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很多小朋友、大朋友都能熟背孟浩然的这首《春晓》:
春晓
孟浩然〔唐代〕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被选入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和骆宾王的《鹅》、李白的《静夜思》并列儿童启蒙诗歌top3。
在佳篇如云的唐诗里,论传唱程度也无出其右者。
能写出如此耳熟能详的作品的诗人,当然不一般。
孟浩然在盛唐诗人里辈分高、名气大,身边围着一圈小迷弟。
狂放如诗仙李白,对杜甫的疯狂表白表现得十分敷衍,却是孟浩然的狂热粉丝。
李白曾给孟浩然写过一首肉麻的诗:
赠孟浩然
李白〔唐代〕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我对孟夫子的风流洒脱真的是高山仰止,不敢奢望达到他的高度,只能远远作揖致敬他风雅德行的芬芳。
仰慕之情溢于言表!
诗佛王维对孟浩然也推崇备至,他不仅给孟浩然写诗,还到处给他他画画。
他将孟浩然的像画在亭子里,起个名字叫“浩然亭”。
他还给孟浩然画了个绢本像,这幅画已经失传,但见过摹本的后人留下了详细的描述:

观右丞笔迹,穷极神妙。襄阳之状颀而长,峭而瘦,衣白袍,靴帽重戴,乘款段马,一童总角,提书笈负琴而从,风仪落落,凛然如生。
我们由此得以一窥孟浩然的风采:
颀长瘦峭,一袭白袍,乘着瘦马,后面跟着一个提着书箱、背着琴的小童,真是飘然出尘啊!
诗圣杜甫对孟浩然的诗爱不释手,即使孟浩然去世以后,杜甫仍然对他念念不忘:
复忆襄阳孟浩然,清诗句句尽堪传。
赋诗何必多,往往凌鲍谢。
中国诗歌史上的三座高峰都要仰望他,可见孟浩然的人品和才气有多高!
But...这位盛唐诗坛的大哥大仕途却十分不顺。
唐代的其他诗人虽然仕途也坎坷,但大多做过一些基层的小官。
孟浩然却连个芝麻绿豆的官职都没混着。
是他不想做官吗?
不是的,孟浩然自称是孟子的后代,儒家讲究“学而优则仕”,他其实是积极入世的。
那问题到底出在哪儿了呢?孟浩然的经历又能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曾经,有一份绝佳的面试机会摆在了孟浩然的面前。
面试的考官是当朝皇帝唐玄宗。
这次面试不是投简历预约的,而是一场偶遇。
去哪遛弯儿,竟能偶遇皇帝?
原来开元十六年,孟浩然到长安以后,与同是诗人的王维一见如故。
两人整日在一起讲论诗文、畅谈人生。
哥俩的感情越来越好,恨不得如胶似漆、形影不离。
有一天,王维索性偷偷把孟浩然带进了自己工作的内署。
不巧孟浩然前脚刚到,后脚唐玄宗李隆基就来了。
要知道宫禁之内,闲人随意进出乃是大罪。
情急之下,孟浩然藏到了床底下。
王维心想,这事说穿了兴许不严重,但要是皇上自个儿发现了,那可就是欺君了!
于是王维招了:“报告皇上,床底下有个孟浩然。”
李隆基不怒反喜:“久闻孟浩然的大名,未曾一见,为啥见了我怕得要藏起来?”
于是下诏让孟浩然出来。
李隆基也是个诗迷,当下就问孟浩然:“爱卿近日可有诗作?”
孟浩然拜了两下,就给李隆基背诵自己的新作:
岁暮归南山
孟浩然〔唐代〕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李隆基刚开始捻着胡子微笑,到了那句“不才明主弃”(没有才能使君主弃我不用),皇上脸上的笑容渐渐凝固:
“我从来没有放弃你,是你自己不求官,为什么要平白污蔑我?”
一怒之下把孟浩然放还终南山了。
于是,一次绝佳的面试机会就这么被一句诗搞砸了。
这句诗为什么能让皇上一秒破防?
其实不难理解。
孟浩然说自己“不才”,你信吗,反正我不信......
所以这是反话,这句诗话里有话,是在抱怨皇帝有眼无珠不识才呢!
首先,抱怨就不讨喜,而且还不是直接抱怨,而是阴阳怪气地说反话......你说皇帝能不生气吗?
估计当时王维的内心是崩溃的:
哥们儿,咱们和Boss不能好好说话吗?
其实像“不才明主弃”这样的句子在孟浩然的诗集里俯拾即是。
久废南山田,谬陪东阁贤
我荒废了家里的田地,来京城陪你们这帮贤士(不用怀疑,“贤”也是反话),真是大错特错!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当权的没人肯相助,知音世上也稀有。
这些话除了特别负能量,还很容易得罪人。
本来想引荐孟浩然的人,看到这样的诗,估计也会扫了兴了。
好嘛,我们已经是坏人了。
得嘞,您还是自个儿玩儿吧!
孟浩然不懂,如果想让别人拉自己一把,最起码自己得把手伸出去。
就算你把自己当林黛玉,也没人愿意当贾宝玉啊......
可见,他与外界的沟通的确出了问题。
问题到底出在哪了呢?
其实,孟浩然之所以总是抱怨、发牢骚,是因为他真正想要的东西总是说不出口。
心里想要得不行,但直接说是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可能......
孟浩然最豁出去的一首干谒诗,也是写得云山雾罩、拐弯抹角,看不出特别强烈的求职意愿: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唐代〕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对比一下李白的求职信:
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之中有毛遂,使白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上韩荆州书》
马屁拍得嘎嘣脆,毫不隐晦地毛遂自荐。
是啊,孟浩然既然亲自见到了大boss,为啥不能直接跟他说自己想做官?
说到底,还是出于一种自我保护,其实就是脸皮薄、怕被拒绝。
貌似保住了面子,实则憋出了内伤。
EASTWEST
写在最后:
写到这里,我不由地替孟浩然惋惜,有才有品,但在可以改变命运的当头,却因为话在心中口乱开,与机会失之交臂。
其实,孟浩然沟通的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也经常可见。
多少时候,妻子明明希望丈夫多陪自己,开口却成了,“我觉得你一点都不爱我!”
多少时候,父母明明希望孩子依恋自己,开口却成了,“我看你就是个白眼狼!”
也许是曾经受过的伤,让我们以为,暴露需求就等于暴露软肋。
于是,明明想要靠近,却拱起周身的刺;明明想献明珠,却闭上硬硬的壳。
我发现,每当我真诚地诉说感受,勇敢地表达需要的时候,别人的反应常常让我喜出望外。
就算最终还是未能如愿,也再没有遗憾。
所以,假如我可以穿越回盛唐的话,我会对孟浩然说:
请您相信自己的才华,想要就大声说出来!
PS:
有朋友说,孟浩然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根本就是个隐士。
他不是不会沟通,而是根本不在乎。
真的是这样吗?元芳,你怎么看?
看到这里的朋友,如果觉得喜欢,随手点个“在看”吧~
🔗文章图片:采集于网络,版权归图片作者所有,侵删。
喜欢文章的朋友请点点“在看”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