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Talk
// 栏目介绍
大家好,我们是月亮和乐乐。每个月我们都会邀请各行各业的神奇大咖做客陌上直播间,来和我们唠唠嗑,共同探索人生方方面面的可能性!希望可以给陌上花开的粉丝们一些灵感启发!
今天,这篇干货满满的采访实录聚焦了Top金融硕士的职业发展问题, 快来看看三位嘉宾是怎么说的吧!
嘉宾介绍
嘉宾一:十剑
毕业于上海交大金融学专业,后去香港读研, 现在证券公司工作
嘉宾二:Faye
本科和研究生都毕业于交大安泰金融学专业,目前在银行业工作
嘉宾三:Akira
本科交大安泰MIS,研究生交大高金,埃默里大学金融博士,目前在国外高校任教
采访实录
Q1找工作的时候是如何做选择的?现在工作的状态是什么样子的?
“投资银行会做不同的项目,每一个项目都是针对不同的客户、不同的行业,出差的机会也会多一些。我其实觉得这种需要认识新行业、新客户,了解他们是做什么的,经营是怎么开展的工作还蛮有意思的”
“实习是一个很好的去了解各个领域内各子行业工作状态、工作内容的机会。也让你了解自己到底适合做什么。管理培训生的岗位让我在短时间内快速学习银行各个岗位的工作内容,未来也可以晋升到管理层,是个不错的机会”
“我选高校老师的工作主要是出于事业上的考虑,对于我们金融专业比较年轻的科研人员来说,待在一个学术体系和金融市场比较完善的地方,先进行五到六年的职业训练会比较好。但从长期来说,我也一直在考虑回国任教”
十剑:
我毕业之后就去了证券公司,一直在投行。一直都没有换过行业,只有中间换过公司。毕业找工作时其实并没有非常明确的想法一定要去哪里。因为学的是金融,只是知道自己要在金融行业干,至于要去什么样的公司,做什么样的职位,其实并没有那么清晰的概念。后来进了投行之后发现适应得还可以。投资银行会做不同的项目,每一个项目都是针对不同的客户、不同的行业,出差的机会也会多一些。我其实觉得这种需要认识新行业、新客户,了解他们是做什么的,经营是怎么开展的工作还蛮有意思的,再加上我也不排斥出差,甚至有点喜欢,所以就一直在这个行业里坚持下来了。
Faye:
我最终选择了银行这个职业。在大学里,包括本科和研究生阶段,我也是参加了比较多的实习。我觉得实习是一个很好的去了解各个领域内各子行业工作状态、工作内容的机会。也让你了解自己到底适合做什么。
我记得我那时候其实尝试了非常多的子行业,包括咨询的实习,券商分析师的实习,也去企业里面做过实习,还去过政府的机关做实习,包括银行。基本上把每一个子行业的实习都做过一遍了。实习了以后就能够了解自己适合什么。比如咨询实习之后,我觉得我可能不太喜欢这个行业,它整个工作的强度,包括它的三餐时间,都跟我日常的生活作息不吻合,我就不会选择这个行业。又比如去券商做分析实习,那个时候我记得每周或者每月我都要更新周报和月报,发现自己对股票没有特别的兴趣,可能不太适合做这样的工作。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实习后,最后我觉得银行相对来说是比较适合我的。一方面我自己专业学的东西可以用得上。另外一方面,我进银行的时候,拿的是管理培训生的岗位,我觉得这能让我在短时间内快速学习银行各个岗位的工作内容,未来也可以晋升到管理层,是个不错的机会。所以我觉得相对来说是一个比较适合我的岗位。
我们当时管培生的轮岗时间一共是两年,这两年中轮岗的岗位,包括网点,支行,分行,总行,前中后台都有。两年之后,我到了一家银行,做基础的管理岗位,学习怎样做营销,在团队里是牵头人的角色。现在是到了分行的一个业务条线,学习怎样做产品方面的管理。所以其实整个轮岗,包括后面的学习,还是相对比较多元的。我定岗之后也换了很多地方。先是在一家支行的对公客户经理团队做营销。现在是在分行的公司业务部门,做产品设计,带领支行的营销团队做营销推广、条线管理的工作。
Akira
