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  第708期
01:28起词汇讲解 | 07:14起只听点评
怕太长你不听
▸ 朝鲜疫情现状以及应对措施?
▸ 美国疫情死亡人数破百万,原因是什么?
▸ 世界粮食危机真的来了吗?
How America Lost One Million People
微词卡和晨读营见文末
THE MAGNITUDE OF THE country’s loss is nearly impossible to grasp.
More Americans have died of Covid-19 than in two decades of car crashes or on battlefields in all of the country’s wars combined.
Experts say deaths were all but inevitable from a new virus of such severity and transmissibility. Yet, one million dead is a stunning toll, even for a country the size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true number is almost certainly higher because of undercounting.
来源  纽约时报
本期85词  |  累计34228词
本周五,我们为期一个月「纠音打卡营」就要开始了,
既有虎课认证的优秀纠音师提供轻量化的讲解
又有一对一纠音服务
四周,总共 20 节课,
其中 12 节纠音课,每课有三次纠音机会,
(也就是总共包含 36 次一对一纠音)。
现在报名,还有 30 元优惠
我们上周推的体验课名额马上爆满,所以这次剩下的名额也不多,有兴趣的朋友抓紧扫描海报中二维码了解详情。
书归正传。
今天,我们要谈几件事:
首先,朝鲜疫情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严重;
而这样一个国家的应对之策似乎也能给我们一些思考。
好久没提的美国疫情也迎来一个里程碑事件——
死亡人数超 100 万
公认的头号强国,为什么会死这么多人?
作为反面教材的美国,我们应该如何不失理性地来看待?
还有一个很多人没注意到,
却可能影响到每一个中国人的大问题——
全球粮荒正在逼近。
我们用可信的报道还有数据告诉你:真的应该储粮了。
老规矩,先讲 5 分钟英语头条,对学外语没兴趣的朋友可以直接滑到后面的干货部分。 
(对英语有兴趣的朋友,快来关注新公众号「林伯虎点英文」,看本文更详细的英文讲解和发音指导)
英 语 词 汇 讲 解
今天的这段话仅从文字角度看就很隽永。
这是《纽约时报》周末头条,也是一条重磅的长文,主(标)题鲜明:
美国如何在这次疫情中失去了 100 万人
我们具体看看这段具有历史厚重感的文字,正文一上来就说:
美国这次损失的严重程度近乎无法掌控......
magnitude [ˈmæɡnɪtjuːd] n.
① the size of an earthquake 震级
② the degree of brightness of a star 星等(星星的亮度)
③ the degree to which something is large or important 重要性
○ We did not realize the magnitude of the problem. 我们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程度。
对于美国来说,这次疫情造成的损失是几乎不可能去 grasp 的......
grasp [ɡrɑːspv. 理解,领会,完全理解
to understand something completely
所以这话言下之意就是:美国这次疫情受损之广、之烈,恐怕已大到难以估量。
文章下文打了一个很直观的比方:
(过去这两年)死于新冠的美国人比过去 20 年死于车祸,或者是在美国所有战争中裹尸战场的人加起来还要多。
这句话就是一个模板,有心提高写作、口语的朋友我强推这个句式:
More people have done sth. than in other situation.
某件事情的人比在另一种场景中多多了。
这句话有个看似简单但很地道的点:
想一想我们中国人自己写“死于新冠的美国人比在 XX 当中都要多”时,脑子里第一印象蹦出来的一定是 there be 句式:
There are more...... than.....
但这里化繁为简,并且不落窠臼的一个表达,不就是简简单单的:
More Americans have died of Covid-19 than ......
每个词都没超出初中难度,但 ta 就已经更地道了。
这种好表达值得去记,也是我们晨读轻量化学习的意义:哪怕一段话难背,我们记一个句子总是可以。
而且注意这里看似平平无奇的比较级:than 后面的只是两个场景。
完整补齐了谓语动词以后的说法,应该是:
combine [kəmˈbaɪnv. 合并
○ If you combine two or more things or if they combine, they exist together.
