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十三姐

公众号|格十三(GSSW13)
家长们应该都注意到了,最近一条比较重要的教育改革新规是这个:

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小学正式开一门独立的劳动课。课程从低到高有很多种不同的分类。
看得我很气。
气这个政策出台得太晚了啊!
如果早几年让中小学生学会这些,学校经常对孩子们进行操练,那我儿子现在应该已经掌握了以上三大板块、十个分支的全部技能,光在烹饪这一块就已经功力不浅了,说不定还能发现他潜藏的天赋。
如果更多人能在孩子小学时期就发现他在某方面的潜能,那说不定就会倾向“职业路线”,从而缓解一部分“中考焦虑”......你会发现这真的是一盘大棋啊!
但先别管棋不棋的了,就说这个课程它好吗,有用吗?那是肯定好,肯定有用的!
如果我儿子掌握这门课的内容,那么想必疫情封控在家的这两个月里,他的这些技术就都有用武之地了。
他会每天早上用他从劳动课上学会的《三百六十五种营养早餐的做法》来给我准备早饭。
中午一下课就走过来问我:您今天中午想吃粤菜还是西餐?我说吃西餐吧,他走到阳台上,在他的二十五排水培菜架的倒数第三层上搬出得意之作“蒙彼利埃蘑菇”,20分钟后,一份精致的法式蘑菇浓汤配7分熟西冷摆在了我眼前。
到了晚上,只见他一顿手起刀落,气定神闲地摆盘,neng出一桌子低脂低热又好吃的营养晚餐,睡前还能来顿黯然销魂小夜宵给我补补精气神。
当然,下午如果没啥主课的话,他还能见缝插针地把他在劳动课上还没掌握到位的《西点烘焙大全》予以实践提升。
忘了说了,前提是他每天得能抢得到菜。
或者,居委发的食物足够撑起中小学生的实践舞台。
毕竟一日三餐不能全靠“种菜养禽课”上学的那点知识来解决,他只能自己种种葱和土豆,泡发绿豆芽
顶多买几个鸡蛋,鸭蛋,鹅蛋,用他在劳动课上学到的“物理孵化法”见证小鸡小鸭小鹅的诞生,把它们养到合适的年纪,然后炖汤。
这些都不是无稽之谈,没有被封控过的人尚不能体会到这项新政的用心良苦。

最近在江苏省某市,一对父母被带去隔离点隔离,留下13岁的小孩自己在家过了66天,当父母隔离结束回到家发现孩子变胖了,这事被传为美谈,被当作“正能量”故事到处传颂。
可见孩子必须能做好“随时独立活下去”的准备,会做饭就是一项重要技能了。
我们小区被封控了将近60天,小区里也确实有很多年轻的、刚踏上社会的租户,就是不会做饭,以前每天就靠外卖,现在靠邻居。有人吃了20多天方便面,终于开始学习做饭了......

你看,从小就教娃如何填饱肚子,何其重要啊!
至于修理家电、种菜养禽,那更是不甘于“仅仅是吃饱”,还要追求掌握“养活自己的技能”。
你会维修家电,会种菜养禽,那就说明至少能在某个工种上混饭吃。

所以这应该是个挺好的新政策吧!
但如果当过几年父母,孩子已经上学,那么多多少少心里就会有点纠结了——有很多东西,东西是个好东西,可是......
家长必须提前了解几个真相。
第一,当孩子都学会了这些技能之后,很多家长,特别是高年级孩子的家长,就会更显得“如同废物”。
语数外已经看不懂了,劳动课也拼不过娃,这一方面有利于缓和亲子关系,另一方面也会被洪流推动,强迫自己学习更多新技能,那些人到中年觉得自己混得差不多就想躺平的,对不起,扶你起来,饲料和育苗可以开始研究起来了。
第二,也会为一大批有一技之长的家长提供存在感的舞台,家校共建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比如以后学校除了体育节艺术节读书节,还可以开展厨艺节、传统工艺节、收纳大赛、小小木工电工瓦工擂台、创意维修家长课堂、最佳公益劳动活动线上评选......你不会唱歌跳舞、乐器朗诵就算了,万一也参加不了劳动类校园活动,很有可能在娃的学校抬不起头。
第三,你的耐心和体力必须进行高强度锻炼和提升。
设想一下,如果今天劳动课作业是“扁尖老鸭汤”,需要拍照打卡上传;明天的劳动课作业是“帮妈妈收拾衣橱”,需要拍照打卡上传;后天的劳动课作业是“修理爸爸的电脑”,需要拍照打卡上传......暑假的劳动作业是“养鸡初体验视频全记录”和《我的种菜报告》......
很快,你就会把钙片换成保心丸,把洗发水换成防脱的,把枕头换成安神的......
当代家长,最喜欢的是孩子多学点,最怕的是孩子多学点并拍照打卡上传。

