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小炒特别读者
点击上方「小炒说」→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
权力可以控制人员流动,但无法控制资金流动;
就如同,可以控制手脚,但无法控制人心。
1
疯狂打脸
一般来讲,如果中央政策是利好,股市就会涨一波。
但最近以来,政策利好都是最高规格,股市却不买账,先跌为敬,而且是大跌。
十分反常!
咋滴,要造F呐?
先说上周三,4月6号晚上,总理召开国常会,要求货币政策更加灵活(宽松),放水支持经济发展。

放水无熊市,股市本身就是个货币现象,流入的钱越多,股市就越红火。
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政府如此高规格、旗帜鲜明地支持实体经济,对股市也是利好。
当晚的股民是激动的,大盘明天肯定会涨。

但4月7日的结果是:
4100只股票下跌,A股总共也就4600只股票。
《华尔街见闻》把A股分成100多个板块,只有3个板块上涨。
预期的牛市,搞出了股灾的感觉。

紧接着,4月9号周日,党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重磅公布,刷屏朋友圈。
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生产要素的流通环节,打造公平高效的国内统一大市场。
这种经济一体化,符合历史进程,符合经济发展方向,怎么看都有利于中国未来的发展。
但是,到了第二天的周一开盘,也就是昨天4月11日,又股灾了。
4100只股票下跌,A股总共也就4600只股票。
《华尔街见闻》把A股分成100多个板块,只有不到10个板块上涨。
重演了4月7日的剧情。

A股给人的感觉是:你敢搞统一市场,我就死给你看
这熊孩子,明明是为你好,你咋还连骂带打的?!
昨天股市收盘后,领导们看到一片惨绿,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于是,昨晚一系列大手笔救市政策推出。

首先是央行在下午四点紧急公布了3月份的金融数据:新增社会融资4.65万亿元,是2月份的3倍;其中新增人民币贷款3.13万亿元,是2月份的2.5倍;M2同比增速9.7%,高于2月的9.2%。
数据统统爆表,直接告诉股民:市场不缺钱

然后是证监会、国资委、全国工商联连夜加班,联合发布大新闻:国家队要救市了。这种大手笔不禁让我想到了2015年股灾的救市场景。
既有态度又有实际动作,真金白银,诚意满满,不搞虚的。
股民们还不起来嗨?

结果今天上午的股市,萎靡不振,开盘硬了十分钟,然后就全程软了。
超大盘、大盘、中盘和小盘,指数全是跌。
又打脸了,还是不买账啊。

下午领导们终于怒了,国家队疯狂进场,券商股和银行股领涨,瞬间改变局势。
老虎不发威,你当我是病猫啊。
收盘就是大家现在看到的状态:一片红,妥妥的牛市。
伟哥确实很有效。

但伟哥治标不治本的。
今天,表面的牛市,依然无法掩盖真相:资金真的不信你们
如同掉入了塔西佗陷阱
:政府做得越多,人们越不相信。

这种状况并不是4月份才出现的,3月份就有了。
前面说过了,3月份的金融数据超乎预期的好,数据爆表!俗话说,放水无熊市。但A股的3月份是下跌的,上证综指跌去了200多个点,降幅6%。
最低还跌倒了3050点,搞出了股灾的节奏,若非国家救市,击穿3000点指日可待。
但3月16日救市雄起一把后,A股又萎靡不振,涨不上去,始终横盘
资金只给了领导3天的面子。

而到了四月份,领导的面子越来越大,但资金是1天的面子都不想给。
2
充满忧虑
领导要预期,资金要挣钱。预期好对资金当然是有利的。
但如果资金认死理,压根不看好预期,领导其实是很难改变的。
4月7日的熊市,我在
小红圈
里解释过了:

4月11日,也就是昨天的熊市,关于《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的解读,我在小红圈也解释过了:
昨天的熊市,更有代表意义。最高规格的政策,但催生了最惨烈的绿帽子。
有个细节很值得玩味。昨天凌晨,新京报发表了一篇社论《全国统一大市场,为高质量发展清除“路障”》,旨在打消人们的错误解读。
文章结尾是这样的:“从这个意义上看,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不仅不是个别人担心的“重回计划经济,相反,我们建成的必将是一个自由公平、更加高效也更高质量的大市场。而这也是我们未来应对全球不确定性因素中的最大确定性所在。”
一切已在不言中。

希望我们能用时间来证明:A股资金在4月11日的做法是不明智的,属于错意行为
3
利率倒挂
最近的大新闻,除了不听话的A股,还有罕见的中美利率倒挂。
4月11日,中国的10年期国债利率,高于美国的10年期国债利率。2010年以来首次。
我在
小红圈
里也作了解释:

人民币汇率是明牌,是面子;资金的流进流出是暗牌,是里子
里子决定了面子。
现在已经有专家出来喊话,引导预期,但这不能改变资本逐利的客观规律。

现在就陷入一个两难的决策:保股市还是保汇率?
保股市,就得货币宽松,股市是货币现象;
保汇率,就得货币收紧,控制人民币的流通量,减少外资撤离。
在3月,外资减持近1000亿元的中国债券,还通过沪港通和深港通从中国A股撤出近500亿元。
而人民币汇率,在3月是贬值趋势。
我在前文也说过了,中国3月的金融数据是爆表的,货币很宽松。

货币、外汇、外资,逻辑上很好自洽。

从自由市场的角度讲,随着中美国债利率的倒挂,外资会加速撤离,人民币汇率承压,这就会制约央行的货币宽松。
在2017年的“保楼市还是保汇率”问题上,我们用外汇管制破解了这个两难的问题:在货币宽松的基础上,避免了人民币的贬值。
现在,还会这么做吗?
4
实体经济
无论是股市,还是外汇,从长远看,都取决于一个因素:实体经济。

如果实体经济好,根本就不需要那么多纠结。
股市表现与政策利好的背离,表面看是不相信政策,实际上是不相信经济。
出台的政策,达不到人们的预期

十年前,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领导们总是担心人民币过快升值;现在,担心人民币贬值。人民币没有变,经济变了。
昨天公布的3月份金融数据,说明市场不缺钱,钱已经到位了。

但花钱的姿势不对。

企业贷款主要是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乏力。同时,居民存款和企业存款增加明显。
钱是到位了,但不愿意进行消费和投资,宁愿存银行吃利息。
钱都在金融机构里空转

这也导致,3月份的制造业PMI和服务业PMI,都跌破了50%,创下低纪录。实体经济如此不景气,也是令市场大跌眼镜。
为什么呢?
有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例子,现在外贸企业很难受,眼睁睁看着老客户的订单流失。不是我们企业的问题,而是,

因为疫情防控,客户无法来中国,企业无法生产,客户只得把订单转移到东南亚和印度。
所有的政策利好,都被疫情防控清零了。
经济承压是明牌,我们无力改变大环境,无力影响决策者的意志,我们唯一可以做的事情,就是:
熬!
活下来。

2020年说,熬过这个春天,一切都会更好;

2021年说,熬过这个冬天,一切都会恢复;
2022年说,熬过这个夏天,一切不会太差。
END
版权所有,欢迎转载
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加入我的小圈子,来这里做投资、看世界,分享投资要领,解读财经要闻,熟知世界局势。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