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二个多月过去了,俄乌战事依然在持续,显然俄罗斯已经掉坑里。很多人把战事类比当年的阿富汗泥潭,但其实目前俄罗斯面临的困境比当年苏军在阿富汗更为糟糕。
苏军1979年入侵阿富汗,开局相当顺利。空降兵控制喀布尔机场后,后续部队源源不断降落机场,1天就拿下总统府击杀阿富汗总统阿明,3天控制住阿富汗首都喀布尔,一个星期占领阿富汗全境,各地的阿富汗政府军在阿明被杀后根本没有反抗就望风而降。
但之后的治安战,苏军面临游击队持续不断地反抗和国际社会的制裁,陷入泥潭中看不到战事结束的希望,最终经济上耗不下去了才不得不于10年后的1989年宣布撤军。
苏联占领了阿富汗全境并且坚持了近10年,与此相比,俄罗斯在乌克兰第一板斧偷袭机场占领基辅就未成功,“特别军事行动”第一阶段已经失败;第二阶段从全面进攻转向重点进攻,目标是占领乌东地区,但目前两军在乌东前线杀得难分难解,俄军并没有取得重大进展,西方的制裁和援助一波接一波到来。
美国组织了四十多国防长对乌克兰进行军事援助,拜登通过《租借法案》,对乌追加400亿美元的援助,乌克兰收到的援助已经超过俄罗斯全年军费。
反观俄罗斯面临制裁,不说民生领域,就是两家最大的坦克厂都因为缺乏零部件而即将停产,乌克兰方面在击毁的坦克中发现了废旧洗碗机、洗衣机的芯片零件;俄罗斯空天军近期很少出动,原因是高精度炸弹已经用完,只能低空投铁炸弹,而飞机低空投弹,受到星光、毒刺等防空导弹的威胁很大,这样耗下去,显然俄罗斯会一败涂地。
哪怕是俄罗斯国内的军事评论员都看出,拖下去对俄罗斯不利,要么赶紧停战谈判,要么就进行全面总动员。
被国内网友取了个“田丰”外号的斯特列科夫就整天嚷嚷要全面动员,彻底打趴乌克兰。斯特列科夫是田丰,那么那个人就是袁绍了?见小利而忘义,干大事而惜身?确实有几分相似。
但在59日的胜利日上,普京并没有宣布全面动员,这其实是正确的。当年沙皇俄国可就是在全面动员参与一战,战事不利遭遇了反噬,爆发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
然而普京还是希望能拿下乌东,强令军队在前线强行发起进攻,渡河的过程中遭到乌军炮兵反击,人员装备损失惨重。
此消彼长下去,等到6-7月份,乌克兰方面西方援助的重型装备到位成军,俄罗斯想要守住现有的乌东防线都很困难。方向不对,越坚持下去,只会输得越多。
那么,为何普京哪怕明明前方无路、哪怕头撞南墙也为何不回头呢?
2
其实在历史上这种现象普遍存在:
明朝末年崇祯时期、清朝末期慈禧时期、二战期间的日本,都是在错误的道路上越滑越远,最后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崇祯上台之时,大明虽然呈现衰败景象,外有建奴作乱,内有民军起事,但远远谈不上亡国危机。
北宋末期比之面临的局势要险恶得多,但也还维持了半壁江山,最终延续了上百年国运,而崇祯仅仅用17年,就败掉了大明的家当,以全盛之国,一夕而亡。
崇祯在位17年间,换了19任首辅(17人,有两人当个两次)、50位内阁大学士、14位兵部尚书,杀了7位兵部尚书、11位督师和总督,王朝末年由于党争、腐败,官僚机构本来就运转不畅,他这样一搞,官场基本上没人愿意做事,处于瘫痪状态。如此一来,如何不败?
