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最华人(微信ID:wcweekly
作者:令狐空
“既然这么谈得来,不如住在一起养老好了。”
上世纪末,一次闲谈中漫不经心的建议,击中了许多老人的心,尤其是一名叫浦逸敏的退休女医生。
她20多岁时就前往上海嘉定区谋生,医者仁心长期吃素,身边聚集了一群素食朋友。
作为素食主义者,大家都有着类似的烦恼,跟家人吃不到一块,分灶分食非常麻烦。而且上海的压力很大,在家中很少见到儿女,倍感孤独的滋味。
93岁的浦逸敏(左)和伙伴,2020年摄制(图片来源:新华社
如果能够搬出去和朋友们一起养老,就可以解决上面的问题。还能为小两口腾出一间房来,让他们拥有更大的空间,怎么想都很美。
从此之后,这群老人就惦记上了此事。1998年时,她们终于等到了机会。
由于农村信用社要搬迁,上海嘉定区外冈镇葛隆村132号的二层小楼空了出来。老人们灵机一动,准备把这栋楼买下来养老。
● 葛隆村132号
她们一致推举,文化程度最高的浦逸敏负责谈判。看到这群热情高涨的老太太,农村信用社很感动,签订了一个非常低的价格。
这栋二层小楼造价超过6万、总面积约200平方米,减去折旧费用,只收5万块钱。
但5万块在当时也不是小数目,浦逸敏和大家商量后,想到了一个非常时髦的方案:众筹买楼。
该方案果然吸引了许多人的注意,他们纷纷慷慨解囊,少的五块十块,多的一千两千,还真就把买楼的钱凑了出来。
1999年1月,在230多人的接力帮助下,浦逸敏和伙伴们正式买下了小楼。她们将这栋小楼进行了一番改造装修,命名为“慈舟养老院”,也就是同舟共济、互助养老之意。
这栋小楼,也由此迎来了一位又一位老人。
互助养老,又称为抱团养老,起源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丹麦。后来这种理念在欧美地区广泛流行,但在中国还是新鲜事物。

