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1个字 阅读时长:5分钟
中产先生 | 洞见时代 发现价值 讲述生活

确实没想到。
关了三天,我又回来了,小号可以留意下。
昨天,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开幕了。
我们之前说过,国内经济论坛就看两个,年中的上海陆家嘴论坛,年末的北京金融街年会,往往会有风向标的信息透露出来。
不过,昨天看了宇宙中心五道口的这个论坛,经济学家李稻葵的一个关于疫情发钱的观点挺有意思。

关于发钱这件事,网上讨论的比较热烈。
主要是两派观点:
一派不主张发钱,他们觉得都发钱等于没发钱,而且发钱容易养懒汉,还会造成通胀。
这一派人不知道是些什么人,
总之感觉不食人间烟火的样子

一派主张给低收入者纾困,方法包括但不仅限于发钱、延迟房贷、发消费券。

理由自然是看到了现在的问题其实不是总量的问题,而是结构性的问题,钱给了富人没有影响,给了低收入者就会立马变成消费。
但是今天看到李稻葵的观点,
感觉之前的思路还是太静态了

他为了说明为什么要给低收入者发钱,举了三年灾害的例子,经过那三年的父母辈,即便现在有几套房子,存款几十万,但是花钱还是抠抠搜搜。

另外,在抢东西上面,比如疫情期间抢大米,早上超市抢鸡蛋,我刚毕业租房的一个房东老太,家里拆了几套房,还会每天翻垃圾桶捡垃圾,那种影响是刻在骨子里的。
所以,李稻葵说消费下降是有历史惯性的,今天消费下降1%,未来七八年都会下降,居民会有心理阴影
这就比预期论更进了一步。

按照我们之前的推文
,大家现在不消费了,我当时给的理由有两个:

1、疫情原因无法消费,或者消费方式改变了,比如疫情期间我就喜欢上做饭了,照着菜谱做得还挺好,或者叫个预制菜,即便封控结束,外出堂食也没有以前多了。
2、预期的原因,未来预期不好,消费更注重性价比,一些非必要的支出就会取消了。
按照李稻葵的观点,这种消费减少的影响并不是短期的,而是有惯性的,甚至和预期也无关了,如果你习惯了降低消费,那么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即便经济回暖了,你还是会保持之前的消费惯性,因为有心理阴影了。

看看三年灾害过来的老人们,我觉得不是没有可能。

想想被房贷挤压现金流的人,你觉得他们未来还会不会贸然加杠杆呢?所以你看现在各地都在松绑楼市,但是效果真的一般。

所以,
为什么要发钱,就是不能让低收入者有这种心理阴影,因为一旦他们被现金流过度挤压,以后很长时间就不敢消费了。
如果居民不花钱,企业就赚钱,也不敢花钱,那怎么办?
只能政府花钱,基建,放水,这对改善居民收入结构效果最差,相当于告诉每个人,你再不花钱,你的钱就没了。
所以还不如发钱呢?
看到有人反对发钱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发钱会发不到低收入者手里,我想说的是,纠结这些技术性问题,第一步都不肯迈出,那什么事也做不了。

就像职场上,一遇到事情就只提困难,不肯做事,这样的人不少。

其实真的要做,大数据下这些根本就不是问题,都忘了去年金税四期有多厉害了吗?
最后,做个投票吧:
拓展阅读:
人情社会,饭局就是一种社交手段,你完全不会吃饭局?那怎么行?
这里是一份饭局指南,你看一下,绝对有用:
↓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查看饭局指南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