我的经历比较简单,一直在学术这条路上。在交大读了本科后也在交大读的研究生,博士就到国外读了金融学,毕业之后就在现在的高校里担任老师。我选这个工作主要是出于事业上的考虑,对于我们金融专业比较年轻的科研人员来说,待在一个学术体系和金融市场比较完善的地方,先进行五到六年的职业训练会比较好。但从长期来说,我也一直在考虑回国任教。当初选择出国读博士,其实主要也是从博士的学术训练质量的角度考量的。国内高校的博士更偏向业界,或者说实践的方向。但我其实想找一个可以利用数理知识来研究人的行为的学科去学习。我觉得在这方面可能国外的高校有更系统化和更成熟化的培养体系,包括当时我在交大学习的时候,很多优秀的老师其实也是在国外接受了比较久、比较固定的学术训练之后再回国效力的。所以我当时也听取了他们的建议,在开始走学术这条道路时先到国外去训练几年,拓宽一下眼界,增加与行业学者的交流,这样会比较有益。我当时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而来到了国外读博。但我其实非常感谢在交大的这段经历,因为我的本科并不是学金融的,所以到了后来我在本科毕业进入研究生阶段,准备开始考虑从事金融或经济学方面研究的时候,其实是有点迷茫的。也要感谢当时的老师,他们非常有耐心,也非常nice,给了我很多非常有用的职业建议。当时我认识的老师,到现在有些已经成为了我学术上的合作伙伴,我们一直有联系,一起做科研的项目。所以我觉得在年纪还很小的时候,能够在学校里得到老师特别善意的指导,是挺好且可以受益终身的一件事情。
Q2典型的一天是什么样子的?
“投行一般会出差较多。我们的工作是帮客户做上市或股权融资的事务,其实大部分的工作场所是在客户那边的。因此我们要派驻在客户工作的地方,帮他们整理资料,写报告,因此出差比较多”
“银行的产品管理这一块的工作主要是陪着支行的客户经理一起去拜访客户。从专业性角度上来说,产品管理部门对产品的理解可能比客户经理要更深一点,因此可以帮着他们一起去设计产品的结构和方案。另外就是做一些行内和行外的沟通”
“如果那一天我需要上课的话,我的一天基本上就围绕着教学任务来上课,其他时间回学生的邮件,或者进行助教的答疑等等,那一天都会比较忙碌”
十剑:
投行一般会出差较多。我们的工作是帮客户做上市或股权融资的事务,其实大部分的工作场所是在客户那边的。因此我们要派驻在客户工作的地方,帮他们整理资料,写报告,因此出差比较多。典型的一天就是在外地的酒店醒来之后,吃完早饭去客户那边干活。刚刚工作的时候,干的活是相对比较琐碎的,比如收集整理资料。几年之后,工作就变成对资料进行分析,然后给出结论。再过几年之后,工作内容就会变成发现客户可能存在的问题,帮他们去解决,让他们能够达到上市或者融资的条件。再往后几年,工作的内容就会主要是沟通和协调。和客户沟通、和合作伙伴沟通,然后协调不同的事项,讨论怎样解决问题。再往后的话,可能工作的内容就不是在客户那边了,需要拜访不同的客户,然后把他们变成业务,有一点像销售或前端的工作。这时会有短期的、更频繁的出差。一天的工作内容也取决于项目执行的不同的阶段。不忙的时候时间相对会弹性一些,吃完晚饭回家或回酒店,休息一会儿就睡觉。忙的时候加班会多一些。由于忙的程度不一样,日常描述起来也比较复杂。我在不同类型的证券公司工作过,状态是不太一样的。如果是内资证券公司,工作节奏更多的是围绕项目执行去开展的,节奏相对比较弹性,所以比较闲的时候,或者项目没有那么紧张的时候,可以在正常的时间下班,客户几点下班就几点下班。但通常我们会比客户走得晚,等客户最忙的那个人走了之后再走,晚上八九点都有可能。而且因为是在出差,所以其实并不会介意到底几点钟回家。比较忙的时候,可能十一、十二点,甚至更晚,更年轻一点的时候还会通宵,但这样的状况不会特别多,可能在一个项目执行的周期里会发生若干次。如果是在外资的证券公司,工作节奏会不一样。因为工作方向不是那么围绕着项目,所以节奏会相对比较均衡。下班可能每天都在九、十点钟左右,有时候运气好还可以早一点走。但它的节奏是一天24小时,一年365天随时随地standby,所以哪怕我六点钟就下班了,到家还是需要工作的。
Faye:
我分享一下银行人的一天。其实银行人不同岗位有挺大不同的。如果你是在网点做运营类岗位的话,每天就是比较固定的上下班时间,做的事情也是在柜面上帮企业或个人做一些存贷款的操作,按照规章制度去做一些操作性的工作。第二类是客户经理,分对公和对私两种,他们每天的工作基本上就是服务客户,拜访客户,把银行的金融产品,推销给客户,回来之后,可能要做一些案头的工作,比如写一下企业的竞标报告,做一些放款的材料等等。还有一类是像我现在做的这样,在总分行做产品的管理。这一块的工作主要是陪着支行的客户经理一起去拜访客户。从专业性角度上来说,产品管理部门对产品的理解可能比客户经理要更深一点,因此可以帮着他们一起去设计产品的结构和方案。另外就是做一些行内和行外的沟通。一笔对公的业务,从审批到批复到放款,其实需要跟银行各个岗位做很多沟通的工作。此外还要把KT指标分解到支行,帮着他们一起去完成。时间上还是比较规律的,加班应该没有券商这么厉害,晚的话,一般六七点左右是比较常规的下班时间。
Akira
我的一天可能取决于我当天需不需要上课。作为科研岗的教授,其实教学任务并不是很重,我可能主要负责某一个学期的某门课,所以如果那一天我需要上课的话,我的一天基本上就围绕着教学任务来上课,其他时间回学生的邮件,或者进行助教的答疑等等,那一天都会比较忙碌。如果不需要上课,我的时间安排就弹性比较大,因为每个人做的项目不同,我很多时候的时间安排还是与我合作者的时间安排有关。我有一些合作者在新加坡,有的在美国其他的学校,我们需要定期地开会、讨论。在疫情之前这可能有一点困难,因为大家比较习惯这种面对面的讨论,当时视频开会的软件也还没有那么发达。但在疫情之后,线上开会就越来越成为常态,大家好像都已经适应了各种方式的直播,在我们的领域,开直播的学术研讨会也很多。所以我现在就是用这样的方式来保证我和合作者有比较紧密的联系。疫情之后,我其实已经有大概一年多没有办法到别的国家开会,可能更多是在美国本土参加一些学术会议。
Q3工作/生活中觉得最有挑战的事情是什么?
“我们这个行业新的政策层出不穷,一部分要靠经验吃饭,还有一部分要不断地去学新的东西,所以从这一点来说,需要不断地去学技能,包括在转型的过程当中,去学习新的软性技能、管理技能,在整个职业发展过程中也会不断面临新的问题,需要不断地去解决”
“我的轮岗期是两年,两年之后,我就到了一家支行去做基层团队的副职,那时候其实还是有一点紧张和未知的,因为整个团队的人年龄基本上都比我大很多岁,资历也都比我强很多,一个工作两年的我如何去管理这样一个团队,是我遇到比较大的挑战”
“做学术研究其实需要很有耐心,也要愿意接受失败。我觉得这一点让我在读博士的前几年吃了很多苦头。当时我其实没有做好心理建设,有一段时间经常自我怀疑,觉得这条路没有办法走完”
十剑:
我的困难比较personal。我觉得每一个人会碰到的问题是不一样的,取决于你做什么,也取决于你本身是什么样子的。目前因为我一直在投行,比较困难的点是在于以后的职业规划道路。有的时候会有疑问,自己的能力,擅长点和性格是不是能够在这个行业继续生存下去。当你成为一个更资深的投行人的时候,就需要去拜访不同的客户,然后把那些客户变成自己的业务。之前可能一直走的是技术路线,之后需要变成一个销售,那可能对我来说会有点困难。我目前其实正面临职业的转型期,可能需要去考虑自己是不是适合,是不是能够适应,能不能继续在这个行业发展下去。如果可以要怎么做,如果不可以,那应该去哪里?应该做什么?这个是我目前遇到比较大的困难。在之前的职业生涯中,曾经遇到的困难,现在回头看会觉得还好,都是一些小问题,比如怎么去学习新的东西。我自己学习东西会比较快,但是我记性不好,容易学完就忘。以前念书的时候,别人做过的错题不会再错了,而我会反复错,其实这个对我的工作来说,也是一个小困难。在面对客户的时候,或者说当别人问出专业问题的时候,如果能够很正确地回答他,这就是专业能力的体现。因为我记忆力不好,所以就一直都没有办法很自信,这可能会有一点点困扰到我,不过其实也还好,因为随着经验的增长,大的方向是不会错的,甚至还可以通过逻辑判断自己的答案是不是没问题的。我们这个行业新的政策层出不穷,一部分要靠经验吃饭,还有一部分要不断地去学新的东西,所以从这一点来说,需要我要不断地去学技能,包括在转型的过程当中,去学习新的软性技能、管理技能,在整个职业发展过程中也会不断面临新的问题,需要不断地去解决。