E
点击可查看词汇讲解后半部分
而对于这死亡 100 万人的解读,下面提到:
专家表示,以这种新病毒的严重程度和其传播性而言,造成死亡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 be all but + adj. 一种语气的强调,约等于 almost
inevitable [ɪnˈevɪtəbladj. 必然发生的,不可避免的
○ If something is inevitable, it is certain to happen and cannot be prevented or avoided.
severe [ˈsevə(r)adj. 十分严重的
You use severe to indicate that something bad or undesirable is great or intense.
○ severity [sɪˈverəti] n. 严重,严重性
≈ seriousness
transmissible [trænsˈmɪsəb(ə)ladj. 可传递的,可传播的
○ transmissibility [trænsˌmɪsəˈbɪləti] n. 传播性
一种新的病毒具有如此的烈性、传播性,造成死亡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但即便如此,100 万人死亡依旧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stunning [ˈstʌnɪŋadj. 令人震惊的
○ extremely surprising or shocking
toll [təʊl]
① v. When a bell tolls or when someone tolls it, it rings slowly and repeatedly, often as a sign that someone has died. 敲(常指丧钟);(常指丧钟)鸣响
要知道,西方的很多社区如果有人死了,当地的教堂就会敲响丧钟。
海明威有部名作叫《丧钟为谁而鸣》,英文原名就叫:For Whom the Bell Tolls。
② n. A toll is a total number of deaths, accidents, or disasters that occur in a particular period of time. 战争或灾难等造成的伤亡总人数
○ the official death toll 官方公布的死亡人数
○ a stunning toll 一个非常令人震惊的死亡数字
后面说:
即便是像美国这样体量的国家(这个死亡数字是令人震惊的),而且真实的数字几乎确定肯定比这个要高,因为存在着技术不足。
size [saɪz尺寸,人口规模,体量 
how big or small something is
undercount [ʌndəˈkaʊntv. 少计(尤指人口统计数)
○ overcount [ˌəʊvəˈkaʊnt] v. 多计
干 货 讲 解
01
最近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疫情再度登上头条。
我们先给各位更新下神秘的邻国——朝鲜的情况。
之所以神秘,是因为这个国家对外发布的官方消息通常很少,尤其当发布的还是负面消息。
所以这是为什么在上周四朝鲜官方通讯社发文宣布“该国出现疫情”的时候,我们就已经有所担心,这个国家的实际情况可能比公布的还要严重。
因为在最早披露该事件的朝鲜官方的朝中社报道中我们看到,尽管报道中只提到对首都平壤的一家医院的发热患者进行了基因检测确认;
但是当天这个报道中,通篇都是金正恩在谈疫情问题,并宣布这个疫情是“国家最重大紧急事件”,要进行全国范围内的封锁。
这就表明,事态已经很严重了。
果然到了第二天(也就是上周五我们晨读发出后的当天),
朝中社就发了一篇更详细的文章,披露(早在平壤医院确诊的 5 月 8 号之前)4 月底开始,朝鲜全国就爆发了所谓“不明原因的热病”,并称“在短暂时间内出现了 35 万例的发热患者”。
而且就在 5 月 12 号朝鲜对外官宣的那一天里,全国又新增了 1.8 万多例的发热患者。
当天的报道表示,朝鲜全国有 18.78 万例被隔离接受治疗,死亡患者有 6 例,
你看,这一天时间就给你端出了 30 多万例患者,而且 18 万多人是正在接受治疗。
但这还只是一个开始。
又只过了一天,也就是周六的时候,朝中社在对朝鲜劳动党中央政治局会议的报道中,进一步提到 13 号(也就是官宣第二天)朝鲜的疫情——
这一天时间里,全国又新增了 17.44 万多例的发热患者,单日死亡数字增加了 21 例;
而且报道中表示,这些死亡病例大多数是“没有掌握科学治疗方法且过多服用药水等过失”而造成的。
又过了一天,也就是昨天,朝中社的最新消息是对头一天数字的统计说:
全国新增发热病例是多达 296,000 多例,单日的新增死亡病例是 15 例。
你看这个数字的变化:
12 号的时候说有 18 万(而且是累计 18 万);
13 号一天就 17 万多;
14 号这一天单日就新增将近 30 万。
这说明什么?
