台湾的“地位”写入了双方的立场,但并非是“共识”——
中方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早已归还祖国;解放台湾是中国的内政,别国无权干涉;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必须从台湾撤走。
美方声明:
美国认识到“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对这一立场“不表异议”,美方确认最终从台湾撤走其全部军队和军事设施。
大家注意美方声明,对于“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表述用了认识到(acknowledge,而非recognize),对“一个中国”立场用的是不表异议(not to challenge),只有对撤军问题是确认
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
平心而论,在冷战意识形态的高度对抗下,尼克松和基辛格能摆出如此态度已属不易。
中美《联合公报》标准本底稿(中国国家博物馆图)
《中美建交联合公报》是对《上海公报》的升级版,1978年12月16日双方同时发表。
据原外交部高级翻译施燕华回忆,公报发表前一晚,外交部英文司的办公室里灯火通明。
大家逐字逐句检查即将发表的公报措辞,以确保这份历史文件没有任何纰漏。
检查过程中,时任外交部副部长章文晋曾与施燕华沟通过这样一个问题:
在《中美建交联合公报》中,美方英文版文件出现了“acknowledge”和“recognize”两个不同的单词,而中方均翻译为“承认”。
其中,涉及中美相互外交承认及中国政府合法地位的时候,美国使用的是含义清晰的recognize;而涉及台湾问题时美国换成了acknowledge,与1972年上海公报保持一致。
比如下面这句表述:
“The Governm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cknowledges the Chinese position that there is but one China and Taiwan is part of China.”
面对章文晋对“acknowledge”与“recognize”之间微妙差距的疑问,施燕华找出了美国韦氏词典与章文晋一起校对。
韦氏词典中,对“acknowledge”的第一个定义就是承认,但同时存在“to accept the truth or existence of (something) usually reluctantly(通常不情愿地接受一项事实或某件事情的存在)这样的解释。
二人商量一番最终决定不再修改,以“承认”作为官方表述发表。
1979年美台断交的同时,五十年代艾森豪威尔时期签署的“美蒋共同防御条约”随之废除,从此美国不再有法理上协防台湾的义务。
为了安抚台湾,美国国会制定了一部《与台湾关系法》(美国国内法)来规范此后的美台关系,即本篇一开始英文表述中提到的“Taiwan Relations Act”。
相比之前军事同盟性质的“美蒋共同防御条约”,《与台湾关系法》是一部大幅缩水的双边关系文件。
该文件不承认1979年1月1日之后的“中华民国”用语,而是使用“台湾治理当局”一词。
从地理层面来讲,该法将“台湾”一词定义为台湾主岛和澎湖群岛,不包括金门、马祖等外岛。
最关键的防卫台湾方面,《与台湾关系法》只字未提。
对于可能的解放军攻台情形,既没有说干预,也没有说放弃,而是采用了一个战略模糊的表态,称美国将“严重关切”(grave concern)。 
实际上,即使在中美蜜月期的八十年代,美国处理对华关系与对台关系时也一直存在“双轨制”模式。(《访美,1984》)
一边安抚大陆,一边安抚台湾;打台湾一巴掌,再送一个枣吃。
1982年中美第三份公报——《八·一七公报》签署前夕,里根与蒋经国协商形成了一个所谓的“六项保证”,即文中一开始的“the Six Assurances”。
其中一条便是美国未同意对台军售设定期限。
此后四十年间,“六项保证”与《与台湾关系法》成为台美关系的两大基石。
需要注意的是,美国政府认为“中美三个联合公报” 和“六项保证”皆属于政策声明,效力位列《与台湾关系法》之下。
故美国国务院提及三份文件的顺序依次是《台湾关系法》,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及六项保证。
历史文件就是这样,每一个名词背后,其实都隐藏着许多是非故事。
本篇的最后,讲一个关于特朗普的小故事。
关心美国政局的朋友们都知道,特朗普任内曾经有一位极端亲台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名字叫波顿。
和特朗普撕破脸后,波顿写了一本畅销书——《事发机要室:白宫回忆录》。
该书在美国一经出版便洛阳纸贵,成为人们窥探白宫秘闻的窗口。
波顿在书中爆料称,川普特别喜欢举例譬喻。
他曾指着麦克笔尖称“这是台湾”,然后比向椭圆形办公室中那张历史悠久的坚毅桌——“这是中国”。
This is China!
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坚毅”办公桌

与消耗品笔尖不同,白宫这张“坚毅桌”(Resolute desk)是有历史的。
1853年,英国皇家海军的帆船“坚毅号”因搜寻失踪的富兰克林北极探险队在北冰洋迷航,其后被美国捕鲸船拯救。
时任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皮尔斯决定修复“坚毅号”,作为两国友好的象征,以缓解僵硬的英美关系。
三年后,这艘船顺利驶回英国。
“坚毅号”退役后,船身的木材被打造成为“坚毅桌”。
1880年,“坚毅桌”由维多利亚女王致送给美国总统海斯,放置在白宫的椭圆形办公室中,至今已有一百四十多年。
笔尖者,废之即弃。
坚毅桌,China!
用笔尖来划伤历史悠久的坚毅桌,这便是美国人最真实的想法。    
防失联,欢迎关注备用号“江宁织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