母亲节那天,我的文章收到的一条这样的留言的:

很多“作业”最后都会变成“家长的负担”,好多“任务”最后都会变成“家长的麻烦”。
好多“帮妈妈做一个xx”,最后都会变成“妈妈做了一个xx”......

而劳动课,看起来听起来是多么适合“拍照打卡上传”的一门课啊!

这就是很多家长为啥对劳动课“身未动心已抖”的原因。

有很多出发点很好的点子,落实到基层之后就莫名变得奇奇怪怪。
让孩子学劳动技能,多掌握点生存能力,这是很好的好事。
只希望变成一门课之后,这件好事不要被刻板化地演变成作业和打卡,不要忘了学习的目的是让孩子有实力迎战生活,而不是让学校有实力zhuangbility。

更不要一刀切地把这门课成绩化、等级化、甚至应试化。
做个不恰当的假设:一旦这门课与任何分数、等级挂钩......
好家伙,我能预见到一片蓝海,我会马上开个厨艺培训班,让我老公在旁边搞个家电维修沙龙,一三五教孩子烹饪入门,二四六学家电维修,周末组织进村实践,承包一个农家乐,改建成中小学农业实践基地,学员在鸡舍和鸭塘里喂养自己认领的家禽,然后集体下地护理菜园。
整套体系师资配备就找前两年下岗的那些大型补习机构运营人员重操旧业。
相关周边供应链也搭建起来,以后家长们团购的肯定不只有练习卷,还有种子和化肥、饲料和工具。
整合一下成立个劳技教育集团,名字我也想好了,就叫
[菜而思]

这么一来,家长更是要从里到外身心俱疲,恨不得扒了[菜而思]的皮啊。

家长不是不愿意娃学这些,真的是要掌握个度。
其实归根到底,只要中考、高考还在,中小学生和他们的家长根本还是以学科为重的。
至于劳动,力所能及的劳动,完全应该是在平时的家庭生活里就已经会了,学会洗碗洗衣,简单地做个饭,整理家务,对很多孩子来说已经很不错了,难倒你还要求娃放下二模卷来给你掌勺一桌做年夜饭?
所以这些既无法用考试来考查、也无法真正落地贯彻的事情,弄到最后很可能就是出出小报、做做业绩、写写报告、搞搞校内pk......
做饭、家务、体力活,这些实用型技能,还不如当作给中国爸爸们的开学第一课。先让他们从厕所走出来,把手机放下来,多培养点买菜做饭打扫卫生修理东西的情操,倒是很实用。
我发现最近关于“劝生三胎”的言论比较少了,对现有的孩子的劳动技能开始重视了,这是不是说明咱们的关注点开始从量到质转变了?
既然好多人都不生,那就让现有的孩子啥都会点,工种面铺开。
生孩子真能让人财力致贫吗?不至于,主要还是精力致贫。
养育娃的过程中,各种教育改革就是耗家长精力的第一板斧。做好努力准备的家长“被减负”了,想躺平的家长又“被内卷”了。
最后,很多家长的状态就是45度半吊子。
所以,45度家长最怕各种新政。
他们对待教改就如同对待暗恋对象——怕他不来,又怕他乱来,来了还怕他让我失望......
家长是鼓励孩子学习劳动技能的,是支持学校培养全方位人才的,但是并不想“被过度参与”。
所以希望每一次的突破和改革都能不忘初心吧,只要别变了味儿,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十三姐
魔都高影响力KOL
独立运营IP「格十三」
旗下公众号「格十三」「十三姐夫」
著有《了不起的中年妇女》《了不起的中国妈妈》
微博@格十三
视频号「格十三」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