Faye:
我遇到最大的挑战是差不多在我工作两年的时候。因为我的轮岗期是两年,两年之后,我就到了一家支行去做基层团队的副职,那时候其实还是有一点紧张和未知的,因为整个团队的人年龄基本上都比我大很多岁,资历也都比我强很多,一个工作两年的我如何去管理这样一个团队,是我遇到比较大的挑战。当时我也问过我们指导老师要怎么样去管理这样一个团队,最后总结出来有几个方面,第一个是业务层面,作为新人来说,特别是我们这种刚刚出学校没多少年的新人,其实整个学习的能力,包括对新产品的接受程度,应该要比年纪大的人更快接受,学得更快。所以在这个方面我能给原来团队的成员额外的支持和补充。第二个是沟通协调方面,整个轮岗期让我对各个条线,包括分行的管理架构,组织人员情况比较熟悉。很多业务其实能不能做成,一半可能是产品本身和客户,另外一半就是看你行业的沟通行不行。在这个层面,我记得有好几件事情是我帮团队的成员通过沟通协调解决的。第三个是管理机制的建立,其实有时候带一个团队,可能需要在管理机制上做一些创新或完善,包括团队的会议,团队间的共享,团队文化的建设。我觉得如果在这三个方面,作为一个新人能够有所突破或者说创新的话,还是能够给团队比较好的管理的。
Akira
做学术研究其实需要很有耐心,也要愿意接受失败。我觉得这一点让我在读博士的前几年吃了很多苦头。当时我其实没有做好心理建设,有一段时间经常自我怀疑,觉得这条路没有办法走完。心理建设是很重要的,现在慢慢走过来后,对游戏规则也越来越清晰,慢慢也有一些固定的合作伙伴,烦恼就会少一些。这可能是我们这个行业最大的困难。其他是在人际关系方面,但困扰也并不是特别多,因为,我们不太需要跟自己不喜欢的人做太多交流,可以选择自己的研究伙伴。一般大家都是选择最舒服的人一起工作,所以这方面我遇到的烦恼并不是特别多。
Q4能否给一些金融从业的建议?
“券商需要的能力其实有一部分跟银行的从业要求比较像。需要学习和沟通能力。这两点我觉得对任何一个行业而言都很必要”
“我们看重的是什么?第一个就是你的思维和学习能力是否足够强。第二点就是需要有一定的沟通协调能力”
“学习和沟通能力,我觉得是放之天下皆准的,在任何一个行业,想做到翘楚,肯定要有这样的能力。此外,我觉得人的性格,工作的态度,还有自己的心理管理,这些其实都很适用”
十剑:
券商需要的能力其实有一部分跟银行的从业要求比较像。需要学习和沟通能力。这两点我觉得对任何一个行业而言都很必要。在券商,需要每天接触不同的客户,每个客户做的事情都不一样,不同行业也会有不同的政策。所以需要你不断地吸收新东西,然后学会运用到工作中。沟通方面就更不用说了,日常工作的时候,需要和不同行业的客户打交道,工作中下级和上级也需要我们去有做很好的协调,把整个项目组织起来,所以沟通和协调能力也很重要。另外就是技术方面,对于投行来说,有三个东西是重要的,一个是你的法律背景。我们行业很多业务是和公司的合作经营相关,和法律法规相关,就需要有法律方面的知识。还有一个是财务方面的,因为每个公司的运营都会通过会计手段进行表达,财务也是每一个公司最基础的属性,也是很基础的东西。法律和财务这两块儿,是应届生或在校学生可以提前去准备的。功利一点来说,如果你可以去考证来证明你有这两块儿的基础知识,那最好是提前有律师证和CPA证、 ACCA证。还有第三块是业务。因为我们服务的客户都是一些实业企业,他们是真正在为整个社会创造价值的实体经济,往往处于不同行业,比如汽车,半导体,医疗,互联网,媒体。不同行业知识的积累可能对应届生来说会比较难。但是对于已经有工作经验的人,想要转行到金融业的,那他的产业背景很有可能会是他的一大优势,因为他对这个行业有了解,他知道这个行业基本的逻辑,在这个行业可能会有资源。最后一点就是天生的性格,性格一部分天生一部分后天可以习得。如果你是一个特别内向的人,不愿意跟别人说话,你不觉得跟别人交流很快乐,不觉把心里想法分享给别人,或者说帮别人解决问题很快乐,也不觉得学习东西很快乐,那我觉得可能就没有那么适合投行。因为投行需要你是一个非常愿意去分享,非常愿意去帮别人解决问题的性格。但是,我觉得性格有先天的部分,也有后天的部分。我本人也不是一个很social的人,或者说很外向的人,我甚至有点内向,但在工作环境中,可能会呈现出另外的一些特质,或者说会挖掘出一些其他的能力也不一定。所以我觉得这个方面的话,自己评估就好,如果你真的觉得不快乐了,那就不要改,你觉得有新鲜的东西可以学,在这里面可以获得东西,那我觉得可以尝试。
