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刚开始时,我们曾遇到一位从名校实验班“出逃”的妈妈,聊了聊养育“天才儿童”的烦恼。
在她看来,公立名校固然有升学的保障。但过高的期待,和高强度的练习,会让孩子把所有的力量都用来对抗课业压力,宝贵的内驱力正在慢慢消失。时间久了,反而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学习,也不知道自己真正的兴趣在哪里。
采访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这位妈妈其实有两个孩子,和天赋异禀的哥哥不同,弟弟在学术方面表现平平,更接近我们常说的“普娃”。在从公立学校转出后,哥哥从繁重的课业中脱身,弟弟也找到了适合自己发展的赛道。
他们选择学校正是北京致知学校。
两年过去了,两个孩子在这所学校适应得如何?妈妈是否后悔过自己曾经的决定?如何做到“扎实学术”与“快乐成长”兼得?
我们特意请来了这位有勇气的帝都妈妈和北京致知学校总校长张晔做客“真棒线上择校展-北京站”直播间。
其实,在北京致知学校,我也曾遇到很多从公立名校转入的“牛娃”。
比起过去暗无天日的埋头苦学,他们如今不仅爱上学、更自觉,对待写作业和考试的态度都有了180°大转变。
很多家长甚至表示,“逃离”后,全家紧绷的神经都舒展开了,不再有没完没了留给家长的作业,孩子跟父母的话也变得多了起来。
一个选择,问题迎刃而解,凭借的正是IB这一“有着54年历史的颠覆性教学模式”和致知从上到下 “燃起团魂”一般的勤奋努力。
用致知学校学术校长,硕士、博士毕业于剑桥大学的Michael Cascianelli的话说“知识固然重要,但在真实的世界里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则更重要关键在于以学为中心,而不是以教为中心。”

致知学术校长Michael Cascianelli
作为近些年来北京少有的实力派新学校,爸爸真棒跟踪报道过其独具特色的天赋教育哈佛“零点计划”,耶鲁授权RULER项目,以及超强的社区资源。在众多国际化学校中,被挑剔的公立名校家长“相中”,也并不意外。
▽滑动看致知学校设施▽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01
从“不被注意的第10名”,
到“像音乐家一样思考”
早在80年代末,中国就有人提出“第10名现象”,是指在小学阶段排名在第10名左右的孩子,往往能在日后取得更大的成就,原因就是他们受老师的关注没有那么多,自主性更强,兴趣更广。
Helen就是这样一位始终徘徊在第10名的小孩。
5年级时,老师布置了一份关于青少年视力健康的调查问卷,喜欢发散思维的Helen沿着“看”的线索进一步思考“看什么”,兴致勃勃的她花了几个晚上做了一份相当细致的“关于小学生是否该多看时事新闻”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然而,这份寄托了孩子很多心血的“作品”却在老师笔下一“阅”而过,这让妈妈感到非常遗憾。“在40多人规模的班级里,老师没法注意到每个人,这我们能理解,但对于孩子来说,其实是很失落的。”
“不被看见”是一把“双刃剑”,尤其在小升初之后。
公立学校的“小升初”往往是由家长来过渡的,很多家长都在小学毕业的那个暑假,给孩子安排了提前学初中课程的课外班,初一的第一个家长会上,每个人都收到了三年的中考计划,一夜之间“小学生就变成了中学生”。
繁重的课业和紧张的竞争关系,让原本就有些内向的Helen变得不爱说话,也就更得不到老师的重视和认可。在标准化的教学和答案围成的“牢笼”里,Helen开始变得没有自信,愈发被动。
有一次,妈妈催她写作业,Helen委屈地表示“我都考了班级前4了,就不能让我玩一会儿吗?”学习成了被动完成的“苦差事”,孩子眼中的光正在暗淡下去,这让Helen妈妈感到焦虑,“内驱力没有了,成绩下滑是早晚的事。”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呢?
