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中国》第一辑四册去年四月底上市以来好评率100%。每次介绍这套书,我第一句话是:“良心好书!” 现在第二辑五册上市了,我还是这句话:“良心好书!” 
每一页,从文字的考据、撰写,到插画的草稿、定稿,再到排版的反复调试,让图文一体,再到出版社一遍遍的审校、修改,最后到印厂,为了保证颜色的还原度,从头到尾的盯印……这字里行间毫不夸张地说,真的,都是心血。
最令人欣慰的是,六年时间,到《汉字中国》九册全部面世,始终保持着我最初心目中它理想的样子。
首先,关于汉字,不能只是读写的工具,从甲骨文到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一系列字形演变对现代人来说也大都是无意义的。通过汉字应该看到的,是中国人思考的能力。
字是怎么从无到有地产生出来的,智慧的先民是如何思考的,要把他们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和解决办法联系起来看。正如单霁翔老师在推荐序中写的:“汉字所传达的是中国人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这才是千年传承的中国汉字应得的文化尊严。”
将思考的能力展现给孩子,并看着这种能力在他们身上生长出来,应该是为人父母最希望看到的事了,因为知识可能会过时,但思考的能力永远不会。
这听起来很高大上,但会不会不接地气?来看个例子。
冬奥会闭幕式上的折柳送别惊艳了全世界,但为什么用“柳”来表示离别呢?
“柳”代表分别的意思来自于“卯”,“卯”是把祭祀的牲畜从中间剖开的样子,从字形就能看出“分开”的意思。想想枝条分明的柳枝和柳叶,是不是觉得这“柳”字造的真是妙!
我们经常说让孩子做事情要专心,来看看到底什么是专心。原来“专”来自纺线,纱线围着捻杆一直转动的过程就是“专”。心无杂念,只围着一件事琢磨就是“专心”。
发现没有,知其所以然的过程其实是万物互联的过程,是培养发散性思维的过程。我们可以用“形似”将祭祀的供品和柳树联系起来,又同人的离别之情联系起来,还可以跟建筑的榫卯结构联系起来。我们可以用“神似”将纺纱、织布同人们做事情的态度和理想联系起来,于是有了平时说的“专心”、“成绩”、“继续”努力、成为“经天纬地”之才等等。
有了万物互联的思维能力,娃将来干啥都能找到出路,我们还愁什么呢?
再说最困难的语文作文,有了这样的思维,比喻拟人不是信手拈来么,更重要的是,娃有了想法,可以言之有物了,作文的问题至少可以解决一大半。
当然,要培养思考的能力,还要有素材的积累。为了达到“无用之用方为大用”的目标,需要很多抓手,正所谓为“大语文”筑基,需要这样一套像满汉全席一样的书:不仅有汉字的来龙去脉,更有典故、神话故事、遗址、文物……,更重要的是,所有的典故、神话都有来龙去脉,前因后果。
尧帝被称为“尧”,原来是因为带领大家把制陶的技术发扬光大了。
传说中蚩尤铜头铁额,原来是擅长采矿和熔炼金属的写照。
“巫”最初是古时候的大学士,尧、舜、禹,以及商汤、周文王……原来都是大“巫”。
让这套书一直保持我心目中它理想的样子,还有一个听似简单的标准:不瞎写,不乱画,文字与图都准确表达。听起来好像很容易实现,其实非常困难。
先说文字,张老师二十年的积累,让这一严谨的态度有了落实的可能。再熟悉的内容,都要查阅资料确认后再落笔。有些模棱两可的内容就和盘托出,不下定论,启发读者思考。期间为了一个小小的地方,上海图书馆、浦东图书馆……去找、去核实。出版社审稿的老师都很惊讶,需要提供考据的地方,我们能马上找到出处,拍给编辑。
再说画,书里的文物都有严格的参考,来一次说走就走的博物馆之旅吧。
器具的使用方法也反复查阅资料再呈现,为了准确再现人们劳作的场景,甚至跟博物馆的专家反复请教确认。
织布机怎么用?找书、找实物、找视频……研究明白再画。
(关于织布机及使用方法的部分资料沟通)
古代的水平仪怎么用?书上的资料不够,先找大地湾博物馆的专家请教,再拿家里的浅底盆试试,搞清楚再画。
 (自拍模拟水平仪用法截图)
拿弩机的人要有一个正面角度的参考图,找不到?那就买个弩机自己拍;
古代的矿井有多高?口有多大?人能不能站起来?铜炉有多高,怎么鼓风进气?人怎么观察里面熔炼的状况?……感谢大冶铜绿山遗址博物馆的老师们各种耐心的解答与帮助。
……
看上去非常不起眼的一张图,其实都破费周折——不瞎写,不乱画,文字与图都准确表达,是我们想传递的一份精神。
同时,我们追求顺畅阅读,不论是字的讲解还是典故、神话,所有知识都自然融合,丝毫没有割裂感,阅读是美好的事,需要丝滑流畅的感觉。
最后,我想说说,这书很美。
今年春晚上的《只此青绿》,舞绘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大家都觉得美哉、妙哉。我第一反应是书里这页,中国的印染,多是青绿,清新美好。

美,是一种能力,从给孩子美的熏陶开始。书——它需要足够好看和耐看。既要中国风,又有国际范。插画——每页都是跨页整幅的图,不是小小的插图。不仅要准确表达内容,还要足够美好。

设计排版——每一页都是不同的排版方式,用灵活的排布让每一页的图文融为一体,让读者从头到尾都保持新鲜的阅读体验。

哦,忘了说,这套书有两种读法:一是从前往后,先看目录,从你喜欢的地方开始读。二是从后往前,先看字表,从你感兴趣的字开始读。不论哪种,不论从哪里开始,都是美好的相遇。
我们想换一种方式展现我们神奇的中国汉字,也希望你能换一种方式来认识我们的文字,认识中国的原创作品。
一套让人念念不忘的书,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这是中国文化的力量与传承。
点击下图链接购买 《汉字中国》第一辑 全四册
点击阅读全文购买《汉字中国》第二辑 全五册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