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小树妈妈(ID:tree2050)

明明讲故事编辑|旭旭
明明
明明讲故事创始人

虽说要取消普职分流了,但是压力其实还是在的。目前阶段,还是建议大家多了解相关政策,抓好孩子的学习习惯。能够正常进入普通高中,依然是更稳妥的路。
要说最近,教育界的新闻,是一个比一个重磅。
先是职业教育法修订通过,从5月1日起,将取消中考普职分流!
这条新闻一出,立马就上了热搜第一,引起无数家长的讨论。
还没等大家消化完,4月21日,教育部又宣布:2022年新课标发布了,而且今年秋季开学就要实行。
要知道,上一次新课改还是在2011年。10年一次的教育改革被大家赶上了,心里难免会恐慌和焦虑。
我在后台也收到很多妈妈留言:
“取消分流,是所有娃都能上高中吗?”
“以后孩子的学科教育,重点放在哪儿?”
“据说英语退出3大主科了,还要抓吗?”
这几天,我也仔细研究了一下这两条政策,发现可能很多父母理解错了。
没有普职分流
就能躺平吗?
虽然没有明确规定,但一半孩子上不了高中,在过去几年,的确是个不争的事实。
大家可以看下全国各地的新闻:
2019年,陕西宝鸡发布了“中考复读禁令”,目的就是确保6:4的普职比。
2020年,深圳公办普通高中录取率,已经从47%下降到45%。
2021年,湖南怀化800名高中生被清退,被迫上职高的新闻,大家应该还记忆犹新。
成绩不理想的孩子,想花钱去民办高中,结果政策一收紧,只能被迫分流。
能看得出来,现在上高中越来越难,所以坊间一直有传言:比起高考,中考才是真正的一考定终身。
为了孩子能考个好高中,父母们殚精竭虑,孩子们以夜继日的苦学。
图片来源:电视剧《青春派》
中考取消普职分流,好像怎么听,对孩子来说都是好事。但取消分流,就意味着所有孩子能上高中吗?
大家仔细研究一下文件,就会发现,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1、从“分流”变成“协调发展”
记得2月份人大开会的时候,咱们还写文章讨论这事。
中国教育部陈子季司长就表明了官方态度:坚持普职分流非常必要!
难道是官方打脸了吗?我们来看看职业教育法是怎么修改的?
仔细看文件,大家会发现,“分流”这个词的确被删掉了,它先后被改成“分类”、“协调”,几字之差,代表着强制意味越来越轻。
我注意到,文件中还有这样一句话:
“国家优化教育结构,科学配置教育资源,在义务教育后的不同阶段因地制宜、统筹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
图片来源:电影《小欢喜》
从“分流”变成“协调发展”,换句话说就是:
客观上,普职分流依然存在,不过这个比例,会随全国各地情况灵活调整,不会统一按照1:1的比率“一刀切”了。
比如上个月,浙江省教育厅发布《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22年普通高中招生管理工作的通知》。
其中提到普职比这一块,就从“大体相当”变成了“合理”。
职业教育法的修订,的确发送了一个信号,那就是:以后,孩子上普通高中的机会比以前增多了。
不过,咱们也不能盲目乐观,因为取消分流,并不等于有些网友说的“普及高中”。
只要上高中的分数线还在那里,孩子成绩够不着依然上不了。
不适合职业教育的孩子,还是得及早努力,稳扎稳打,未来才有出路。
2、职业教育更专业,地位提高
让孩子接受职业教育,大多数父母都会感到忧心忡忡。
一方面是现在职业教育还不完善,质量参差不齐,学出来的孩子还是少数。
另一方面就是职业教育被轻视,学生将来社会地位低,薪资低,就业门槛高,生存压力会很大。
针对这两点,职业教育法也做了很大的改变。首先,它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地位。
修订法第三条规定: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
其次,它打通了职业教育向上攀升的通道。

