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甜瓜家的另一个公众号
瓜妹小甜
每天分享深度有趣好文,牵手不走散
▼▼▼
问声你好,我是瓜妹。
最近几天,北大数学天才“韦神”连上4个热搜,刚刚因为疫情需要才用上智能手机的他,此时还并不知热搜为何物。
韦神,大名韦东奕
此时的他或许还不晓得,
无意走红的自己正在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
01
最近有网友爆料,自己用PS5做了个cluster(集群),来模拟部分产品的物理性能。
可随着模型越来越复杂,失真度也越来越高,结果总是和实际测试有较大的出入,拥有6个博士的研究团队足足搞了4个多月,未能解决。
一筹莫展时,有人求助了韦东奕。
原本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

没想到韦东奕不仅爽快答应了,并且以最快的速度把全部方程发了过来,数据匹配率99.8%。
韦神只说了一句:“太简单,没必要要钱”,拒绝了所有物质感谢。
无奈,6位博士只能用充值交通一卡通的方式聊表心意。
“韦神”,真不是浪得虚名。
校长淡定的的几句话颇有深意,

纵观韦东奕的成长史,

这样的惊人之举比比皆是。
02
1991年,韦东奕出生在山东济南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母都是山东建筑大学的老师。
父亲韦忠礼曾先后担任山东建筑大学理学院副院长、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和山东省数学会理事。
正因如此,韦家摆满了与数学相关的书籍。
韦东奕7岁那年,父亲带回了一本《华罗庚数学学校》,这本书几乎成为韦东奕打开数学世界的大门。
以后,在同龄孩子沉湎于动画片时,他却在如痴如醉的解题。
对韦东奕而言,解题获得的成就感,远胜于一切。
14岁那年,正在读初二的韦东奕,
因为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数学天分,
被招入山师附中奥数训练队,
小小年纪的他与一群高中生开始了插班集训。
当时,教练张永华曾说:
“与其他参加奥数学习的学生相比,韦东奕对数学的喜爱到了痴迷的程度。”
正因如此,心怀热爱的韦东奕才能在集训期间,一次次“封神”。
为期24天的集训,共经历了8次大考,
每次考试4小时,解3道题。
最后总分排名前六,才能代表国家队出战。
中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的获得者,种子选手张一甲,在时长4小时的考试中,也不过就能答出1-2题。
但韦东奕的出现却刷新了这一纪录——
24题,完成了23道半!
很多次,考试刚进行了一个小时,
韦东奕就已经答完了全部考题。
不仅如此,他还独创解题方法,
因此,被誉为“韦方法”
高二那年,韦东奕参加了IMO(国际数学奥林匹克大赛),这是公认的五大学科竞赛中含金量最高的比赛,被称为数学界的“世界杯”
49届IMO共有全球500多名顶级选手参赛,
此番华山论剑,可谓高手云集。
结果,只有三人拿到了满分,
其中一人便是韦东奕。
一战成名后,他被人们称为“韦神”。
一年后,韦东奕再次代表中国出征第50届IMO,
结果,再次夺得金牌
迄今为止,他是国家集训队测试史上唯一一个满分选手也是世界上仅有的两个满分选手之一。
天才,说的就是他。

如今,奥数界还流传着他当年“玩”Jacobi椭圆函数后得到的“副产品”——“韦东奕不等式”。
2010年,因在数学领域的优异表现,
“北大四大疯人院”之首的数学系向他抛出了橄榄枝。
03
大三那年,韦东奕代表北大,参加了中国水平最高、难度最大,以第一个获得菲尔兹奖的华人数学家丘成桐命名的“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
他再次一人独得“分析、几何、概率、应用和个人全能”五项金奖。
稍稍了解丘成桐数学竞赛的人都知道,仅考纲就有58本书,内容是清北数学系教材的三倍。
别人眼中的天才少年却有着近乎严苛的自律,韦东奕每天都保持十几个小时的学习时间。
且在这样的状态下,八年读完了北大本硕博所有课程,并成功拿到华罗庚金奖、陈省身金奖、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北大青年博雅学者等多项荣誉。
江湖上曾有传言,韦东奕大三那年,
哈佛大学曾开出丰厚的条件想挖走他,不仅承诺英语免试,还为他配备翻译,解决语言沟通问题。
但韦东奕却断然拒绝,依然选择留在北大。
2014年,韦东奕以优异的成绩从北大博士毕业,2019年,完成博士后工作的他,成为了北大数学系的助理教授。
北大校园里流传着两个真实的故事。
第一个是这么说的:
有一堂给大一新生上的数学课,数学老师带着助教来教室,由助教给学生们讲课。
助教讲课过程中,台下由鸦雀无声,变成了交头接耳。
后来老师问学生们:“大家都听懂了吧?”
学生们哗然:“不懂!老师您再给我们讲一遍吧!”
老师微微一笑说:
“不行,助教讲得太深奥了,我也没听懂……”
第二个段子说的是:
另一个学期,还是这位助教,被另一位老师带着进了课堂。
老师对同学们说:
“我是你们这一学期的数学老师,我旁边的是你们的助教。如果你们有不会的问题,可以来问我。如果我不会,你们可以问助教。如果助教也不会,那应该是题目出错了。
经常有数学系的学生,拿着一道群策群力都解不出的难题,跑去找助教。
助教往往是接过题,用眼一瞄,再心算一遍,就直接给出一个正确答案,连草稿纸都不用。
接着,他再给呆若木鸡的同学们一步步讲解做题步骤。
04
从学生到老师,身份虽然有了改变,