当我们提到扎实的基础教育时,就不得不说,很多学校都在假装很强,纵使考试的结果很好,但如果不符合学生成长的规律,那么所谓的‘学习’也迟早会分崩离析,孩子难免会感到抑郁。”当Michael跟我说这段话时,我简直不敢相信眼前坐着的是一位金发碧眼的意大利人。
Michael从小跟着父母在英国长大,不仅学业优秀,他还在音乐艺术等领域表现出了极强的天赋。在他看来,学习者应该如同音乐家一样思考,能够独立发现演奏中的问题,并主动通过勤奋的练习自我修正。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和学校要做的,是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演奏机会,并给与充分的鼓励,让孩子们学会独立行走。
这也恰恰是IB教学所倡导的,“IB更强调以学为主,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孩子产生探究的热情,形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致知学校的创始校长张晔说。
举例来说,在过去物理课主要就是做题,而在致知学习光学这一章,要通过3D建模的方式,做一个不用电、使用光能的房子,为此学生们要思考怎么设计屋里边的采光,然后撰写一篇论文解释为什么这么设计。
知识是“活”的,是能够被“用”起来的,很多公立校转来的孩子都表示,相比于在公立学校强记忆知识点而言,在致知的学习,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在不断提高。
Helen就表示,自己非常享受写作业的过程,作业难度不小,但做完很有成就感,老师和同学也会给她充分的肯定。
这种“胜任”感,从学习蔓延到了方方面面,自己合理规划时间,主动协调老师和家长的时间安排家长会等等。
对于比公立学校更密集的考试,Helen也很欢迎。
“孩子们会认为考试乃至生活中‘犯错’不是一件坏事,而是学习的契机。”
在致知中学,每个单元的学习用6-8周时间完成,其中,老师会根据学科标准对学生进行多项形成性评估,为单元结束时学生的总结性评估提供“脚手架”。
此外每年开学后和学年结束前会各安排一次国际通用的自适应性MAP测试,也为下一步学习提供方向。这样的测试避免了过去仅凭一次考试的“一锤定音”,对学生的能力的考察更为全面。
“以前她成绩好,考试的压力反而更大,怕失去名次。现在更关注自己学到了什么,能够以轻松的心态应对考试。”种种变化都让Helen妈妈感到欣慰。
#02
身体和心灵都吃不饱的3年级小孩
相比起课业负担,同样在公立名校读书的Rachel却有截然相反的感受。
“孩子每天回家都喊饿。”
疫情之后,花重金买了学区房把孩子送到东城某公立名校读书的Rachel爸爸开始不淡定了,“学校伙食差,正在长身体的孩子每天都吃不饱不说,一整天不允许课间出教室,让孩子的情绪差到了极点。”每天回家Rachel狼吞虎咽吃完饭,都要求出去玩。
不过最让Rachel爸爸担心的,还是教学环节的“吃不饱”。以前Rachel会在课外学习数学、英语,双减之后这些补习班都停了,取而代之的是反反复复地抄字、背书、刷题。
让原本可以学得更多、更好的学生失去获得更多教育资源的机会,这是不是也是一种教育不公平呢?”带着这个疑惑,Rachel爸爸参加了两次教育展,并偶然发现了新学校——北京致知学校。
带着投资人的专业视角,Rachel爸爸首先排除了一批资方实力不行、过度营销、注册资金很少且没有实缴到位的学校。(致知学校的母公司注册资本1.57亿元,全部实缴到位)

Rachel爸爸对比几所国际化学校做的表格

之后,又跟家人实地考察了东城、朝阳、顺义等多所国际学校,每所学校又电话或面访了多位在校家长,制作了详尽的表格,最终在两所目标学校分别试读后,经过和孩子的共同商议,选择致知学校。
在择校过程中,最让Rachel爸爸感到放心的是,原本担心国际化学校会“大撒把”,但对比看来,无论从学习时长,还是学习效率上来讲,国际化学校都更胜一筹。
而致知作为一所新学校,教学团队更呈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勤奋劲儿,“不论多晚来接孩子,总能发现老师们在勤奋地伏案工作,这种‘心气儿’在其他IB老校很难看到。”
