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海中创研究院
杨宏伟 | 院长、首席研究员
5月5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疫情防控会议,明确指出:我们打赢了武汉保卫战,也一定能够打赢大上海保卫战。当晚,上海市委常委会举行扩大会议传达贯彻会议精神。5月6日晚,市委、市政府召开坚决打赢大上海保卫战动员大会,各区签下军令状。中央一锤定音,全市上下同心,尽管上海疫情仍处于“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关键阶段,但胜利已经不远。
疫情总有散去的一天,那个繁华沸腾的大上海一定会归来。需要关注的是,由于各种不同原因,甚至截然相反的原因,这次防疫战重创了很多人对上海的信心。即将从疫情阴霾中走出来的上海,疫后需要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但上海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蕴藏在这座城市深处的顽强生命力和强大进取心,绝不是一场疫情就能打倒的。我深爱这座城市,也相信这座城市,疫情之后的上海,仍将是那个你熟悉并爱着的上海。
强国必有大城,
上海终将成为
全球瞩目的国际大都市
18世纪中期爆发的第一次工业革命,让英国成为世界工业中心、技术中心。1851年,伦敦举办了首届世界博览会,风光一时无二。随着号称“日不落”的大英帝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烟消云散,如今的伦敦虽仍有很强的影响力,但与曾经的辉煌早已不可同日而语。历数美国的纽约、日本的东京、法国的巴黎,可以看到城市发展的底层逻辑:强国必有大城!
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城市,上海的未来,代表的是中国的未来。中国的未来是一个宏大高深的命题,但简要回顾一下中国的近代史,或许能从中得到一些线索和启示。
中国人认为六十年一甲子,是一个轮回: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清政府赔款割地告终。在接下来的60年里,中国从傲视全球的东方大国,一步步坠向内忧外患的黑暗深渊。
1900年,八国联军进北京,清政府摇摇欲坠,中国由此进入了腥风血雨、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战争时代。但是在接下来的60年里,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腐败无能的满清政府;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为中国带来曙光;经过十多年浴血奋战,取得抗日战争胜利;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华民族结束百年的黑暗时代;取得抗美援朝胜利,举世皆惊。
1960年,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新中国白手起家,面对美苏两大集团依然坚持独立自主,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可想而知,也出现了一些急于求成的严重失误和错误。但在接下来的60年里,1971年重返联合国,1978年开启改革开放伟大进程,1990年浦东开发开放,1997年和1999年香港、澳门回归,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8年举办北京奥运会,2010年举办上海世界博览会,并在同年超过日本,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2020年,全球遭遇新冠肺炎疫情,新自由主义全球化已经终结,美国全面围堵打压中国,俄乌战争爆发,世界百年大变局风起云涌、快速演化。在新的60年里,中国不会一直岁月静好,波折、挑战、困难必然此起彼伏,世界可能会发生大规模战争、海平面上升、疫情大流行等重大灾难。但我愿意相信,中国仍会延续前两个60年中不断上升的国势和国运。
上海的命运与中国的命运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1843年,上海开埠,租界成为中国的法外之地;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开启中国革命新时代;1937年8月淞沪会战爆发,打碎日本侵略者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1945年抗战胜利,民国政府收回上海租界;抗美援朝前线需要什么上海就送什么,1683名上海儿女长眠朝鲜;新中国白手起家,上海成为全国工商业基地;1990年国内外形势严峻,中央打出上海这张王牌,浦东开发开放掀起新一轮改革开放大潮;2000年加入世贸论辩激烈,上海深入论证后向中央建言“加入WTO利大于弊”;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美国意图将中国排除在新贸易规则之外,上海按照中央部署设立自贸试验区实现突围;2018年首届进博会在上海举办,习近平主席代表中央交给上海“三大任务、一大平台”。
上海的未来与中国的未来是紧密连在一起的。选择上海,就是选择中国;相信中国,就应相信上海。放眼未来六十年,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城市,上海的峥嵘岁月可谓来日方长!
