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关注本公众号 
文/Wu
  这文章月更都快变成季更了。没办法,生活和工作节奏稍微加快了一些些。两趟旅行后,接上了一年两度的半年述职评价报告,八月份又忙成狗。最近写了太多的东西,公众号就只好暂且放下了。今天终于决心在这个稍有困意的周日下午,打开话匣子来唠嗑。
  上次说到自己生活中产生的焦虑,需要旅行来缓解。最近两次出行确实起到了不错的效果。五月底长假和几个朋友组团去了趟优胜美地,七月初长假我们两个人去了趟北边的火山公园,都是自驾游。
  优胜美地(Yosemite)著名的Tunnel View:名字直译过来虽然叫“隧道景”,但实际上是“隧道旁边的景”。这是个隧道入口,路的两旁专门修了停车场以供游客停车驻足。这张图在很多明信片和文章都出现过,下面是我自己用手机拍的,没有加滤镜:
  在拍“镜子湖”的时候,幸运抓到一只头部纯黑身体蓝色的小鸟向下俯冲:
  Half Dome的侧面:
  然后是七月初美国独立日,自驾去了趟北边的Redding,这是个露营/房车公园胜地。原本的计划也是租房车的,但因为已经打过疫苗,胆子壮了,又觉得房车也不舒服,就索性改成了住酒店。吃饭也基本都是堂食。口罩能戴就戴,戴不了的地方、或者爬山累得喘气的时候也就不管了。

  Redding的七月份真是热得跟火炉一样。我们第一天出发得太早,一下午被晒得七荤八素。第二天还在路边停车小睡了一会儿。第三天学乖了,下午三四点才出门,爬山爬到晚上8点太阳也没落山。
美国疫情更新
  六七两个月份算是我们最放得开的时候了。打完了疫苗,每天看着各州相继放宽口罩建议,开放各种公共场所,确诊人数持续下降,我们胆子也就跟着大了起来。
  前段时间发现一家比较正宗的肠粉店终于开到了湾区附近,更是连续堂食了好几个周末。还有久违的上海菜、湘菜、火锅之类的,彷佛一切美好如初
  但是好景不长,印度养出的蛊王Delta狠狠打击了大家的希望。(中文译作“德尔塔”,其实是一个希腊字母的发音。就跟英文的A、B、C、D一样,这个“德尔塔”排第四,因为是第四波/批(?) 新冠病毒变种)
  附上希腊字母表的前几个字母:

  从七月初的疫情数字开始重新抬头,到现在日均确诊达到5万大关,新的一轮传染又开始了。疫苗确实大大降低了重症率和死亡率,但架不住这个更厉害的病毒快速攻克一个个城市。首先是有30%的人依然不愿意打疫苗,加上那些还打不上疫苗的12岁以下小朋友,各项数字又变得难看了起来。
  以下是今年以来的新增确诊、新增死亡、住院人数走势图:
  好几个州又重新挂上了室内要求戴口罩的法令,加强了一些管理措施。但我觉得这些也就是做做样子让大家引起重视,其实大部分时候依然靠自觉。除了有人不戴口罩硬闯医院被捕这种迷之行为以外,我很少看到有商场、餐厅之类的地方真的在管戴不戴口罩这件事情。
  既然作死的人这么多,我只好认怂,取消了9月份美国劳动节长假的旅行计划,大不了就去周边半日游、爬爬山。
  公司原定10月份让我们回去上班的,现在又推迟到明年一月份了。于是乎,继续买米买肉买菜买咖啡在家过日子。前阵子洗碗机坏了,花了四百刀修好,光原材料就占了两百刀。工人说往年这材料只要一百,今年各种原材料涨价,很多物流受到疫情影响变得不如以前通畅了。
  但还是那几句话,美国并不存在所谓的封城,有些学校还照常开课。我们偶尔去趟超市,出门买杯奶茶;还有搁置了一年的体检,去趟公司医院什么的还是会出门的。口罩、酒精之类的卫生物资也不需要哄抢,毕竟今年民众的心态和去年比已经淡定了不少,大家都有了很多应对的经验。
  国内也开始有一些漏网之鱼,一如既往的围追堵截。这是国情不同,措施不同。前面好几篇文章都比较过,这里就不再唠叨了。
  夏天的生活也有很多小确幸,比如门口的花开到了二楼:
  逛超市的时候小仙女发现了美丽的黄色月季:
  其实,月季也是玫瑰。英文中的玫瑰“Rose”是一个属,是好几种花的集合。月季在英文中的名字正是“China Rose”(中国玫瑰),而茶花也是“Tea Rose”(茶玫瑰)。而那种最经典的玫瑰花(情人节大家经常看到的那种深红色的玫瑰),也是玫瑰的一种Victor Hugo rose。正因为它最漂亮,所以才在大家日常交流中独享了玫瑰的头衔。
  说到体检,时隔两年又发现自己血糖和胆固醇升高了不少,估计是常年在家,米饭吃得多,奶茶喝得多。即使我通过坚持锻炼(每周工作日绕小区跑步)、晚饭不吃主食,已经成功把体重降低了12公斤,也躲不过高糖高胆固醇的体制。
  于是约了一个营养师聊了一下自己的饮食习惯,制定改善方案,比如先戒掉奶茶,每周两天不吃红肉,把牛奶换成植物为基底的燕麦奶,把菜油换成橄榄油等等。
  鱼属于白肉,所以最近家里做的鱼类菜就多了起来。这是最近拍的清蒸石斑:
  晚饭就通常是用各种草和萝卜组成的沙拉:
“卷”
  按照以往经验,我的三月和八月会是比较忙的月份。果不其然,特别是近两周,几乎每个工作日都要10个小时的工作时间。还好半年评价结果很不错,所以加起班来也没那么不爽。但看着自己快封顶的年假,我决定接下来两个月都找一周出来休掉。(我们的带薪年假是21天,每天按比例按小时累积。31.5天,也就是252个小时封顶。如果到顶了还不请假,就不再增长了。而你的上司也会收到系统邮件和HR的催促问这个人怎么还不休假...)不过,这和996还是不能比,我周末还是不用加班的。
  这就说到“卷”这个话题上了。最近热点可谓十分热闹,三孩四孩政策,对学科补习行业的降维打击,各种双减措施,就是为了放松大家对“卷”的恐惧,期待着以此来提高年轻人生娃的动力。
  不过我觉得吧,这些措施真正改善激烈的竞争环境的效果还是有待观察。这里借用一句保护珍稀动物的公益广告词“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需求端才是重点,否则再怎么封堵也会有很多变种出现,供应端变得稀缺、风险上升、价格上升。引申阅读《疯狂打击补课的韩国,后来怎么样了》。
  关于“卷”的定义,我看到过很多,个人觉得这两句话比较形象:
  - 一个人补课,可能可以提高成绩。所有人一起补课,只能提高分数线。
  - 一个人加班,可能可以提高收入。所有人一起加班,只能提高物价。
  卷到死、回头一看,大家的排名并没有太大变化。
  还有一个更有意思的段子:
  如果“葵花宝典”不列为禁书,而是直接在武林中公开传抄,会怎么样?由于惧怕竞争对手和仇家可能会自宫来打压甚至杀掉自己,每个人不得不也选择自宫去练宝典。到头来骨骼基础、天赋悟性、资源人脉依然成为最后的排名潜规则。全武林的人都自宫了,人人自危,生活变得更加痛苦,却没几个人真正受益。
那么路在何方?现在所谓的打击补习班、取消996,我有个不成熟的观点:治标不治本。
  提议让“大家放下屠刀,别再卷了”,这属于站着说话不腰疼,不明白囚徒困境到底困在哪儿。想要通过努力工作,拿个更好的绩效,升职加薪,让自己吃上更香的肉,过上更好的生活,有错吗?想要通过努力学习,拿个更好的成绩,在分配不均的教育资源里面得到更好的机会,有错吗?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也有“多劳多得”这一条吗?如果对于很多人来说,高企的房价和昂贵的教育是一座座不得不翻阅的山,一排排不得不挤的独木桥,那么当山路变得难走,桥变得更少时,只会引发更血腥的争夺。问题出在“不得不”这三个字
  我水平有限,也给不出什么治世良方,只能说些空大话,诸如提升资源生产力(开源),降低人口(节流),或者去挤压别的国家(“外卷”)之类的。但我觉得真正的答案,还得从“需求”端去找,解决掉“不得不”这三个字。为什么大家要拼资产、要拼学历、要拼权力?因为这样才能至少过上“生活”,而不是“活着”。对于“生活”的定义,如果就停留在大房子和豪车,那真的不得不“卷”了。而上升通道依然存在,卷到成功的例子还是有的,哪怕是万分之一,也会有人前赴后继。