哪怕到了最后时刻,崇祯其实还有几次自救的机会。
一次是跟满清进行和谈。
在松山之战大败、洪承畴被俘之后,明朝事实上丧失了对满清的进攻能力。
满清与一隅之地对抗一国,尽管连战连捷,但将士也很疲惫,需要休整。加上黄台吉在松山之战后去世,满清在陷入汗位争夺的内乱,黄台吉长子豪格和其弟多尔衮都未能上位,最终双方妥协,推举黄台吉幼子福临上位,是为顺治帝。
客观上,满清也有和谈的需求,要是崇祯能够跟满清和谈成功,在对付李自成时不那么冒进,强迫孙传庭不远千里入河南绝地跟民军决战,李自成困于河南,有孙传庭出关威胁,李自成不敢冒险攻打北京,而满清忙于内斗,形成类似辽、西夏三足鼎立局面也未可知。
只是由于兵部尚书陈新甲谋事不密,跟满清的和谈泄露,在言官和清流大臣们的反对下,崇祯退缩了,和谈胎死腹中,错失了一次不至于彻底败亡的机会。恼羞成怒之下,崇祯将兵部尚书陈新甲逮捕下狱,论罪处死。
二是在李自成紧逼北京之时,崇祯其实也有退路。有两种选择,一是跟李自成和谈,前面十多年,李自成一直被明军压着打,子午谷之战其叔高闯王被孙传庭打崩活捉,李自成仅剩十余骑逃亡至河南商洛山一带,由于河南大旱赤地千里民不聊生才得以东山再起。
李自成也没想过能够一战下北京,毕竟北京坚城,无论是蒙古也先还是满清军队都拿它无可奈何,李自成的条件是想要崇祯封其为王,承认陕西一带为其所有,为其提供军饷,可以联合大明对抗满清。
如果这个和谈能够成功,应该说,无论是李自成还是崇祯,下场都会好很多。
但陈新甲的前车之鉴在前,满朝文武都装聋作哑,无一人愿意出城与李自成谈判。
谈判的路堵死了,崇祯还有跑路一途,如果其能下定决心,跑到南方,南方有主心骨,不像之后的南明为争正统乱成一锅粥,齐心协力,像南宋一般划江而治保全半壁江山也未可知。
但崇祯此人性情急躁,不然也不会17年换19任首辅,而且好虚名没担当,有啥不好的事情喜欢让臣下背锅,大臣们害怕秋后算账,一个个都闭口不言。
一直拖了数月,直到李自成围住北京崇祯才拉下脸面亲自下令准备南迁,但已经事不可为无法走脱,只能煤山上吊了。

3
慈禧年间也是如此,朝廷党争,顽固派利用义和拳来达到压制政敌的目的。
本来义和拳是民间会党,跟天地会、捻军类似,是满清镇压的会党对象。但在满清消灭太平和捻军后,部分义和拳组织眼看反清无望,见风使舵,柿子捡软的欺,打起了“扶清灭洋”的口号。
其实这些民间会党,反清扶清都是口号旗帜而已,真正的目的还是为了利益。
就像周星驰版《鹿鼎记》中陈近南对韦小宝所言:反清复明不过是个口号,跟阿弥陀佛其实是一样的,清朝一直欺压我汉人,抢走我们的银两和女人,所以我们要反清复明。
一切高大上口号的背后,都是利益之争。嘴上是名分大义,心中全是生意。
义和拳入京后所作所为也证实了这一点,打洋人不出力,一个使馆区到八国联军直到八国联军进京都没打下来。
抢钱抢女人倒是很上心,并且这些“义民”可没管什么洋务派还是顽固派,只要有钱照抢不误。顽固派想要利用他们,却是引火烧身。
在顽固派和义和拳的怂恿下,慈禧对11国宣战,可谓是不自量力。
当初连英国一国都打不过,这次却要挑战列强,不知是谁给了他们勇气?难道真的相信义和拳刀枪不入?最后的结果不问可知。战前杀主和派,战后杀主战派,满清元气大伤。
虽然之后亡羊补牢,搞了一波清末新政,经济上放松管制导致出现了一波小高潮,但这已经是回光返照。
其实哪怕是最后也还有机会,摄政王载沣如果顺应潮流,像英国那般君主立宪也未可知,但载沣还想逆历史潮流而动授权。一是收各地督抚权柄,二是搞出一个皇族内阁,导致上下离心离德,丧失了最后一线生机。
日本在甲午、日俄战争中接连战胜满清、俄罗斯等强国,获取了朝鲜半岛和台湾地区,并且霸占东三省,一跃成为亚洲头号强国。
就这日本还不满足,觉得没有安全感(跟俄罗斯1700万平方公里领土还觉得缓冲区不够类似),觉得海上航线捏在欧美手中,石油不能自给,所以趁欧战动荡,占据印度支那(今越南、老挝)等地,并且准备出兵抢夺盛产石油的荷兰殖民地印度尼西亚。
美英等列强当时要专心对付欧洲法西斯德国,对日本颇为优容。
在美国最初提出的谈判条件中,英美甚至牺牲了民国的利益,准备承认日本对东北的侵略,日本推出退出印度支那后,门户开放,海上保障日本的自由航行权,共享海权。
但日本想要得到更多,想要将东南亚原欧洲国家殖民地纳入怀中,国内高涨的民粹主义使得日本无法做出妥协,最终跟美国谈判破裂,踏上了不归路。
4
这些头撞南墙不回头的事例,看上去偶然,细究起来也有其必然性。
首先是瞎折腾。
像俄罗斯,普京当政这些年,不是在内部折腾,就是在战争的路上,从来没有安宁过。
1999年,普京不惜代价,取得了第二次车臣战争的胜利,极大提升了其支持率,也导致之后俄罗斯一遇到困境则对外发动战争来拉抬支持率。
2003年尤科斯事件,普京将俄罗斯最大的石油寡头霍多尔科夫斯基投入狱中,尤科斯公司被没收,此举导致俄罗斯市场化改革中断;2008年格鲁吉亚战争,2014年对乌克兰发动克里米亚战争,2015年介入叙利亚内战,近期对乌开展特别军事行动……