经济是主战场,

上海仍将是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
党的十九大报告振聋发聩的指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
我们有幸出生在一个强大的国家、和平的年代,大部分人一直过着风轻云淡、岁月静好的生活,甚至觉得全世界都是这样,永远这样。但现实是残酷无情的,在这个世界里,战争、瘟疫、饥饿从未消失,只是离我们有些远罢了,只是因为曾经有人为我们浴血奋战,现在有人为我们挡风遮雨罢了。
2020年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今年初开始的奥密克戎疫情,以及前所未有的舆论战、认知战,让我们感受到了百年大变局那种山雨欲来、黑云压城的窒息感。防疫也是战场,战场就要遵守战场的规则。上海是国际大都市,又有其复杂的内在特殊性,可以说,大上海保卫战注定是中国防疫战中最艰难、最关键的一战,稍有不慎就可能动摇国之根本,产生国家和民族不可承受的后果,所以必须全力以赴打赢这一仗。
疫情总有过去的一天。从强国崛起和民族复兴的全局看,防疫战只是横生出来的局部战场、临时战场,而贸易、科技、金融等经济领域则是持久的主战场。无论是解决我国新的社会主要矛盾,还是应对外部百年大变局,或者是防疫、网络、太空、军事等关键战场,都需要强大的经济基础和产业支撑。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当我们打赢大上海保卫战后,中央和上海必然都会将精力重新放回到经济主战场。
主战场要有主力军、有排头兵,而这些就是上海的使命所在。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创新中心,是中央从全局出发,交给上海的战略任务;上海要完成中央托付的战略任务,就必须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上海背靠长江水,面向太平洋,长期领中国开放风气之先。上海之所以发展得这么好,同其开放品格、开放优势、开放作为紧密相连。”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上海是一座光荣的城市,是一个不断见证奇迹的地方”,并对上海提出了“一定能创造出令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一定能展现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气象”的殷切期望。
一场疫情绝不会让上海改变开放品格、失去开放优势、放弃开放作为。坚决打赢眼前这场防疫战后,上海将按照中央战略部署,重新面向经济主战场,继续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
新旧动能转换,
上海始终是创新创业的好平台
防疫战难打,经济主战场更不容易。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困难。这一轮奥密克戎为主的新冠疫情,防控难度陡然增大,让本已复杂严峻的国内经济形势雪上加霜,尤其是对一些接触型行业特别是接触型服务业造成巨大冲击。这个时候,惊慌失措只会让事情更糟,甚至出现主动“躺平”这样病急乱投医的想法。我们需要从眼前的困难中抬起头,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才能找到中国经济的前进方向。
工业化、城市化、全球化和信息化,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最主要的四个动力。工业化提供了制造业产能;城市化提供了基础设施、住房、生活消费等庞大需求;全球化一方面引进外资产能,一方面创造出口需求;信息化既提升了工业生产效率,也创造了信息时代新需求。
经过四十年发展,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各行业一大批中国企业成长为世界级企业。但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我国四大传统经济增长动力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我国快速城市化阶段接近尾声,传统内需持续萎缩;全球化终结和美国对中国的全方位打压,让传统外需面临挑战;供给侧结构性矛盾凸显,传统制造业产能严重过剩。信息化虽然方兴未艾,并正在向智能化、数字化升级,但在资本狂飙猛进的推动下,也出现了平台生态系统垄断、“二选一”不正当竞争,以及争夺线下小微实体企业商户利润和民生弱势群体生存空间等需要整顿的问题。
在这样的大时代背景下,我国进入了新旧动能转换周期,传统的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产业生态和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都面临剧烈调整,国内一大批以传统加工制造为主的企业,必然会退出或转向综合成本更低的国家和地区,相应的会引发国内贸易、金融、财税等各相关领域的深刻调整。这个调整过程非常痛苦,经济会降速,也会伴随企业关停和失业,很多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的事情也将变得面目全非。
这些变化党中央、国务院看的很明白,早在多年前就已经着手布局建设“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国内大循环、签定RCEP、申请加入CPTPP、优化营商环境、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和全国统一大市场、放宽市场准入、建设自贸试验区和自贸港、推动共同富裕、把科技创新摆在全局的核心地位、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加强基础研究、发展数字经济,等等。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从需求和供给两端,从当前和长远两方面,千方百计开拓、培育和激发新动能。
看清了我们所处的发展阶段和经济大势就可以明白,新冠疫情对经济来说只是一个短期扰动因素,无论我们这次对奥密克戎疫情采取何种态度,传统增长动力都不会恢复,原有的增长模式都无法继续,转型的阵痛都不会减弱。当然,疫情的短期影响也是巨大的,关系到很多企业的生死存亡,对于受疫情冲击较大的一些制造业和服务业行业,政府必须出台更为有力的纾困解危政策,防止对就业和民生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有一点需要认识到,如果选择“躺平”或者全国疫情破防失控,中国最大的制度优势就会被打破,新动能领域的企业、人才和资本将动摇对中国未来发展的信心,由此恐将打断中国新旧动能转换、创新驱动转型的进程,甚至可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
上海作为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和创新发展先行者,按照中央战略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求,一直在率先寻找、积极培育新动能。2013年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2014年开始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2015年自贸试验区扩区,2018年举办第一届进博会、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2019年设立临港新片区、科创板开板、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成立,2021年中央支持浦东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国务院批复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可以说,国内恐怕没有第二个城市这么密集的承接国家战略,在这么多领域,有这么多的投资机遇和创新创业平台。
上海是有2500多万人口的超大城市,有各种各样的需求,有丰富多彩的场景,一直是国内外高科技企业和优秀人才创新创业最好的平台。这次疫情中,线上教育、社区团购、无人配送等一些新业态令人关注,抗疫实战中出现了许多数字化新需求,疫后上海必然迎来一个新经济和数字经济发展的新浪潮。
同时,疫后的上海为了恢复经济必然会出台各种企业和人才优惠政策,国家也会对上海给予各种政策照顾。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对于想来上海发展的企业和人才,这是一个难得的时间窗口。机会总是留给有远见、有智慧、有勇气的人!
