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开了,门缝里探出一个瘦小的老太太。她的情绪看上去有些激动,当着核酸采样人员的面哭了。
志愿者涂小鹿听得懂上海话,赶紧冲上前去安抚。问了几句后她大概了解到,老人虚岁90,独居,家政阿姨最近进不来,女儿也两周没来看她了。她给小鹿看自己的假牙,说自己牙不好,没法吃家里的菜。再后来,小鹿得知,她叫金漪安,她就管她叫漪安奶奶。
小区封控两周了,对漪安奶奶这样的独居老人来说,日子孤独而漫长。她的一只眼睛不太好,还戴着助听器。看到漪安奶奶哭了,小鹿也跟着抹眼泪。她安慰老人,说大家都很惦记她,但因为封控进不来小区。她答应第二天给她送蛋糕来,如果买不到,就自己做给她吃。
漪安奶奶的情绪逐渐平复下来。她解释说,因为前几天吃不好,生了病,一下子崩溃了。她忙着跟门口的核酸采样人员道歉,双手合十鞠着躬说着“不好意思”。
“90后”涂小鹿和近90岁的漪安奶奶住同一栋楼,从此两人便认识了。小鹿分享食物和鲜花给奶奶,奶奶送她梵高的画册,拉着她谈心,并会讲到自己的过去——她以前是中学美术老师,一直做到68岁;她去过很多国家,一眼便能指出小鹿送她的《星月夜》中的专业问题。
〓 漪安奶奶送小鹿一本梵高画册,并附上手写信。
小鹿住在上海内环一处老小区,50栋楼里密密地住了2000多人。成为志愿者后,她了解到,小区里老年人比例在60%-70%,其中有20户困难老人——不方便做饭或家庭困难的独居老人,需要提供老人餐。
这还只是上海独居老人的一个缩影。作为国内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之一,上海60岁及以上老人约为581.5万人。这其中,漪安奶奶这样的独居老人,超过31万——他们子女不在身边,大多不会用智能手机。当线下生活被切断,习以为常的秩序被打乱,配药、买菜、吃饭这些最基本的小事,成了最现实的困境。
〓 漪安奶奶的日记本中,记录着春天这场疫情。
“与其说他靠我活着,不如说是我靠他活着”
回家后,小鹿疯狂刷各个外卖软件,总算为奶奶抢到了蛋糕。
封控中,基本的生活物资要么靠社区发放,要么在网上抢购。连智能手机都用不熟练的老年人很难参与其中,大多独居老人只能靠子女在线上抢购,由物业或居委送到楼下,再由志愿者或邻居送到他们门外。
“90后”博主王逅逅住在徐汇区。小区建成于上世纪90年代,承重墙里有一平米的空鼓(指因粘贴、接合不牢实而出现的现象),隔音很差。王逅逅能清晰地听到隔壁80多岁的爷爷在凌晨三点看俄乌战争新闻,给儿女打电话喊他们过来陪他,以及从早到晚咳嗽的声音。
3月31日晚上,浦西封控前一天,她和男友给爷爷贴了张字条,告诉他封控期间有需要可以找他们。字条上留了电话,落款是小王和小李。
那之后,爷爷的电话基本会在每天早上八点多打来。老人耳背,王逅逅得扯着嗓子吼着跟他说话。老人对外界正在发生的事情茫然不知,几乎每天都要问一遍:今天解封了吗,能不能出去买东西。他更不知道连最普通的菜和水果,都得靠抢,而且很难抢到。他每天看新闻联播,新闻里说了,这些东西都不缺。
王逅逅主动把团购到的鸡蛋和蔬菜分给爷爷,但老人总提出一些“过分”要求——家里保姆腿肿得厉害,他需要头孢,于是王逅逅在小区群里跟邻居求到了;想吃应季的青团、牛奶,她也想办法团购了送去。电话那头,爷爷对她的称呼因此由“小王”升格为“小王老师”。到后来,爷爷竟然想要碳酸饮料——这就有些“过分了”,“小王老师”告诉他“搞不来的”。
〓 邻居爷爷总怀着孩童般的纯真,不了解外界正发生什么,会提一些“过分”的要求。(插图:王逅逅)
爷爷有一阵总说要香蕉。被认为可以降压扛饿的香蕉也属于稀罕物,很多人需要。在一些小区,即便是团购来的香蕉,也总会不翼而飞。王逅逅在外卖软件上偶尔发现附近一家店有卖,立刻下单了20多斤。收货后,她直接分了一半,让男友送去隔壁。爷爷立刻打来电话,直夸,“连香蕉都买得到,怎么这么厉害哇!”