且不论朝鲜官方的披露是否存在主观或者客观上的隐瞒,单就“日增近 30 万”这一条,就说明疫情尚在上升期
而且朝中社报道的原文中我注意到一个字眼:对于从 4 月底到现在的累计 82 万多个病例,ta 都冠以的说法是:
发热病例。
既不叫新冠确诊患者,也不叫疑似患者。
而且从严格的医学意义上说,发热只是个症状——病毒性感冒也可以发热,普通肺炎也可以发热。
所以把这些莫须有的新冠患者统称为发热病例,说明了什么?
我看很多媒体分析都指向说,这很可能是因为朝鲜缺乏检测新冠病毒的相应条件,像测核酸,甚至自测的抗原试剂盒都可能缺乏。
我看 BBC 援引世卫组织的数字,朝鲜自打疫情以来,总共也就做过 64,000 例检测,而作为一母同胞的隔壁韩国新冠检测的次数是 1.72 亿,朝鲜连韩国的零头都不到。
再者就是如果按照我们中国(也就是全世界最严格)的确诊标准来算,所谓的确诊标准是要你的下呼吸道(也就是肺)要出现变化,而这个变化是需要通过 CT 拍片子才能确认的。
而 CT 机在朝鲜恐怕也不够普及。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看到:
朝鲜“国家紧急防疫司令部”发布的疫情报告,里面压根就没有“感染”“疑似”“确诊”一说,直接就统称叫“发热病例”。
从目前各媒体曝出的消息看,朝鲜接下来面临着几个缺口
一是我们几天前就讲过的“缺疫苗”
朝鲜境内全部人口都没有接种疫苗
并且如《华盛顿邮报》所讲,ta 还拒绝了世卫组织的疫苗援助计划(COVAX):
再加上朝鲜民众此前都没有得过新冠,也不存在群体免疫力,所以这本身就会加大该国出现死亡和重症病例的风险。
另外还有一个不利的情况:
朝鲜眼下缺粮
据《华盛顿邮报》,金正恩本人在今年 1 月份的时候就公开指出,他会把粮食短缺作为重点问题来抓,而从那个时候开始直到现在也没有传出朝鲜的粮荒出现缓解的信号。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搞封城防疫会否对朝鲜的经济(特别是基础民生)构成挑战,这也是一个大问题。
另外眼下最急迫的问题就是医疗资源的短缺,像 BBC 就指出:
即便在富裕国家,新冠也引发了人们对医疗系统可能不堪重负的担忧,而这种医疗压力对朝鲜可能尤为严峻。
据受访专家讲,朝鲜 2,400 万人口中除了生活在首都平壤的 200 万人以外,大多数民众所能享受到的医疗服务是非常糟糕的。
甚至有脱北人士称,在朝鲜“啤酒瓶都被用来装静脉注射液”,而“针头都被反复使用直到生锈”。
所以我们司空见惯的什么消毒剂、口罩这些东西,对于当下的朝鲜而言,可想而知是多么局限。
我看这几天凤凰卫视记者霍伟伟在微博上辑录了朝鲜中央电视台的片段:根据受访朝鲜专家给出的治疗方案,其实基本就是“躺平+对症治疗”
说白了主要就是保障充分的休息、多喝水,然后饮食上要易消化,多用盐水清洁口腔等等;
另外治疗上提到了在高热时可以吃扑热息痛这种常见药来退烧,而像抗生素这种药物才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所以从目前看朝鲜的应对之策——
