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节选自

《太喜欢诗词了!给孩子的中外诗歌全书》
在你们的印象里,诗人大多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吧。可高适不同,是个能上阵杀敌的诗人。五十岁之前,他可以说是一事无成,但最终他成功逆袭,从一介文人变成了驰骋战场的节度使。听上去是不是挺有传奇色彩的?
高适小时候家境贫寒,他就去外地游历,帮家里减轻一些负担,有时候甚至还要乞讨,但他从来没有松懈过读书和练剑。他前往长安寻找机会,可长安的权贵们看重的不是文章或剑术,而是门第,高适没有获得举荐。
后来契丹背叛了大唐,高适就前往边塞从军,希望能借此建功立业,可惜也没得到重用,他只能选择离开。这次从军虽然没能达到目的但边塞的壮阔和士兵们的英勇都深深地印在了他的心里
从边塞回来后,高适去长安参加科举,结果落榜了。落榜并没有给他带来过多的打击,但让他痛心的是,幽州将领张守珪在和奚人作战的时候,隐瞒败绩,谎称大获全胜。
这件事令高适非常愤怒,把心中的千言万语写在《燕歌行》中。唯一让人高兴的是,高适遇到了李白和杜甫,彼此志趣相投,结伴漫游,饮酒作诗,纵谈时事,好不痛快!
高适的科举之路总是一次次失败但他仍然不放弃在给朋友的赠别诗中写下了「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不仅是劝慰他,更是对高适自己的鼓励。
年近半百,高适终于在宰相张九龄的弟弟张九皋的举荐下,成为一名小官。可他向往着边塞的金戈铁马,毅然前往凉州,投身军旅。安史之乱爆发后的十几年里,高适经历了起起落落,最终凭军功封侯
安史之乱被平定后,一切好像都恢复了正常。可高适心里明白,大唐最繁盛的时光已经过去了。它和高适一样,都在走向衰老。
高适边塞诗的「第一大篇」
这首著名的边塞诗是高适感伤时事之作。「燕歌行」本是乐府旧题,据说是曹丕所创,前人所作多为闺怨诗,用这个曲调描写边塞生活的诗人,高适是第一个。当时唐军两次战败,可守将却谎报军情说打了胜仗。
这首诗描写了一场战役的全过程。首句「汉家烟尘在东北」中,「汉家」代指唐朝,以汉代唐是唐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如著名的《长恨歌》开篇是「汉皇重色思倾国」,写的却是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校尉羽书飞瀚海」句中,「羽书」指的是紧急公文,「瀚海」指的是沙漠。接下来诗人描写了战斗的经过,「胡骑凭陵杂风雨」一句可以看出战况紧急,其中「凭陵」是侵凌、逼迫的意思。
然而紧接着我们看到的却是「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士兵浴血奋战,将领却在欣赏歌舞,多么强烈而又残酷的对比!这两句诗感情沉厚深切,被后人称赞。
这首诗把战争场景用文字表现在我们眼前,是唐代边塞诗的代表作,被誉为高适的「第一大篇」,明代诗人邢昉在《唐风定》中评价它有「金戈铁马之声」。
豪放雄壮的边塞诗
这是一首送别的名篇,大部分学者认为,诗题中的董大是当时著名的琴师董庭兰。
虽然诗人当时正处于穷困潦倒的境地,但这首赠别诗却没有凄凉哀婉的离情别绪,而是豪放雄壮,与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有异曲同工之妙。
与王诗不同的是,高适的这首诗更为慷慨激昂,《而庵说唐诗》评价「此诗妙在粗豪」。殷璠则认为高适的诗大多直率地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很有气势。「千里黄云白日曛」句中,「黄云」就是乌云,「曛」指的是太阳落山时的昏暗景色。
这首诗中充满了鼓舞人心的力量,「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更是流传千古的励志名句,如果你也要和好朋友分别,记得用这句诗来安慰他!
知中ZHICHINA重点书上市
《太喜欢诗词了!》
📚已在天猫、当当、京东正式发售📚
点击下图👇即可入手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C O N T A C T 
商务合作及投简历请发邮件
☞ 推荐阅读 ☜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阅读
最全诗词入门!我们用一套书打通古今中外诗歌脉络
我们花了两年,为世界众神画像!
世界变局下,我们应该给孩子读什么?

点击👇阅读原文 👇
获取《太喜欢诗词了!给孩子的中外诗歌全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