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
申请季的时候,我对Michelle印象最深的,是她经常和Huilan老师坐在沙发上讨论、交流的场景。那时她和Huilan老师发生了怎样的讨论?Huilan老师是如何评价写作启蒙很早的她?
找留学机构时其他咨询顾问告诉她只配申请70名的学校,一直不被人看好的她,又是如何在Zi“被发现”的?
学生信息
姓名:
Michelle
课程学校:上海某AP课程中学
英语成绩:托福112
GPA:年级50%
录取院校: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
01
启蒙
我写作的启蒙人是我的外婆。
我从小在马来西亚长大,我和我的外婆关系很亲密。我的外婆很早从中国大陆到中国香港再辗转来到了马来西亚。当时,外婆为了养家糊口会给报刊、杂志写文章。后来我出生了,在成长的过程中也会跟外婆一起写东西,她教会了我如何用文字把风景描述的更美。我也知道了如何用文字去记录世间的美好和历史。
然而,不同于我们家,很多在大马的华人不知道自己从哪儿来的,他们对自己的认知也是非常的不清楚:中文没学好,英语稀稀拉拉的,马来语也不想学。我觉得语言是一种最直接联系到一个人“根”的媒介。人一旦失去了语言,没有了记载,不知道自己从哪儿来,就会很迷惑。其实马来西亚的国家历史很久,也有汉语、马来语、英语等多种语言,但语言的使用很混乱,且很多人并不够精通。这也导致了我们国家的历史并没有被很好的记录下来。
去年我的姥姥和舅舅都过世了,过往的一些历史仿佛没有了传承,连转述的人都没有。我一直有一种要去承载这份历史的使命感——我想去做一个有能力写的人,我有义务把我们的历史和故事传承下去。我不只想做一个中文作家,也要做一个英文作家去记录、述说。去美国读书,无疑也是对我最好的决定。
02
5分钟的决定
从马来西亚到上海来读书,肯定会有不适应的地方。在学校里,我经常感觉自己是被忽视、被压抑的那一个,导致了我自信心的缺失,也就直接影响了我的在校成绩,这对我之后做美本申请的影响也很大。
在选择机构的时候,我和父母看了很多家。大多数情况都是,我们进门一坐下,他们问的话基本就是:“你托福多少分?”“SAT考了没?多少分?”等等。当时我的SAT分数并不高,只有1300左右,那些老师的态度基本都不置可否,其实就是觉得低了。后来更有一个机构的老师直接就说:“1300?你别想啊,你直接去申请一个七十几名的学校吧。”听到这个我很懵,很无语,本来寥寥无几的自信心这下更受打击了。
没有遇到满意的机构,后面我也去跟学校的升学指导老师聊。当时,有个老师推荐了ZOOMiN给我。刚开始联系的是Vivi老师。在微信上对Zi有了一个基础的了解,也把自己的情况跟她说了,然后没有问我标化的事情,后面就约了线下在Zi面对面沟通。
到了Zi,谈了5分钟我就决定签了。
坐到Zi的办公室里,我以为他们会像其他机构的老师那样问我托福、SAT分数,但又没有。一开始,老师只是问我从哪里来的?我说我来自马来西亚,老师就又开始问我很多关于马来西亚的事情。我给她讲了我家后面的山、瀑布、猴子、湖泊、海洋等等。她听后觉得很温暖,也提出我好像很多东西和“水”有关。我家旁边有水,我做的比赛也有“水”等,我好像从未这样思考过自己的事情。
就这样,我感觉Zi老师对我的重视很高,他们想知道我的故事,也问了我喜爱写作的源起。一直被忽视、被压抑的我,突然感觉到了温暖。
接下来,因为还要做申请,自然老师也问了一些我的成绩方面的情况,但并没有说什么“你才1300,你只能怎样怎样”的话。她觉得我没必要继续补习SAT了。后来我自己考出来了,事实证明,对我来说也确实没有必要。
紧接着,他们给我普及了Zi的“5+2+1”的辅导原理等等,肯定了我的想法和做过的活动、事情等,我感觉自己的自信正在慢慢找回,自己被“看见”了。这也是我为什么选择ZOOMiN的原因。
03
从辞藻的堆砌到最直白的表达
纵观我写作的风格,分为了三个阶段的变化。
第一个阶段,受外婆的影响,一开始我的写作在语言上会很美,我也会参加一些写作比赛,我外婆对此也很骄傲。主要以记叙文为主,抒情内容很多。后来来到中国之后,慢慢我发现到了自己的瓶颈期——我一直在用一些老的套路、老的写法,因此我想去突破。