Faye:
我觉得从我现在的理解来看,其实商业银行对应届生专业的限制其实并不多。我们这两年招进来的学生,各行各业、各种专业的都有,所以专业本身并不是很重要,但我们看重的是什么?第一个就是你的思维和学习能力是否足够强,因为银行里面有很多产品和知识,这些会不断地更新,所以需要有不断学习的能力。第二点就是需要有一定的沟通协调能力。不管你是做营销还是做产品,都需要跟人打交道,除非你最后选择做后台的部门,比如财务或者办公室(其实办公室也要沟通),绝大多数的工作其实都需要沟通,所以我们会看学生的沟通协商能力。基于这两点的话,对应到个人来说,如果你要选择银行的话,我的理解是,首先银行是一个相对来说工作的压力和工作强度在金融业里面比较适中的行业。另外,银行业务也是能够给你带来比较多学习机会的一个方向。在工作中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客户,不管是科创企业还是大型国企,还是房地产,每个行业都需要获得银行服务。那么同样地,在工作中就会接触到各个行业的人,从他们的老大到CFO等等,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学习到实体经济的知识,对于思维的开阔度而言还是比较有好处的。所以总结来说,我觉得如果你觉得你是一个比较热爱学习,也希望能够获得一定的成绩,但是又不希望有太大的工作压力和强度的话,可以考虑银行。
Akira
十剑提到的学习和沟通能力,我觉得是放之天下皆准的,在任何一个行业,想做到翘楚,肯定要有这样的能力。在我们学术圈也是这样子,虽然说可能你不需要有非常紧密的客户关系,但还是需要有一个特别好的沟通能力。他们两个说到那些点,除了与行业特别相关的部分之外,我觉得人的性格,工作的态度,还有自己的心理管理,这些其实都很适用。我觉得我们这个圈子可能还非常需要有一颗笃定的心。我自己一路走过来,很容易碰到的问题就是大家会下意识地问,你为什么要去读博士?或者你为什么想走这条路?但我每次被问到这样的问题,我就觉得很奇怪,我觉得其他的行业并不太会被问到这样的问题。比如我去做码农,我去银行,大家就会觉得,这是一个很自然的选择。可能因为这样的问题被问多了,你的心里会开始也质疑自己这是不是一条正确的路。所以我觉得从你开始读博士,你就把它当作你在工作了,这样会比较好。只是你的这份工作有四到五年的时间,收入可能并不是那么的高,但是等你找到工作之后会有一个比较大的提升,所以前期在经济上不要有太大的期待。此外,我觉得还需要有一个能让自己兴奋的点,你日常对数据的处理,观察不同的投资者在股市上的行为,从中得到一些结论,这些点应该是能够让你开心的。我觉得这个兴奋的点其实也是挺重要的。情感上精神上双向的快乐,我觉得就挺好,这个标准可能对于任何行业都是通用的。
更多陌上Talk精彩话题,欢迎关注陌上视频号!扫描下方二维码还可提前预约每一次精彩直播!
更多平台服务
| 发文超过4w+阅读量
| 适合人群:希望获得超强曝光进而快速脱单的985&海归们
← 点击左侧图片进入小程序
| 一次活动约见20+优秀异性
| 适合人群:周末时间充裕、性格外向不惧展示自我的人群
← 点击左侧图片了解详情
| 精准 私密 高效 1v1
| 适合人群:注重隐私、希望急速脱单、缺乏恋爱经历、太忙的人群
← 点击左侧图片了解详情
每个人都是红娘,点击“在看”,我的另一半就在你的票圈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