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的一个小小乐趣,是蹲在朋友圈里,看看朋友们每天吃了什么、做了什么菜。
清明时看见一个上海朋友的小饭桌,令我印象深刻:酥烂红亮的红烧肉,清香软糯的毛豆丝瓜烧油面筋,鲜嫩咸甜的油焖春笋……盛在朴素的青花盘里,配上热腾腾的米饭,摆两双木筷,一壶黄酒。照片配了一行小字:都是妈妈教的,今天也很想念她。
轻描淡写,思念殷殷。
她的母亲已经去世多年了。
我一直知道她是个顶会做饭的人,色香味俱佳,只要去上海出差,我总是更愿意去她的家里蹭饭,因为那味道,最是家常,因此最是熨贴。
她常说“厨房里的本领不及母亲万一”,从前人在眼前的时候,浪费了光阴,只肯学几个简单易上手的。那些工序复杂、需要手感经验的腌卤煎炸,则完全放弃,“总想着只要有妈妈在,就有得吃,自然懒得学。”
我们对很多事,总是后知后觉。
疫情汹涌的时刻,买菜做饭成了全民共情的话题。在家的时间多了,进厨房的次数也多了,选材囤料、备菜烹煮的时光里,很多人,也许都会想起母亲。
我也想起了我的母亲,想起她教会了我点豆花和炒红油肉臊。
小时侯有一段时间,我十分迷恋吃我们老家的一种地方小吃豆花面,迷到了每天要吃两碗的地步。豆花面,顾名思义,就是一碗白水煮面条覆盖一层白豆花,本身没有任何味道,好吃全靠一碟用红油肉臊加上薄荷叶调配的蘸料。我常去的那家面馆,店大欺客,见我是小孩,时常让别人插队,并且给我的蘸料,几乎挑不出一粒肉丁。后来被我妈瞅见,生气地和老板大吵一架,拉着我走了。
“再也别去那家吃了”,她说。

“可是我还是想吃”,我很没脸没皮。尤其是方圆3公里之内,就这么一家豆花面馆。
“我在家给你做。”

就这样,我妈买来黄豆、白醋、简易搅拌杯,手把手地教我泡豆、磨豆、洗豆浆、点豆花,那过程如此细致,令我终身难忘。之后,她又教我用郫县豆瓣和糍粑辣椒炒肉臊,以及冷油下锅炸出香脆花生米。最终,一碗和面馆里别无二致的豆花面摆在了我面前,且我的红油蘸碟里,想放多少肉就放多少肉。

“面馆卖你二元五角一碗,自己在家做,一碗最多七角钱!”我妈洋洋得意——其实她也是现学现卖。
很快我就吃腻了豆花面,她也再没有动手做过。只是直到现在,我依然能熟练地点豆花和炒红油肉臊,成为一门信手拈来的生活技能。

我的母亲是那个时代千千万万个中国母亲的缩影:吃苦耐劳,精打细算,从不抱怨;在物质匮乏的时候,还能用有限的食材变着花样地做出一日三餐;逢年过节,即使没什么余裕,也一定会准备出花样繁多的吃食,给老人和孩子们添个热闹,也让登门的客人们,觉得被尊重款待。

