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公众号“文四爷”(ID:wensiye6)授权转载
最近多分享长文,
今天特别分享一篇小文。
风格和以往有很大不同,
但有那么一点意思。
可以陶冶一下情操,缓解一点焦虑。
疫情期间,很多朋友最怕听到的词就是隔离。

隔离,顾名思义,就是隔开分离,目的是切断和外界的联系。
最早来自于《阿房宫赋》:
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这次疫情诞生了各种各样的隔离,居家隔离、酒店隔离、异地隔离等等。
很多朋友是第一次隔离在家,难免有些压力,而且会出现一些不安的情绪。
其中有的朋友是心系工作,一日不工作便觉面目可憎。
有的朋友是厌恶禁足,想要重回自由。

有的朋友是对不确定性的担忧,想要生活恢复如常。

有的朋友是忧国忧民,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如何在隔离期间调节好自己的心情?
怎么保持平和的心态来应对压力,甚至还能保持一种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我们不妨看看小平同志。
虽然小平同志经历的隔离并不是我们经历的这种普通居家隔离。
但他经历的比我们现在的隔离所带来的压力,有过之而无不及。
他在隔离时,不仅要考虑自己的前途和政治生命,还要担心家庭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这需要承担更大的精神压力。
但在隔离期间,小平同志依然保持了积极乐观的态度。
正是这样的乐观精神,每次在工作低谷期都能够重新再出发,登上下一个高峰。
我们一起看看小平同志是怎么做的。
1966年的北京,黑云压城城欲摧。
这年的8月4日,主席在一次中央会议上严厉:“牛鬼蛇神,在座的就有”。
第二天,主席发表了一篇叫《炮打司令部》的著名文章。
矛头直指刘同志和小平同志。
很快,小平同志被贴上了“
党内第二号最大的走资派
”的标签。

没过几个月,情况急转直下,小平同志就被彻底打倒,从总书记的位子直接被关押在家,进行隔离审查。
后来根据小平同志的女儿回忆:
在父亲镇定情绪的影响下,我们全家人的心情也并没有低落不堪
镇定是一种宝贵的力量。

从1967年9月到1969年10月,整整两年的时间里,小平一直被隔离在家,接受审查。
这段时间,小平同志在家静静回顾自己的工作历程。
他认认真真地写了长达26500字的自传:《我的自述》。
夜阑卧听风吹雨。
在这个相对安静的环境下,小平同志回顾了自己留学岁月、回顾了艰难的长征,回顾了戎马生涯,回顾了新中国的建设。

小平同志回顾了自己大半生的工作,认真思考自己的曾经完成的每个重要工作。
对自己有了一个很好的总结。
虽然小平同志不知道,他的这个自述后来被专案组用来找他的“历史问题”,很多恶毒的帽子不断扣在了他的头上。
知我罪我,唯有春秋。

小平同志并不去在意一时的荣辱。
很多年以后,小平同志这么告诉意大利著名记者法拉奇:
我之所以能经受住如此多的打击,是因为我是一个乐观主义者,我从不失望
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如果隔离在家,也可以学学小平,把自己一个阶段的工作好好复复盘,说不定有新的发现。

1969年,金秋十月。

南昌,新建县郊。

这里有一个拖拉机修配厂。

小平同志夫妇被安排下放到这个厂里监禁劳动。

这一去就是三年。

在这里,当时的江西革委会下达了外面的人不准和小平接触的命令。
小平同志在这里不仅要隔离,还要劳动。
从首都北京被下放到了偏僻的县城上,虽然这里没有了北京的政治漩涡中心的紧张和压抑。
但是在这,相当于古代的流放,何时能重新回去工作,不能不说是一个摆在小平同志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

小平同志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陌生环境,他并没有焦虑,而是
做起了家务

确实,有时候在家里,如果你感觉脑子乱糟糟的时候,躺也睡不着,玩手机也无聊的时候,不妨做做家务,这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放松方式。

