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这是一个自带回响的名词。
因为14年前的一场灾难,这一天变得不再普通,它已经和汶川地震深深地联结在一起,时刻警醒着我们:
不能忘记那些逝去的同胞,以及灾难面前的生死救援和守望相助。
灾情就是命令,一声号令,16万铁军从全国各个地方出征,奔赴千里,汇集到灾区,展开一场与死神的较量。
我看到,灾区5000米高空出现一架大型运输机,紧接着,15名空降兵勇士从天而降,跳入震中救人。
这是一次“自杀式”伞降无地面指挥引导、无地面标识、无气象资料,冒死盲跳只为打通重灾区与外界的救援通道。
我看到,一架救援直升机跨越“两山一谷”,从“死亡航线”挺进震中,转移受伤群众。
5位机组勇士在第64次任务执行中,却突遇浓雾和强烈气流,永远地留在了那片川西大地。
我还看到,大雨中,战士们搭起人梯,托举起一位伤者,合力抬出废墟。
每每看到他们,我总会想起,前美国国务卿基辛格说过的那句话:

“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
每逢祖国遇难,总会有一群“最勇敢的人”冲锋在前,今天,我想谈谈他们。
多难兴邦
汶川地震的第二天,温家宝总理来到北川中学,大笔一挥,在黑板上写下四个大字“多难兴邦”,他说:
“我们要记住这四个字,要昂起不屈的头颅,挺起不屈的脊梁,燃起那颗炽热的心,为了明天,充满希望地向前迈进!”
这正是中华民族的写照,翻开历史的书卷,你会发现,中华民族从不会被任何一场灾难打倒,反而越挫越勇。
这是因为,每逢危难之际,总会有一群大无畏的战士挺身而出,守卫祖国的热土和人民。
这一点,自古以来,从未变过。
     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开建   
2020年除夕之夜,突如其来的疫情撕碎了关于新年的一切美好愿景。
来年的炮竹声还未响起,在白衣战士之间,先响起了一声声“请求出战”的壮歌。
请战书上,印满了一个个鲜红的手印,“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
面对未知的危险,他们眼神坚定,从容不迫,立下铮铮誓言:
“我想请全国人民放心,在疫情面前,我们中国人民解放军誓死不退,一定护佑大家的平安和健康。“
有一位“德叔”,曾经在抗击“非典”中不幸被感染,差点丢掉性命。可十几年过去,他毅然决然地选择再次坚守一线。
忙碌的工作让他不能准时吃饭,累瘦了15斤,他却笑着说:“来这里打仗的,又不是旅游的。”
有个女孩毕业没多久,鼓起勇气,瞒着家人来到疫区,却不敢对着镜头给父母道一声平安:
“我不想哭,我哭的话护目镜就花了,就干不了事情了。”
有个刚刚放假回家的女孩得知消息后,拼命赶往武汉,客运暂停,她就骑车、搭顺风车,4天3夜跨越300多公里,赶到抗疫一线。
......
      甘如意的通行证   
至今,疫情前线仍有无数医护人员的日夜坚守,只为等到疫情结束,春暖花开的那一天。
   写满148个名字的防护服  
去年7月,千年一遇的大暴雨又砸向这片华夏大地。
暴雨有多大呢?
郑州一个小时的降雨量达到了201.9mm,相当于150个西湖倒进了郑州;单日降雨量552.5mm,更是超过了北京一整年的降雨量。
昔日熙熙攘攘的都市,瞬间被大雨漫灌。
但再大的雨,也挡不住逆行者向前的决心。
郑州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的医护人员和患者被困住十几个小时,停水停电没信号,让他们看到希望的是一辆军车:
洪水中,这辆军车的大半个车体都被淹没,却依旧直直地往前开,奔向等待已久的民众。
洪水虽深,但始终掩盖不住红色横幅上,那一行醒目的大字:“危难时刻见忠诚”
这就是中国战士“誓死不退”的决心。
2017年8月,九寨沟地震,通向景区的道路上,山体塌方不断,碎石时不时地滚落下来,受到惊吓的游客纷纷往外跑。
这时,一群战士突然出现,直奔向处于震中的景区,他们背起体力不支的游客,搀扶起行动不便的游客,带着民众转移到安全区后,他们再一次回到震中的危险区,循环往复。
这一画面被定格下来,“最美逆行者”留给我们的背影满是孤勇。
2020年6月,在我国西部边境,外军悍然越线挑衅,我们的边防官兵去谈判,却被无视。