Michael校长说,在过去一年里,为了能够更好地贯彻IB教学理念,教学团队不仅每周有小组会,还会进行双重备课(Double Planning),让不同学科的老师能够充分交流,结合中国国家课程和IB的六个单元,将教学融会贯通。
“每个人都有相同的目标,无形中就凝聚成一支很有团魂的队伍,大家畅所欲言,即便有分歧也以学生的利益作为最优解。”这也是学校能够在15个月就拿到IB授权的重要原因。
一个学期的学习下来,Rachel不仅爱上了学校的美食(“在学校吃得太饱,回家都不吃饭了”),也爱上了上学。“学习综合成绩平均下来,比公立学校要好很多,关键精神状态好了不是一点半点。”
#03
“我的孩子适合IB吗?”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概括IB想要培养的人,那应该是“思想者(Thinker)”。Michael校长说,IB就是这样称呼学生的,他们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更要有批判分析事物的能力。
在全世界,有很多学生即便从顶尖名校毕业也难免会陷入迷茫,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学习,甚至不喜欢自己所从事的工作。
这是因为,他们在基础学习阶段,只埋头应试,没有做好面向未来的准备。
“基于项目制的IB学习,在面对孩子的时候,始终要思考如何给出新的挑战,推动他们前进。孩子要自己探索知识,也要学会使用工具,这需要多年的练习才能熟练掌握。”
Michael所说的工具,是指学习方法(Approaches To Learning,ATL)。
例如,一个学生要学习二次方程,老师在给出学习材料后,会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给出不同的“任务”,有的人需要通过PPT来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有的人则要设定更清晰的阶段性目标。
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们要掌握不同的研究方法、学会展示技巧、参与任务管理、同时学会倾听。这些都是上大学,乃至工作之后都必须具备的能力。
“人们想象中国际化学校为所欲为的‘自由’在致知是不存在的。”递进式,更严格的学习计划贯穿IB学习的始终,而“计划的制定者”则慢慢从老师过渡到学生自己。
“这也是为什么IB学习者能够更好地适应大学课堂的原因,我们不仅希望他们能够掌握学习的技巧,更希望他们能有掌控生活的能力。”这些能力显然是应试教育无法提供的。
与此同时,致知学校的老师都有平均12年以上的教学经验,很多都来自公立名校和知名国际化学校,领导团队也是很罕见地拥有IB学校的管理经验,这不仅保证了能够更好地贯彻IB的教学理念,同时也能够很好地吸收公立学校的长处。
“在致知看来,IB需要做创新和与其他教学的有机结合,所谓学习能力的培养,必须要螺旋式地建立在知识体系的基础之上,才能有兼顾深度和广度的推进。”张晔校长说。
而在荷兰、泰国、意大利、英国等IB学校都有过工作经验的Michael更是认为,IB的学习模式对于传统的教学可谓“降维打击”。
以Michael所教的五年级英语课为例,“我要教他们用准确的术语和语法,撰写与中国文化相关的小论文(essay),不限定在某一学科,而是要彼此相通。我会实时把每个人向更高的目标推进一点,学生肯定要有大量的课堂练习,同时也有更广泛的探究式学习。IB教学的起点,就是让学生和真实的世界发生关联。
为了保证差异化教学的顺利进行,创办2年来,致知一直保持着1:2.5的超高师生比,每个班级配备了一中一外和一名同样有专业能力的副班主任,中学阶段实施导师制。
在中学还在班主任体制外,增加了顾问体系,每个顾问按照和学生的性格特点的匹配度,最多带5个学生。无微不至关怀,让家长感慨,简直像在文理学院就读。
坚定地选择IB,探索符合孩子发展的课程设置,保持内驱力的同时夯实基础,加上老师的勤奋,超高师生比和细致入微的培养……这些都是致知创校2年来,一直保持着极高的家长满意度的原因,也是越来越多的公立学校家庭选择致知的原因。
👇扫描海报下方二维码👇
参加5月16日讲座活动

懂教育的家长都“在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