直到有一天,王逅逅去隔壁帮爷爷搞核酸检测码,才发现最里面的房间,还有一个卧床的奶奶。她行动不便,从来没下楼做过核酸,王逅逅因此一直没见过。那次,她才知道爷爷要的所有“稀罕”的东西,都是给老伴吃的。
封控下的王逅逅,每天都有深深的无力感——不知道什么时候解封,自己的淘宝店也只能暂时停工。接爷爷的电话,帮他四处搞想要的吃的,成了她每天的能量来源,“与其说他靠我活着,不如说是我靠他活着”。
“亲兄弟明算账”
前几天,爷爷把家里的影集拿到王逅逅家门口给她看——其中有一张上世纪90年代的大合影,照片上的男女老少穿着时髦。再结合爷爷的谈吐,王逅逅猜他应该是个退休干部,至少不用为钱发愁,想吃什么会开口找人帮忙,没有不好意思,也不会瞻前顾后。
这在老人中算是特例。大部分老年人很少主动开口求助,他们自尊心强,总顾及体面。
〓 
爷爷分享了自己的家庭影集,90年代,大家脸上都挂着“明天会更好的笑容”。(插图:王逅逅)

彭颖所在的小区从4月1日便封了。一周后,对门老两口的女儿在楼栋的微信群里求助,说是70多岁的父母自己住,家里没菜,快吃不上饭了,请大家以后团购都带着他家。
彭颖赶紧从自己抢购的蔬菜大礼包里,拿出几个苹果、土豆、萝卜和一些青菜送了过去,老人推托了半天才收下。他们惧怕病毒,用酒精喷了一遍,在外放了会儿,才提回家去。
过了不久,彭颖家的门被敲开,老人送来一盒茶叶表示感谢。彭颖在这个小区住了四五年,她清楚这些老人“特别要面子,绝不轻易低头求人”。往后,她再主动送吃的过去,每次只给很少的数量,这样能让老人心安点儿。
隔壁爷爷也总是隔三差五给王逅逅送东西。知道她喜欢漫画,就送来两大套没拆封的连环画,是《三国演义》和《说岳全传》;听说小王最近比较暴躁,递来一沓自己的书法,还提供笔墨纸和字帖,给她练字;他甚至拿来自己写的修仙小说,请小王帮忙疏通语句。小王知道,这是爷爷在跟她分享自己珍视的好东西。
〓 隔壁爷爷给王逅逅送来两套连环画,还在手写信里塞了钞票。
送连环画那天,爷爷颤颤巍巍地从怀里拿出一张折着的纸。王逅逅看出里面包着钱,连忙拒绝,爷爷甩手把钱扔在门口的拖鞋上,转头走了。打开白纸,里面包着五张崭新的百元钞票,白纸上,爷爷用竖版繁体的硬笔字写着,“小王,小李,亲兄弟明算账”。
小鹿也总送东西给漪安奶奶。一次,她刚送完鸡蛋没多久,奶奶敲开了她的门,塞给她一封信,里面夹着20元纸币,请她一定收下蛋钱。知道小鹿喜欢画画,不久前,奶奶又送来一本全英文的梵高画册,还附了一封信,大概内容是,她自己因所受的教育,养成了“自律、自尊、自爱”的习惯,但“独居是要付出代价的,耳聋、牙少、眼一只坏”,感谢姑娘帮助她“这个年迈的老太”。
小鹿逐字逐句看了好几遍,站在客厅哭了10分钟。 
独居的代价
正如漪安奶奶所说,“独居是要付出代价的”。
大多数老人总有些高血压、糖尿病、皮肤病等问题,日常需要服药。对独居老人来说,配药就是个大问题。
王逅逅受隔壁爷爷委托,帮他将医保卡绑定手机,在某支付软件的页面配药——老人将需要的药写在纸条上,再剪下药盒上的名字供她参考,王逅逅一边跟爷爷的儿子联系,一边从老人过去半年的就诊记录里寻找可以开药的医院,结果十几家医院试下来,连页面都没能点进去。最后,爷爷的儿子东拼西凑,在外卖平台抢到了药。
与王逅逅所住的徐汇区不同,彭颖住在内环边上。这是当地最早盖起来的一批商品房,住户里一半是在在上海住了很多年的人,一半是留学生,人口结构复杂,再加上小区有的楼里出了阳性病例,矛盾总不断。
起初医疗资源紧张,老人就医是个麻烦事。4月中旬,小区里有个爷爷晕倒了,等了5小时,120才来接人。还有一个98岁瘫痪在家的老人,平时有护工照看。到后来,整栋楼里出了七八个阳性病例,护工被感染,老人也阳了。老人因为瘫痪不能隔离,又被送回小区。
小区里的居民轮番打12345,希望将楼里的阳性病患都转运出去。老人身体每况愈下,4月30日,在去医院的救护车上离世了。爷爷去世后,小区里没了阳性患者,成了“全阴小区”。
小鹿楼栋里有位爷爷让她印象深刻。她跟着核酸采样人员去做核酸时,敲开爷爷家门,问他家里有几个人,他说一个。后来,爷爷偷偷告诉小鹿,其实家里还有他儿子,有精神疾病,在里面睡着——这已经是他最好的状态了。小鹿心疼地打量了下爷爷——他拄着拐,几年前被电动车撞了,车主不赔钱,跑了,从此爷爷就一直拄着拐生活。爷爷的冰箱里只有被热过好多次的肉和一点咸菜,但即使是这样困难的老人,也没有主动向她寻求帮助,或者提出什么要求。