但不变的却是他对数学始终如一的热爱,
以及对生活与物质简单到零的要求。

北大校园中,同学们经常会看到一个身高1米85,身材笔直,并不驼背,也无眼镜的年轻人。
1瓶水+两个馒头+千年不变的装束,
这就是韦东奕多年不变的剪影。

食堂餐厅,
几乎看不到他碗中盛有珍馐美味。
很多人担心长此以往韦东奕会营养不良,

强烈要求北大免费给韦教主安排两根海参。
因为防疫要求,他才终于买了智能手机,
什么抖音、快手,他完全不看,也从不关心。

韦东奕曾经的高中班主任张永华说过,
他几乎完全沉浸在自己的研究中,每月的生活费不会超过300元,甚至在北大读书时还穿着高中时的校服。
曾与韦东奕参加某次活动
老师有感而发。

未到而立,便取得了别人终其一生都无法企及的成就,有人视其为天才,佩服得五体投地,也有人看他为另类,免不了嘲讽。
去年5月,有记者随机在北大进行采访,路遇韦教主。
很多人因为他的其貌不扬和吐字不清,
开始在网上发表自己的“宏论”。
还有家长看后产生了强烈的优越感。
甚至有人开始讨论“北大老师的门槛”。
还有人开始操心他找不到对象。

好事者竟然直接提问。

然而,更多人为韦东奕心无旁骛式的执着精神所感。
还有他的赤子之心。
正当人们担心韦教主会被影响时,
他的做法绝非书呆子水平。
他觉得吃肉不环保便开始吃素,
玩手机浪费时间便从不上网冲浪。 
而他也并不是人们眼中的“生活不能自理”,只是不愿意将更多时间花在点缀上。
生活中,他能和同学们打成一片,被同学拉去一起打“狼人杀”时,也曾因不会撒谎被大家善意打趣。
宿舍楼里其他同学串门,往往都是互相聊天、分享零食。
而韦神串门,往往是要扫荡一遍同窗们的藏书,看看有没有自己感兴趣的可以借来读。
面对别人的提问,不管多么简单的数学题,他都会耐心解答。
当对方表示感谢并称赞时,
他也不忘鼓励对方:“你也很棒”。
 瓜妹小语 
韦东奕的数学成就并非“纸上谈兵”,
他凭借解决流动力学方程中的数学问题,一举攻破了航空航天领域的棘手难题。
去年,韦东奕与另外9位青年科学家一起获得了青橙奖。
中国科学院院士田刚在给达摩院的推荐信中,对这位得意门生相当满意:
“韦东奕学术功底扎实、为人朴实、刻苦耐劳,发展潜力巨大,完全有可能成为国际著名的数学家。”
真正的偶像绝非网红之流。
如果偶像也分段位的话,
那些流量小生只能算做“破铜烂铁”,
更多真正的珍宝,朴实无华。
像“布鞋院士”李小文
一顶帽子戴多年的“核潜艇之父”彭士禄
还有我们熟悉的隆平爷爷
人才,正在被这个时代以新的方式注目。
一个时代,一个国家,大众对知识保有热爱,崇拜学霸,尊重人才,这是非常美好的精神,更是蒸蒸日上的一种表现。
不给他们镀不必要的金边,不过多干涉他们正常的生活,不把恶意、戏谑、低俗的模仿附着到这些名字之上,便是我们能够给予知识的最好的尊重。
点亮“再看”,一起转发,让孩子们知道,
他们,才配称为偶像,
致敬,真正的“王者”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点击下方卡片
关注瓜妹 加★星标★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