被隐在厨房烟火里的母亲们,比任何人都懂得如何生存。不悲戚,不软弱,不失体面。
今时今日,人们将“好好吃饭”这件事赋予了很多意义,消解愁绪、享受生活、珍惜当下……而在我们的母亲、我们的祖母心里,“好好吃饭”只是一个简单朴素的愿望:吃饱肚子,过好日子。
不止中国的母亲如此,东亚文化里的母亲,皆是如此。这些母亲教会儿女们的不止是一道菜的做法,还有人生的活法。 
颇受好评的Apple TV新剧《弹子球游戏》,就讲述了一个韩国移民家庭历经四代的风风雨雨,其中的女性群像尤为令人尊敬。在备受压抑与歧视的大时代背景下,一代又一代的母亲,沉默隐忍又坚强不屈地活着,让背井离乡的家族得以繁衍存续。
女主角善慈出生在日据时代,母亲杨金是个勤恳老实的女人,原本在村中乞讨为生,后经媒人介绍,嫁给了善慈患有唇裂的父亲,夫妻俩一起经营着民宿。在生下善慈之前,杨金连续生了三个儿子都未能活过一岁,因此夫妻俩尤其疼爱这个得来不易的女儿。父亲对善慈十分宠溺,杨金却会严厉地对善慈说:无论世道好坏,对女人来说都没有意义,女人必须学会养活自己。
这是母亲在极端严苛的环境下总结出的人生经验。而在善慈后来的生命里,一次次被验证。
年轻的善慈未婚先孕,却得知男人在日本已有妻室。她拒绝成为对方的情妇,即使知道未婚有孕的女人,在那个时代将面临怎样悲惨的下场。大概是善有善报,被杨金悉心照顾而捡回一条命的年轻牧师白以撒,在得知母女俩的困境后,提出愿意娶善慈为妻。
站在世俗的角度,出于好意,他小心翼翼地问善慈:你有没有想过,把孩子生下来后送给别人抚养?
善慈努力克制着情绪,一字一句地回答:我对自己的命运没有任何空想。我知道我和我的孩子不会被世人所容……但即使我必须胼手胝足,累得腰酸背痛、饥肠辘辘,我也不会放弃这个孩子。
后来,嫁给牧师远赴日本的善慈,在异国他乡、饱受欺凌的日子里,“想办法活下去”是她坚定唯一的信念。
牧师因为参加革命运动被逮捕,牵连哥哥也因此失去工作。面临即将家破人亡的局面,男人在屋里唉声叹气,善慈一声不吭,买来大白菜,凭着从母亲那里学来的腌制泡菜手艺,和嫂子一起腌了满满两缸泡菜。然后,她顶着街坊邻居的嫌弃与咒骂,独自上街叫卖。从此,两个女人合力撑起了一个家。
多年以后,年老的善慈回想这一段,并无抱怨,只是感叹:活下去的本事,全是母亲教的。
在剧中扮演老年善慈的尹汝贞说,“这部剧呈现了我曾祖母人生的一切。不计辛劳地工作,只为养活家人,这就是上一代女性的模样。”
而1947年出生的尹汝贞,一生经历也有着“善慈”的影子——在25岁最红的时候结婚隐退,婚后的生活,用她自己的话说,“我每天就像佣人一样,打扫房间、做家务、带孩子。”即便这样付出,还是因为前夫恬不知耻的公开出轨而婚姻触礁。
尹汝贞再回到演员的身份时已近不惑之年。为了养育孩子,一切重头再来,再小的角色也会认真对待。中国观众在《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里认识她时,她已经48岁。而在74岁的古稀之年,她又闯进好莱坞,拿下了奥斯卡最佳女配奖。
在这部讲述女性生存历史的剧作里,尹汝贞与善慈之间的“共鸣”,不是来自于演技,而是来自同频共振的人生经验。
《弹子球游戏》改编自作家李敏金的小说《柏青哥》。以时间为线索,将祖孙几代人的命运,顺铺直下。
书中描摹刻画的女性,不止善慈一个,且各有各的风格与棱角。
沉稳守旧的母亲杨金,会在女儿离家时仔细地叮嘱,“你要尊重丈夫,要照顾好他和孩子。也要努力赚钱,节俭度日,存一些自己的钱,然后忘记自己有这些钱……”这些叮嘱,朴素又卑微,只是想告诉女儿:无论如何,都要活下去。
善良美丽的嫂嫂庆熙,从前的贵族小姐,坠入底层、担起养家糊口重任之后,学会了怎样用便宜的骨头熬出乳白色肉汤,最大的梦想是跟着善慈一起,出门摆摊做个了不起的泡菜大婶。
还有开着缝纫店艰难守护残疾幼子的富山太太、一心想用读书改变命运的女工由美、爱女心切又不知道如何表达的惠津子……