  如果,我是说如果,中国的社会能让大家对生活的追求、幸福的定义变得多元化起来。有人喜欢说脱口秀,就能用它挣钱养活自己;技术工人能靠一技之长过上舒心的日子;画画、写作的才能可以得到合理的变现;大家对“成功”的定义不再那么狭隘;每个亲戚少管点闲事……人还是那么多人,但需求变得更多样化了,而不是局限在分数和金钱,那么卷的根基也就消失了。釜底抽薪才能治本,扬汤止沸只是治标
  这其实也是我对“美国梦”的理解。对于很多人来说,美国梦是淘金、是出人头地,但我看到的更多是能偏安一隅地过上想要的生活。你不去管别人,别人也不会来管你。年收入百万的纽约人和年收入十万的中部农村都有他们自己的幸福和生活方法,也有特属于他们的烦恼和忧愁。有人能买辆房车周游美洲大陆,有人能在街头画壁画和唱歌当艺术家,有人能靠卖手工艺品+互联网让自己做的东西转化成价值。
  我没有在美化灯塔国的意思,因为我觉得另一个美国不够卷的原因,恰恰是因为“上升通道已经基本被关闭了”。一个美国中产想要通过卷去突破阶级壁垒太难太难,索性就不卷了。优秀的教育资源早就被昂贵的贵族学校、精英教育霸占,每个人的起跑线已经注定有天和地的差距了。上面我说的“卷到成功的例子还是有的”,恰恰是卷的原因之一。如果成功率低得可怜,那又何必呢,自然而然地就“佛系”了(细想一下,当你在一场游戏、一个牌局里开启“佛系”思维的时候,是不是恰恰是希望堙灭的时候?)。这其实就是最近国内一些家长反而在反对取消补习班的原因,他们觉得“通道被关闭”了。我觉得这是这一届人民群众面临的最大难题,如何让大家不卷得吐血,还能保证“通道”不会像美国社会阶层一样,被直接关闭。但如果放任大家头破血流拼抢本就不多的社会资源,也不是提升幸福感的方式吧。
  又有人说“共同富裕”。我想提醒的一点是,共同富裕绝对不是打土豪分田地,把富人的钱分给穷人就能实现的。那样的均富手段的最终结果是均贫。试想一下,如果不管付出多少劳动和智力,得到的回报都差不多,好不容易多赚一点还要被“均富”出去给那些不怎么劳动的人,久而久之谁还会愿意付出和拼搏?而强盛的国力、日新月异的科技、哪怕只是一个能推动社会发展的企业,都需要敢于攻坚和刻苦的人。除了社会,谁能来最终回报他们呢?最近科技企业和资本被搞得有点惨,社会主义铁拳我也是领教了(减仓了不少中概股,回到去年成本价;坐了趟过山车,还好没亏)。在打击“造富神话”的同时,我觉得也要反省一下是不是也打击了创新和他们对未来回报的预期。如果富不能“造”,只能分配,那谁还去推动那知识和市场的边界。
其他的乱七八糟
  其实写这篇之前我列了提纲,但写到这里4000多字了也没按照提纲来。这就是随笔的特点吧,随遇而安。让生活也随着环境和思路而前进,何必太纠结于之前设置好的条条框框。下面就挑几个提纲里有的唠几句,但由于写太累了不想写,就不详细展开了。
  奥运会:说实话我自己对奥运的关注度低了,周边热度也是下降多于上升。我总结了两个原因:1. 年龄大了,热血感觉少了很多;2. 国力强了,大家有更多的需求和关注点,能分给奥运的热度也就少了。这其实跟我上面说解决“卷”的真正方法类似,答案在需求端,而不在供给端。春节期间我也写过为什么大家普遍觉得年味没以前那么浓了。比起几十年前,现在大家不用再用这种一年一度、四年一度的特殊仪式感来满足自己匮乏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来为自己的祖国感到骄傲。一个对比就是新闻上经常能看到只有一两个运动员参赛的代表团,他们全国人民守在电视机前,因为本国选手拿了史上第一个银牌喜极而泣。
这种肾上腺飙升的激动,在强盛的国度里,已经不需要了

  网暴和罗生门:兼听则明,少发表单方面言论。很多网民的素质离这么简单的一条还很远,饭圈更是一团浆糊,是该整整了。再等一代人吧。
  像上次一样,我可能还会再写一篇投资理财篇,但这次没有什么新观点,估计就是晒晒自己的调仓,强调下投资理念,和最近对中概股的一些感悟。

生活点滴,山川入,我们下篇见。
2021.8.29
山景城家中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