如此折腾,从来没有好好发展过经济,以至于拜登说,俄罗斯不过是一个大号的加油站——除了石油能源一无所有。
崇祯也类似,上台之后党争不断,先是拿下魏忠贤,后又不放心东林党,首辅内阁成员走马灯一般更换,怎么可能有人任事?想要有正确的决策自然不可能。
满清末期也是如此,洋务派和顽固派党争不断,政策像烙大饼一般翻来覆去。
戊戌变法103天下了100多道改革的大动作,之后又全部废止,等到庚子事变后清末新政时期又再次启动,朝令夕改,令人无所适从。
治大国若烹小鲜,首要的就是政策的连续性,给人稳定性预期,瞎折腾除了掏空家底、耗尽资源外,还会使得人心散了,不会有好结果。
二是唱高调,从道德制高点出发而非实际情况出发,不实事求是,最后把自己忽悠进去了套牢了。
明末崇祯年间,一议和一个个言官文臣就跳出阻挡,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指责对方。大话漂亮话谁都会说,可是实际问题如何解决,一个个都没招。
而且这些唱高调的,也是严以律人,宽以待己。李自成进京,崇祯在煤山上吊,那些口口声声大义的官员们一个个投降得比兔子跑得还快,没看到几个死节的。
南明东林党大佬钱谦益,党争怼人时哪是一个顶十个,俨然是道德的化身;但在清军兵临南京城下时,小妾柳如是劝其一同自尽,却以“水太凉”为托词而降清。
三是决策背后的利益纠葛。
对国家不利的,未必对其个人不利。战事一起,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灾难,但对于少数人来说,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明末对满清战事,每年征收的“辽饷”达600-700万两,这些银子要发到辽东、辽西将门手中,朝中各相关部门都有分润,甚至是言官也有孝敬。
所以,无人愿意议和停战,不利于国家,但有利于个人。代价反正是别人付,再乱也乱不到京师。只是这些人最后没想到,敲锅却把锅敲破了,最终还是付出了代价,李自成入京“协饷”之时,一个都没跑掉。

四是决策者抱有侥幸赌徒心态,没有壮士断腕的勇气。
局势不利,两个决策只能两害择其轻。而决策者考虑其他方面的因素过多,缺乏担当。
如果改变之前的策略,则一切责任和后果均由决策者承担,拖下去拖一时算一时,最后责任和后果也是大家一起承担,短期来说,对决策者个人而言,是安全的选择。
至于长期?凯恩斯有句名言:在长期我们都死了。所以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考虑问题且顾眼前的政客多,高瞻远瞩的政治家少。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这些人都是逆历史潮流而动,自然会被历史车轮碾压。
如普京鼓吹的大俄罗斯主义沙俄路线,跟当今世界主流价值观时代和平与发展的主题格格不入。
崇祯在位17年为何要换这么多任首辅?难道他是傻子吗?其实每个人都在时刻计算着,哪怕是傻子。
崇祯的所作所为主要是想加强君权。当时的大趋势是什么?英国走上君主立宪,内阁负责之路。大明东南方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多年官僚集团跟君主的斗争,形成了一种君权和相权的平衡,照此趋势发展下去,大明形成内阁负责制也有可能。
如果崇祯放手让内阁去负责,是绝无可能在17年内将大明折腾完蛋的。很多人指责东林党,认为东林党东南大地主们不愿意交税,才导致明朝的覆灭。
其实不然,以当时的英法为例,英国跟法国争霸,英国的税收比法国少得多,但最终争霸胜利者是英国,因为法王征的税收,很大一部分被贪污、浪费了,而英国有议会监督,资金使用效率高得多。东林不好,魏忠贤的阉党又是什么好人?
在崇祯这般瞎搞之下,收再多的税又有什么用呢?崇祯非要以一己之力逆历史潮流而动,造成官僚体制运行瘫痪,失败也是必然。
二战时期的日本,民族解放运动兴起,殖民主义体系已经是日薄西山、摇摇欲坠。日本还想走英法等殖民主义大国的老路,作为一个海洋国家,却是陆权强国思路,不去考虑维护自由航行权,却一心想要抢夺殖民地,自然是路线错误。
从外部环境来说,日本能够甲午战争、日俄战争能够连战连捷,击败大国强国,是因为英美支持日本遏制俄罗斯南下,打破其黄俄罗斯梦想。
在二战期间,日本与英美为敌,外部环境和发展趋势都不利,非要逆势而动,自然会碰得头破血流。
历史的大趋势并不因为个人和小集团的螳臂当车而发生改变,个人和小集团的选择决定的只是自身的命运。
大势如大江大河不可阻挡,逆转潮流而动也不过是让大江拐个小弯而已,逆势而为的代价被历史的大洪水冲刷殆尽。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