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CUS ON US
点击蓝字关注,一起做成长型父母
问题来了
教育部发布了新课标,附录放上了所有义务教育需要背的古诗,有不少父母问我,要不要打印下来让孩子提前背一背?几岁开始比较好?
身边也有不少小孩3岁不到就可以背诵100多首古诗,据说还能锻炼娃的表达能力——这也是新课标要求的。
可是,咱们小时候也是死记硬背了好多诗也几乎忘光了——提前背好像也并没啥用。
不想当个懒妈妈,也不想逼娃背,该怎么办呢?
为什么?
比较是一切焦虑产生的源头,这在育儿中更是常见。
在要不要做之前,我建议父母先问一问自己“这么做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这能很好地帮你区分“目标”和“手段”。
比如背诵古诗这件事,原来锻炼表达才是目标,背诵只是手段的一种。
背诵和表达那是有很大差别的——纯粹模仿表演的背诵,孩子大脑并不需要参与创造,基本上就是“输入输出模式。
表达能力是更加高阶的能力,它需要大脑参与将信息进行再次加工。也就是说,先要经历了输入,然后有理解,接着大脑重组信息并再次加工,最后才有输出的过程。
可见,表达能力比背诵能力重要的多。
孩子可以背诵朗诵,这很好。但千万不要只是满足于孩子绘声绘色、一字不差背诵,反而忽视了更重要的表达能力。
孩子的表达能力如何呢?我可以如何进行日常引导呢?
可以这样做
1、日常浸润,轻松无压力
理清了我们的目标后你就会发现,“条条道路通罗马”
锻炼表达能力不一定非要背诵古诗
比如:从孩子出生开始,我们就可以通过“自言自语”的方式和孩子沟通,这样就是在帮助孩子做了表达能力的前两步:输入-理解。
等到孩子会说话后,我们在和孩子的日常互动中可以有意识地加入“条理性词汇”。丰富孩子语言表达的能力。
等到孩子表达交流更成熟后,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进行即兴发挥,分享自己的所见所想。
你看,所有的这些都不是刻意而为,都是看起来漫不经心进行的,这样的引导启蒙孩子无压力,父母无负担轻松环境下的启蒙往往效果会更好。
2、最好的表达,是说真心话
语言和文字都是载体,真正打动人心的是背后的动机和想法,这些才是给予语言文字灵魂的那部分。
所以表达能力的核心关键,就是能不能用心说出自己真正想说的。
情景再现
什么才是“真心话”表达呢?我的女儿就曾给我上过一课。
女儿幼儿园3岁时,就有“展示和分享”的环节。
第一次轮到小D要去分享时,我试图要求她带一个更加酷炫的东西,但是小D却选择了一个外面捡的树枝。
我试图要求她在家先排练,但她却和我说,不需要。当我问道,那你怎么准备自己的表达呢?
她和我分享说,首先你需要确定一个你真正喜欢的主题,就是你特别特别想和大家分享的。
然后你只需要想一想:这是什么?你为什么想分享这个?你希望其他人可以了解它什么?这样就足够了。
当时真的把我听的目瞪口呆,当然我也知道这些话绝对不是她能说出来的,她只是在复述老师们的语言而已。但就是这段话真的对我触动很大。
表达其实就是这么简单,确定一个你想说的主题,想一想你想说什么,然后就是说出来
可惜,我们常常为了追求技巧,而忘记了为什么而开始。
3、活得认真丰富,自然口吐芬芳
我一直觉得,培养表达不能忽略多带着孩子一起生活,要读书,更要抬头看看窗外事,这一点一定要从小做起。
走在路上和孩子进行观察和表达,让她们去观察这个热气腾腾的世界,然后说出来,一开始是描述,之后会有评价,这些就是表达。
把家里的照片打印出来,鼓励孩子看图说话。让他们意识到,这些发生的事情都和自己有关,而且自己发表的看法,父母都会认真听,这些也是表达。
归根到底,表达是需要经历和思考打基础的,活得认真丰富,自然口吐芬芳。
学会说真话,不走形式主义;拥有自我认知,建立对所在环境的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
这些才构成了一个有血有肉表达者。
>>更多抄作业的办法:要不要让孩子背古诗?这些事越早知道越好
给云闺蜜的话:
话题索引
早教兴趣班
亲子沟通相处
亲子阅读
性格培养
管教引导
睡眠刷牙
社交能力
家庭教育选择
好好吃饭
内驱力培养
书单推荐
幼小衔接
婚姻关系
美容健身
妈妈时间管理
点击阅读原文
搜索历史文章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