外军拿着武器一窝蜂地朝他们冲过去,赤手空拳的他们下意识地张开双臂,就像是妈妈护住身后的孩子一样。
被棍棒击打,被石块砸中,身负重伤,可他们没有后退一步:
“我们就是祖国的界碑,大好河山,寸土不让。”
营长陈红军和陈祥榕战士营救被困的战友,奋力反击敌人,英勇牺牲。
      营长陈红军   
     陈祥榕战士   
肖思远战士突出重围后,再次返回战场营救战友,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肖思远战士
王焯冉战士,帮助被冲散的队友脱险后,自己却淹没在冰河之中。
      王焯冉战士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他们用生命化作祖国的界碑,用血肉筑起长城,护佑我们的岁月安稳。
这时,我们才意识到,这并不是一个和平的年代,只是我们很幸运地被一群勇敢的战士守护着。
就如一个网友所说:
“黄昏将至,我吃着白米饭,喝着快乐水。想不通这些身强体壮的士兵为什么会死。我在深夜惊醒,突然想起,他们是为我而死。
世界上没有超人
说起逆行者,我们脑海中总会浮现超人的形象。
他们上天入地,无所不能;上刀山下火海,勇猛无比,好像没有什么能难倒他们的。
我们时常会忘记,哪有什么从天而降的英雄,他们和我们一样,也只是普通人。
面对灾难,他们也会害怕;面对和家人的离别,他们也会难过。
可他们只能小心翼翼地包裹住一切心酸、苦痛,然后埋藏在内心深处。
武汉的ICU病房中,医护人员胡明得知同事不幸被感染,当场情绪失控,泣不成声,但收拾好情绪后,转头回到病房中继续奋战:
“同事倒下了,病人还要继续救。”
护士长蔡利萍的丈夫不幸感染新冠去世,她追着殡仪车撕心裂肺地大哭。
可她没有太多时间留给悲痛,只能默默咽下所有泪水,因为还有很多命悬一线的病人在等着她:“我要让更多人活。”
对于这群逆行者,每次冲锋在前,都是一场生死考验。
同样,对他们的家人也是。
他们随时都会面临失去至亲挚爱的巨大痛苦之中。
汶川地震,战士武文斌在抗震救灾中,清淤泥搬石头,疏通引水渠,转移群众,连续奋战几天几夜后,因为过度疲劳,永远倒在了救灾现场。
那年春节,他刚和妻子杨卫华领了结婚证,还没来得及拍婚纱照、办婚礼就匆匆赶回部队。
不曾想到,结婚证上的照片,成为杨卫华和武文斌的唯一一张合影。
2015年8月,天津滨海新区发生大爆炸,99名消防员在这场火灾中丧生。
庞题也是其中一个,他原本打算休假,但放心不下队内新兵的事,提前归队。
归队前,他和女友约定,11月份退伍回来就订婚,没想到,这个约定再也实现不了。
庞题的母亲日日夜夜沉浸在悲痛中无法自拔,父亲没收了她的手机,删除了所有儿子的照片,藏好家里所有关于儿子记忆的衣物,可他的母亲依旧不吃不喝。
      庞题的父母   
2020年6月,在那场边境冲突中英勇牺牲的4个战士,原本也要去实现他们的约定。
陈红军还有4个多月就要当爸爸了,他原本打算退役后,和妻子“一起带孩子、做饭、钓鱼”,可还是没等到孩子出生。
2020年10月25日,陈红军的儿子出生,他的妻子说:“我要把孩子好好养大,让他成为像爸爸那样的人。”
    陈红军和妻子   
那个19岁的男孩陈祥榕,84岁的奶奶至今还不知道他牺牲的消息。
奶奶经常问起孙子的消息,他的家人只敢对奶奶说:“祥榕在前线为国家效力,不但立了功,还送他去读书,以后不能常回家了。”
     陈祥榕和姐姐
肖思远总在电话里,逗父母笑,想让他们开心点。
他走后,他的母亲每天都在思念他,有时候电话响了,总感觉是儿子打来的。
除夕夜,她拿起手机,像往常一样给儿子发了一个红包,“虽然知道再也不会接收了,还是没有忍住……”
王焯冉入伍4年多,只回过一次家,每次打电话,永远是报平安,从没抱怨过苦和累,他是父亲的骄傲。
王焯冉留下的家书,写满了对父母的爱,以及歉意:
“爸妈,儿子不孝,可能没法给你们养老送终了。如果有来生,我一定还给你们当儿子,好好报答你们。”
白衣战士口罩下的勒痕;消防员被晒脱皮的后背;战士被砖瓦划伤的双手;边防军人为守护祖国的界碑,献出生命,这是他们光荣的功勋。
但对于他们的家人来说,功勋的背后,是无言诉说的悲痛。
所以,为什么会有军人优先、烈士家属优先的待遇,答案不言而喻。
战士将生命置之度外冲锋在前,要面临的巨大风险;他们家人日夜的提心吊胆和思念,甚至是承受失去的苦痛......
所有的这些,我们都无法感同身受。
中国的脊梁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笔下的“中国的脊梁”,写的正是无数拯救民族于危难之际的仁人志士。
正如小视前段时间写过的,面对敌人酷刑不屈不挠,英勇就义的李大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总理;为妇女权益奔走呼号的邓颖超。
正如让贫瘠的新中国,重新焕发活力的科学家们:
“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冒着生命危险回到祖国,在他的带领下,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相继爆炸成功,让全世界都不敢再轻视中国。
“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隐姓埋名30年,只为建造出中国的核潜艇,他说“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造不出核潜艇,我死不瞑目。”
在他的带领下,中国建造出的第一艘核潜艇,壮大了海军力量,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中华民族精神薪火相传,传到了一辈又一辈的手里。
84岁的钟南山,号召大家不要前往武汉,他却踏上前往武汉的列车,奔赴最危险的地方。
73岁的李兰娟,日夜坚守在武汉的ICU病房中,一天工作结束,脱掉防护装备的她,脸上的压痕比她的皱纹还要深。
研发疫苗的短短半年时间,陈薇院士的满头黑发变得花白,她流着泪说:
“身为军人,我们承担了更多的困难和危险,人民就会受到更少的病痛的折磨,这是流淌在血液里的使命感。”
.....
正是因为有了这群逆行者,中华民族才能在每一次灾难中都能屹立不倒。
每逢祖国处于危难之际,他们挺身而出,用生命守护生命。
可一到岁月安稳时,他们便隐退后方,默默消失在人们的视线里。
守护民众是他们的使命,而记住他们,则是我们的使命。
我们要记住他们,不止是在他们挺身而出的当下;不止是在铺天盖地的热搜中;不止是在远方战火的对比之下;不止是在特殊节日的宣传之下——
还应该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一刻。
我们享受和平安稳的当下,是因为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了长城。
点个在看,记住每一位逆行者,不负他们的每一次挺身而出。
12 / May / 2022
监制:视觉志

编辑:哈酥
微博:视觉志
点击阅读原文可以来微博找小视玩呀~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