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足球催促他下海
孔兵所以能够发展到用一己之力从组织爱好者踢球到养活一个高水平业余队再到打进职业联赛,也完全是草根逆袭,期间的甘苦不言而喻。起初他和很多男青年一样,考虑无论将来赡养父母还是未来成家,总不能满足于在一个饭店里拿着固定工资和挣点儿奖金。好在他没有在体制内待过,反而更自由,辞职下海也没有什么顾忌,本来就是海里的打工者,只是没有自己运作而已。他告别了东方饭店,决心自己干,从小买卖做起。
下海确实与饭店的氛围有关,东方饭店这几年里他看到太多做生意的长包房,看着他们挣钱,诱惑了自己尤其九十年代邓公南巡讲话也形成了这样的气候,好像全民也在做生意,更给他壮了胆。
刚做生意本儿不大,那就先做服装生意。服装的主要的货源都来自广州,改革开放以来最简单的经商如倒腾蛤蟆镜、喇叭裤、录音机都起步于广州,广州那时候是咱们开放搞活的第一站,广州毗邻香港,衣服相对新潮,不像后来直接与欧美对接了,90年代还真指着香港当二传手呢。孔兵买的衣服都是从广州那边运过来,然后吃地区差价,期间确实吃了不少苦,也懂得经商既费精力体力还有很大的压力。服装做了一年,也没挣着大钱,不过也没赔钱,因为规模小嘛,但也算是一次热身,而且总体感受自由多了比上班总被拴着强
孔兵感到做服装环节多收入少,不妨改个相对简单的方式。做出租车司机头绪少不用连续投资,拉一个客人赚一份钱,一把一利索。孔兵首先要学车,那时候学车跟现在不一样,现在基本速成,那时候一学得一年,而且那时候普遍钱紧。孔兵的妈妈把多年省吃俭用的1000多块钱拿出来让他交学费,那时候1000多块钱一个普通家庭来说是真叫钱呀学完车要有一年的驾龄,就是白提升红本儿。出租车都不让白本儿开,孔兵也是到处托关系找到首汽培训中心那里可以特批,有100多个人允许持白本儿孔兵荣幸地成为其中的一员。
接着还要出租公司接收,又是孔兵妈妈托一个战友,这个战友在一个大的公司当领导,介绍孔兵到一家出租车公司终于进入了当时的热门行业。大家都记得90年代北京满大街的黄色面的,这种车没有空调而且比较颠簸,可起步10元能走10公里后才跳字儿,因为油价一升才一块多。面的虽然只流行几年但功不可没,让老百姓坐得起,很多人回忆自己打车就是从面的开始的。孔兵和黄色面的打了一年交道,觉得挣的都是辛苦钱,这种劳动密集型产业耗费时间长,也影响了踢球,所以干了一年就不干了。
几年换了几份工作,家长都比较传统,希望孔兵有个踏实的职业。他妈妈着急,说大小伙子不能在家呆着,再次托朋友关系,介绍他进入一个大公司。孔兵在这里遇见人生第一个贵人,就是魏明康魏总魏总是北大法律的教授,那时候也大肆鼓励知识分子下海,他们四个人开了一个公司,就是把破旧厂房改造成写字楼然后对外出租。
进了这家公司,第一就是买卖大,不像孔兵以前的几份职业,收入也大幅度增加。第二接触人就不一样,思路开阔
凭着实干魏总挺认可孔兵,没多长时间,他们就把西直门外洲际华桥酒店拿下来了。接管了以后,魏总就让他在这儿当客房部经理,一年多以后啊,公司又在魏公村那边拿了一片厂房,从开始改造到到招商再到最后管理,魏总都让孔兵介入了,让孔兵积累了这方面的丰富经验。
这时候又一个机会就出现虽然前景规划的挺好,却让孔兵有点犯难。原来有两个朋友家里比较有社会关系,也看中了孔兵的人品与工作能力,要拉着出去单干。俗话说同行是冤家,更有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一说,孔兵觉得魏总把自己领进门,又要出去单干说不定还成为竞争者,有点难于开口。他硬着头皮把想法和魏总说了,魏总非常大度不仅同意还鼓励他有更大的发展,说年轻人应该到社会上多闯闯,这让孔兵非常感谢这个领路人(待续)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