一个就是封城锁国,正如金正恩在政治局会议上所表示的:要好好研究别的先进国家的防疫政策和防疫成果以及经验,“最好积极学习中国党和人民在抗击疫情斗争中已经取得的先进而丰富的防疫成果和经验”。
所以像这种大面积的封城,我觉得可能是跟我们学的。
另外在条件有限的基础上,现在能做的就是躺平和部分的对症治疗。
这两天我看也有网上在探讨“中国向朝鲜派出医疗救援”的可能性,我个人是觉得不太可能
一是中国自己还面临重大疫情,我们的很多医务人员也是身心俱疲,而且对本地疫情都不敢懈怠。
再有朝鲜自身的医疗资源很薄弱,我们的医务人员去了,可能连自身的身体安全和生活保障都成问题,所以很难派遣。
而且朝鲜这样的国家可能会有各种顾虑,特别是如果医疗资源去往朝鲜的各个基层地区,可能 ta 们会有国家安全方面的顾虑。
所以我想更有可能的方案是:中方派出一个人数可控的医疗专家组,对朝鲜进行一些指导,最多就是在平壤的大医院里面做一些短期的、一般性的交流。
但最后说一点朝鲜处置疫情可能的优势:《金融时报》讲是“人口相对年轻”
但即使这一点,我专门去查了一下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在 3 月底刚刚发布的 《2022 年世界人口情况报告》,我发现即便是在朝鲜,65 岁以上人口占比也达到了 10%;
而相对来说人口比较年轻的印度、印尼,老龄人口的数字都是 7%。
我们中国老龄化问题已经这么凸显了,也就 13%
所以朝鲜人口结构相对年轻的优势我看也不是特别明显,这个国家的疫情后续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02
说完朝鲜,我们来说美国
事实上就在朝鲜公布疫情的同一天( 5 月 12 号),美国总统拜登也发表了声明,宣布美国的新冠死亡病例数超过了 100 万例。
这个数字不仅超过过去 40 年艾滋病导致的美国死亡人数的总和,而且比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死亡的人数都要多。
甚至我看福布斯杂志的统计说,这相当于是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死亡人数的总和还要翻一倍。
并且一个更加直观的数据是:美国人口只占世界的 4%,但新冠的死亡人数却占到全球疫情死亡病例数的 16%。
简单来说,美国的新冠死亡数是全球水平的 4 倍。
为什么情况会这么糟糕?
实际上这几天很多美国媒体都在反思,像《纽约时报》做了一个很详细的报道(就是前面英语部分讲到的这篇):
说句题外话,这个报道页面还设计得极具视觉冲击力:你在网页上点进去,在页面上看到的首先是一个个零星的黑点;
然后你往下拖拽页面的时候,屏幕上的黑点就会增加,并且告诉你:每一个黑点代表的就是死于新冠的一个生命;
所以直到你的屏幕变得密密麻麻,你才看到这篇文章的主题——
为什么会死了 100 万?