这些生活在不同时代的女人,不了解战争局势,也无从得知国际关系的风云变幻。对她们而言,比这些更紧迫的,是思考如何在生活里再节省一些、如何用双手赚取更多的钱以维持生计、如何让孩子好好上学让丈夫安心上班、如何在猝然失去庇护之后迅速从生活的废墟上爬起来,继续躬身前行……
但你以为她们真的什么都不懂吗?当然不。
她们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婚姻里、在乱世下、在异国他乡,会失去身份,会被轻视、被排斥,无援无依,求生之路,举步维艰。但她们很少去想活着的宏大意义,也无暇去思索自己这一生到底值不值得。指引她们的,是姐妹、母亲、祖母、曾祖母的真实命运。
这一代又一代的女性,沉默地吞下苦难,从不咀嚼;只向前看,只千方百计地活着;顺从于命运的起伏,哪怕要一直跪地匍匐着去寻找生机。
东亚文化里的女性,在奉献与牺牲的温慈之下,永远隐藏着强韧而野蛮的生命力。
再看看我们的母亲和祖母——
她一辈子节俭,吃过饥荒岁月的亏,养成了珍惜食物的习惯,这种缺乏安全感的习惯到了物质宽裕的时代,逐渐演变成下意识的物品囤积。
她双手粗粝,饭量很大。这双手养活了好几个孩子,而她的前半生却鲜少吃饱过。
她在动荡的年代长大,个性胆小谨慎,宁肯吃亏,也从不愿站在人前争几分计较。但当自己的儿女受了欺负,她会挡在他们面前。从那些指指点点的人们面前走过时,从始至终,她都紧紧地攥住孩子的手。
她头脑聪明,心思敏捷。会用巧手照着画报给女儿做时髦的衣服;会把普普通通的馒头蒸出花朵、动物的形状;会勤快用心地收拾起居,陋室虽小,始终窗明几净,生机盎然。
她不会讲大道理,也没有能力与人脉去解决孩子们的职场困惑与人生挫败。她只会做饭,她一生牢记着他们爱吃的那些味道,她太擅长照顾他们的胃,并且她坚信一个满足的胃会安抚无助的心。
她教育子女的方法是用她生命中那些不可理喻的“倔强”:不要麻烦别人,不要轻易开口求助,不要过多表露自己,不要怨天尤人。
她瘦瘦小小,却永远沉稳可靠。她身体里似乎有个无比精准的时钟,一日三餐,按时按点。年岁越长,遇事越多,会发现在所有人都慌乱绝望的崩溃时刻,那个依然能准时起身去准备一顿餐饭的她,比任何伟岸的英雄都要内心强大。
诗人说,每个人的胃里都藏着一个故乡。
可事实上,对于个体而言,故乡的味道于细微之处,千差万别。
我们的胃里,藏着的并不是笼统的乡愁,而是对母亲独有的记忆。
《弹子球游戏》里最令我感动的一幕,是母亲杨金用一碗千辛万苦做成的白米饭为女儿庆婚,第二天善慈将远赴日本,从此归来无期。一个母亲最深切的祝福,不过就是想让女儿在临走前好好记住家乡米饭的味道。几十年后,老年善慈无意间尝到了一口来自家乡的米饭,澎湃的故土情思被味觉轰然解锁。
她决定回家,一刻也无法等待。
离开时还是青春少女,回来时已是苍苍老妇。一切都是熟悉的,一切也都是陌生的,物非人也非。在下着大雨的海边,瘦弱的老人站在故乡的海水中,对着黢黑空茫的海面,笑着痛哭的镜头,撼人心弦。
《柏青哥》全书的结尾处,善慈做了一个梦,在梦里她回到了家乡影岛,遇到了一生中最初的男人。但她知道自己在这个梦里,怀念的不是初恋,不是丈夫,也不是儿子。“她在梦中再次看到的,是她的青春、她的开始、她的愿望,这就是她成为女人的方式……虽然她一生平凡无奇,但她也曾有过一些闪闪发光的美和荣耀。即使没有人知道,那也是真实的。”
看不清的黑夜、没有方向的大海、喜悦到痛哭的老妇,如同一个女性摸索着走过的一生。从女儿到妻子到母亲到祖母,命运蜿蜒如藤蔓,看似脆弱实则柔韧不屈。曲曲折折,默默生长,缓慢却笃定地伸向无尽的轮回与命运。
活下去,是刻在我们命里的三个字。
柔而不断,弱而不折——便是我们的母亲,教给我们活下去的本领。
“这一双手虽然很小,却给了我自信”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