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杨,一个振聋发聩的名字,他曾以“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将传统文化种种弊端喻之为“酱缸文化”,指出中国传统文化有一种滤过性疾病,子孙后辈永远受感染,且持续不断
在这套书中,柏杨对被保守观念禁锢的中国人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大胆剖析中国国民的“lie根性”,自揭家丑,曝露恶习等等
光听听他那三部书的名字就够令人震撼:《丑L的中国人》《酱缸文化》《我们要活得有尊严》!
今天着重要为您介绍的是这位大师的另一部著作!《中国人史纲》!一部中国人共同的家史!
柏杨(1920.03.07—2008.04.29),生于河南开封,原名郭定生。1949年前往台湾。报人、作家。代表作《丑陋的中国人》、《中国人史纲》、《柏杨版资治通鉴》。
这部书是柏杨在台湾的监狱中通读史书,用血泪写就,具有如下特点:
人性史观:不为帝王唱赞歌,只为苍生说人话,聚焦被历史淹没的普通中国人,讴歌人性,尊重人权。 
人民视角:大篇幅描写人民群众创造的成果(唐诗、元曲、《红楼梦》等),展示中国文化真正的精华。 
世纪纪年,方便理清历史时间线,不用为繁琐的年号苦恼。 
中西对照:每章结尾,列出同时期东西方世界对比,在国际视野下,才能更清晰地读懂中国历史。
下面这篇文章,是柏杨的夫人所写,相对详细地介绍了柏杨创作和出版这部书的曲折!
《中国人史纲》是柏杨人生的拐点
文 | 张香华
1977年4月1日,柏杨从绿岛获释回到台北,翌年二月和我结婚。
回忆我和柏杨相识之后,我们每一次约会都在谈校对。饭后开始校对,品咖啡之后校对,谈话之间校对。校对到一半,休息时继续谈校对。
《中国人史纲》柏杨100年诞辰特别纪念版,果麦文化出品
印刷厂曾经告诉我,柏杨的改稿是出了名的——那个年代还用铅字排版。有一次排字工人生气地说:“这哪是改稿,简直是在作文嘛!”柏杨出版了那么多书,还真要感谢当年这些排版工人。一大摞一大摞涂满了笔迹的稿纸,可以看出柏杨如何严格要求自己,希望自己的作品精益求精。

此外,他也要感谢那些狱中的难友。我在整理书房时发现,有一大堆写了字的书稿,纸张大小不一,有些写在笔记本上,有些写在白报纸上。我诧异地发现,这些字迹往往不同,看得出是不同人的手笔。“这都是不同的难友帮我誊写的,他们中大致都是高学历,有学文史甚至学医的,因为是政治犯、思想犯,很少有贩夫走卒之类的。
柏杨与张香华女士
当时我顾虑这些书稿不一定能带得出来,所以分别托付给不同的人同时分组抄录,日后只要有人获释,能带出去,就有希望出版。”后来,我陆续见到这些抄写文稿的难友,心里对他们升起了无限的敬意。
我读中学时,历史课对我来说有两大沉重的负担:一个是皇帝的年号,另一个是皇帝的谥号。尤其是皇帝当政若干年,可能还会改年号,我常常被这些年号搞得头昏脑涨,以致把他们的行事反而记得糊里糊涂。
在校对《中国人史纲》时,我新奇地发现柏杨用西元纪年来编排历史事件的顺序,年号、谥号一律不见了,而对君王直称其名,首先解除了我读历史时心理上的障碍。虽然初读的时候,很难记得事件发生的准确年代,但是多少可以记得是哪个世纪。这让我部分解除了读历史的桎梏。
在讲究正朔的传统历史观里,柏杨独用西元纪年,又直呼皇帝的名字,今天看来是正常不过的事,然而在五十年前却是石破天惊、令人咋舌的行径。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中国人”这个书名就标明了这是一本平民史观的历史书。不同于他自序里认为历来的史书“把利益所从出的王朝放在第一位,而把中国放在第二位”,而现在“人”特别被标举出来,不是“以官员立场、以帝王将相为主”。柏杨的意思显然是把中国人民摆在历史舞台的中央,取代了历朝的帝王将相。
绿岛监狱遗址
从《中国人史纲》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来,中华民族是经得起挫败、可以一再复兴的民族。
1979年1月,《中国人史纲》首度在台北出版,立刻受到读者们的热情欢迎。文坛、史学界也掀起了热烈讨论。到2020年,四十多年过去了,它的发行遍及整个东南亚的华人地区,甚至还有韩文版。
柏杨从小颠沛流离,仓皇来到台湾。1951年,他三十二岁征文获奖,开始写作,渐负盛名,十七年后入狱。1979年,柏杨正好六十岁,在狱中九年零二十六天,他静下心来用功读“二十四史”,动笔写《中国人史纲》。柏杨因为写作《中国人史纲》,踏出了人生另一个拐点。我在一旁观察柏杨一生的追求,好像看到一个出发比人家晚,却终于达成追日目标的夸父。
柏杨诞辰100周年纪念版,柏杨夫人张香华女士亲笔作序,古代史专家审校,刘瑜、雷颐、白岩松、倪匡、钱理群鼎力推荐。 
一部中国人共同的家史

《中国人史纲》全二册
小编提示:
  1. 产品7天无理由退换货!

  2. 填写姓名、电话、收货地址即可下单!
  3. 货到付款,敬请放心购买!
抢购方式1:
长按识别二维码
抢购方式2:
点击下面阅读原文!抢先选购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