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研究员永远18?清华教授说独立科研35岁才刚刚开始?
五四青年节之际,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推出“MEET 35 - 青年科学家这样说”系列短视频,邀请往届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名单的杰出科技创新青年,谈谈他们如何改变世界。
第三期视频聚焦TR35青年科学家的35岁,看看他们是如何应对这道“坎”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的。
视频中刘倩老师提到的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约翰·古迪纳夫(John Goodenough),除了拥有一个有趣的姓“足够好”(Goodenough)之外,经历更是传奇。
- 出生于1922年7月25日,少年时期的约翰克服严重阅读障碍等重重困难,自力更生考上耶鲁大学,学习古典文学、哲学和数学。
- 毕业后时逢二战,加入美军航空部队在太平洋中的一座小岛上做气象观测。
- 二战后退伍申请芝加哥大学进修物理,被登记员劝退,“我不明白你们这些退伍军人。难道你不知道,凡是在物理学上有过重大成就的人,在你这个年纪就已经做出了成绩吗? 你现在还想开始吗?”
- 1976年约翰加入牛津大学化学系,在54岁的年纪才开始研究电池,并将它做成了毕生的事业。
- 1979年研发出钴酸锂材料的电池,成为了今天各种便携电子设备电池的原型。
- 75岁高龄时,他又研发出了碳酸铁锂电池,为如今的电动汽车时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90岁时,约翰又向固态电池发起了进攻,“我只有90岁,有的是时间。”
- 97岁时,约翰由于对锂电池技术的突出贡献荣获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成为了史上年龄最大的诺奖得主
约翰·古迪纳夫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传奇仍在继续,而35岁似乎真的不算什么。曾在约翰的实验室工作过的中国学者黄云辉在五十岁生日时收到了约翰的祝福,"Yunhui, 50 years is only the beginning. Happy Birthday."
下期预告:这一刻,他们成为了光丨青年科学家这样说
文末观看往期精彩视频

自1999年以来,《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每年都会在全球范围内遴选出35岁以下对未来科技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远见者、先锋者、发明家、人文关怀者或者创业家。“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35 Innovators Under 35,简称TR35)堪称科技领域全球极具影响力的青年人才评价体系之一,在产业界和学术界获得了广泛认同。
【正在报名】
2022年"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中国的报名火热进行中!欢迎35岁以下的中国(包括目前在海外的华人)青年学者、科研工作者、发明家、科技创业者等报名参选,同时也向社会各界征集候选人提名,共同寻找最有可能改变世界的35人
欢迎扫描下方海报二维码进行报名,或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关于新一届评选的更多细节请持续关注“麻省理工科技评论APP”公众号。
【咨询邮箱】

往期视频:
第二期:成功是偶然的,失败才是常态
第一期:关于科研初心的3个关键词
- End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