无规矩不成方圆,为了维持慈舟养老院的有序运转,厉行节俭的浦逸敏制定了一些规则:吃素、生活能自理、每月交100元的水电费用
而且,大家要轮流值日和做饭。如果有人生病了,其他人一起照顾。为了减少开支,她们还在门口开辟了一片菜地,里面种有黄瓜、茄子、西红柿等菜品。
在互帮互助的理念下,大家过上了其乐融融的生活。每隔一段时间,老人们还会到附近旅游。同时把省下来的钱,捐助给灾区或患病的大学生。
村民们原本有些排斥这些外来者,担心她们扰乱生活,但很快就发现过虑了。浦逸敏经常在村庄中义诊,免费帮他们看病、针灸、量血压。
小楼里的老人又多是知识分子,小孩子也喜欢跟老人相处。渐渐地,小楼竟然成为了村里的临时“托班”。
为了感激老人们,村民们时常送来瓜果蔬菜,遇到体力活抢着帮忙。一些热心老板,更是免费帮忙装修。
渐渐地,一些村庄的老人也想尝试这种模式,有位叫姚培芬的村民就搬了进去。
“当时子女都在忙工作,我不想麻烦他们回来照顾,知道附近有互助养老院以后,我就住进来了,每天和老伙伴们在一起嘎嘎讪胡(用上海方言闲聊)、做做点心,日子过得蛮开心的。”
● 曾在“慈舟养老院”生活过的老人及其子女(图片来源:新华社
最多的时候,同时有22人成为了院友。个别老人如徐凤英,甚至成为了铁杆粉丝,连家都不想住了,就爱这种快乐无间的氛围。
“妈妈就喜欢这里,说这里的老人都不爱计较,过得很舒心。生病了我们把她接回去,病好了就吵着要回来。”
在众多好心人的帮助下,慈舟养老院还陆续安装了电视机、录像机、健身器材等,使老人们的生活更加惬意。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这栋小小的楼房,仿佛是一个小型桃花源。但伴随着时光的流转,老人们更加衰老,这栋热闹的小楼也变得空空荡荡。
有些老人去世了,有些老人身染重病,还有些老人难以自理,只能转到有专人照顾的护理院。
而且,经济的高速发展让养老院遍地开花,那里的设施更全、条件更好,也就没有老人再联系浦逸敏入住。
2015年时,互助养老的铁杆粉丝徐凤英再次摔倒,女儿担心她的健康状况,把她送到了老年康复中心。
曾在“慈舟养老院”生活过的老人重游旧地(图片来源:新华社)
两年后,年届90岁的浦逸敏也因为身体原因,转到了条件更好的养老院。“慈舟养老院”,正式到了退休的时候。
令人敬佩的是,浦逸敏并没有卖楼赚钱。上海房价涨得有多猛就不消多说了,按照市价,这栋小楼超过500万,足足涨了100倍。
但浦逸敏认为,这栋众筹买下的小楼,不属于个人的资产。“仔细想想,你只能把它捐给集体,让它为老百姓服务,去发挥更大的价值。”
2000年时,在征询了伙伴们的同意后,浦逸敏把“慈舟养老院”捐给了葛隆村村委会,继续为村民服务。
后来,浦逸敏一直留意着小楼的情况,结果很让她欣慰。“听说这里会被改建成老年活动室,还有午饭供应,我很高兴,它可以继续发光发热了。”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小楼依然坚持着自己的使命。
加西亚·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写道:“一个幸福晚年的秘诀不是别的,而是与孤寂签订一个体面的协定。”
伴随着身体机能的下降,老年似乎注定要和孤寂联系在一起。倘若能够和几位志同道合的老友住在一起唠嗑品茗,肯定能增加许多幸福的分值。
但浪漫美好的背后,互助养老也潜藏着诸多现实的问题。诸如人性、三观、决策,还有更紧要的经济和衰弱。前者尚可以磨合,后者几乎就是无解的问题。
● 浦逸敏
“慈舟养老院”每月只需要缴纳100元,之所以能够运转,全赖于浦逸敏的厉行节俭。她本人又时常义诊,赢得了村民的好感和支援,有位叫刘彩珍的村民甚至免费帮忙烧了两年饭。
每当刘彩珍做饭时油倒多了,浦逸敏就会感慨浪费,嘱托她以后少倒一点。但对于有些经济条件好的老人来说,她们不甘于如此清贫的生活,于是没过多久就搬了出去。
想必大家都见过,鸡蛋降价后老人排起的长队。但也有些老人整天遛鸟下棋,家中甚至有保姆打理,脱离了一切体力劳作。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不同经济条件的老人有着完全不同的生活。偶尔改变还行,长久降低或提高生活的标准,肯定难以接受。
比经济条件更恐怖的,是身体越来越衰弱。可能是一场疾病,可能是一次摔倒,还可能是单纯的年龄增长,老年人不再能照顾自己。
● 曾在“慈舟养老院”生活过的老人重游旧地(图片来源:新华社)
能够自理的老人和不能自理的老人,完全是两种概念。又有几个老人,能有气力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朋友呢?
再说了,人家是来养老的,根本没有义务当护工。当多数人变得老迈,稍微年轻一点的老人肯定会承担更多责任,退出也就成了明智的选择。
于是,互助养老的伙伴们曲终人散,记忆里只剩下泛黄的照片。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年末,我国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口约2.5亿,预计到205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4.87亿,超过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即使是保守估计,中国现在也有90%属于家庭养老。由于大量子女到异地工作,空巢老人自然越来越多。
探索更好的养老模式,是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虽然抱团养老目前有诸多问题,但这种创举,也给我们提供了一种选择。
就像第一台计算机像房子般笨重,现在的电脑则可以随身携带。如果改进其中的问题,抱团养老未必不可行。
而且,现在的机器人技术突飞猛进,或许在不远的将来,我们能够等到像“大白”一样的医疗机器人。这种技术一旦普及,将彻底改变养老行业,抱团养老也将更有前景。
● 日本7位单身奶奶抱团养老
10多年前,日本有7位年龄加起来超过540岁的单身奶奶,集资买下了一座“豪宅”抱团养老。她们年轻时,都是事业成功的未婚女性。
5年前,5位成都的“大龄姐姐”,在退休后决定找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共同养老。最后她们买了套丽江半山坡的老宅,推倒重建加装修,花了大概400万。
● 成都5位50多岁的“大龄姐姐”抱团养老
可见不管怎样养老,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还是在年轻时努力赚钱。
衰老,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未来。如何养老,更是千古以来的难题。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够探索出更好的养老方式,让老年人如同夜莺,可以浅唱自己的夜曲。
参考资料
1、新华网 |“众筹”买楼、抱团养老21年后……上海一群老人捐出一幢楼!图的啥?
2、央视新闻 |“慈舟养老院”的老伙伴们:21年前“众筹”买楼 互助养老
3、CCTV新闻 | 慈舟养老院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最华人(wcweekly),最华人,记录华人之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编辑部
好书推荐
主题:英语阅读类
🌟今日福利
   “3-12岁中国孩子的英语分级阅读一站式解决方案”
内容介绍
“PM彩虹英语分级阅读引自圣智学习出版公司(GENGAGE Learning),享誉全球,被近20个国家广泛使用。书籍共包含9个级别,306本读物,全面对标课标话题,难度横跨幼儿园至整个小学阶段,是一套广泛适用于3-12岁中国孩子的英语阅读系统性解决方案。
“PM彩虹英语分级阅读”有着严谨、细致、科学的分级理念,有效控制5%的新词引入比例,帮助孩子实现真正的无障碍式阅读。并且,书籍内容题材多元,将英语阅读与科学、数学、自然、社会、艺术等相结合,完美实现了英语阅读与多语言知识的融合学习,助力孩子快乐学习,扎实基础拾级而上。
作者
圣智学习出版公司(CENGAGE Learning)是全球领先的创新型教育、学习、研究方案提供商,为大专院校、中小学、职业学校、专业人士及图书馆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涵盖高等教育、职业教育、语言学习和图书馆参考四大领域。

给文章点“在看”并在文末留言,说姐将选择点赞最高的3位读者,各赠送《彩虹英语分级阅读》一套。(特别鸣谢:新东方大愚文化;申明:本次活动5.12上午10:00截止,最终解释权归精英说所有)
▼精英说旗下账号 点击关注发现更多内容

“在看”我吗↓↓↓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