这是美国在反思的一个非常沉痛的问题。
对此,纽约时报也做了总结,大致是 7 宗罪
第一,政府的干预机制启动得太晚。
像是 2020 年疫情首次爆发时,60%的死亡病例都来自美国东北地区;其中光是纽约这一个城市,人口只占美国的 3%,但在当时的新冠死亡病例中占到了 20%。
尽管后来出台了严厉的防控措施(说白了其实就是封城)使得病毒的传播(按照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减少了 50%以上,
但是照专家的估算,这样的封城还是来得太晚。
如果纽约市能提早 1~2 周出台封锁措施,死亡人数就能再下降一大半。
另外州政府和特朗普的联邦政府层面缺乏及时足量的病毒筛查,以及没能迅速叫停国际旅行,这都是造成第一波疫情的重要原因。
第二,《纽约时报》这篇长文还关注到老年群体的死亡比例过高。
具体数据就是全美国的死亡病例中,65 岁以上的老人占到了 3/4。
而且年龄对不同人群造成的风险可以说是两极分化。
《纽约时报》的文章表明:对于 25 岁以下的美国人,病毒夺去 ta 们生命的几率比起交通事故还要低;
但是新冠病毒的致死风险,每大 10 岁就翻一倍;
对于 65 岁以上的老人,新冠已经成为继癌症和心脏病之后美国人第三大致死病因。
在现实中,这种年龄带来的巨大差异给美国老人带来一个更大的风险:
因为年轻人意识到这种病毒带来的风险极低,所以 ta 们往往会无视政府的防疫措施(比如外出不戴口罩,照常聚会开趴),由此增大了这个群体的感染风险;
即便这些年轻人没几天就好了、或者压根没有症状,但 ta 们传染了家里的老人——这是导致老年人更容易染病甚至死亡的原因之一。
第三,与老人感染相关的就是养老院成为重灾区
美国的新冠死亡病例中 1/5 都跟养老院有关。在《纽约时报》文章里提到:
美国有一半的养老院在疫情期间都违反了防控标准,没有妥善隔离被感染的病人;
这使得养老院等护理机构超越监狱、学校、福利院等其他人员密集场所,成为病毒传播的热点。
第四就是疫苗接种率过低的问题。
直到现在美国还有大约 1/3 的人口没有完全接种,70%的人没有打加强针;
而反观邻国加拿大,超过 8 成以上都打了两针疫苗,有超过一半的加拿大人还打了第三剂的加强针。
当然不打针的背后,既有政府没能有效帮助民众理解疫苗的有效性,再有就是在美国一直大行其道的各种虚假信息和阴谋论,使得大量的美国民众害怕、怀疑甚至抵触接种疫苗。
2021 年 4 月疫苗开始对美国公众开放后,仍然有将近 50 万人死于新冠。
也就是说:这 100 万的死亡病例中,有将近一半都是在疫苗上市以后发生的。
而且照美国疾控中心的数据,没有接种疫苗的人死亡率是接种者的 9 倍。
第五,当然还有美国一些老生常谈的问题:比如有色人种的死亡率、感染率都高于白人。
甚至在疫苗开放接种前,拉丁裔和非洲裔的死亡率是同年龄段白人的 4 倍之多。
第六,穷人跟富人的差别也很大。
研究显示,最高收入群体的新冠死亡率是最低收入群体的一半。
按照《纽约时报》分析,美国 2/3 的人口供职于餐饮、医疗、建筑、运输这些基础行业,而这些行业的特质决定了这些员工属于低收入群体,而且没有办法居家办公。
ta 们为了生计别无选择,只能外出工作,这就导致 ta 们更容易暴露在病毒之下。
而且低收入群体往往面临着无法支付医疗保险、住房条件拥挤、饮用水污染物超标、生活环境中的工业垃圾堆积等等问题,这就使得 ta 们在平日就面临更多的基础健康风险,让这些社会边缘群体在疫情面前不堪一击。
所以站在新冠死亡人数突破 100 万的关口,我看很多美国媒体都像在写一份检讨;而这些检讨分析出的各种原因,我想其实对于对岸的我们也很有启发。
一方面,这些来自美国的反思是从反面印证了中国在过去两年抗疫中所取得的成绩(这点我觉得不应被抹杀)。
但另一方面,我想面对今天的疫情,就如同已经改头换面的病毒一样,我们的防疫政策当然也是要与时俱进。
我们在之前考试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并不能保证在换了新教材的考试中,我们依然能守住头名。
所以对比过往,我们该自信自信;面向未来,我们该冷静还得冷静。
03
最后说一个面向未来的问题。