面对突如其来的封控和长期的静默,老人们有着孩童般的纯真。4月30日,隔壁爷爷在电话里兴奋地对王逅逅说,“太好了!我们上海已经清零了”。因为电视新闻里说,社会面已经清零了。但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还是不能出门,又为什么还是买不到可乐。
王逅逅发现,老人们的信息来源,无非就是电视新闻、广播、楼下的喇叭和敲门的邻居,大多数时候他们不太明白外界在发生什么,只知道不能出门,每天要做核酸,见人要戴口罩,病毒很可怕——这算是一种信息上的困境。
“拥抱你,我的姑娘”
王逅逅粗略算了下,她帮爷爷买东西已经花了几千块,但她从来没告诉过爷爷那些东西的实际价格,也不打算问他要一分钱,“这个时候,人情比钱重要”。不止爷爷,她送邻居东西也都免费,“万一自己阳了,大家还能对你好点,不至于被驱赶出去。”
突然逼仄的空间下,更多年轻人开始关注到他们的老邻居——彭颖在小区的82号楼6层住了四五年。疫情之前,她连对门的人都不认识,甚至不知道自己住的楼一共有几层。她每次坐电梯只坐到6楼,从没留意过电梯按键上的其他数字。
过去一个月彻底改变了她的邻里关系。她加了100多位邻居,混迹于几十个团购群,还通过小区群里的一次次吵架,找到了一小撮三观相合的人。大家一起团购,一起帮楼里的老人,还商量好将来万一被硬隔离,要一起抗争。
和漪安奶奶往来多了,小鹿进一步了解到奶奶的内心世界。她得知,奶奶平时喜欢追剧,电视热播什么她就看什么。有一天,她指着国产剧《特战荣耀》里的杨洋激动地跟小鹿说:“我好喜欢这个男的,他长得好帅,漂亮得不得了!”
奶奶家的房子大约五六十平米,卧室里放着一张小床,陈设简单,但收拾得特别干净。屋子里挂着奶奶从世界各地搜罗回来的物件——威尼斯的面具,埃及的木雕,拖着降落伞的巫婆,以及万圣节装饰。
她常看新闻,关心自己的喜好,也关心外面的世界。这些都记在了她的日记本上——一架飞机笔直坠向地面,地上腾起一大团红色火焰,机尾上空的云被奶奶画成撇着嘴、垂眼落泪的形象。旁边写着,“广西,梧州 ,藤县,失132人”。清明节,奶奶画了座长满青草的墓碑,旁边是手捧黄花的少女,配文“死非永诀,遗忘才是”。她还画《断背山》的海报,她说自己喜欢这些美好的人和感情,但同性恋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之所以想把手绘的海报分享给小鹿,因为觉得她是一个open mind(思想开放)的姑娘。
前两天母亲节,小鹿团到了鲜花,她捧着一束蓝色的风铃花送去给漪安奶奶。奶奶像是第一次收到花的少女一样,抱着花不住地亲吻,不停夸“太美了”。 
母亲节时,小鹿送给漪安奶奶一束风铃花,花语是“牵挂”。

小鹿看着眼前这个可爱的小老太太,跟她说,“你总说我少女,其实你才是少女,你心里住着一个少女。”
第二天一早,她送了奶奶一些鸡蛋。中午,奶奶上楼来敲门,塞了一封信给她——
小涂:
昨天母亲节,你送了两次鲜花来,我十分高兴!
今天又送鸡蛋来,不适宜,因为它是吃的食物。
因你们急于开会,不耽搁,蛋钱一定收下。
这样,以后可以交往。
拥抱你,我的姑娘
小鹿打开一看,鼻子又酸了。奶奶对她的称呼,从“涂小姐”变成了“小涂”,从“您”变成了“你”。她想着,等解封了,要带奶奶去上海各个美术馆看画,去花市看花。她们都喜欢花,却错过了春天。
当天晚上,漪安奶奶主动跟小鹿提起,等解封了你开车带我出去玩吧。女孩想当然地说,那我带你去城隍庙好不好。老人立刻拒绝,说想去外滩。
于是她们约好了,要找个下午,开车去外滩兜风,再找个咖啡馆坐坐。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人名为化名)
【版权声明】本文由【凤凰周刊】创作,独家发布在UC浏览器,未经授权,任何平台不得转载。
*本文为删节版,扫描上方二维码查看全文
作者丨高敏编辑丨雪梨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