经过实战磨练,

上海城市的综合能力将迈上新台阶
有人担心,奥密克戎实在太难防了,上海这次疫情清零了,下一次呢,上海不能总是全域静态管理吧?这种担心不无道理,但有些过虑了。在大上海保卫战中,中央和上海都会总结经验和教训,在疫后会迅速内化到上海城市安全应急管理中。比如,上海会形成精准防控和静态管控快速切换的防疫新模式,关键时刻不会再出现犹豫难决的情况;上海的城市应急安全保障体系一定会升级,充分考虑各类突破极限的非常规重大安全事件的应对;上海应急物资保障体系会进一步完善,确保在极端情况下全市人民的基本生活保障;上海和周边兄弟省市会形成更加有效的协调机制,确保上海在发生新的重大疫情时,可以在中央统一部署下迅速高效支援上海。因此,在战胜本轮疫情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上海一定会非常安全。
国家和城市的发展,人是关键!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人的成长都是艰难困苦磨练出来的。没吃过苦,没受过罪,没经历过奋斗和牺牲的人,会把眼前的岁月静好看成理所当然,会以为别人都和自己一样善良真诚,这样的人又怎能在波诡云谲、危机四伏的百年大变局中,继续完成先辈尚未完成、托付给我们这一代人的民族复兴重任。
一场防疫战,胜读十年书。这次疫情和防疫战,无论是上海干部还是上海人民,都是人生中从来没有过的难忘经历。从战斗中走出来的人,会变得更加坚定、更加成熟、更加谦逊,未来遇到更大的挑战和困难也不会惊慌失措。尤其是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大批市、区的机关干部下沉到基层和社区,和奋战在一线的广大基层干部、医护人员、保供人员、志愿者一起,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重新学习群众路线,学习如何依靠人民群众打好人民战争,这将成为上海未来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当然,上海绝不是完美的,也有很多短板和问题。有些问题已经长期存在,比如商务成本和房价高企,危机意识和创业精神不足,本土成长起来的知名科技企业寥寥无几,等等。有些问题则是在这次防疫战中暴露出来,比如政府应急管理和物资保障能力存在明显短板、基层治理能力亟待提高、数字化建设还存在华而不实的情况;尤为痛心的是,基层干部中出现了一些利令智昏、失职渎职的害群之马。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疫情虽然重创了上海,但未尝不是一剂苦口的良药,让上海可以深刻反思,卸下曾经的荣誉和包袱,重新整装再出发。
记得十几年前从复旦大学毕业时,学生会里一位才貌双全的女神说,她一定要留在上海。后来恰好听到一位与女神关系较好的朋友说,女神疯狂的爱着上海。因为用了“疯狂”这个词,所以我一直记着这件事。我是一个理性的人,虽然我也爱上海,但一直不能理解,怎么会有人爱一座城市爱到“疯狂”?
或许,这就是上海的魅力所在吧!
如果你不想错过内容,记得点下“赞”和“在看”,这样,每次新文章推送,就会第一时间出现在你的订阅号列表里了~

法国蒙彼利埃大学·工商管理硕士
EMBA
学制:1.5年
授课地点:上海、北京、深圳
授课方式:每月一次集中授课
授课语言:中文
入学考试:自主招生,材料审核制
学费:15.8 万元
法国蒙彼利埃大学·工商管理博士
EDBA
学制:3年
授课地点:上海、北京、深圳
授课方式:每月一次集中授课
授课语言:中文
入学考试:自主招生,材料审核制+面试入学
学费:32.8 万元
法国蒙彼利埃大学·医疗健康管理博士
DHM
学制:3年
授课地点:上海、北京、深圳
授课方式:每月一次集中授课
授课语言:中文
入学考试:自主招生,材料审核制+面试入学
学费:35.8 万元
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国际在职MBA/EMBA/DBA招生简章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