于是第二个阶段,在高中时,我改变了以前的一些写作上的习惯,也会去写一些脱离于记叙文、抒情文的范畴的文章。那时我写的东西非常的“意识流”,不喜欢那种直白的表达。当时我很推崇海明威的“冰山理论”,用到我的写作上来说就是:我给你讲一点点,剩下的你自己去想。于是刚开始写文书的时候我也还是遵循着我的坚持,但写出来的东西大家要么就是看不懂,要么就是词藻过于多、过于华丽,可以说有点“装”。但这并不是写文书该有的样子。
在文书上遇到了这个问题,我和老师们对此交流了很多,我的写作也进入了第三个阶段。当时交流最多的是Huilan老师,她是个英语非常好的老师,也很喜欢读书。我每次找她都是有问必回,我有任何的想法告诉她,她也会耐心倾听并帮我理清思绪。她告诉我,我的语言没有问题、思想也没有问题,问题更多的是我写的语句偏向于华丽的辞藻堆砌,有些浮夸也有些啰嗦。文书一般都有字数限制,主文书最多650词,要在有限的字数中充分的表达自己,而不是浪费在华丽的词藻上。他们也指出了这种文字能力丰富的滥用其实并不是我一个人的个例,而是很多写作很好的学生的“高发”特点。
她让我换了一种写作手法:彻底摒弃这些乱七八糟的修饰词。就从最简单的开始写起,比如“I move from Malaysia to China”来代替“I was uprooted....”这种,先用最直白语言写下一个故事。在故事的逻辑和连贯性合格之后,才去加上一些文字的修饰。
当然一开始我还是不习惯的,有些抵触,就像很多写了十几年的作家一样,你突然跟他说“你的写作有问题”,那他只会想“你才有问题”。但是Huilan老师的这个方法真的很好,是因为她自己也是学写作的,她更能理解我之前为什么会那样写。她也懂得因为长期习惯写作的人反而意识不到自己问题的这一点。
我的主文书写的是马来西亚到中国大陆的那段过渡期的事。作为异乡人,融入时确实有很大的困难,也曾经在学校里闯过祸。有一段我关于适应新环境的故事,当时我觉得太负面了,并不觉得应该写在文书上。跟Zi的老师们进行了一番脑暴之后,他们却觉得这是能体现我真实一面的故事,能够向招生官展现一个立体的我,也可以展现写作对于我的意义。
04
被看见与看见自己
Zi老师曾经指出过我之前写浮夸语句的底层原因——我很怕自己写的东西被因为那些客观存在的外部原因而抹掉,就像发不出声音一样。因为这种外部因素的影响,我习惯了去用花里胡哨的语言掩盖掉一些真实的想法。走完了这个申请季,回过头看,才发现能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并把他们通过写作的方式让更多的了解到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
当然申请季中除了文书,Zi的老师们还做了很多,比如无论是从活动的推荐上,还是在事务的支持上,比如鼓励“社恐”的我去找老师写推荐信等等,我就不一一赘述了,换做是其他学生来,Zi老师们也是会尽力做到最好的。
如今申请季已经结束,我可以写自己想写的东西了,内容上会更真实,语言上会更犀利。而我“看见世界,发现自己”的过程并没有停止。
Zi录取实录:
Zi录取实录|对公卫专业热爱的她,为何放弃了排名更高的大学?
Zi录取实录|不会“钩针”的喵星人爱好者不是好的游戏设计师
Zi录取实录|真的努力就一定会“被看见”
Zi录取实录|曾被“网暴”的活动达人,如何“玩”进加州伯克利
Zi录取实录|5000字,我想完整地与你聊聊我的高中生活与申请季
Zi录取实录|Top30“最难录取”之一的大学为何选择了他
Zi录取实录|“反卷“达人上CMU:合适的学校才是最好的学校
Zier去哪儿:

Zier 去哪儿|芝大毕业,大厂做数据分析,他如何“发现自己”?
Zier去哪儿|加州伯克利、斯坦福、麻省理工,这是你想了解的“学霸”人生
Zier去哪儿|从CS到金融工程,追求刺激的“理工男”如何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Zier去哪儿|“梦想”很性感,“现实”很骨感,我该怎么办?
其他精彩文章:
Huini说|申请结果好的都是哪种人?
Huini说|刷“谷爱凌”,“搞体育”到底好在哪儿?
干货|Waitlist之后,自我拯救怎么开始?
干货|美国大学毕业生的薪资排名
干货|一张图说明白中美英三国大学含金量比较!
干货|来看一下ED2和RD放榜时间
干货|哈佛大学的夏校一定是最好的?夏校申请迷思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