因为家务的步骤很确定,大脑烦躁的根源是因为不确定性,一旦开始做家务,大脑会自动切换到这个轻松的节奏上,很容易就松弛下来。

而且做完家务的整洁结果,会让大脑得到一个很好的正反馈,宁静而舒服。
小平同志在住的楼下荒地上开了一块菜地。
他一锄头一锄头地开始耕耘,除草、浇水、施肥,正是这不算重的家务活,让小平同志很快宁静下来,并尝到了喜悦。
有一天,小平同志对着夫人大叫:
你看,丝瓜开花了,结了小丝瓜啦!
这感觉可能跟大家第一次养绿植,辛辛苦苦很久之后,在阳台看到开花的喜悦是一样的。

在家养点植物,
呵护的不仅是绿色,更是生活的希望

小平同志在厂里劳动间里封闭劳动时,分配的工作是钳工。

当时小平同志已经年近70,从共和国的副总理,变成了一个普通钳工。
但他并没有把这个当成是一种落差,他乐观的说:
这个我行,我在法国做过
小平同志又把40年前在法国勤工俭学的手艺捡了起来。
他一锉刀一锉刀的把零件磨平,在摩擦声音中,他仿佛回忆起了自己年轻时候的时光,那物质贫乏但有趣的年代。
当时的厂里的工作是计件的,厂里的老工人看了小平同志交上来的成品,都由衷地赞叹。
有的工人佩服
说这至少到了五级技工的水平。
以前的技术工人分为八级,最高八级工属于CTO首席技术官,凤毛麟角。
五级技工已经属于很高的水平了。
如果不是这次监禁劳动,小平同志可能再也不会干起钳工的事情。
在家隔离的时候,不妨和小平同志一样做做小时候常做的事,平时可能没有机会、也没有心情,重拾一些旧时光,说不定有一些美好的回忆
除了劳动,小平同志在监禁劳动的这段隔离时光里,读了大量书籍,马列著作、二十四史、古今中外名著,每晚都看书至深夜。
虽然小平同志所在的新建县这个拖拉机厂,像是一个无形的牢笼,但牢笼有的时候却特别适合读书。
明代名臣,内阁首辅杨溥,是著名的“三杨”之一,当时是太子朱高炽的侍从官。
朱高炽就是电视剧《大明风华》里的“狄仁杰”。
永乐十二年,明成祖朱棣北征瓦剌胜利而归,其喜洋洋。

结果太子迎驾稍微晚了一点,本是算不了什么大事,但汉王朱高煦(《大明风华》里俞灏明演的那位)趁机告状。
朱棣大怒,把太子东宫的所有官员全部扔入锦衣卫的诏狱治罪。
杨溥也就这么被送到了这个死亡率极高的地方。
在诏狱这个不见天日的牢笼里,随时有可能被提审问斩。
杨溥丝毫没把这些放在心上。

他专心致志只干了一件事,读书。
而且杨溥一读就是十年,他把牢笼当成了书房,不停地读,读了很多经典书籍(读经史诸子书不辍
当所有人都快把他忘了的时候。

朱棣突然又想起了这个老头子,就问身边的人,杨溥在干什么。
身边大臣说,杨溥在监狱里读书。
朱棣思考良久,吩咐锦衣卫指挥使纪纲把杨溥好好保护起来,这是一个人才。
也许正是日常繁杂工作突然暂停下来后的认真阅读和思考,让小平同志对如何建设这个国家,有了自己更深刻的思考。
王阳明在贵州一个偏僻的地方龙场悟道成为了一代圣贤。
小平同志在新建县这种偏僻的地方认真思考,也许为后面的改革开放等一系列创举提供了思绪。
隔离在家的朋友,不妨试试拿起手边的书籍,书籍带来的快乐是一种高级快乐。
这种快乐带来的心灵满足感会远远高于刷手机、玩游戏的那些短暂的快乐。

1973年,春天。
小平同志又恢复了国务院副总理的工作。

此时的北京,主席与小平同志再见面已是时隔六年。
一见到小平同志,主席用他特有的交谈方式,第一句话就问:“这么多年你在江西都做了些什么啊?”
小平同志只说了两个字:
等待
平平淡淡的“等待”二字,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于无声处听惊雷”。
平静下面蕴含了多少强烈而复杂的情绪。
解封后的你,如果有人问起你隔离时在做什么。
你应该知道怎么回答了吧。
想更多了解
中国和世界
点击公众号底部“看往期”
或者在公众号回复“历史”

长按下面二维码关注我

还想了解我?点“阅读原文”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