5月1日以后,读中专、职高或技校的孩子,也可以参加高考上大学,在高等学校继续深造。
图片来源:电视剧《奇迹》
现在,咱们国家经过审批的职业本科学校现有32所,在校生达到了12.9万人。
按照现在职业发展的趋势,未来这样的学校会只多不少,越办越优质。
就像新闻联播主持人康辉做的解读一样:
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是为解决“有技能没学历”的痛点。当技能和学历结合,技能得到学历的认可,也让一部分学历有技能作为依托。
能看得出来,咱们现在的教育体系,越来越向德国双元制发展了。
当学术研究和高新技术都有上升渠道,相信不论走哪条路,只要孩子肯努力,应该都会有光明的未来。
英语退出主科?
不,它考得更难了
中考普职分流,对孩子还小的朋友可能还比较遥远。
但新课标改革,决定着未来10年教育的发展方向,小学初中的娃都会受影响,每个家长都应该重视起来。
这次新课改讨论度最高的,莫过于“英语课时缩短”这一条。
我身边好多家长乍一看,英语课时占6%~8%,也就是每周才2节,连语文的1/3都不到。
再加上一些标题党文章的渲染,还真误以为,英语要退出3大主科。
但对比过2001版新课标后,就会发现:英语总课时一直没变,不存在课时减少的问题。
再有就是,咱们给孩子做学习规划,还是要以中高考的分数为指挥棒。
英语在中考分值并没有变低,在难度上,它却是不降反增的。 
1、词汇量
最明显的变化就是词汇量,上一版要求核心词汇量是1600,但22版新课标却增加到了1800。
分级从原先的5级变成了3级,部分地区还设置了预备级和“三级+”。
大家注意:这个三级+,除了1800个单词外,还又增加了主题范围内的200个单词。
也就是说,新课标总体比之前增加了400个单词。
2、运用能力
这次新课改英语,还有一点非常明显的就是,更注重语言的应用能力。
这里给大家画个重点:
听说方面:每周课外视听不少于30分钟,对拼读、音标,对话都提出了要求,彻底告别了过去的哑巴英语。
▽2级英语要求
课外阅读(累计):1级1500~2000词,2级4000-5000词,3级10万词+,3级+更是达到了15万词以上。
阅读写作:会多种形式的写作,对文本的理解要更加深入。
以3级+举例,相比2011版的5级,它增加了这3点要求:
理解语篇中显性或隐形的逻辑关系
根据重复、解释和停顿,理解话语意思
理解非文字资源表达的意义
这就是说,以前做阅读理解,孩子读不懂文章,也可能根据问题来倒推,在文章里找答案。
但是这种答题技巧,以后可能就不灵了,只有完全掌握文章含义,才能拿到分。
另外,这次新课标中还第一次提出了英语语篇的学习。它发出的信号就是,以后中考命题方式要和高考靠拢。
课时少,考察又变难了,说不定以后英语会变成最拉分的项目,父母掌握好娃的学习节奏,真的很有必要。
大语文时代

语文怎么考?
语文这一科的地位,这几年真的是水涨船高。
这次新课改后,课时占到了20%~22%,地位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但是相比英语,22年新课标和11版,并没有太多变化。
以7到9年级课标要求为例:
在识字和写字,阅读速度,背诵诗文篇目,课文阅读量,写作要求等方面,语文没有增加多少难度。 

但是在考察方式和重点上,的确有不小的改变。
1、重视传统文化
这次语文新课改,核心素养中首次加入了“文化自信”的要求。
值得大家注意的是:小学阶段的语文古诗词从129首增加到160首。
以后像什么古诗、神话、传统美德等中华文化内容,肯定是着重考核的目标。
2、考察方式的变化
我觉得在考核方式上,新课改语文比较注重这3点:
①实用性和思辨性
②整本书阅读
③跨学科学习

翻译一下,就是:
①多听多看时事新闻,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输入更要输出
②不仅要扩大阅读面,还要有深度阅读的能力
③要重视孩子的通识教育,把知识融会贯通
总而言之,它对孩子阅读的深度、广度、时效性都有了更高的要求。
实在不知道怎么帮娃规划的朋友,可以看下附录分布,里面对诗文背诵、课外读物、语法修辞等都做了明确的说明。
素质教育
自从体育和美术加入中考之外,这届父母就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了。
这次新课改,这方面的变化是最大的,主要可以归纳成这些:
1、艺术课程设置更加细化
1-7年级以音乐、美术为主线,融入舞蹈、戏剧、影视等内容,八至九年级分项选择开设。
也就是说“美育”要从小学贯彻到中学。以前年级越大,因为学科教育,放弃兴趣爱好的传统,很可能发生改变。
2、体育正式成为主科
不用多说了,课时占到了10%-11%,比英语课时还多,说它是第四大主科,一点都不夸张。
3、增加劳动、信息技术学科
以前劳动和信息技术是并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这次都独立出来了。
劳动课是一年级开始学,对孩子的生活技能做了明确的要求。
信息技术在3~8年级单独开设课程,占总课时的1%~3%。
以前我们学史地政那会儿,就说“科技兴国”,现在国家明显对孩子的“数字素养”越来越重视了。
4、科学和综合实践课提前
这两门课原先是从3年级开始上的,现在也提前到了1年级。
好了,碍于篇幅,咱们就先说到这里了。
关于最近的教育变化,大家可以在评论区留言,说说自己的想法和困惑。
怕你们找不到明明
建议大家将「明明讲故事」设为星标
(安卓用户可设置为「置顶」)
↓↓↓
明明讲故事138万家庭关注的讲故事、育儿平台。每晚8:00用讲故事的方式哄娃入睡;用故事代替“说教”,纠正孩子常见问题。
明明从业10年专业早教导师,用讲故事的方式纠正孩子问题行为,养成阅读习惯。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