这是周末彭博社网站的头版头条,新闻本身说的是印度的问题:
印度外贸总局在周五的时候发了个通知,宣布即日起禁止小麦出口。
说实话这本来也不算什么大事,而且印度在全球的小麦出口国当中也排不进前几。
但这件事之所以引发关注,包括彭博社和其他媒体还拿出一系列的报道,是因为 ta 有一个更重要的背景——
粮食危机。
5 月 4 号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发布了一份《全球粮食危机报告》,其中指出:
俄乌冲突暴露了农业系统相互关联的脆弱性,全球粮食安全面临严重威胁。
事实上这个事情的逻辑本身不难理解,就是俄乌冲突影响到了(作为全球主要粮仓之一的)黑海地区的贸易活动;
再加上全球今年多地出现旱情,导致像法国、印度等主要生产国减产,造成近期小麦价格飙升。
我这里给到两个数据,一个就是周末那篇彭博社的报道里提到说,
印度今年由于遭遇了有记录以来最炎热的 3 月,所以使得该国一些小麦产区面临多达 50%的减产,也就是腰斩一半。
再有就是据《金融时报》,美国农业部表示:全球小麦产量将出现 4 年来的首次下降。
但是除了这些数据,我自己还去查了一下,有些发现让我特别感到担心。
首先我们知道,眼下正打仗的俄乌两国都是主要的小麦生产国,但我没有想到这两个国家的分量居然这么高。
按 2020 年全球小麦出口来看,俄罗斯一个国家的出口量就占全球的 1/5乌克兰也占到 9%
也就是说:光这俩国家加一道就占全球小麦出口量的近 30%。
另外一个让人担忧的数据是,过往我们会觉得,小麦这种作物主要还是用于给外国人做面包,属于老外的主食,但结果我发现:
在全球的小麦进口国中,中国的排名比想象得要高。
首先排第一的(我没想到居然)是埃及,其小麦进口量占到全球的 1/10
接下来就是中国,占比 6.75%
而且从趋势来讲,中国的份额一直在涨。
相比之下,主要吃面包的那些西方国家,比如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这些国家虽然小麦的需求量大,
但 ta 们自己就是种粮大户,不仅自给自足,还可以大量出口,像是加拿大和美国在小麦出口榜上都是仅次于俄罗斯的。
所以这带来的一个隐忧:
在粮食结构上,痴迷吃面食的中国人其实正面临着全球性粮荒带给我们的直接冲击。
从目前情况看,无论是出于天灾还是人祸,总之今年的全球小麦减产是一个必然事实;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小麦进口国,我们的小麦价格和粮食结构势必要受到冲击。
而且小麦价格一贵,很多吃面的人转去吃米,又势必会带来稻米价格的升高。
所以米和面这两样东西,我想无论你是不是处于疫情之下的封控城市,其实都有囤上一囤的必要。
我的个人建议:
无论出于何种考虑,
今年到明年在家里可以滚动地囤些粮。
毕竟全球粮荒已经是一个看得见的趋势,
再加上这么多倏然而至的不测风云,
我想,
为了自己和自己身边的人,
我们不仅要放眼别人的世界,
更要看好自己的肚皮。
定制晨读营
来自虎课2022年春季学生晨读营
<<  左右滑动可查看全部笔记>>
欢迎有定制需求的学校和老师联系小沈老师
(tigerteacher2019)
708期微词卡
combine [kəmˈbaɪnv. 合并
inevitable [ɪnˈevɪtəbladj. 必然发生的,不可避免的
stunning [ˈstʌnɪŋadj. 令人震惊的
One Word, One World
今日重点词
combine
重点词造句练习
节食与运动结合最有效。
(参考例句下期公布)
上期参考例句(查看上期)
The house is a little more dilapidated than when I last saw it. 
你对美国疫情怎么看?
欢迎留言~
https://www.nytimes.com/interactive/2022/05/13/us/covid-deaths-us-one-million.html
编辑 | 椅子  校对 | 橙子  排版 | IC  剪辑 | 阿锚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